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应届生这两年来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给予我的真诚帮助,也感谢论坛里的朋友热心的分享。这篇帖子是我QQ空间的日志,之前一直都是仅好友可见。现在我把它拿出来,希望给仍在求职中的朋友一些帮助。我比较懒,里面夹杂着许多个人的情绪,我没有处理,就发上来了,大家就挑自己喜欢的部分看吧。
后面还有些面试我可能没时间写了,这里我列了个表,大家有需要可以邮件和我联系。
Company | | | | OOCL | | | | OOCL | | | | KingSoft | | | | GDB(CGB) | | | | RBS | | | | Merrill Lynch | | | | Moody’s | | | | SMART | | | | Double Negative | | | | Mogan Stanley | | | | Murex | | | | DBS | | | |
故事得从2010年5月开始说起…
国内篇 OOCL 故事背景: 5月中旬我收到了最后一个学校的拒信,我的留学梦也彻底的破碎了。此时距离毕业不到40天。 面试职位:AssistantTechnical Engineer,自动化测试方向。 故事经过: 首先我要感谢Wenty,给了我这么好的一次实习机会,能让我在这么优秀的一家企业得到锻炼和成长。 在OOCL的面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阴沟里翻了船。 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因为Wenty的介绍,我有机会能在OOCL实习。收到拒信后,我第一个想到就是希望留在OOCL工作,因为这是我当时能想到的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了。和HR Susanna 说明了情况以后,她很客气的帮我去了解情况,并很快帮我安排了笔试面试。 笔试题目有两份,一份是技术性的,包括几道编程题,几道Sql语句,几道UML,还有一些软件工程和测试相关的题;另一份是Competency Test,包括几道开放性的问题和一篇作文,全部用英文作答。 笔试毫无悬念,一个星期后,Susanna就通知我参加面试。时间已经到了5月底,离毕业只剩1个月了。这次面试,我志在必得! 面试时间安排在下午4点,我3点半就到公司楼下了,在外面磨蹭了20多分钟,3点55分准时拨通了Susanna的电话。面试我的是两位技术经理,外加Susanna三个人。面试问题主要从我简历展开,问了我数学建模,毕业论文和密码学的一些情况(因为我说对密码学有研究)。也问了我对软件测试的认识,和相关的经验,还让我用英文来回答云计算是什么,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因为我又说了自己对云计算很感兴趣)。感觉一切都进展很顺利,虽然有些问题也会答不上来,但总体还满意。等问到自己的3-5年的职业规划的时候,我终于犯傻了,我说我1-2年后还是要出国读书,一定要出去的,现在先积累经验。(你有见过这么 ** 的回答的吗?有见过这么 ** 的人吗?有木有,有木有?)面试完一个星期后,OOCL给我发来了拒信。打电话给Susanna,她很好人,告诉了我fail的原因,我很感激她,让我在以后的面试中不再烦如此低级的错误。 故事总结: 面试失败,归根到底还是自己自信心过于膨胀导致的,没有把这次面试真正当一回事,总以为志在必得。“死到临头,还看不清形势”说的就是当时的我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把HR当成了朋友,跟她讲了真话。不过Susanna确实是我的朋友,是我的前辈,她经常会拉我去谈话,告诉我一些人生道理,她告诉我不要眼高手低,年轻人要务实。总之,一份工作换得一个教训,值了! KingSoft 故事背景: 6.8号,OOCL面试fail了,离毕业只有20天了。从五月中旬学校fail以后,我就开始在网上狂投简历,可是20多天过去了,连一个面试的通知都没有。父母已经对我完全失去了信心,父亲对我是无尽的责备,并准备找人托关系,在家那边给我落实岗位了(虽然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愤怒到极点!