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求职网小程序
   主题推荐: “应届生求职网”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今日十大    最新导读    应届生求职网微信小程序
搜索讨论区: 按拼音查找
查看: 156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 人就是这样死去活来(新人入职2个月感想)

[复制链接]
zheai      

主题

好友

297

积分

中层管理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29 04:55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zheai 于 2009-8-29 12:13 编辑


目录
一、     引言
二、      困境

                     --------
寓言故事

三、      成功学的误区
四、      引导人生的准则和方法

                    ---------
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为什么是这个职业


                    ---------
未来之路


                    ---------
目标和规划


                    ---------
一些事情

五、    结束语

     我希望这篇是我在7 10年内写下的最后一篇类似的文字
引言
     之所以这段时间一直想写点东西,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心有点乱了。但是心乱的时候是什么都写不出来。现在稍稍好一些,想着或许现在写会好些。
知止而后定。新问题,老问题,总是环绕在我们身边,就像踏进荆棘丛中,出来发现全身都是杂絮,找个时间安静下来,把这些东西清理掉,再上路。每次遇上问题让我无所适从的时候,我知道必须要找个时间理一理了。这段时间确实有很多无所适从,难免的,总有那么多的情况你了解不了,就算是知晓了也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个确实跟阅历有关,当然这也是积累阅历最快的时候。
    来深圳2个多月了,找个时间安静的写点东西变的奢侈起来,2个月时间,不算长,但是这次是真切的跟学校脱了干系,还念学校的日子,有足够的时间去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看自己想看的书。上次特意写了一篇关于成都实习后在待在学校的感觉。我现在想,现在再回到学校会是什么感觉。怀恋读书时代的纯真,美好!

困境
    离开学校,逐步的往一个职业人转变。不过确实是有变化的,当然最明显的还是身体宽度的变化。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些事情,有些是预期的,有的不是预期的。这些对于一个初入职场的菜鸟来说大概是必须的。2个月,时间不长,但是确实真的进入了这样一个真实的环境,不管自己能看懂多少,但它确实真实的包围着你。进入陌生的环境,总会有不适,何况环境的复杂程度,适应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
    困难来的时候,大部分人内心都会大喊一声“woo kao,不该是这样子吧。”但是问题是,它确实是这个样子,而且这个“样子”还一直在变。在没有相关经验的情况下,一般有3种情况:一是抱怨抱怨,以“保护自己价值观”为遮羞布,找个地方度过余生;二是抱怨报怨,摸摸自己的口袋,那以前的那些理想和信仰都倒出来,装进“社会认可”的价值观;三是挣扎挣扎,一点一点的打磨和考验那些被认可的东西,在内心与社会间博弈,蹒跚地向着“外化而内不化”前进。
     知识,经验,智慧。年轻,大致意味着时间资本比较富足,人生阅历的欠缺。这时候大致会满怀着浸透着感性的激情而立下长远的志向,誓要撬动地球。人生的很多阶段就像电脑,环境就似硬件,我们的想法和态度等就似软件。从学生过渡到职业人,硬件变了,但是软件还是兼容原来的硬件的,现在硬件换了,软件的很多模块就不再兼容了,所以我们会经常死机,蓝屏。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激情和飘忽的自信被一点一点吞噬,到最后,连去撬动乒乓球的信心也没了。不过知识的升级,经验的积累,智慧的升华总是在死机和蓝屏的过程中发生。

