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心得(一) 行业 为了积攒RP,给后人一些可供参考的小经验,对自己找工作的心得做一个小小的总结。由于学校特点,贸大学生毕业的去向比较集中,往往分为如下几个方向: 1、大型央企,如中粮、中化、五矿、中联油等等; 这是由于贸大在这些企业中有比较好的“人脉”基础和较好的口碑;进入这些企业就会发现,师兄师姐比较多,似乎国贸专业的更容易找到直系师兄师姐。这些企业在经历了改革后,效益明显好转,所以员工福利待遇都相对较好,工作压力相对较小,但随着国资委的考核不断严格,工作也不轻松。尤以中化、中粮为代表,堪称“国企中的外企”。 2、银行,尤其近几年,各大银行的总行和分行都从贸大招比较多的人,主要以金融专业为主;从近几年来看,建行在贸大招的最少,尤其建总,几乎为零;工行、农行在贸大的招聘规模有递增的趋势。工作待遇和压力,基本规律是国有银行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待遇也相应低些,像民生、招行等非国有银行,压力较大,待遇也相应高些。这就是所谓的no pains, no gains. 3、四大,可以说是外经贸的天下,是每年解决贸大就业的主力军,以会计、金融为主,其他专业也有较大机会。各家待遇基本一样,就是文化有所不同。基本都分为审计、税务和咨询。不同部门,出差的频繁度和待遇也有不同,总体来讲,咨询的待遇更好些。如果对财务感兴趣,四大是一个很不错的职业起点,为将来去各大公司从事财务工作或者跳槽到投行、咨询都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德勤的一个合伙人曾和我说,在他们眼里,德勤乃至四大,更像是学校,或者培训机构,还在不断的培养人才。 4、快消类,玛氏、宝洁、欧莱雅、强生、百威英博等等,这些企业都有MT项目,感觉像是一个速成的培养模式,成长很快,当然,因为企业在培养未来的接班人,所以所要数量比较少,对应聘者要求比较高,竞争非常激烈。贸大每年去这些公司的人不是很多。 待遇基本好于四大,出差大多是4、5星级饭店,看似很风光,工作也比较辛苦,因为周围都是不断进取的精英,工作压力也较大。 5、咨询、投行。貌似近几年本科生去顶尖咨询和投行的凤毛麟角。我个人觉得有如下原因,首先,咨询投行要人非常非常少,在大陆平均要不超过5个应届毕业生,所以他们都有自己的目标院校,众所周知,北、清、复、交,或者有在顶尖咨询实习经历的中国一流高校;其次,贸大不在这些企业的目标院校中,那么我们无论是申请他们的实习还是找工作,都非常被动,简历基本是不被翻开看的。 当然,投行要人的标准基本分三类:A、背景强大,即社会关系。投行需要这种人去给他们拉项目。所以据说CICC中的省长子弟比较多(我没有考证,只是听说) B、执行能力超强。即word、ppt等软件应用,以及做事的超高效率,可以经常连续加班,而且保持高度的工作效率,以及完美的执行能力。这类人是在A类人拉回项目后,执行项目的。C、有很好的潜力,尤其是领导力的,投行也在找接班人。不过因素C被考虑的很少,基本是前两个因素决定了是否能进投行。 6、中小型贸易公司。这类公司说出名字大家可能都没听说过,但是由于规模不大,个人承担的责任很多,成长很快,待遇也很好,若果足够努力而且由天赋,可能经过2-3年就成了trader 或者broker,发展前景大好。 7、风投、私募。近些年比较流行的行业,贸大也有些师兄师姐进到里面,具体我不是很了解。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选好自己的职业方向非常的重要,是事业能否有所成就的先决条件,需多思考,慎行。大家可能习惯于听到这个有跳槽了,那个又被猎头挖走了,但是真正做到比较高职位,并在领域有深刻研究的,还是那些选好行业和公司后,埋头深耕的智者。不断的跳槽,需要不断的适应环境、与同事、老板磨合,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一种浪费。 以上是贸大人毕业去的比较多的行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补充,以供后来人借鉴。
求职心得(二) 大学中的积累http://bbs.yingjiesheng.com/thread-592457-1-1.html
根据我的观察发现,很大一部分人到了大四开始找工作,或者大三开始找实习时,才开始着急着学习如何写简历,去学习面试技巧,其实已经有点晚了。为什么北、清、复、交的人能拿到投行和咨询的offer?其实也不是所有的四大校的人都有这样的实力和机遇,而是那些有过投行和咨询实习经历的人。而他们能找到投行、咨询的实习,一方面因为学校背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们比较出众的校园活动和其他企业的实习。 我个人经验(仅供参考),大一大二注重校园社团活动、竞赛等等,提高自己的组织、策划、沟通以及动手做事的能力;参加竞赛,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去体会下真正的做business case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提高。 践行“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再思考,再实践…”的过程。说白了,未来企业看重的是你是否可以创造利润,解决问题,而不会care你的理论积累了多少,GPA到底有多高。