对,那个时候与其说着急,难过,失望;我更多的是愤怒,对公司不具慧眼的愤怒,对父母否定我能力的愤怒,对自己那么失败的愤怒! 面试职位:测试工程师。 故事经过: 金山对我有恩。 是他解救我于水生火热之中,让我能平息与父母之间的战火,让我能暂时安静的过完大学的最后时光。我要感谢彭文亮师兄,让我能有机会进入Kingsoft工作。 OOCL fail以后,我很快联系了彭文亮师兄,他把我的简历转去HR那边,第二天就通知我过去面试。我是投了简历后的第三天下午过去面试的,先是笔试,共四、五道编程题。笔试完等待半小时后就进入面试。进来的是两位技术组长,问题涉及计算机的方方面面,他们会提出一些问题,然后一直深入下去,直到你不知道为止。面试了将近一个小时。面完,两位组长起身,告诉我稍等,接下来还有面试。然后10分钟以后,又是一轮技术面,过程和前一次差不多,只是坏了两个新的面试官。两轮面完,时间已经差不多下午六点了。自己累到快要虚脱,但总体感觉还是挺好的,面试官都很年轻,没比我年长多少,都是一群年轻有活力的有为青年。几位面试官商量以后,告诉我明天早上再过来面试。我有点傻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面试呀?可有啥办法,自己的命运握在别人手上,没有话语权。晚上离开公司前,特意跑去Kingsoft的三楼吃了个自助餐,哈哈~饭菜好丰盛,好满足。第二天早上又是两轮主管面,内容大多是开放性的,比如云计算有什么好处,用于杀毒软件的话等等。面完又是一轮总监面,到这里,我知道自己基本上已经没问题了,所以谈话也很轻松,总监一进来就说,你的鞋子挺好看的哦,在哪里买的呀?我说在HK。呵呵~整个过程就是聊聊薪酬和到岗时间。总监面完,最后一轮是HR面,主要是问我为什么之前没有投Kingsoft,为什么之前都没找工作。吸取了OOCL的教训,我不会再犯傻了,我给了她非常圆满的答案~ HR面试完,就当面通知我可以去工作了。从我投出简历,到通知我上岗,整个过程只花了4天,我实在是佩服Kingsoft的办事能力,相比我之前投简历的那些公司,就显的逊色多了。 故事总结: 想去Kingsoft,或者是类似的IT公司,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和对技术的狂热追求,那在投出简历前要认真考虑才行。这也是我后来离开的一个原因。 GDB 故事背景: 我在Kingsoft已经开始实习一段时间了(因为还没毕业,所以还不能正式工作)。 我喜欢金融行业,想以后能在这个领域发展。 在Kingsoft一切都很好,只是我找不到自己的位子。 我在考虑是不是要重新申请出国,半年后再出去。 面试职位:数据仓库分析师 故事经过: GDB的工作让我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那是在6月份的一个午后,我当时在办公室工作,电话响了,是从广州打过来的。接起电话,是GDB打过来的,打电话的人是++琪,(当时还一直称呼她李小姐,哈哈~)告诉我简历过了,安排于30号早上10点笔试面试,我告诉她我当天早上从珠海赶过去,最快也要11点才能到,我问她时间能否通融一下的。她问了面试官的意见,最后我与面试官约了个时间电话面试,如果OK,再过去。这样就节约了大家的时间。第二天早上,接到面试官的电话,也就是现在的候总。他问了我一些技术方面的内容,经历了Kingsoft的面试,对于这个,只能说太简单了。他问我现在在哪个公司,方便透露吗?我说Kingsoft。我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这样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基本可以得到肯定了,这也是我后来面试比较顺利的原因,我想。电话面试很成功,聊了40多分钟,候总很好人,告诉我那天可以晚点过去,到时候让我一个人单独考就行了。我很感激。 30号早上11点左右到的公司,公司处于珠江新城,也就是位于广州的CBD正中心,当时心里挺激动的,自己就要向金融领域跨出第一步了。笔试内容主要包括:一道概率题;一道证明题,用数学归纳法;一道sql;一道编程题;一道推断题,就是一个村里有病狗,根据枪声来判断村里的病狗数,最后要用编程实现,这道题网上有,大家一搜就能找到;最后两道简答题,一道不会,另一道是说根据公司报表,发现在这一季度该公司生产的某个商品销量下降了,让你分析原因,很简单吧~从上面那些题可以看出,数学占了大半,和我考数学,简直太便宜我了。