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求职网小程序
   主题推荐: “应届生求职网”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今日十大    最新导读    应届生求职网微信小程序
搜索讨论区: 按拼音查找
查看: 633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过来人经验] 原创:创业三年所目睹中国大学生就业之十大“怪现状”

[复制链接]
oocl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管理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2 10:35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创业三年所目睹中国大学生就业之十大“怪现状”

作者:张义力 (COO,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_COM)

插图:小绿豆(美术编辑,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_COM)

作为20063月从上海交大毕业的机械系研究生,我和另外两个同届的机械系同学于20059月合作创办的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_COM到现在也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型企业,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_COM的成长不仅印证了大学生创业的艰辛,更见证了中国大学生求职就业的方方面面。

在这里,我想把创办应届生网三年以来所亲身经历的、所目睹的中国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怪现状”做一个总结,希望这份总结能够抛砖引玉,唤起更多社会力量对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深度重视及支持。全文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不代表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_COM观点。

我以“奇怪指数”、“新鲜指数”两项指数的综合评分作为这十大“怪现状”的排名依据,各项指数满分为5分,综合评定满分为10分:

排名

顺序

中国大学生就业之十大“怪现状”

奇怪指数

新鲜指数

综合评定

10

保研、直博照样找工作

0.5

0.5

1

9

招聘信息,谁的资源?

1.5

0.5

2

8

两届研究生同时就业

1.5

1.5

3

7

针对大学生的招聘骗局不断

3

1

4

6

媒体的畸形关注

4

1

5

5

大学生创业——需要更多实在的辅导

4.5

1.5

6

4

肝胆相照——乙肝大学生的就业权益谁来维护?

4

3

7

3

户口,学生心中永远的痛

4.5

3.5

8

2

招聘企业VS求职学生——企业方的不良行为谁来管?

5

4

9

1

校园招聘求职网络服务市场:企业服务模式VS个人服务模式

5

5

10

第十名:保研、直博照样找工作!

奇怪指数:0.5 新鲜指数:0.5 综合评定:1

在每一届毕业的大学生中,除了找工作、出国的以外,有一部分学生属于保研生(直研生)、直博生。按道理对于这部分大学生来说,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就可继续深造,也没有短期内找工作的压力,他们应该可以好好享受这毕业前的大学时光。而现实的就业情况就是学历已经不是成功就业的硬保障,所以相当一部分保研生也会投入到浩浩荡荡的大学生求职队伍中,投简历、参加笔试、面试等。在这部分学生中,有些人以保研资格作为毕业出路的保底,当最后获得心满意足的工作offer时会选择放弃保研资格,转而参加工作;有些人却是以感受求职气氛、积累面试经验为目的,为以后毕业求职做好准备,就算是最后拿到工作offer也会放弃、选择继续深造。

能够保研、直博的学生一般都是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相对其他求职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各项硬性条件、加上有了保底出路后的放松心态,使得他们在求职的时候往往能表现得更加自信、放松,从而能够赢得企业的青睐。而在整个求职过程中,他们往往是不会主动向企业透露其选择保研的背景,企业大多数是在最后向其抛出橄榄枝的时候,因为其最终选择继续深造而放弃工作offer才得知其保研背景。

而这种现象引发的一种争议就是保研生、直博生的求职行为是否抢占了其他求职学生的就业机会、是否给招聘企业增加招聘成本及风险、是否给招聘企业对该校学生诚信的总体印象带来负面影响。

如何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并做好权衡,这是一个难题。保研生也有求职找工作的需求、权力,不能简单地因为其保研就从制度上剥夺其找工作的权力,但是仅为了积累求职经验而最后放弃工作offer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确实给招聘企业增加了招聘成本及风险,同时也可能使招聘企业对其所在学校的学生诚信印象大打折扣。对于这个问题,更多应该从相互体谅、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进行交流沟通及教育,如何既能够满足保研生求职经验积累的需求,又能保障其他求职学生的利益,这应该成为大学就业办、社会相关就业部门重点研究并解决的一个问题。

排名点评:保研生也有求职找工作的权利,但是其求职行为所消耗的就业机会及资源浪费应引起重视,合理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维护大学生诚信及就业环境非常重要。

第九名:招聘信息,谁的资源?

