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四川成都人,学校很一般,一本二本专业都有,英语专业。 求职最初倾向:外资,行政类工作 地点:成都,上海 2009年10月中旬 学校在四川,我大四上期,无依无靠冲到上海实习了,一个人住,一个人生活。 实习是德国大陆集团亚太总部非物料采购助理,500强企业,主营汽车电子和轮胎。这个公司一般只会招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所以我来实习是学习和镀金的过程。 我所在的部门是采购部的非物料采购组(NPM),主要针对内部员工的采购工作,有一个manager,四个buyers,我是manager的助理,最初过来预计我协助manager做一些亚太区调研的项目,但是我来的这几个月,她几乎都在出差,所以更多是支持整个NPM组的日常工作。 项目:2009年大陆集团非物料采购亚太区调研,是为了规范整合各个国家地区的非物料工作。需要打电话或者邮件到亚太各个国家的NPM组,搜集统计整理数据。我的口语并不好,为了不太丢脸,我会避开员工,不吃午饭,等着他们都出去吃饭的时候,打电话要数据;组员在位置的时候,我也试过躲进会议室,手心冰凉,浑身冷汗,强装镇定和电话那头努力得沟通。调研中有一个商务概念特别难解释,即使用中文也不太好说,我还得用英文和奇奇怪怪的方言英语对话,我当时听见印度和菲律宾英语的时候,真的想哭了,他听不懂我,我听不懂他,电话里是各说各 日常工作:SAP下订单,和供应商沟通,办签证,Lotus Notes安排商务行程会议… 11月 应届生找工作普遍的规律是“金十银三”,10月会出来一群顶尖公司,这个时候机会很多,但是竞争相当激烈,周期长;三月春节后可能会有大公司的补招,然后又陆陆续续很多机会出来。11月忙忙碌碌饥不择食得做过10次左右的网申,这个时候大部分网申已经截止了,而且那时我忙着适应上海适应实习,不确定到底待哪个城市,所以也没太全心的找工作。 12月 继续实习继续茫然。不知道该去哪里,不知道哪年才找得到工作。看看周围的实习生几乎都有不错的offer了,挑来挑去挑花眼了;再看看自己,我也着急啊,但是没办法,我错过了黄金季,再加上这个时候我对自己的方向还不够清晰。心想着年底回学校考试,拖一天算一天,干脆就不找了,老老实实把实习做好。不过,因为实习的关系,渐渐对自身有了一些具体的认识,一直就很想进公关会展行业,就到处看看相关的资料。中途有11月网申的几个面试,有期货,酒店,咨询公司,都不太感兴趣,不知道当时投来干嘛,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2010年1月 回了次成都,游了次杭州。玩得开心,专八不管了,实习习惯了,都是重复性的工作难度不高,因为要过年了,工作量也不大。饱暖思工作啊,到处打探公关行业,好点的公关公司那个时候几乎都没招人,一般的又要要求有实习工作经验,而且即使去实习不一定能留下,对于我这个漂泊异乡大四女青年,怎么用青春和金钱来消耗。虽然我一直 ** 说:工作讲机遇,不急不急,其实我急死了。这个时候还放弃了两个不合适的工作机会,因为想着要复习专八(其实完全没看),想着先回家再说。现在想想,当初决定是果断的,人要知足,不能太贪心。当时的实习工作已经够我认真体会学习了。 月底权衡各方面的条件,我决定先辞去实习,郁郁寡欢灰溜溜得回家过春节。这个时候,我最好的盼望就是,在成都找个公关工作,实在找不到公关也必须是我喜欢的,要不拼死拼活再杀回上海,因为公关行业在上海北京广州的发展最好,机会最多。 2月 ××公关:外资,传闻国内前十,还不错吧 一面 才回成都不久,人人网上,朋友留言问我电话说找我有事。我心一紧,她不就是公关行业的,找她问问去。结果她就是来给我提供情报了。她之前待的公关公司要招人,让我把简历给她,她帮我给这边的主管,看能不能有个面试机会。没过几天,那边来消息了,叫我去面试,面试前的到达过程相当曲折,因为堵车,原本半小时到的地方我用了一个半小时,期间的交通工具有公交车,出租车,摩托车(我甚至站在自行车道上,和骑摩托车的大爷大哥抛媚眼,请他们载我一段),结果我还是迟到了。本来我预备要紧张的,结果被这迟到一搞完全忘记要紧张了,一进去,面试男直接把我领到会议室,开始了。我好渴,他都不给我一口水…就谈了一个小时;中途又让我做一个EXCEL文档,这时候我终于喝上水了,不过马上把别人漂亮的玻璃瓶给摔碎了;之后又把我领到会议室谈….一共面了两小时,我从来没对陌生人做过如此久的自我表白,期间我无数次得瞄过他的黑色耳钉,型男啊,整个气氛还是比较融洽。 面试中有两个搞笑点: 1.型男介绍成都这边的客户说有:半岛酒店。我瞬间眼前一亮,接了句:“噢噢噢,我知道,我才路过了的,就十字路口上公交车站后面的。”型男沉默了一瞬间,我睁着懵懂好学的眼睛盼望着他的认同,他微笑着说:“额,我和你说的是香港半岛酒店,那个是成都半岛酒店。” 2.