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求职网小程序
查看: 280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面试] 江苏移动面试经历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63

积分

职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26 13:10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转载江苏移动的面试经历


 

首先想说的就是面到现在,江苏移动的这次面试,虽然我感觉面的不是很好,但是是最过瘾的一次,面试官非常会问问题,很专业,有点像央视“绝对挑战”中的那种面试,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希望给立志进入移动的同学有所帮助:

 

第一面很简单:2个面试官,问得都是很常见的问题,比如问我的:你在工作中遇到一个不会的问题,你怎么办?你以前在设备商做过,你对运营商有什么理解?如果你进入移动后,发现工作不是你的想象,你怎么适应?

还问了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简单介绍一下快速排序的思想。

 

第一面面完后紧接着就是第二面,群面大pk,每个进入面试的人都要经历2轮面试,第一面不淘汰人:

4个考官,一般是9-11个人一组,分成2组,先进行小组讨论,我们讨论的题目都是“有5药片,正常的每片重10g,有一瓶被污染了,每片只重9g,给你一个天平,只能称1次,找出受污染的药”。然后每组派一位代表陈述,再有人补充。

 

题目怎么解答其实不是重点,大家肯定都能想出方法,关键是后面的讨论。我感觉这种群面,不能太表现自己,也不能太不龟缩,关键要找到闪光点,讲出关键的话的人是最成功的,一味表现往往会被枪打出头鸟。如果想去当那个陈述人,那么我建议你不要一个人把大家想出的方法全部说出来,这样一方面队友会觉得你只是占了大家的好处,另一方面考官也会觉得你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所以我感觉比较好的方法就是你做一个总结性陈述,然后让想出方法的队友来说自己的方法,这样在后面的环节“选出你觉得除你之外,最出色的一个队友”时候会得到比较高的票。其余没有当陈述人的同学,就要注意听别人的方法中的漏洞,给别人指出,也是一个很好的表现,但是也不要说“我觉得对方的这个方法不是很好,有问题”这样的话,针对性太强,容易得罪人,还是说“对方的…………方法很有创意,但是我觉得,要使能…………改一下,就更好了”肯定别人,也是表现自己:因为我不仅发现了别人的长处,还能提出意见。

 

讨论完问题后会进行11问问题环节,说是11问问题,其实还是大家坐在一起,然后考一开始他让我们在纸上回答三个问题“你的2个优点、1个缺点、职业生涯规划”,然后点名让大家回答。

接着就是“你觉得哪个队友表现最出色,你在讨论队里的地位是什么?”,这个是每个人都要回答的。

 

对于这些问题,2个建议:

1)珍惜每一次发言的机会,在发言中要机会凸显出你的长处,让考官感觉出来,相信考官一点会感觉出来的:)然后,考官会根据他感觉出来的你的长处继续提问,所以,如果你不能表现出你的长处,那么你也就失去继续和考官对话的机会了。

2)好好理解考官的问题再回答:就是说你一定要听懂了考官在问什么,然后针对他的问题来回答,并在此基础上凸显你的强项,不要跑题。因为考官在问这些问题的时候,他可官点名去问问题,所以你的回答大家都能听到:能已经在对你进行职业规划了:比如,他发现你适合去和设备商交流,他就会问你一些跟交际有关的问题,那么如果你能针对他的问题来回答,等于就是在告诉他:看看,我多么会交际,给我offer吧。如果你东拉西扯,那么起码考官会感觉:这个人起码不适合做这份职位。还有,比如他觉得你适合去做需求分析,他会问你一些你对事情的把握的问题,问问你的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那如果你能听出来他在问什么,再去回答就容易了。

 

最后是很常见的“你有什么问题问我们”的环节,这里大家千万记住,自己只是求职者,问得问题最好是和求职息息相关的,而不要像我们这组一个同学问出“中国移动在3G上到底会上马哪个标准”这样的问题,拜托,移动的老总都不能决定的问题,需要你一个求职者来管么?还是问问“移动会给求职者提供宿舍么?”“ABC类工的问题”这些比较好,最好问问题前加一句“如果我有幸进入移动……………”这样的话,让人感觉你是真心希望进入移动。

 

另外就是,大家最好先找一些熟悉移动的人了解一下,计算机类、通信类等专业在移动到底会做什么,这样的话会比较好定位自己,凸现自己,因为你要凸现的优点一定是要人家移动感兴趣的,这样才能吸引人。

 

就写这么多吧~~~~祝福大家都能拿到移动的offer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应届生微信小程序|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COM ( 沪ICP备12015550号-13 )

GMT+8, 2025-5-24 07:08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