寓言故事

    分享下于丹《论语心得》提到的一个寓言故事:有兄弟两个人,他们家住在一个80层的高楼上,两个人回家的时候,恰好忘记了看通知,就在停电梯的这一天,他们深夜才回,电梯已经不走了。兄弟俩背着大包小裹走到楼底下就非常发愁,说那怎么办呢,两个人商量一下,说一鼓作气,怎么也得回家,开始爬楼。就开始爬,爬到20楼的时候,开始觉得负担很重了,所以商量一下说咱们这样吧,把背包存在20楼,然后到时候,再回过头来取。然后就卸下了背包,两个人又很轻松,互相说说笑笑的,继续往上爬。爬到40楼的时候,已经很累了,然后两个人就开始互相抱怨指责了。哥哥说你为什么不看通知啊,弟弟说你也没有看通知啊,哥哥说我是看完了我给忘了,弟弟说那你怎么不提醒啊,两个人开始吵吵闹闹。吵到60层的时候,实在是太累了,两个人就懒得吵了,说安安静静地爬吧,怎么也得爬完,然后他们又很安静地爬了20层,终于到了家门口,站在80层楼梯口上的时候,两个人互相一看,想起了一件事,说钥匙忘在20楼里,在背包里。

    其实这是一个什么寓言呢?这说的就是人的一生。


    人在最早看到人生这条通道,我们假设它是80个年头的倒计时,摆在眼前的时候,人人都是意气风发的,我们背负着沉沉的行囊,行囊里装着理想,装着抱负,装着很多很多的愿望,我们不畏艰险,从脚底下第一个台阶开始上路了。

      
爬到20岁的时候,这就是人走入社会的时候,开始认同规则了,觉得社会给了我们很多的负担,我们托起自己已经足够疲惫,谁还背着那么多梦想啊,先把它安顿下来。等到衣食无忧,有了温饱,有了社会的名分,回过头来我们再捡起梦想实现不迟。

    放下以后有这么一段轻松,大家很好,大家往前走。走着走着呢,人生随着越来越年长,积累越来越多,争斗越来越猛,内心越来越焦虑,人不免抱怨,这就是到了兄弟互相指责的时候,都觉得社会辜负了自己,都觉得自己付出太多,回报太少,自己内心仓皇犹豫,所以吵吵闹闹,这样一路走上去。

        
真正走到40岁,所谓年届不惑的时候,所有那些意气风发的东西都过去了,人开始变得疲惫、颓唐,互相扶持着再走,走到60岁沉默了,觉得晚年的时光应该是美好的,是珍惜的,让我们安顿一下吧,不要再抱怨了。这个时候大概到了孔夫子所谓的而耳顺,心顺应了,少了很多指责,终于走到了 80层。

    站到最后的这个终点上,突然之间怅然若失,想起来这一生最宝贵的东西,留在了20岁的行囊里,那就是一直还还没有打开的梦想,从来没有放飞过,从来它没有跟随过自己,徒然一身走完了一生的历程,但是20楼回不去了,这就是一条不归路。