奇怪指数:1.5 新鲜指数:0.5 综合评定:2

在现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环境中,针对大学生的企业招聘信息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才是最根本的信息需求。对于大多数招聘企业来说,让更多的大学生知道其校园招聘信息并向其投递简历也一直是企业方面希望达到的招聘效果。而目前最有效的发布校园招聘信息的渠道就是各个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以及提供校园招聘服务的招聘网站及求职网站。

对于各个大学来说,就业率是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教学质量及教育成果的指标,同时也决定了其以后的招生规模及招生质量,所以如何提高本校学生就业率就成了各个大学就业办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大学的就业中心网站的招聘信息只针对本校学生开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保障只有自己学校的学生能浏览到招聘信息,有的学校甚至规定在本校的BBS网络求职板块不允许学生转载就业中心网站的招聘信息(2005年底上海某高校BBS曾有相应版规)。对于求职的学生来说,获取招聘信息的需求有时候会迫使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包括交换就业网登陆帐号资源等。国内一些大学的就业中心网站的招聘信息也有全面对外开放的,例如清华大学就业网。

对于提供校园招聘服务的商业性招聘网站、求职网站来说,企业的招聘信息就是网站本身吸引学生注册简历、提高网站访问量和知名度的核心及关键。没有了招聘信息,对于任何一个招聘网站、求职网站来说都是死路一条。所以有些招聘网站出于打击竞争对手保护自己的目的,都会在如何防止招聘信息被其他网站所复制上下足功夫。国内某知名招聘网站就在其招聘信息页面上做了防选择、防拷贝的处理,甚至通过技术手段屏蔽转载其招聘信息的竞争对手网站,造成一些学生看了招聘信息之后无法复制保存投递简历地址、企业宣讲会日程安排等。这种未取得企业授权的所谓的打击竞争对手的技术处理行为,实际上是以牺牲网站用户体验为代价,从长远角度来看是极不可取的。

招聘信息到底是谁的资源?究竟谁对其有支配权?这个问题由于涉及多方利益,恐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招聘信息对应的是有招聘需求的企业,招聘信息封锁绝对不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提高网站核心商业竞争力的根本手段。相反,从促进整个中国大学生就业大环境的角度来说,招聘信息的公开化更有促进意义。

排名点评:僧多粥少的就业市场更需要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招聘信息的共享更能从大局上促进整个中国大学生就业。

第八名:两届研究生同时就业

奇怪指数:1.5 新鲜指数:1.5 综合评定:3

研究生扩招及研究生培养体制的相应调整,导致了某些处于研究生学制调整中的高校的两年半学制和两年学制的两届研究生同时面临就业压力。这师兄师姐与师弟师妹们同时找工作倒是一番别致的场景。

对于两年制的研究生来说,第一年刚把研究生的基础课程学完,第二年就不得不投入到求职找工作的任务之中,哪来时间和精力从事学术研究?所以一些高校取消了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学术期刊发表至少一篇小论文的硬性规定,因为一些学术期刊光审稿就至少需要半年,再加上反复修改的周期,要想在毕业之前拿到学术期刊的论文录用函,同时又不耽误找工作,对大多数两年制的研究生来说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找工作的时候,两年制的研究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短短的学习时间,以什么样的优势来与两年半或者三年学制的师兄师姐竞争?原本读研的目标就是想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来提高科研水平、提高其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而由于学制缩短的原因,其研究生应有的学术研究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这往往也成为招聘企业对其学术研究能力及综合素质置疑的一个方面。

如何有效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这是中国高等教育不得不面对、且必须解决好的一个紧迫问题。

排名点评:两届研究生同时就业更多体现的是中国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尴尬,提高大学生在校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中国的教育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第七名:针对大学生的招聘骗局不断

奇怪指数:3 新鲜指数:1 综合评定:4

20071月中旬,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_COM与北京《新京报》联合披露了一则冒充国家部委、打着招聘应届生的名义收取报名费的招聘骗局。骗子经过精心策划,不仅仿照国家相关部门网站的风格设计制作了一个网上报名的网站,更是在某知名社会招聘网站首页打出图片广告,骗取大学生钱财,最终因为被细心的同学发现其诸多疑点,被举报后而被取缔。这只是众多针对大学生招聘骗局的一则。

针对大学生的招聘骗局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其手段、花样也是不断翻新、层出不穷。面临毕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求职心切,往往成为骗子所利用的对象。传销、以招聘名义骗财骗色的现象屡有发生。遏制这种行为,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的招聘骗局,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共同完成。发布招聘信息的网站,无论是大学就业中心的网站还是社会招聘网站,都需要以一个高度负责的态度来仔细审核招聘大学生的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如出现虚假信息应立刻删除并报警,及时将骗子绳之以法。

