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求职网小程序
   主题推荐: “应届生求职网”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今日十大    最新导读    应届生求职网微信小程序
搜索讨论区: 按拼音查找
查看: 4695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 作为过来人,献给还在奋斗的海龟-金融美硕求职经历

[复制链接]
guyihui      

主题

好友

93

积分

职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8 16:13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本来工作比较忙,文笔一般不想再这里啰嗦。回想一年前的辛酸,不经感慨一下,同样勉励一下还在奋斗的海龟。(靠,顺便也扫扫这个版块的晦气,哥但年回国前, 就是看了这个版块,听了些靡靡之音, 犹豫不决,异常消沉)

先介绍下基本情况

美国金融硕士,本科国内重点财经大学金融出生,应届毕业。草根出生,无关系无背景,  07年带着梦想和老爸赞了多年的票子来到美国(至今引以为恶),09年10月带着沮丧的心回国。10年1月入职某券商研究所研究员(国内前十,不说具体名字不然露底了)。 具体回忆下,很多小公司和细节省略。

自09年5月毕业后在美国找了5个月工作,在纽约寄人篱下,露宿街头,满大街找招聘会。这个就不回忆了,想来大家身临其境各有各的感触。我当时是订了机票又退,退了又订,是去时留?何处安身?找不到答案,也没人给答案。 那是段窝火的岁月,眼看着快要用完的存款, 常常一个人嚎叫,所幸没有发疯。  

10月1号 把心一横 回到国内,开始狂投简历,当时主要是应届生,51job,智联,中华英才网, 在美国太渴望有工作,我重视每一个机会, 根据我的经验,网申邮件被看到的很少,我基本每一个职位,只有有地址, 肯定把自己的简历和资料寄过去一份, 有电话肯定挑时间打过去。 这样折腾了以半个月,估计寄出去的资料不下百份, 陆陆续续收到一堆面试,开始了南下北上的求职之旅。

10月8号收到一个上海的私募的的面试,聊的不错,当时回家的路上给了offer,当时很激动, 瞬间有了信心。当时还有别的面试,而且刚到国内不想这么快定,对方催的着急就拒绝了。

11月收到广州某券商营业部的分析师职业, 在研究完这不是个挂着各种名义,招经纪人开户赚佣金的职位后。买了张票就去了广州,说是要实习。 我就留下来干了两天, 期间有个国内的师兄打电话聊了下, 了解了营业部的发展前景后。 就决定放弃。收到北京 的安邦保险, 广发证券, 神州数码企业融资部的面试,立马火车北上北京。

11月中旬基本在北京参加了上面的几个面试,都是正规公司, 要三轮以上的。一边等,一边刚好赶上各大高校的招聘会。

11月底收到了XX证券研究所的笔试, 由于当时地址写的是老家杭州,给我安排在浙大,我又坐了火车从北京回杭州参加。这时候申万,华泰,浙商的笔试通知也来了。 这几个也是多轮的, 我继续辗转在杭州和上海。

12月来到了深圳,XX证券研究所的终面。 这段时间稍有疲惫, 安邦保险给我电话,通知北京入职,我犹豫 了,这个公司是中石化下面的保险号称资本金50亿元, 做信用险。 说的跟CDS似地。 当时没底就答应了下来。 一周后来到了北京开始了上班,心里知道自己应该不会止步于此, 因为还有3家券商的终面结果没出来。


圣诞的前一天收到XX证券的offer,这个是最满意的, 当时那个激动,清楚的记得在北京的求职公寓门口的路上狂跑的景象。 一周后元旦, 安邦辞职,踩着北京的雪, 南下深圳。。。


后记:
定位.我当时根据自己的情况的定位很清晰,总结就两个标准:

1. 基金投研部>券商研究所>券商投行>券商自营>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私募>大公司企业财务部>四大>银行营业部>券商营业部
2. 职位发展前景>工作地理位置, (当然必须是金融足够发达的大城市,)

至于原因,部分是客观的发展前景,部分是个人的性格爱好, 不具体普适性,仅供参考。 (如果有人还问为什么没有外资投行?,我只能说你在国外吃得苦不够没醒悟,如果有人说一定要在离家多少距离以内找,我也只能说,你懂得平衡生活,但会丧失很多机会)