当然,这里不是忽视学习的重要性,而是着重强调了下思考和实践,把所学的知识转化到实践中,有的放矢。这就好比跆拳道训练一样,平常教你很多腿法和品式,如果不实战,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腿法和品式到底如何使用,如何把他们融会贯通,从而击倒对手。这就是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恶果,最终只有被动挨打。感慨一下美国的教育体制,基本情况是本科生找不到工作才去读研,再找不到去读博士…当然也有一心想从事研究的,那是例外。从美国的教育模式就可以看出,他们培养学生时,很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真正培养综合能力,值得思考。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能走进贸大,她提供给我们的平台足够大足够好,就看自己怎么在这个舞台上充分的展示和实践了。 从自己的经历,以及找实习和工作时的感受,学校社团和学生工作算是填充简历的基础。但是,最好认真去做自己的工作,最好不要只图挂名,只为简历上好看,而占着位置不做事,或者不尽心做事。我大一大二的时候,由于年轻和好奇,参加了比较多的组织,团学联、志愿团、田径队、辩论队等等,然而对于每个我责任,我都尽全力做到最好。也曾经感觉到非常疲惫,也被人误解,被人嘲讽…但是我顶住了,走过来了,这就是财富。我不在乎头顶有多少头衔,而在意做了什么,和谁一起做事,多付出,总会有回报。说的功利一点,在面试时,和以后的实习、工作中,你到底做没做事,你的老板以及HR是很容易判断的。所以,注重过程,注重自己的付出,结果自然不会太差。说的现实一点,多参与各种活动,你能结交好多朋友,收获好多思想,这是最大的财富。在我参加的各种活动和社团中,结识了很多学长学姐,他们在我以后的比赛乃至人生思考中,都给了很大帮助,在这里感谢你们!我会永远记得。这个过程也结识了许多好朋友,也是我后来比赛的合作伙伴,更是我今后人生路上的挚友。准民校长曾说过:大学生活应该是这样“读书千卷,阅人百位,知己三五,成败几回。”现在回想,更觉得精辟。除了读书少了点,我也算是谨遵校长教诲了!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这人天生比较懒,不愿折腾那么多事。人生还是会遵守守恒定律的,大学前三年懒,大四找工作就得折腾你,而且是体力和心理双重折腾。而且也不会整天心理不平衡的诅咒有了好着落的人。其实也不应该诅咒别人,因为自己的路都是自己走的,自己的人生也是自己的双手谱写的。到底是谱出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还是不着调的音符堆砌,都归功于你自己。 再说说参加各种活动这事。当时参加百威英博终面的时候,和北大人大的几个战友竟然不谋而合的提出了“人生在于折腾”。我们之前都在自己的校内或者博客中说过类似的话。在学校的时候,多去尝试一下“身兼数职”的感觉,因为这个时候我们一无所有,失败的起,而且会在失败中成长。记住责任这个词,而不要过分追求头衔,责任重如泰山,头衔轻如鸿毛。当在BMW实习,准备L’OREAL BRANDSTORM
NATIONAL FINAL,以及九门专业课考试的时候,我体会到了大一大二时的忙碌而带给我的提升。我不再是烦躁而不知所措,而是合理安排,高效执行。连续两周不分昼夜的工作,为我之后在咨询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挨个宿舍发传单,海报栏前组织募捐,到代表学校辩论队首次夺冠,组织田径队取得成绩的突破,TA和新东方的教学经历,再到放弃OVAL总决赛而投身奥运志愿者,再到L’OREAL全球商业大赛,这些经历都源于点滴的付出和执着的坚持。没有人逼我做这些,我完全可以白天睡懒觉,晚上打网游,逛夜店,周末四处玩…但我选择了我认为有价值的大学经历。 在学校活动中努力做事,勤于思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综合素质。这为我后来找实习奠定了基础。找实习不要等,别说我才大一大二,离毕业还在,其实当你觉得毕业就在眼前,而发现还没有拿得出手的实习和像样的简历,个中滋味……..其实,无论毕业打算工作、考研还是出国,实习经历都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早晚,你总要出来工作。所以,经历就是财富。 开始的实习,不要嫌弃公司名气小,工作职位低,待遇差;洛克菲勒的孩子,李嘉诚的孩子也都是从打杂做起的,不要犯眼高手低的错误。不要看不起你的同事,也许你感觉他们能力不强,素质不高;但请擦亮眼睛看看他们的优点,那才是你需要重视,而不是挑比人的毛病,因为那样没有任何意义,只会给自己添堵。别觉得自己的excel\ppt甚至word用的很好了,也许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现自己还有蛮多不会、不懂得。所以加强练习,至少把自己已经掌握的操作运用熟练了。Practice makes perfect! 总结一下: 1、多参与学校活动,积极做事,积极思考 2、多结交朋友,相互交流 3、提早做职业规划,这个因人而异 4、尽早实习,提高操作能力,适应职场氛围 祝大家收获在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