本帖最后由 霍利系特 于 2013-5-6 09:05 编辑
捣鼓了半天,也没有找回当初找工作时用的账号,索性重新申请个马甲来发此文吧
先介绍下本人的状况,北京排在清华北大之后的那类学校的本硕,
本科学的是该校较好的专业法学,本科期间调皮,研究生被调剂为带“农”的专业
专业方面没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只是通过了司法考试,
研究生期间随导师做了几个国家级的重点课题,发发问卷,做做回归,没多大技术含量那种
户口
就是毕业找工作啦,一根筋的想年前解决工作,
单纯的觉得专业带“农”农商行也带“农”所以户口会可能性大一点,
也相信“只要肯干,哪里都能混出头来”
就在年前还有很多机会的情况下很匆忙的签了北京农商行。
当初签的时候想法很简单,奔着户口,奔着金融这个行业。
最后毕业当年7月份已经开始入职培训之后被告知,不能解决户口,专业不对口,
好吧我服了,因为明摆着的,北京物资学院之类的三本学校都解决了,因为人家学的是金融,学的是会计,
和我一样的有北大的,清华的,都没解决,原因都一样,专业不对口。
当时已经是7月份了,人力居然跟我说你不乐意的话还可以选择其他单位啊……¥%……#¥%#……&%
楼主还好懂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打碎门牙自己咽了。
因为没有其他路子,所以也只有比较不情愿的继续了后来的培训,等待入职。
签署劳动合同
8月份分配入职,这是农商行比较精明的地方, 总行统一招聘,统一分配,与各个管辖支行(通州、昌平、海淀等29家)签订合同 再由管辖支行(级别上相当于大行的分行,管下面的经营网点:支行、分理处、储蓄所, 本身不负责经营,有中台如合规、风控、公司业务和后台部门如人力、财务、综合) 分配至所辖的支行或者部门,但是据我所知,基本上都是分到下面的基层网点, 这点倒是可以理解,毕竟年轻人嘛,没有基层的实际操作,很多都是空中楼阁。 但是总行招聘,与分行签订合同,这点总让我感觉很别扭,在面试的师弟师妹们 签三方,做入职培训是你们为数不多的和总行打交道的机会,做完入职培训, 你们即将被发配到广布于京郊的网点中,从此(至少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与金融街大厦无缘。
待遇
先说薪水吧,基本工资全行一样,按行员等级来,新入行的按学历来, 研究生比本科多一点,基本薪水加上补助在3000左右,绩效按所在支行和管辖支行的经营情况来, 有好有坏,好的绩效每月能到5、6千,差的像我所在的支行就只有2000+,交完税费 到手的4000多一点,但是要承认的是农商行养老保险和公积金交的足,公积金转正后能到1000.+。 每年4个大节过节费2000,每年14薪,多余的两薪只有基本工资。 每年有8000的补充医疗保险,可以报销基本医疗保险不能报销的部分和平时去药店买药的花费。 年终有年终奖,取决于支行经营情况,也就是每月绩效多的年终奖多, 楼主去年税后17000,属于比较差的,正常的应该在25000左右。楼主去年总收入在8W左右,属于农商行里的中低水平。
分配
由于农商行的主要业务在农村,所以绝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分配去郊区, 楼主那年是重点大学的去近郊:通州、昌平、大兴、门头沟之流,算好的; 非重点去远郊:平谷、延庆、密云、房山之流。楼主去的近郊,在一个风景区里的支行扎下寨来,距离市中心50KM+。
工作内容——柜员岗
从柜员干起,存钱、取钱、收水费、收电费、充公交卡、存定期、开存折、改密码、密码重置、卖支票, 每天8点开始晨会,8点30开门营业,人不多的时候可以去上厕所, 但是遇上周一或者政府哪天发补助营业室里就爆仓了,这时你需要清醒的头脑和大容量的膀胱。 中午排班值班,周末轮流排班值班。 去之前也是有心理准备知道基层苦的,说实话,在基层干这一年多,真是没觉得有多苦, 纯粹的机械劳动,习惯了麻木了一点都不辛苦。 只是在恍惚中,在边上厕所边抽烟的那一个刹那,会觉得,念这么多书,干嘛。 举个例子吧,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每周一次大妈来了,很不幸我叫了她的号, 她翻了我的牌。我不知道她是做什么生意的,每次总有4000+的1块,1毛,拿过来存, 我就是帮他点钱的小柜员,于是那个下午,我与她面对面坐了两个小时,但我没有看他一眼, 我帮她数好了钱,在系统里给她记上账,她的存折会显示+4XXX,明天或者后天, 他会把钱转走或者整百的取走,下周的某一天下午她又会来,我和我可爱的农商行,只是帮她点钱的。
这还算好的,村儿里有烤羊肉串的,他送来的零钱会有极强的膻腥味, 会让你发誓这辈子加上下辈子都不吃羊肉,这个时候我无法控制我面部的肌肉给他来个微笑, 我只能眉头微锁,一声不吭的把钱点完。
