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贴]无意间闯进这里,看到一些学生的困惑,不禁想到两年前的自己。在职场打拼只不过两年时间,没有太多的感慨,只是我觉得自己的确很幸运。
自我介绍: 男,浙江人,2008年于杭州某校本科毕业。
毕业将近两年,期间经历过不下十次面试,小有感悟,今天在这里做一个回顾。
1、2008年6月底,拿到毕业证书之前一个星期。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浙江最大房产公司的某子公司人事部办公室面试。虽第一次面试,但并未引起我的重视,因为有朋友在此公司,并且可以保证我录取。但是面试我的人事经理并不知道我有此公司的背后关系。
人事经理热情的接待了我,在我填好公司提供的简历时候,人事经理漫无边际的与我聊起了公司的各种话题,以及一些在岗毕业生的表现,示意我好好向某位刚毕业的学生实习。等等,后来得知,此人事经理在拉帮结派,想拉拢人心。
很顺利,我并未利用到朋友的关系。在我当场回答了人事经理一些提问后,人事经理当场录用了我。
其实,一般通过朋友,亲戚介绍的工作,一般都是比较好的工作,起码相对来说,比网络、招聘会得来的工作,会更有底,会通过介绍人的口碑里得到更多的信息。公司也能从介绍人的介绍里得到自己更有利的信息。信息可以相对对称。
所以,找工作,有熟人介绍比较捷径。
在这个公司工作了三个月,因为与我的理想不符,所以与总经理暗箱操作,便离开了此公司。名义上是被开除,杀鸡给猴子看。此公司的前途是非常好的,接触的都是国内顶尖的楼盘项目。而且着重培养大学生。
2、2008年12月,在网络上投了几份简历后,一家在滨江的食品企业(行业里的老大)给我打来电话,通知我第二天早上面试。
但是,第二天早上,我并未按时醒来,索性就不去面试。等下午,此公司又给我打来电话。鉴于他们的尊重,自愧的连忙赶去面试。
首先填写简历,我在“为何离开上一个公司”栏里,填写了“辞退”。接着是人事部经理对我的一些日常提问,都按实回答。
然后是部门经理对我和另外一个同事进行面试。面试在部门经理的调侃下变的比较轻松。
末了,经理让我们陈述一下自己的三个优点和缺点。
我说了一个自己优点:观察能力强。本以为只是打些马虎眼。但经理突然提了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这个办公室门,是从走廊里过来的第几个门?
心理咯噔了一下,凭借着记忆,我忐忑的回答了:第五个。
待面试结束时,经理陪同我走出办公室,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到是在瞄着房间门。走到走廊尽头,我舒了一口气,果真是第五个门。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其实是不容易回答的。因为停留于我们思维里的都是些“勤劳”“肯吃苦”这种字眼。所以,总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其实是考验自己的表达能力。如何把一些陈词滥调通过自己的表述而让别人错以为是你个人所拥有的特点。当然也得注意突袭,所以得为自己想好退路。
第二天,公司打我电话请我去上班。后来从人事经理经理那得知,最让她感兴趣的是因为我在简历里填写了“辞退”。所以真实很重要。
招聘别人时候,我看到过一些简历中自我介绍的部分,大多数是一些专用语以及很宏大的理想。这些,我觉得很不真实。所以对于这些简历,我并不是第一个考虑。
第三段经历:
2009年2月,我与朋友组建了自己的公司。
在网络上发了招聘启事。应者诸多。浏览简历,着重看了里面的社会阅历或者工作经验。
相应的请了一些人来面试。有的空手而来,有的有备而来,资料诸多,着装隆重。
但是,大多数资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不过还是为他们的精心准备而小有感动。自然,准备充分的人,必定能引起注意。但他可能并不合适。
印象深刻的是,某天来了一位刚毕业的应届生同学。看外貌比较清秀干净,西装革履,让人感觉是酒店里的大堂经理那般。简历中,在校当过些学生会领导职务,谈吐时,也是应便自如,颇有自信,一个问题便能自由发挥。成熟中透露着未经磨砺的稚嫩。
结果,我们不会录用他;当然,他肯定也不会对我们刚开的小公司感兴趣。
第一,他在学生会里经常担任领导。在大学里呆过的朋友都知道,学校是个小社会,虽然相处的人群结构比较单一,但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习性却于社会上无二分别。这不是因此来定性他,但是需要进行验证。把一个曾经当领导的人,给予底层职位,不知道他是否能适应?