笔试完,我和++琪说自己下午还要回珠海参加毕业典礼,可否让我把面试提前。(是的,我在毕业典礼那天早上还在广州参加面试,最后下午狼狈的从教授手里领了毕业证,够悲剧了吧,也许是老天对我的惩罚吧~)最后++琪帮我通融了,我是最后一个笔试完,第一个面试的。面试内容没有什么好说了,都和以前的公司差不多。面试完,面试官问我可否留一下,等下全部面试完,再给我安排个面试,我说要回去参加毕业典礼。于是一星期后,又跑了趟广州,和总监见了个面,自己明白,这份工作基本是十拿九稳了。后来就是和以前一样,和HR商量薪酬和到岗时间了,虽然这里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但都过去了。 故事总结: 在GDB的工作,让我知道了什么是BI,什么是SAS,以及它们惊人的发展潜力。我很开心,我找到了自己职业发展方向。另外,我也结实了一群好同事,好伙伴。前几天回广州,和大家一起聚餐,特意敬了++琪和候总,谢谢他们,因为他们,我才得以进GDB。
海外篇 如果把职场里的每一个人,都比作一只动物的话,您希望是什么?我希望是鹰,因为它快速、凶猛,对于自己的猎物,从不失手;而且它高傲、坚韧,虽然没有对手,却一直在不停的超越自我…… 时间回到2010年12月27日下午,我刚降落于新加坡樟宜机场,是牛哥来接的飞机,谢谢牛哥。此时我已经离开GDB,准备在NUS开始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了。在出租车上,我向牛哥打听新加坡这边的就业情况,牛哥和我聊起这边的一些企业,有提到J.P. Morgan、Deutsche Bank、Capitaland。说到有多少多少的salary,多少多少的bonus,把我听的热血沸腾。虽然他当时有和我说要进去不容易,可我一点也听不进去。哈哈~谢谢牛哥,在新加坡的第一课,是您给我上的。 先简单介绍下牛哥这个人吧~他是我高中同班同学,还曾一度是同桌。只是大学他去了NTU,我去了JNU;他在大二暑假去了美国打工,大三去了法国交换,在大学四年走遍了19个国家,而我是睡了4年的寝室。我知道在新加坡像牛哥这样的肯定不止一个人,那我拿什么和别人竞争?!! 听说这边的外企最青睐于接受过西方教育的留学生,于是我很快做了一个《竞争力分析表》,比较对象包括“从欧美学成回来的留学生”、“本科生”、“博士”和“我自己”,列出各个对象的优势和劣势,毫无疑问,自己在四个比较对象中肯定是最差的,但是我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分析出了自己独特的优点,到时候只需要扬长避短就行了。因为企业喜欢从欧美回来的留学生,所以我重点研究他们的优点,通过学习,使自己尽量具备这些优点。 下一步,我重新梳理自己的简历信息,把面试中所有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全部准备好,包括:self-introduction, your strength, your weakness, your bestachievement, your worst experience, why our company? why this internship? whyyou? etc. 最后,我联系了职业发展中心的老师,请他们一起帮我修改CV,并争取他们求职面试的技巧。 整个准备过程持续了一个月左右,因为自己当时对那边的环境还不熟悉,对整个求职过程又缺乏了解,信息获取渠道又相对闭塞,所以还是错过了许多公司的招聘。像J.P. Morgan, Credit Suisse, UBS 都在我还没开始准备就截止了。虽然后来有补招,可等我知道有补招,也已经进入补招后期了… 先简单介绍下国外的一些银行的招聘流程(我是按自己的经历总结的,如有出入,欢迎指正),整个招聘流程包括三部分:online test, telephone interview & office interview。首先是onlinetest:题型包括verbal, logical, numerical & personality test。一家公司不会所有题型都考,一般会挑其中一到两种类型,比如RBS考了logical & numerical,Merill Lynch 考了 numerical, Barclays 有考verbal,StandardChartered 有考 numerical & personality test。