北京市政府对村民很好,每个月都给村民们发老人钱,200-400不等,许多老年人会在那一天到银行来取钱, 甚至发钱的前几天都会来银行徘徊,他们取钱不是整百整十记,在他们那里,钱有了新的计量单位,叫“月”, “取一个月的,”意味要不多不少刚刚好取那么多,通常一个月=285.6元。有的老人记忆力不好, 取了之后还会天天来跟你要钱,告诉说取过了之后有转身离开的,也有不依不饶要求你拿他签字的凭证或者调录像给他看的。 他们也不明白这些钱是政府的钱,银行只是代付,没钱了,钱少了,许多人只会在银行闹跟银行要。
也有取一次钱重置一次密码的,年纪大了记不住,因为重置密码和取钱不一样,要填表,要核查证件, 办一次的时间大概是取钱的时间的10倍,但就是总有那么些人, 取钱,输密码,密码错,输密码,密码错,输密码,密码错,改密码……
我说这些不是埋怨村民素质低,而是勾画一下基层工作,特别是农村金融工作的情况, 大家能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有一个心理准备。
工作内容——信贷管理岗 楼主学法律出身,也通过司法考试,所以调去信贷部门工作了一年左右的时间。 主要工作内容是清理不良贷款,先打电话催,不还,起诉,没钱还,核销。同一笔贷款, 起诉的时候需要你写借款人如何如何有实力,只是还款意识差,通过寻求司法部门的帮助, 通过执行,贷款是可以本息都收回的;在申请核销的时候,就需要描述借款人的凄惨家事, 丧子,年老,无业,无力偿还……不过也算是专业对口,也算是了解了银行的信贷业务, 了解了农商行之前的资产业务到底有多混乱。一年之后柜员缺人,又把我调回了柜台…… 而那些放出去不良贷款的老业务员们,收编到管辖支行的业务部门,继续从事他们的信贷业务去了。
职业规划和发展 楼主在这里工作了一年零八个月,每天做的事情就上和上面类似的,关键是没有看到短期内改变的希望。 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经营网点业务比较单一,岗位也比较少,只有综合柜员和客户经理, 在基层经历一定的历练后去管辖支行的部门(比如人力、合规、资产、综合)是比较好的选择。 但是楼主没有看到这样的机会,或者是有这样的机会,但是需要关系,需要熟人, 没有在明面上通过公开竞聘进行。做信贷的时候会和管辖支行部门的人打交道, 总会冷不丁的发现部门又多了些生面孔,而柜员, 每天打交道的就是存钱的大妈和取钱的大妈,记得密码的大妈和不记得密码的大妈。
个人去向 楼主最近找了另外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北京分行去做法务,戏谑一点说是农商行牛逼, 你们家基层做柜员的,去一家资产量是你们4倍的银行反而做分行的法务。 仔细想一想,农商行的用人制度还是有问题的。
总结 1、农商行解决户口的能力不强,因为是通过市人事局办户口,所以专业有时候往往比学校更重要, 北京物资学院的对口专业(金融、会计)强于北大的数学;学校好专业一般的同学还是去央企或者 事业单位吧,哪怕股份制银行的北分都好一点;
2、北京农商银行的主要业务在农村,农村也是最需要人的地方,大学生主要还是想去市区的, 大学生适应农村基层重复劳动还是有难度有落差需要客服的,所以这是比较难以调和的矛盾;
3、北京农商行之前都是分支行自主招聘,所以招了大量的协议工,很多文化水平不高,总行统一 招聘后非本科生不招了,招来做的还是那些事情,这又是一个矛盾。有时候我会想,支行自主招聘, 找本地人也留得住,尽管文化水平不高,但我要问,你招一研究生来当柜员对企业自己、对学生自己 都不一定是好的方式;
4、农商行待遇一般,不差,也不算好。关键在于支行的经营情况,推荐几个好的管辖支行, 卢沟桥、通州、天通苑、经济开发区(亦庄),差的支行就是远郊那几个, 楼主就是吃了不知底细的亏,去了经营奇差的管辖支行里的排名倒数的基层支行,所以才有今天这么多的自嘲和无奈;
5、农商行也有内部的竞聘,管辖支行竞聘不甚透明,总行的竞聘要求一点是入行三年以上, 也就是说,入行三年后才有资格参加竞聘。这一点在各个银行都普遍,前几年扩招厉害了, 后台中台的部门都一个萝卜一个坑了。但是其他行不去总行至少还是在城区当柜员或者做客户经理, 农商行升不上去,骚年啊,楼主干的事就是写照。
就说这么多吧,七七八八说的杂了,现在也过了招聘季,签了农商行的师弟师妹们,就好好干吧, 如果改变不了环境,但千万不要让环境改变了你。人都是逼出来的,如果你去了一家和楼主去的差 不多的支行,请记住这句话;如果你去了业绩好的,农商行的待遇还是足够的。只是前途嘛,师兄只能说到这里了。
找工作之前总是在应届生上看帖看笔经面经,现在也算有所回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