    确实,人在这个时候确实真的很容易把装满自己梦想和所推崇的东西的背包放在20岁的楼梯口。有的时候是默然,有的时候是无奈,有的时候是放弃。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希望这些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成功学的误区
    《道德经》道经第一篇便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大到我们的人生历程,小到一个项目,硬件也会不停的在变。我们要习惯这种变化,洞悉这种变化,看到其中的“道”,然后因势利导。佛家说事事因果,在习惯这个过程中,要学会溯本。
    我从高二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励志类成功学,《JS成功经典》,《告诉世界我能行》,《有本事来自好观念》、《决定人生的99个简单法则》、《准备赢得一切》,《做你想做的人》,《人性的光辉》、《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思考致富》、《人人都能成功》,《激发无限的潜力》、《唤起心中的巨人》,《自己就是一座宝藏》,《成功的规律》等等,06年以前畅销的成功学书我基本都看过,基本上涵盖了成功学方面比较出名的如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陈安之、高安明等人的作品,伪成功学书也是看了不少,视频和MP3也是听了很多。
    但是这些东西实用性到底有多大,年初的时候在网上看见一篇写的不错的文章有提到对现今成功学的一些观点“现在的成功学太多的停留在了方法的层面,而且很肤浅,我也注意到成功学的大师大多在除了培训以外的行业没有什么成就,他们的成功就是因为市场的需求让他们获得了成功,而对于学员的帮助非常有限。我这里并不是完全否定成功学,只是告诉大家,成功学本身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是比较赞同的,这类励志类书籍有用么,我不否定可能对某些人确实带来了改变,但是真是适合每个人么?以前有朋友说很幸运地遇上了我,说我们的聊天对他启发很大。先不说它是不是客气之词,但是我觉得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改变是源于他的内心,即便我和他不认识,他内心的驱动也会遇上另外一位更有启发意义的人。我们认识是缘!所以,靠着认为因为是成功学的缘故成功的那些人或许没读过这些书也会遇到其他能激励他们的事物,并找到直往成功的道路。但是最要命的是成功学的很多内容跟人建立了很强的标准,一种让人失去理性的标准。
    另一个方面,成功学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可能这些模式和原则在西方很容易上手。知识和经验到是很容易搬过来的,但是中国5000年的文化和思维模式呢?怎么跨越并结合呢?
    以前看过一本《致加西亚的信》,所以一直觉得有遇到问题自己需要去解决(注:关于问题解决的方法问题,可以参照麦肯锡的一些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工具模型。这些东西比较理论,但很多时候每个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的,而且因素的重要性和占的比重也在变化,所以,虽然理论上来说问题都是有办法解决的,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解决不了)。我们先不说这本书内容的真实性,职责不一样,工作的思维方式会一样么?就像硬件不一样,软件你敢直接装上去么?
吉尔伯特法则提到 工作危机最确凿的信号,是没有人跟你说该怎样做。真正危险的事,是没人跟你谈危险。所以,具体到工作中的话,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现在才搞懂。
    所以,一味的相信这些东西并不一定能帮助你实现自己的理想。

引导人生的准则和方法
    人“生”的意义来自于知道自己的必死,因为生命有限,人们才会在此“有限”的逼迫下,去努力创造、诠释生命意义。人生有2个维度的东西,一是长度,二是宽度。圣人和大师因为生命的宽度都把握的很好了,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他们都在追求人生的长度,所以不管是佛家也好,道家也好,修炼生命的长度一直都是他们的目标。我是凡人,抗拒不了物质的诱惑,所以第一维度就是凡人的标准。“死亡”把每个人的生命变的很公平,很多时候寿命的长短我们确实无法控制,但是生命的品质和宽度却可以自己去定义和勾绘。
    人生就像一部电影,你有什么办法演完所有的角色么?自己应该是一个导演而不仅仅是一个演员,导演会布局,知道自己要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他会整合相关的资源,给相关的演员说戏。这样,你大致能获取你想要的人生。
    怎样才能是一个优秀的导演呢?怎么去把控自己的人生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话题有点大,有的空。但是要搞定其他问题,这个问题免不了。中国人沐浴在5000年的传统文化中,推崇的东西大致相似,至少口头上尊崇的东西都是类似的。
想想当年的百家争鸣,怎样的一个文化顶峰。但是自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注,以前也看过一篇文章说历史上并没有此事,汉武帝只是提到“绌抑黄老崇尚儒学”)后这种辉煌就不在,但是百家真的没有了么,我觉得并不是,相反,大多数人说崇儒崇道,我觉得真正践行儒、道的人不多。当然,现代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也好,所对应的处世哲学也好,都应该是多元化的,也正是存在这样的多元化,才会有社会的丰富多彩,才能激发和碰撞出美和善,正直和诚信等等。
    以前在天涯看过一篇连载文字叫《管理人员的起步与修炼》,先不说技巧层面的东西,其思想层面的基点是“真小人,非伪君子”。大体跟《厚黑学》相似,我觉得社会中很多人在遵从这这些法则并获得了一些成绩。在这里,不用去讨论应不应该的问题。因为关注对错意义不大,关键是你想获得什么,你快乐么?这边文章和《厚黑学》我都看了个大概,以前也还看过一些职场潜规则的东西。以前这些东西对我冲击挺大,内心也很矛盾,因为一直觉得一个人应该树立一定的道德底线,但是反观社会,确实有很多的人放弃了原则,得到了他们想要的。这些东西被我们称为“社会的阴暗面”,但是它确实存在着,而且极大的影响着我们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以前读过一本书,大意说:看一个人是否拥有智慧,关键是看他的心胸能否接纳两种相反的观点而平静的做出判断(注:这句话引申出来的倾听技巧很实用)。詹姆士艾伦的《做你想做的人》里有句话说的很好“境况并没有造就人,只是把自己展示给人。一个人如果能够远离邪恶的动机,就会减少罪恶,也就不会自食恶果;同样,一个人如果不去修身养性,就无法收获良好的美德,也无法体会至纯心灵所带来的幸福。”真正理性有智慧的人是不怕面对面对这些所谓的“阴暗面”的,事事都是有规律的,最关键的是因势利导,这篇文章也好,《厚黑学》也好,都可以帮你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看自己,去看看社会,去看看环境,了解下潜层面的运作,这其实也是“道”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来讲,如果能利用好这些技巧层面的东西对于达成道的目标也是很有帮助的。就像杀人一样,在这里,杀人本身不是重点,死的是谁,为什么杀人才是重点。例子可能有点极端,理解就好——工具和手段是什么不重要,你思想层面的目标才是重点。我觉得在这点上,《厚黑学》里面的例子证明“非主流价值观”更善于运用“主流道德”作为伪装去引导大众,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现在再看这些的时候,我会多一分坦然,多一份释然。