过了onlinetest, 恭喜你进入下一轮- telephone interview。电话面试主要是帮助公司对candidate有个初步了解,看其是否符合公司所需要的人才标准,面试内容往往比较轻松随意。在这里也不是每个公司都会有电话面试,也不会对每个candidate都进行电话面试,我就没有进行RBS的电话面试而直接去office interview的,而另一位同学则在电话上和manager侃了半个多小时;Merill Lynch我也就进行了一个电话面试,而另一个同学却经历了两个电话面试,最后fail了。如果过了这关,再次恭喜你,终于可以有机会去对方公司和面试官碰个面了,但是下面还有更难的关卡等着你-office interview。Office interview一般又要分上两轮,第一轮:initialinterview,包括 competency interview & technical interview,这个一般是一对一的面试,每个candidate至少要和两位以上的面试官交谈。如果这轮也过了,那就进入最后最最艰难的一轮了,同时也是最最让人振奋的一轮- Assessment Center(AC),又称 Super day,一般会持续一天,内容包括presentation,group discussion, interview & game time,中午的时候,有些公司会安排candidate 和 senior managers共进午餐,我听说UBS招intern的时候就有,而我去Merill Lynch面试午饭是自己在外面解决的,而RBS只持续了半天,所以就没有共进午餐这回事,呜呜~不过话说回来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这个午餐,你可要费不少心思,因为你要去做research,去准备吃饭的时候和manager聊的话题,如果你就一个人闷着头吃饭,那就只能说bye-bye了。哦~说远了~presentation一般是给你一份材料,大概8-12页,一张32开的白纸,几支水笔,要求你在半小时内把材料看完,并做完slides。最后再安排你10-15分钟时间做presentation给面试官;group discussion 一般是6个人一组,每个人都有一个角色和一个方案,在规定时间内给出小组的最优方案,这里最困难的地方是“听不懂”,因为你手上没有别人的方案,每个人只能阐述自己的方案,要是碰上一些印度人,讲话飞快,又灰常灰常的Inglish的时候,你就悲剧了,我第一次就栽在这里了,后面再细讲;interview和之前的差不多,只是内容会更加深入和细化;game time主要考核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Barclays的super day有玩,不过我没碰到过,无从给出实例。好了,如果过了这关,那就是Offer Time啦,恭喜你成为**公司的intern,是的,这还只是internship的招聘流程,整个过程会持续2个月左右,我想正式的应聘,会更加难吧~ 明天又将是我人生的一个崭新起点,我想也是时候完成这篇日志了,拖了将近1年,我深感抱歉。前面几个面试我会写的想对简略,大家可以参考我其他的日志。我的文笔不好,还请大家将就着看吧。(2012-05-20) RBS 故事背景: 三个月的暑假,干耗着也不是一回事。看到同学们在报RBS的实习,我也去凑个热闹。 面试职位:SummerIntern - Technology 故事经过: 当时我对于投行,几乎是一无所知。我只在大学的时候看到一则报道说,Goldman Sachs 在香港的OFFICE给的工资是3W多港币一月,其它的就不知道了。 后来我听同学说投行是多么多么的好,门槛是多么多么的高,自己也相应的在网上找了些资料。所以在后来接到RBS面试通知的时候,是显得多么的兴奋而又害怕。兴奋是因为这么好的公司都来找我了,我又开始对自己的能力沾沾自喜;害怕是因为觉得门槛太高,到头来是空欢喜一场。但是不管怎么样,机会来了,我一定要去试一试。 我是2011-02-20左右做的Onlinetest,内容包括Numerical & Logical。接着是3月8号收到的第一轮面试通知,中间没有telephone interview,可能运气比较好吧。第一轮面试安排在3月15号,共两场。两位面试官都很nice,第一位就问了我一些实习工作经历,然后很轻松的聊了聊我对新加坡的印象,因为我当时告诉他我才到新加坡2个多月。