同时,应通过多方努力,加强对求职大学生识别求职招聘骗术、防范招聘骗子的能力。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创办应届生网的过程中,在应届生网上增补了很多关于求职招聘骗局的介绍以及如何防范、对付招聘骗子等方面的内容,希望以后不再发生大学生求职被骗的现象。

对于针对大学生求职的骗局,更需要从法律制度上对犯罪分子予以从严、从重处理,从而维护大学生就业环境秩序。

排名点评:对于针对大学生的招聘骗子要严厉打击,维护大学生的求职利益不被违法犯罪分子所侵犯。

第六名:媒体的畸形关注

奇怪指数:4 新鲜指数:1 综合评定:5

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热点问题往往又是各大媒体新闻报道、吸引眼球的最佳素材。每年到了校园招聘、毕业生求职时节,各大媒体,无论是网站、报纸、电视都会竞相报道当年大学生毕业求职的动向。但是很多时候媒体更多出于新闻吵作、吸引眼球的目的,报道的方向及取材存在严重问题。据我观察下来,大多数媒体的常年换汤不换药的报道方向无非是以下两点:

1)某某知名大学毕业生毕业卖猪肉、卖糖葫芦甚至陪聊、招聘会上求职大学生向招聘企业下跪讨工作、毕业生招聘会现场挤破电梯、某某名牌大学毕业生毕业应聘搓澡工等所谓的爆炸性新闻。

对于这类报道,媒体往往都冠以“某某名牌大学毕业生”、“陪聊”、“下跪”等字眼,凡是能吸引眼球的词统统用上,抓住这些新闻事件来个连续跟踪报道,只差在最后的结论中给出一句“读书无用论”的结论了。诚然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所谓反映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怪现象”发生,但是经过媒体夸张变味地宣传,加上常年累月的这样一个基调地报道,除了给老百姓“读书无用论”的结论,对于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没有一点促进作用。

2)毕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都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这类报道主要表现在指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各种原因,这其中包括求职心态浮躁、好高骛远、不自信,工作表现中眼高手低、实际动手能力差,且流动性大,继而得出“绝不招聘应届生”、“应届生,我对你非常不满”的结论。而得出这些结论的依据往往就是某某企业老总、HR的爆料。

不可否认在毕业大学生中存在以上描述的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深入,大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正在不断得到提高。在我看来,某某企业老总、HR遇到的个别大学生的不良表现更多时候只代表个体,而不能随便扩大到“应届生”这个大的范畴上。我也曾为我们网站招聘全职、兼职实习人员担任过HR,见过各种表现的大学生,他们中的有些人确实存在以上问题,但有的却无论是技能还是职业素养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秀。对于任何遭遇到这种情况的企业方面来说,抱怨也好,愤怒也好,请不要随便抛出“绝不招聘应届生”的言论,因为这种言论很可能会影响到更多的企业老总、HR,请以一个更包容的心去教育那些初涉职场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都要经历从零经验开始的应届生阶段。宽容、教育胜过指责。

媒体是一个很重要的力量。希望更多的媒体在以后的新闻报道中,本着负责、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态度,多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求职大学生,也希望更多的媒体能勇敢披露那些在招聘大学生环节中有违规及就业歧视的行为及企业,而不要一味在大学生不足的方面大做文章。

排名点评:新闻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请把这种巨大的影响力用来帮助大学生就业,而不要年复一年地重复一个“找不到工作都是学生自身问题”的基调。

第五名:大学生创业——需要更多实在的辅导

奇怪指数:4.5 新鲜指数:1.5 综合评定:6

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中国,高达70%的大学毕业生有创业意愿,而实际创业者不足1%。虽然每年*相关部门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不断推出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政策,但是真正为人熟知的大学生毕业创业成功的案例却是不多。相反,倒是那些从未上过大学、大学中途辍学的一些80后创业者,顶着身价上亿的光环,成为媒体、大众追捧的年轻人创业典范。

这其中问题出在哪里?作为大学生毕业创业的一份子,我想结合我们创办应届生网的经历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在这里不去探讨大学生毕业时就创业的利与弊,更多的是对现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操作实施环节提出意见和建议。