PS: 这里不是鄙视留在美国熬得朋友,就09级毕业我周边的统计情况看,留在外面熬得普遍没有回国混的好。 如果你喜欢安定轻松,国外的田园生活,留下吧。如果你有份对事业的锐意进取之心,国内才是你的天下。 赶紧回来积累。 国内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经验,而不是在外面整天混日子,我如果是招聘官绝对会对毕业后1年以上无法解释这段时间在干吗的人的能力和品质产生怀疑。现在信息这么透明忽悠是没有用的,国内的研究生英文普遍不比生活在美国3年以下的人差,海龟的唯一优势只剩下在国外吃苦磨练出的品质。 当然纯粹的富二代, 高官之后,不在我这里的讨论范围,他们不需要经历我们这些。

找工作是人生一个起点,目前的压力回想当初吃的那点苦,简直小儿科了。 所以我鼓励各位不甘平庸的海龟同志们,不要放弃梦想,停止无谓的抱怨和攀比,我知道国内无数关系户把持下,机会很少,但是市场还是给努力者留下足够的空间,只要你肯拼,肯付出,国内一定会有你的一份天地。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yihui      

主题

好友

93

积分

职员

2
发表于 2010-11-30 22:52 |显示全部楼层
顶!跟lz经历相似,也是一横心回国了,也是觉得国内的发展机会大!经历了误BS对方后被对方BS,以及后续的各 ...
moyuan2925 发表于 2010-11-30 16:13


加油, BS是正常的,在不断的BS中才能找到最合适自己的。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yihui      

主题

好友

93

积分

职员

3
发表于 2010-12-2 14:03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回来了,拿出在美国面食时的感觉,为什么四大连Par面都不给我,难道国内面食时必须谦卑一些才行吗
topdownload 发表于 2010-12-1 15:26


个人面试的几点感觉:

1. 要懂得国内的文化,在中国美国那套张扬肯定是不合适的。 国内的老总喜欢眼低手高的新人。俺回来也群面过, 四大群殴里抢leader这种低级的做法,个人不是很认同,当然也看招聘官的口味。

2. 面试请注重专业性和思维的严谨性。 在美国说白了能忽悠就是牛, 在国内专业性是必须的,以我面行业研究员的经验为例, 宏观经济,财务估值, 行业分析,包括国内券商研究的竞争格局等都需要略知一二。 纯靠忽悠基本没戏,我如果是招聘官,心里肯定想:靠,今年给哥们面子招了几个关系户进来,怎么着也得招点能实在干活的,反正可以挑的一大把嘛...。所以, 请在狂投简历的同时,请千万对自己定位的职位的专业性进行加强。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yihui      

主题

好友

93

积分

职员

4
发表于 2010-12-3 08:17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证券公司都不要我,听说证券公司比较喜欢数理专业和国内重点大学的,我想问下楼主的证券公司都是校招投 ...
topdownload 发表于 2010-12-2 19:56


1.我是校园招聘进来的。 诚然,现在水涨船高,今年机会可能也少些。海龟一大问题是非哈佛麻省,基本没人知道,国内重点大学只是证明你优秀的一个方面。不是歧视本科就出去的同志们。后来跟领导聊,他说要是本科直接出国的简历他基本直接过滤掉,考不上大学有钱出去的太多,安全第一, 海龟的话,必须国内名校+海龟。。。

2. 证券公司只是一个方向,尽量结合自己的背景和优势去寻找合适自己的职位吧。 我很不认同有人告诉我说,他本科毕业那年就能进四大, 现在出国读个硕士回来还进四大很委屈。 职业发展是个连续的过程。 我想坦率的说在招聘官眼里,你还真跟两年前本科没区别。 区别的是两年前, 四大需大于供, 而现在显然是供大于需。 所以不是纵向攀比,而是务实的开始自己的事业。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yihui      

主题

好友

93

积分

职员

5
发表于 2010-12-3 23:03 |显示全部楼层
&pid
楼主,首先我很高兴能看到你的帖子,给自己一些前进的动力。
但是我有个很重要的问题想问你。你怎么能已经 ...
萱轩 发表于 2010-12-3 14:52


你明年毕业回来找,算应届生。不能回来面试。现在投国内不大现实的。 我当年也这么干过。 没啥用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yihui      