为什么是这个职业
    需要知,于丹《论语心得》中说真正的智慧是你拥有对人心的判断力。选择销售作为自己的职业起点,之前主要是从职业发展和财富目标来考虑的,所以后续出现很多的问题。
    借用《策略九问》中对销售的描述销售是门艺术,是人和人打交道的艺术。销售不仅是和人打交道,也不仅是销售流程销售技巧,更不是常人所理解的尔虞我诈,而是一种严谨的逻辑,一种结构化的思维,一种坚忍不拔的性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些是具备复杂项目销售的能力和特质。有位朋友说过,如果你爱他,就请他做销售,如果你恨他,就请他做销售。也就是说,销售是走在天堂和地狱之间的生活。《草根潭》说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销售饱含了我们需要的逆境和历练。书上说:我们要超级自信,要有绝对的自信和激情,要在每天出门之前,对着镜子握紧拳头咱我是最棒的。这个一直让我觉得很别扭,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欢呼此类的东西。但是如果自信和激情可以成功,那么 ** 里和赛马场上,每天会诞生多少位百万富翁?以前不懂,以为有了自信激情能做好销售,能做好销售也能做任何事情,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每个人都有长有短,或许有点宿命的感觉。前HP大中华区总裁孙正耀写了一篇文章《我为什么要进国企》谈了中国人励志的话题时说: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因此,我们不会买彩票中500万,我们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我们不会坐飞机掉下来,我们之中有30%的人会离婚,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活过65……所以请你在想自己要什么的时候,要得现实一点,你说我想要做李嘉诚,抱歉,我帮不上你。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这种人,是靠命的,看我写的这篇文章绝对不会让你成为他们,即使你成为了他们,也绝对不是我这篇文章的功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真正当皇帝的只有一个人,王侯将相,人也不多。牛儿跑远了,额。