1)不要简单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给出“Yesor No”的结论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创业项目来说,资金的筹备是急需解决的头等问题。对于没有成功经验初尝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争取*的大学生创业基金是首选解决资金的方法。上海市在给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完善、到位的,但是在对创业项目的评定及相关辅导上我个人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足。

以我们创办应届生网之初申请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为例,实际到最后我们两次通过不同渠道申请大学生创业基金都没有申请成功。在申请之处,我们就听说像应届生网这样以服务为主的网站项目成功申请的概率不大,创业基金更偏向于有高科技成果或者专利的项目。但当时应届生网已经成功运行好几个月,且在上海地区算是小有名气,而其他大多数项目都还只停留在方案设计阶段,单凭这一点,我们相信能够成功申请到。

第一次我们通过上海交通大学报名点进行报名,并参加了第一轮项目评审答辩,在这一轮项目评审过程中,由*相关部门、企业老总组成的评审团对我们的项目如何盈利生存方面表示了置疑。尽管我们试图通过已有的网站运营模式来说服他们,但最终没有成功。第一轮结果公布出来,我们没有入选。但之后通知我们有机会再进行一次项目补选的答辩,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一次,我们总结第一轮失败的教训,从网站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做了自认为还算充分的准备,第二轮的补选答辩的主题依旧是老话题:如何生存?但是经过短时间准备的方案依旧没能说服评审团,评审团推翻了我们看来可行的一切生存方式,直接给否定了应届生网项目。在整个评审过程中,我们希望听到每一位专家对应届生网项目的意见和建议,但是我们听到更多的是对应届生网项目不成立的一条条的依据,而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建议。

交大的失败申请经历虽然多少让我们有些失望,但是我们并没有灰心。我们通过朋友介绍,辗转到复旦大学进行申请。我们精心修改了创业计划书,亲自到复旦大学与负责基金申请的复旦大学相关老师进行了深入交谈,并提交了创业计划书。但是从这位老师那里我们不过是重复了交大的失败经历。在复旦大学的申请我们连第一轮项目评审的机会都没有获得。

在两次失败申请的结果面前,我们决定放弃对大学生创业基金的幻想。说实话在创立应届生网之初,在如何让它生存下去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很少,甚至是没考虑过。我们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从网站创意、网站域名注册及网站程序编写到网站上线的全过程。之后就凭的是我们的热情和对这项事业的执着,一边做一边研究。既然没有人能给我们答案和指导,我们只能自己去摸索。我们走的是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正像一位老师评价我们的项目:“之前从来没有人把大学生就业这个棘手问题当作商业模式来做的”。

之后的创业岁月,我们获得了多家风险投资公司及一些天使投资人的关注。20072月应届生网正式获得第一轮风险投资。与这家风险投资公司接触下来,相对大学生创业基金的申请,我的最大感触就是这家风险投资对具备潜力、但营运模式还不清晰的创业项目和创业者给予的是更多的建议、指导及帮助,与我们一起共同研究可行的营运模式、共同完善商业模式,而不是简单的向我们抛出“Yesor No”的答案。

真正能靠高科技发明、专利申请创业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不多,更多的是一些偏服务性质的项目。而这种项目往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已形成的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生存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创业者有足够的阅历、经验及资源,而这些往往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最欠缺的。对于这样的项目,希望在评审环节方面,专家们能给予一些实质性的意见、建议及帮助,而不要只是列出项目不足的方面。

2)好的政策需要更公开化的实施

*虽然有诸如大学生创业企业享受免税、办理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但是对于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如何在实际创办企业过程中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却成了一个问题。不知道如何申请,向谁申请。好的政策更应该有明确的负责实施的部门,让大学生创业企业切实有效地享受到创业优惠政策,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排名点评:鼓励大学生创业不光要有好的政策,更要有能够落实政策的具体的实施部门、具体的实施流程及制度,对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更多的实际指导,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

第四名:肝胆相照——乙肝大学生的就业权益谁来维护?