主题

好友

93

积分

职员

6
发表于 2010-12-3 23:11 |显示全部楼层
&pid
楼主,首先我很高兴能看到你的帖子,给自己一些前进的动力。
但是我有个很重要的问题想问你。你怎么能已经 ...
萱轩 发表于 2010-12-3 14:52


对于绝大多数公司,你明年回来申请算应届生的。今年投,如果没法面试,基本没用。我当年试过,只是找点安慰。 当然尽早准备总是好的。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yihui      

主题

好友

93

积分

职员

7
发表于 2010-12-4 11:35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我想问下你在美国是在哪个学校的读的,我本科在某985,现在打算出国,我想了解下美国哪些学校回来可以 ...Pantene_V 发表于 2010-12-4 11:14


比较孤陋寡闻,不是很了解985, 在国内券商的target school(纯属按个人回国面试数家券商碰到竞争者统计,没有歧视非以下学校的同志的意思)

北大,清华, 人大,外经贸,中财
复旦,交大,上财,
浙大, 南开,厦大,西交,武大,西财

当然北清复交是绝对优势,不是说券商迷信这几个名字, 最主要的是人脉,一流券商都是这些学校出来的。 海归学校除了哈佛耶鲁牛剑,其他几乎无影响。 招聘会根据本科学校定位你的学历水平,其他的看个人素质。讲到这可能打击你出国的积极性。 但是这是目前的现实,如果你能考上北大清华的研究生,家庭又并非宽裕是出国真的不是理想的选择。 当然出国对一个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大有裨益,即使对短期就业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年被太多人忽悠,说点实在意见给后来人,不爱听的可以忽略。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yihui      

主题

好友

93

积分

职员

8
发表于 2010-12-7 19:1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jixinghuanggua


    谢谢楼主的答复。虽然家里条件还可以,但本科虽说还是个名校,但金融很一般 ...
Pantene_V 发表于 2010-12-7 16:30



楼主本科也是中央财经毕业,支持你!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yihui      

主题

好友

93

积分

职员

9
发表于 2010-12-9 15:1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uyihui


    看到楼主经历 小弟感慨万千。 本人本科是北京工商大学  现在硕士就读于英国一所大 ...
jixinghuanggua 发表于 2010-12-6 03:03


刚看到你的提问, 随便给点个人看法

你的问题基本在我的帖子里有回答了,我觉得纠结应届生问题,实在很无语。 大多数企业不会因为这个卡你的,如果个别变态的我也不想多说,你先直接鄙视他。 我的渠道也只有网上。只是把它做到极致。 每个机会必申请,有地址必邮寄,有电话必打电话。大公司的网站可以去逛。但是国内基本的是摆设(我曾经浏览过60家基金的网站,在上面投,没效果)。所以应届生网, 中华英才,智联, 51job,是根本。  请报着投一万份简历有一份回复的心态。这跟我提到的定位并不矛盾。找工作本来就是双向选择。心里排好序了,机会多了后才知道取舍。

营业部和外资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我不好过多评价我本人不在这个圈子里。 我觉得每个方向都有可取之处。 银行更稳定些,券商积累更快些,现在营业部也有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如国信的泰然九路营业部交易额不下中金。 总体推荐女生去银行。券商真的需要拼,要体力,我和新进的做研究的同事每天都很晚走,还经常通宵(估计前两年都这样)。 投行更是跟着项目跑,居无定所。  

谢谢后面同学的顶贴。祝你们找到如意的工作。 希望零碎的回答能帮到你们。现在海归的光环被稀释了的所剩无几,但是我相信还是有很多成功的后来者,毕竟,信仰创造力量。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yihui      

主题

好友

93

积分

职员

10
发表于 2010-12-21 08:4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yhtank128
你说的非常对,海龟一旦回归国内的公司,海龟的背景基本费掉。(本来就是该费掉的背景) 具体的公司,其实我已经说的差不多了,如果你稍懂行, 在深圳,研究前十的券商无外乎国信, 招商, 华泰联合,具体哪家对你的借鉴并无区别。  另外对于混资本圈的来说,只要进圈子,北京上海深圳其实是一回事,我们也是三地办公, 我基本每月都要出差北京上海, 只不过深圳市总部, 所以我选择在职业发展的头一年留下来,对于新人,重要的是对事业有份执着和拼搏不止的韧性。简单的归结为能熬。   中国的资本市场正进入黄金发展阶段, 我想蓬勃发展的中国,实现当年出国所谓的华尔街梦想,更为现实和让人激动的吧。 对于留学本身, 套用那句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yihui      