第二位面试官一开始显得比我还紧张,因为他迟到了,还不停的向我道歉,他还告诉我之前不是安排他来面我的,所以他也没准备什么问题。后来看到我CV上写着数学很好,他就很高兴的告诉我他是数学专业出身,所以考一下数学知识吧~他问我导数知道吗?我说不知道(因为导数那个单词我不认识)。他一下就傻了,但还是很耐心的和我说:“那我们看下具体例子吧”。一看才知道是导数,结合具体例子,他考了我一阶导数,二阶导数,极限等概念。第二场面试也就这样有惊无险的度过了。 AC是在3月22号下午,内容包括笔试,2场面试,再加一个Group Discussion。笔试是给你一堆纸牌,根据纸牌逻辑,补全其余的纸牌内容。然后是Group Discussion,说穿了就是角色扮演,每个人分配一个Role,一份案例,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对每个事件处理的先后顺序排序,并给出解决方案。因为有了之前Merrill Lynch的AC经验,这局表现的还不错,对时间控制的比较好。最后的两轮面试没啥新意,问题和之前的没啥区别。在这里我的建议是:对于面试官的咄咄逼人,你千万不要乱了阵脚,一定要沉着冷静。面试官会刁难你,是说明他看好你。 最后是在4月12号拿到的OFFER,到接到HR的电话的时候,那个兴奋呀,至今仍无法忘怀。 故事总结: 事情过去了一年多了,很多记忆已经淡忘。在这里我给出我的第一条经验。 Rule No.1: 说总比不说的好,说的多不如说的好。 MerrillLynch 故事背景: 既然要找实习,那也不能孤注一掷,所以投了RBS的同时,还投了MerrillLynch。 面试职位:SummerIntern - Technology 故事经过: 我是2011年2月底的样子做的OnlineTest,题型只有Numerical。当时还是陈菲帮我一起做的,谢谢陈菲。 然后在3月初的一个晚上,将近六点半,因为我正准备考Decision Making的期中考试。电话想了,是一位BOA的Manager打过来的(我当时还不知道MerrillLynch被BOA收购了),说目前他们有Developer和PM等职位,问我想做什么?我说PM。他说为啥?我说我不喜欢develop,话一出口我就对自己无语了。他说好吧,有消息会进一步联系我。挂了电话后,我精神恍惚,最后就把期中考试给考砸了。 但没想到的是,过了一个星期,电话又来了,这次是HR打给我的,通知我3月18号参加AC。我那个兴奋呐~ 当时我也接到RBS的AC通知了,我知道两个都进很难,所以最坏的情况是一定要拿到一个。 Merrill Lynch的AC比RBS的早几天,内容包括CaseStudy和Group Discussion。Case Study是面试官给我很长的一份案例,大概有15页左右,在半小时内看完并在旁边的一张16开的白纸上画好Slides。然后再用20分钟时间把你的解决方案借助刚刚做的Slides讲给面试官。GroupDiscussion和RBS的差不多,只是案例不一样。当时因为第一次参加这类讨论,在座的又有3位印度人,她们讲话飞快,我完全听不懂,听不懂就无法沟通。所以那次AC我表现的很差。 故事总结: AC完隔了很久我才收到的拒信。虽然Fail了,但是这次的面试为我RBS的成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Moody’s 故事背景: 面试职位:QualityAssurance Analyst - Internship 故事经过: 故事总结: Singapore-MITAlliance for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故事背景: 面试职位:ResearchAssistant 故事经过: 故事总结: DoubleNegative 故事背景: 面试职位:SystemAdministrator 故事经过: 故事总结: MorganStanley 故事背景: 面试职位:TechnologyAssociate Program 故事经过: 故事总结: Murex 故事背景: 面试职位:FinancialEngineer 故事经过: 故事总结: DBS 故事背景: 面试职位:TechnologyAssociate Program 故事经过: 故事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