奇怪指数:4分   新鲜指数:3分      综合评定:7分


 

我经常在应届生网社区的反乙肝就业歧视圈子(http://bbs.yingjiesheng.com)中收到求职大学生的咨询信件,有的问是否应该诚实地在简历中或面试的时候告诉招聘企业自己是乙肝携带者、有的问某某公司入职体检是否检查“乙肝两对半”、有的问如何逃避公司入职体检检查乙肝项目、有的携带乙肝的大学生则对未来求职前途表现得忧心忡忡、灰心丧气。

如果说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难,那乙肝携带的大学生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就业歧视,尤其是乙肝就业歧视在中国的就业市场来说更是非常严重。一些条件非常优秀的学生,经过层层考验,最后拿到的工作Offer也会因为体检检查出是乙肝携带者而被用人单位所收回,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很多携带乙肝的学生在求职时都有程度不同的悲观情绪,因为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不接收乙肝病毒携带者。作为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来说,第一份工作显得如此宝贵,而对于携带乙肝的应届生来说,找到这第一份工作的范围更比身体正常的应届生来说小了很多。为了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他们在求职的时候不得不隐瞒自己患乙肝的事实,更有人从这里看到了“商机”,在网上叫卖“×××良药助你成功体检”、“代替体检,保证通过”的业务。很多企业往往指责这样的行为违背了道德,指责这样做的学生没有诚信,但站在乙肝学生的角度,要是没有企业对乙肝患者的就业歧视,难道他们愿意绞尽脑汁、甚至作弊花大价钱去买一张体检合格单嘛?

谁来维护乙肝大学生的就业权利?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并切实做好乙肝大学生的就业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普及对乙肝的正确认识,从道德、法律的角度来全面维护乙肝大学生的就业权力。

排名点评:乙肝携带的大学生求职环境更加恶劣。消除乙肝就业歧视,维护乙肝大学生的求职利益,让更多的乙肝大学生顺利就业。

 

 

第三名:户口,学生心中永远的痛

奇怪指数:4.5分   新鲜指数:3.5分      综合评定:8分

 

“现有北京某单位户口指标,还没解决户口的同学请联系×××”、“×××助大学生申请上海户口,成功后再付费”……每一年总能在网上看到倒卖北京户口指标、所谓“帮助”申请上海户口的“好消息”。对于外地生源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城市找工作的学生来说,找到工作之后最关心的就是户口问题了。由于北京、上海对于外地生源落户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制度,应届生落户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制度及流程来办理。而现在的趋势就是对于能落户的应届生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这也就有了前面提到的玲玲种种的倒 ** 指标的“怪现状”。

关于中国现行户籍制度是否合理的讨论已有很多,对于应届生求职落户问题来说,*相关部门应该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做好应届生的落户工作。

排名点评:某种程度上,户口与第一份工作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一样重要,公开、公平、公正地做好大学生就业落户工作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基础。

 

 

第二名:招聘企业VS求职学生——企业方的不良行为谁来管?

奇怪指数:5分   新鲜指数:4分      综合评定:9分

 

在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作为招聘求职的两方,企业和学生明显处于不对等的状态。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有点什么不足、小毛病就被企业、媒体抓住不放,大肆宣传。而对于某些正规企业在招聘学生的过程中存在的明显问题、企业方存在过错的行为,求职的学生却无处申诉。

某些企业校园招聘是假,打广告才是真,而往往这种行为对学生造成的损失恐怕不只是消耗学生的求职精力、浪费了学生的求职其他企业的机会,更是从精神上大大忽悠了学生。例如,在2006至2007年度校园招聘中,某连锁求职旅社打出“53个职位招聘108将”、三年内上市跻身世界500强的校园招聘广告及口号,其职位待遇最高月薪万元以上,这对很多学生来说太具诱惑力。这家企业通过各大高校就业办网站、BBS发布了其所谓招聘108人的校园招聘信息,做宣讲会,并像模像样的组织笔试、第一轮、第二轮面试。从发布招聘信息开始,整个所谓的招聘环节横跨半年,而真正到了招聘信息中指明的公布录用的时间却迟迟不见录用名单,整个所谓的校园招聘不了了之。事后看来其无非是利用校园招聘这种最佳被学生接受、最容易进入高校的方式(很多高校都会为有校园招聘需求的企业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向大学生们宣传自己的旅社,争取更多的客源,提高入住率。另外一则例子,2007年11月《羊城晚报》发表了一篇《招聘会博宣传不想招人,大量简历被无情乱丢》的文章,就某银行打着招聘名义在校园进行宣讲会后,对收到的数百份大学生简历却现场乱弃的行为做了详细的报道,而类似于这家银行的行为在每一年的校园招聘会上还有很多很多。