主题

好友

93

积分

职员

11
发表于 2010-12-21 08:5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 louisaccs

简单说,进入职场很多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进了很多新同事,我也无法知道他们是内部还是外部,问了人家也不告诉你。圈子里一个关系胜过你投100份简历, 当然没关系的我们,可以考持续投来换。 目前 进的海归不少,进来的人背景都不差,知名学校有 耶鲁,UCLA,牛津。当然他们并不比我列举的国内的学校的人混的好多少 。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yihui      

主题

好友

93

积分

职员

12
发表于 2010-12-29 18:5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yhtank128


   看来遇到外资投行的高手了。敬仰一下,俺当年是一直被外资投行鄙视的。  您说的基本我基本认同。 国内其他行业不敢说, 内资券商普遍缺乏培养新人的耐心和毅力。 崇尚拿来主义。 投研领域的整个圈子频繁的跳槽,对新人来说职业发展确实不够不稳定。 但是换个角度, 国内券商的草根精神和市场化让新人有了更多的毛尖和成名的机会。我身边入行两年凭自己年薪百万的例子实在太多。如果足够牛,有了机遇,就能靠自己拼出来。 这是在中国这种体制下,靠自己短期财富自由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途径了吧。  这也是这么多人对券商基金趋之若鹜的原因。 当然一切取决于要有好的机遇和好的领导。 目前自己遇到的瓶颈和困惑也往往在此。进入一家公司只是起步,没有人保证你的未来是怎么样, 自己成长才是关键。 希望大家共勉。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yihui      

主题

好友

93

积分

职员

13
发表于 2010-12-29 19:0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3# furosa


   我文中说的已经很清楚, 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偏好,没有鄙视哪种职业的意思。

当然有些客观因素是显然的, 比如研究所和营业部,其实都是做点研究看看盘服务客户,只是前者服务对象是基金经理,投研总监,他们手握上亿资金左右市场, 而后者很有可能是营业部里打打麻将的大妈。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yihui      

主题

好友

93

积分

职员

14
发表于 2012-2-27 15:30 |显示全部楼层
偶然的机会翻开多年前的帖子, 楼主坐在上海的时代金融中心大厦中望着窗外陆家嘴高楼,同样的经济下滑,行业不景气,让人心生感慨。
回想这几年走过的路, 几个拐点时刻,多么希望有过来人告诉我答案,可惜还是难以碰到合适的前辈。 我这里发些牢骚供还在拐点的孩子们些参考。

1、应不应出国?直到现在没想明白当年出国是对是错。 但是功利的考虑现在的职业发展, 当年出国并非最好的选择。国内积累多人脉是重要的,研究生在国外读的悲剧是少有校友在圈内混。 中国永远是人脉人脉, networking, networking。 咱们自己没关系。努力让下一代有关系。读过我帖子的朋友知道我回来花了多少心血找工作。如果当年在国内读研(top10的)兴许没这么折腾。


2、出国毕业后没工作应不应该回来?金融危机的梦靥远未消去。想起09年一起毕业的同学,有的为了躲过危机留在美国继续读了一个硕士的他们。 面对失业和日益萎靡的欧美经济又是如何的心境。 而在国内的同学虽然面临压力,但是我们始终有个完整而清晰的职业方向。

2、地域问题?   回国后从事金融,至少我这行的证券、基金类的, 确实不用考虑地域(去家里给找的地方上的银行另算)。 刚毕业哪发展好去哪。 2年后自然可以换。但是现在在大的诱惑也不能让我离开上海去别的地方发展了。 楼主老了,想留下来安家过日子了。

3、回国后两年能混成啥样?楼主混的一般, 去年行情不好,这批一起进来混的人的均值区域在20w-30w 。 如果行情好我想翻翻应该不是难事, 我不知道和留在国外做IT和会计的比是否有竞争力。

想必当年跟帖的XDJM们已经找到理想工作, 大家共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应届生微信小程序|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COM ( 沪ICP备12015550号-13 )

GMT+8, 2025-2-5 18:41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