型男问我计算机能力,我说很好,二级,在上海操作的都是英文版本,MS Office顶呱呱。他决定看下我的计算机能力,给了我一个纸质Excel文档,让我做成电子稿,补充说到:“有些简单的函数,求和这些。” “我不会函数。” “放心,很简单的,小学生都会。” 结果,我做完电子稿,坚持告诉他,我不会(小学生都会的)函数。 他安慰我:“以后慢慢学习(小学生都会的)。” 我奄奄一息得走出大楼,但有点激动,正常发挥,其实这个时候觉得别人看不看得起我都无所谓了,我努力了,而且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整个大学生活过得还行,戏码足,我居然能说这么多。这次面试也算是对自我的一种鼓励吧。 二面 过了两天,北京那边人力资源来了一次电话面试。 这个时候我扁桃化脓,声音比鸭子还鸭子,估计面试女听我的声音太痛苦了,只和我谈了半个小时,但这次的面试内容整体我回答得相当糟糕,常常是问答不对盘,其中一个问题我居然主动去暴露我的缺点。 “你觉得你头半年在大陆实习有什么收获?” “两点。一是…..,二是认识自我,发现不足。”(说完我就冒冷汗了,我干嘛说认识不足) “那你的不足是什么?” 结结巴巴:“我…不太注重细节…”(越说越错,不注重细节是公关大忌) “举例呢?” 其实我没有例子,这也不是我的不足,我顺口说的……我立马编写了一个宣扬我不注重细节的例子。心想:完蛋了。哪知更完蛋得在后面…..面试女发了一个test给我做,要求我一个小时之后发回给她,其中有中英文新闻稿,还有类似网申的英语问答。我立马求助相关人士,但慌慌张张做得也并不好,新闻稿写成了广告,英语问答思路不够清晰,还晚了半小时给她。 发完test之后,我又开始自我安慰了,心态要好,没戏了说明没缘分,总还是找得到工作的。过了一天又接到北京电话,说觉得不错,春节后HR的Director还要来面我。 三面 春节后,预约了一个时间,身边摆了一堆资料,电脑开了一堆公关行业的网页以备不时之需,电话来了,面这家公司的时候,我是第一次紧张了,她要我先介绍下自己,我说了四句话:“我是××,来自××校,专业是英语。恩,我说完了。” 电话那头笑开怀了,“啊?完了?” “对,完了,是有点少,我想在我们交流中再来详细谈一下。”(我向来一个人发表不来太长的一段话,只有这样敷衍一下) ………..问了很多,自我感觉还好,其中她说考下我英语能力,让我用英文说下我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天啊,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我口语确实太烂了,以后得好好弥补,我想她没听懂吧,不过她很有礼貌得补充我说的话,问我是不是这个意思…. 电话挂了,叹了口气,随缘吧。 终面 谈了下公司工资,福利等基本信息,下个月就去了。 总结下,求职经验: 1.人生犯点错误是难免的,但是不能错得太远。 2.想法,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说出来而不是背出来的东西;逻辑,说出来的东西,不能似是而非,直白切入要害,面试的时候最好能拆分成123来表述想法。 3.有效率得搜集求职信息:漫天投简历其实很盲目,首先定位自己大概的方向,关注该行业信息,和周围的朋友多交流自己的想法,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机会。 先谈下实习。我之前的公司找继任实习生,会先问有没有推荐,很多实习生是师哥师姐推荐进来的。正常的招聘流程是:部门向HR提出招人要求>HR发布招聘信息,筛选简历>HR面试应聘者>HR提供初选应聘者给提申请的部门。这个流程很繁琐,需要一定周期,招实习生员工一般都不想费这么多力气,所以更偏向于熟人推荐。往往一个不错的企业,实习会被几个学校霸占的情况。 再谈下工作。像我这次的工作,就是朋友提供的面试机会,坦白得说,以我个人的条件,主要是我认为自己学校不够好吧,过第一关简历筛选都比较难。 4.心态要好,脸皮要厚,学会自我安慰,不能饥不择食,我的观点是先择业再就业,第一份工作影响整个职业发展,以后换工作,往往会看你的相关工作经验,所以不要抱着这个工作我不喜欢,再跳就是了的想法。因为不是特别优秀的话,同等条件下,肯定是宁愿招一个忠诚又有经验的,这个是因人而异了,我是这样想的。也千万不要一味得追求名字响亮的公司,很有可能工作不适合你也不见得怎么样。 我的整个求职还算比较顺利的,根据自身条件,平衡心态,我的个人条件想一步登天去500强的MT也不太现实,所以从一开始我的定位还算比较准确,进水平中等的外企,但一定要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我很幸运,工作算和专业对口,而且关键是就现在来看,我很爱很期待这份工作。 祝大家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