有些招聘企业虽然确实有真实的校园招聘需求,但是在开展校园招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对学生极不负责的行为,与其企业形象严重不符,且严重损害了学生的求职利益。例如,在2006至2007年度校园招聘中,某学生在与某国有大型企业正式签约前的军训合影中因上厕所迟到了一分钟,直接引起该企业老总的不满,没有给予任何教育及提醒就由老总一句话就决定不录用该学生。而这种行为无疑严重损害了已经拒绝其他公司Offer的该学生的求职利益。另外一则例子,也是在2006至2007年度校园招聘中,某女生到某高校管理系应聘教师职位,经过试讲,管理系招聘方认为其符合职位要求,并承诺与其签约,得到此消息后,该女生拒绝了其他高校的工作Offer,而令人意外的是,最后该高校招聘方以考虑男女比例失调、拒绝接受女生为由,拒绝与这个女生签约,而这个时候已是4月份,很多高校的招聘都已经结束,同时5月就开始申办上海户籍,该高校的这种行为同样严重损害了该女生的求职利益,让其陷于极为窘迫、尴尬的境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对于招聘大学生来说,企业确实存在着招聘成本及风险,而作为强势的招聘方来说,如今的企业采用很多种方式来降低诸如学生放弃offer时造成的招聘成本及风险。例如,对于只招1个人的职位,有些企业会同时向多个学生发出offer,而最先与企业签订三方协议的学生企业就会录用,而这之后的学生只是作为备选,以防该职位最后无人可选的尴尬。而对于弱势群体的学生来说,他们根本无法防范企业单方面违约的情况,在这种时候对于可怜的学生来说只有从头开始,继续找下一份工作。

正是有了企业各种的不诚信的行为,再加上现在没有一个针对企业招聘方的监督管理制度及办法,学生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往往没有精力申诉、或者也可以说无处申诉。有些学生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寻求一些媒体的支持,而媒体往往为了不惹麻烦通常不会在其新闻报道中直接披露企业的名称,而这样根本达不到从舆论上维护学生求职利益的目的。

在这种环境下,有些学生通过自己能够实现的渠道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例如,有些高校BBS的求职版都会有很多学生贡献的“企业黑名单”。有的学生网友更是在网上建立了一个专门的“企业黑名单”网站,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共享其求职过程中所遭遇到的不讲诚信企业的应聘经历、招聘骗子的招聘骗局等,列出这些不讲诚信的企业及骗子企业的名称、办公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提醒其他求职学生注意,以免受骗。例如,2005年年底曾有一个名为“黑名单网”的网站,曾得到了很多学生及媒体的关注,可最终因为来自各方的压力而被迫关闭。

如何做好对企业招聘行为的监督,切实保护好学生的求职利益,这也是我们社会各界需要更多关注及解决的问题,希望在以后的校园招聘中不再出现以上的“企业招聘怪现象”。

排名点评:企业在招聘大学生中的不良行为更需要得到监管及曝光,因为这种行为给求职大学生带来的损失可能是无法估量的。

 

第一名:校园招聘求职网络服务市场:企业服务模式VS个人服务模式

奇怪指数:5   新鲜指数:5      综合评定:10

 

企业有招聘校园人才的需求、学生毕业有求职找工作的需求,只要有了解决这些需求的模式及资源就有可能做成商业模式。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企业进行校园招聘、学生求职的重要渠道,这也给各类求职招聘网站带来了无限商机。

在形形色色的求职招聘网站中,根据盈利模式及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企业服务模式和个人服务模式。由于校园招聘及学生毕业求职时间集中,且应聘简历数量往往很多,为企业提供招聘信息发布、代理招聘(包括简历收集及筛选、宣讲会安排、笔试面试安排等)服务是有效解决企业校园招聘需求的手段,而企业通过付费获得这些专业化的服务,不仅提高了招聘效率,更提升了企业形象,这也就成为开展面向企业的校园招聘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个人求职者通过这类网站投递简历则完全享受免费。这种服务模式已经进入了市场饱和、且竞争空前激烈的阶段。往往是上一年的校园招聘还未结束,各大招聘网站的销售就已经开始游说各大企业使用其下一年的代理校园招聘服务。