第二,言谈中,此同学锋芒毕露,急切于表现自身,但多少有些过度。
这给予内心阴暗的我,产生一种直觉,他需要内敛。
第三,所谓相由心生,我们接触到一个人的时候,潜意识里往往会从他们的外观举止上产生一种感知以来保持与他相交的尺度。我看他的直觉,也许觉得他更适合到一些体制成熟的大公司。或者适合自己创业。
大公司里面试,往往在招聘方面,已经有了既定模式。可以按步套用。流水式的走程序。但对于小公司来说,乃至招清洁工,也可能需要老板亲力亲为。所以老板对他个人的感知,是录用与否的关键。当然并不是说大公司不需要进行沟通。
第四段经历
和朋友合伙创业,是比较考验人的,或许一山不容二虎可以来形容。我在公司筹建完毕并开始发展的时候保留了股份而退出管理职务从而另觅工作。
那是2009年六月份,离我学校毕业已近12个月。某天在网络上投简历后,一家在绍兴路旁边的设计公司邀请我前去面试。
第二天,狂风大作,陈雨肆虐。我冒雨前去应聘。此公司位于一写字楼,面积比较小,为LOFT结构。进门后,有个人忙于电脑前作图。我上前向一个人询问应聘在哪,他让我先等,我就站在空余地等待。
稍后,一人走下楼,那忙于作图的人知会了一声我是来应聘的。下楼的人便给了我张简历叫我填写。待填好后,又让我等待。
那时,我身上已满身湿透,加之天气炎热,汗滴顺着脸庞一颗颗滑落。
稍后,我被带到一妇女面前,我不知道她是何职务。操着东北话貌似应该是老板。我也并未被邀请坐着她对面的椅子上。站着桌侧,汗滴还是不时的滑下。看着我的简历,她说了句话:我们是要求两年工作经验以上的。
草泥马!我分明在网络上写清楚,我是2008年夏天毕业,既然你没搞清楚,还让我冒雨前来应聘一个不合岗位的职位。觉得自己招人,就可以随意召唤求职者。
之后,我站在原地,她向我讲述了一些他们公司的业绩,带有自耀成分。如何我们公司的客户都是高级卖场,什么杭州大厦某某店是我们设计之类。
然后,不时询问我一些专业术语。我只以不懂来答复。我是做家装的,她们是工装,虽然有共同,但在很多地方是有差别的。
她看了我的简历与作品,示意我可以来实习,但并没有工资及补贴。
我以“好的,我考虑一下”为结束语没有回头的离开了此家公司。
所以,在这里是需要建议一下招聘公司的责任心。如果一家公司以高傲的姿态面对应聘者,这是不可取的。虽然短时间你的公司比较成功。
做生意,短期靠聪明,长期还是得看人品。
第五段经历
在此穿插一段大学毕业前的兼职面试。
大四下半学期,除了毕业设计外,其余是没课程的。所以时间是最充分的。寻思着找点活干干。
通过一个兼职群,找到了一个兼职机会。据说是阿里妈妈,我当时以为是哪个网络公司要做阿里巴巴的老婆。后来知道是阿里巴巴下的一个广告方面的平台网络。
兼职地点是那个比较有名的 湖畔花园,诞生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房子。
进了门,两排电脑桌屁股对屁股,电脑前忙碌着一些戴着耳机的员工。
被带到一间八平米见方的房子里,空留着三条椅子,里面已有两位等候的美女。在密封的房间里等候了大概20分钟,一位美女开门进来示意我们做些电脑操作。
完毕后,被带到另一房间,里面有一男两女朝门而坐在沙发上,应该是面试的人员,年纪都与我相似。
我被引着坐到对面沙发与一男一美女并坐。
那时候,只记得对面几个,拿着一个本子,挨个的询问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估计在网络上都有,都是比较“大气”的问题,我觉得非常俗套。
就跟网络上流传的什么接受完面试后,面试者给了考官一个一块钱硬币,要求给面试者打个电话通知录取与否一个档次。
特装逼!
刚开始,我就进行了排斥。坐着沙发上,我的眼睛也挺矛盾。因为对面的一个姐姐,虽然看似有130几斤,但还是穿着超短裙露着洁白的大腿,夹着二郎腿,丝毫无保留的考验着我的视觉神经。
最后询问我们的理想后,我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结束了面试过程。非常大气的回答。不过这是真的,因为我那时候对国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内心里确实有这种冲动,以延续国家的文脉。
在此,我挺矛盾。因为我不适应这种面试。不知道进了这些以这种方法面试的公司的朋友,在当初是如何对答表达的?
第六段经历
在此,再叙述一段大学里的兼职面试。可否作为学生朋友们的参考?同样是想找兼职,在网络上找到一家单位在招聘。
待我到达面试地点,是下沙清雅苑的一套房子里。进门后,货架上摆满着一排排小瓶子,待走进看,上面都写着“安利”两个字。
糟糕!进了狼窝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当初可没说是安利啊!刚想走出门,一美女叫住了我。哎,美人关是挺难过的。
后来得知是我学院里的同学,在毕业照上,还留着她迷人的身影。
安利,虽然产品一直在用(揩同寝室同学的油),但对于它的营销模式,我真不敢接触。
虽然我挺内向的,但我还没抑郁到需要去参加安利来达到治疗我到亢奋的地步。曾经看到过同寝室朋友一天到晚看安利的影碟,那真是一个另外的世界。何其的澎畔与振奋。何其的神话,一西北种地的老太太,是如何达到什么黄钻级别,在台下被拥护着吆喝。
不仅挑战我的听觉神经,更是考验我大脑皮层的反映极限。
未等美女开话,我便直接问道:你们是做安利的吧?