客户就是上帝。对于这类招聘网站来说,企业就是上帝。这类网站无论是从系统功能实现还是界面设计,完全都围绕着企业的利益来。比如,这类网站首页满屏的企业Logo图片、企业视频,对于求职的学生来说使用起来极不友好。且不说图片多造成的网页打开速度慢,就连刚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在五颜六色的图片面前,没有多少学生能分辨出来。而网络广告作为网站的主要盈利点,往往也被招聘网站混杂在招聘信息中。例如,在某些招聘网站的页面中,明明是一条培训广告,硬是打着“高薪就业”、“高薪招聘”的字眼或者图片混杂在招聘信息列表中,骗取点击,骗取广告费。

如果说以企业服务模式为代表的招聘网站是抓住了企业方的资源,而以个人服务模式为代表的求职网站则是另劈蹊径,从求职学生的需求及利益出发,为求职学生提供周全、细致的个人求职服务,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全、最准确的校园招聘信息,提供包括职业规划、笔试面试等相关求职辅导,吸引学生访问,这样将会形成的局面就是越来越多的求职学生通过这类求职网站查找招聘信息、学习相关的求职励志知识,而逐渐放弃第一时间去浏览以企业服务为重点的招聘网站。而对于企业来说,充分了解求职学生的求职动向是提高校园招聘效率、降低校园招聘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很多的企业在面试学生的时候都会向学生咨询其获取招聘信息的渠道,而这个时候多数的学生都会推荐对求职学生更友好的求职网站。这样求职网站的知名度也会在招聘企业中慢慢打开,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到求职网站发布招聘信息。而对于求职网站来说,其高精度的求职学生用户是最受企业欢迎的,这样无形中也可以提高求职网站的网络广告收入。

以我们创办的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_COM为例,从创办之初到现在我们就一直坚定为求职大学生服务的理念,力图收集最新、最全、最准确的校园招聘信息,让求职的大学生不用将精力花在招聘信息收集上,从而腾出精力去投递简历、做好笔试面试的准备。正是因为从求职学生的利益出发,我们得到了一届又一届的同学的关注、推荐及支持,从而使得应届生网YingJieSheng_COM慢慢成为求职大学生的求职首选网站。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注意到了我们的影响力,主动与我们联系发布校园招聘信息。截止目前为止,通过应届生网YingJieSheng_COM发布2008校园招聘信息的企业超过2000多家,这其中有不少世界500强、国有大中型企业。

不可否认,企业服务模式与个人服务模式在网络求职招聘市场中最终还是存在着竞争关系,毕竟求职招聘的两个直接对象——学生与企业两方资源是有限的。过去在校园招聘、学生求职市场来说,企业除了选择几个老牌的企业服务模式的校园招聘网站以外,没有更多的选择。而现在随着个人服务模式网站的发展壮大,求职学生得到了便利、企业招聘可以有更多的市场选择,这无疑严重冲击着传统的以企业服务模式为重点的网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某些“老大哥”身份的传统招聘网站开始以牺牲招聘企业、求职学生利益为代价打击新兴的个人服务模式的求职网站,这种恶性打击从长远角度来说无异于自掘坟墓。

谁最终会在这场发展模式之间的竞争中胜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下,不断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改善网站功能、用户界面,满足用户更多、更深层次的需求,这样才能在激烈的校园招聘求职市场中生存。不顾及用户利益而相互拆台、相互打击的行为,只会给求职的大学生、进行校园招聘的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校园招聘不仅是商业模式,在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环境下,更肩负着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任。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模式发展的网络校园求职招聘服务供应商,都应该本着为求职的大学生、进行校园招聘的企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这样才能实现求职大学生、招聘企业及网络校园求职招聘服务供应商三方共赢。

排名点评:新兴的以个人服务为重点的求职网站已经对传统的以企业服务为重点的招聘网站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这场发展模式之间的良性竞争必将给求职的学生、招聘的企业带来更多实惠。

【感谢小绿豆为本文配置插图】

后记:以上十点就是我创业三年来所经历的、所目睹的中国大学生求职就业之十大怪现状。本人才疏学浅,加上阅历有限,文中观点如有不正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本文版权归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_COM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自应届生求职网http://www.yingjiesheng.com

 

[ 本帖最后由 oocl 于 2008-11-1 15:55 编辑 ]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oocl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管理员

2
发表于 2007-12-12 22:0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8楼 苏少娟 :呵呵,立场不同确实会观点不同,到时候多推荐企业上我们网站发布招聘信息[lovely]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应届生微信小程序|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COM ( 沪ICP备12015550号-13 )

GMT+8, 2024-12-30 02:23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