在得到肯定答案后,我以不感兴趣为由想再次开溜。
但美女极力说听听没关系的,然后就矛盾的围坐在一张圆桌边听她侃侃而谈。
从安利的辉煌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不仅要卖牙膏保健品,还要卖宝马别墅。不仅创造了多少创富事迹,还有公司老总关闭公司干起了安利的推销;有个理工大学的学生,开通了一个号之后,拉了两个人后,不管不问一年,结果帐号一查就有两万多块钱等等。
我觉得,那真的很神话。虽然有个案。
但,富人与穷人,总归是按比例生的。不可能在中国随意一百个人里面有99个人是有钱人。
我内心疲劳,外表兴奋的和着美女的演说节奏。假装一副被她说动的神态。
峰回路转的表达一下个人观点,比如我说,安利是通过人拉人,一层层向上收取佣金而提高业绩。最下层的人,往往是产品的使用者而非赢利者。
但是她的回答却让我不知如何应对。
她说:你给公司打工,不也是上面有总经理,有部门经理之类吗?
这叫我怎么回答?我只能唯诺的应答。
美女观察到我战败下,开始拉拢关系,说我和她是一个学校的同个学院的,不会来骗我的。
我说好好好,我先去了解了解。在软磨硬泡将近三个小时后,我终于逃脱了出来。深深的接受了校友的教诲。
但是,却未改变我对安利的看法。反而更加抵触。
还有一次,也是以朋友介绍的方法,被拉到了一个小区房子。那里卖的是叫“如新”的产品。
一开始,上面就有一个美女开始讲述自己当初给别人打工时候如何受气,受委屈。后来做了“如新”后,现在月赚五六钱,并且稳步增加。很悲剧的是,那个美女也是我的校友。
人生何其悲剧,连面试都要被耍着来。
结束语:
离我最后一次面试,大概过去了半年。经历过无数次的面试,有大公司有小公司,有中等公司。有忽悠人的假冒公司。
现在正为求职高峰,诸多毕业生们忙活的日子。
鉴于正常渠道找工作的毕业生,我觉得:
第一,找工作前,需要全面的总结审视自己,分析自己有什么优势,期望做什么样的工作。光有理想,没有思路,是行不通的。我接触的一些应届生里,很多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当然,你现在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以后也未必 ** 想干的工作。所以,坚持理想也很重要。《老子》里有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二,找工作时候,要调整好心态,不能因为还未毕业,不急于工作,就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晚上深夜才睡。需要改掉大学里的习气,往往自身生活积极的人,好机会也容易降临。
第三,通过正常渠道的求职,简历是通关证,所以制作一份简洁扼要,内容全面的简历也是需要的。虽然很多时候感觉并不重要。简历需要针对性的根据岗位而写,不可求职100家公司都是同一份简历。虽然修改简历也挺麻烦,但自己至少也要拿点诚意出来。
简历里,要按实而写,不能夸大其实,当然,适当的修饰还是必要的。
第四,外表是个人的第二份简历,当面试人员看到你人时候,就大概已经有了初步的定位。所以去面试时,要穿着得体,符合自己的身份,不要求穿多华丽,干净整洁才是主要。俗话说:品头论足。所以头发脸孔,鞋子也要注意。
尽量让自己自信谦卑点,但也不要过度自信,急切表达自己;也不要唯唯诺诺,一呼百应。过度自信会让人觉得气势逼人,当然,保险行业这种公司还是挺欢迎的。过度柔软,也会让人觉得没能力没主见。
不卑不亢------做到这样。
第五,不要太高估自己。这个往往是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理想和现实总是矛盾的,在学校里得到的成就跟外面还是区别非常大的。
第六,找不到工作不要急,其实命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待时而飞,契尔不舍。
第七,运用自己能运用的所有关系,不要碍于面子或人情,进去是靠别人,行不行还是看自己能力。在招聘中,网络应聘是最主要的手段,第一网络方便,信息多。如果去大型招聘会,其实更多的是招聘有经验的员工,当然也需要利用。
往往从正常渠道来看,猎头公司提供的是一流工作,网络是二流的工作。诸如报纸之类就是三四流的工作。
第八,刚求职,薪水当然不是最主要的,但是也不能忽略,一家好的公司一般都会提供发展的平台,时间到了,薪水自然会达到预期。比如,我进的第一家公司,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只有1200,但是半年后,都大幅度的提高,并且现在如若跳槽,在外面公司可以不进行面试就能成为主管级别。刚开始,除了学习能力外,几乎都是没有的。所以对于一个应届生,一般来说公司是需要亏本培养的。学到东西,受气受委屈等才是无形的薪水。当然,也不能拿这个来安慰自己,大多数人工作毕竟是为了薪水。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