未来之路
    职业发展也好,人生历程也好。那些飘渺的激情和空虚的口号并不能多大程度的提升我们的专业形象和积累我们的人生智慧。那怎么才能因势利导呢?总有办法的,人年轻的时候,屡屡碰壁,是因为不知道有规则存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积累。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说管理的关键点之一便是自我管理。我们需要在一些规则下约束自己,让自己更有效率。这个时候,法家思想占比较重要的位置;在往上走的时候,我们要怀着一颗慈悲为怀的心,愿意为善的心,儒家思想占比较重要的位置;当我们能暮年回首的时候,我们大概能知天命,顺应自然,崇尚无为,道家思想占比较重要的位置。
    历史也好,哲学也好,心理学也好,管理学也好,成功学也好,没有那个是永远适合的,人的一身当中会有很多人给我们建议,我们自己也会学很多知识和总结很多经验,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只是在答案ABCDEF里面选,而是从每个答案中抽出一些组合成一个最适合的答案,就像成功学中的一些行为,举止等内容还是很有借鉴价值的。
    《孙子兵法》谋攻第三中讲“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在不同环境的位置。在不同时期的位置,这个是比较难把握的。最近看一些商战小说,给我很多启发,当然很多时候,越往后走,越是无奈,因为你明知道那些东西会发生。
有人说人生大概有三个阶段,一个是为了为现实找份工作,一是为现实,再就是为理想。我觉得也是有道理的,跟于丹讲的寓言可能取道不同,但应该是殊途同归的,但是该怎么选,或者怎么结合一起,我也不知道。
     有了自己的方向,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但是却需要一点点起步的勇气。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经说过,与改变世界相比,改变自己更困难 《庄子心得》里面说的,“真正能挡住人心的是他最看重的标准。”正是这些标准和原则让我们前进和停滞,在这方面,我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目标和规划
     德鲁克说:“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责任或承诺。目标并不决定未来,只是一种调动企业的资源和能量以创造未来的手段”引申到自我发展也是一样的。“有了目标,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德鲁克管理自白书》提到“经营目标可以被比做是轮船航行用的罗盘。罗盘是准确的,但在实际航行中,轮船却可以偏离航线很远。然而如果没有罗盘,航船既找不到它的港口,也不可能估算到达港口所需要的时间。”自我目标实现过程中有很多因素比较难把控,天时,地利,人和很难凑齐,但是没有目标是万万不行的。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年轻的时候很难界定“所需”的标准,这个标准有偏差,那目标肯定也是有偏差的,结果就是奋斗一生,死的时候发现原来手里的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彼得定律说“许多人爬到了梯子的顶端,却发现梯子架错了墙”。然而人生没有倒退键,只能留下遗憾。所以,很多时候我问自己为什么要选择现在的工作,以前也问,但是没有答案。现在问了,依然没有答案,只是思路会清晰一些。电影《Forrest Gump》开始的时候阿甘说了一句话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 going to get”。《道德经》第二章《美之为美》说美丑,善恶都是一起的。你的一生不可能只体会到美,也不可能只体会到善,它们总是交叉出现,你永远不知道下次是什么。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子跳了出来,不去界定善恶美丑的标准。在我看来,人生的意义或许就是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包括快乐和痛苦。这样既无违道,也在为内心的平和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
     这段时间听MP3版《克林顿回忆录》,开篇就提到一本书《How to Get Control of Your Time and Your Life》,然后他自己也列了个list A:“I wanted to be a good man, have a good marriage and children, have good friends, make a successful political life, and write a great book”。先不管他的BC list完成没,但是他的主要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
     但是类似的大目标有的时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就跟孙正耀说的那样,不是每个人都能做总统,不是每个人都能当李嘉诚...所以有的时候,参考下TriggerPoint》里面的主要观点“人生最需要的不是规划,而是在适当的时机掌握机会,采取行动”也是不错的,呵呵。所以即便你是一名很优秀的导演,人生中会有很多事情你控制不了的,而这些因素可能是决定性的。比如得病或者一些意外,这个时候把握好自己,做到最好就行了,认命,认!但是小目标因为不可控的因素相对比较少,自我意识占的比重比较大一些,所以很多职业规划的书也好,工作守则也好,管理学书也好对我们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看过一本书讲述职场经验的书提到“三十年规划论”,大意是说职场的第一个十年应该是投资自己,有没有花很长一段时间,就像练功夫一样,先把马步练好。第二个十年要学技巧,做事的技巧,待人处事的技巧,处理复杂事情的技巧。第三个十年就可以凭借前二十年积累的知识和技巧开始自己的财富积累之路了。先不评价这个论点的利弊和完整性,读到这个时候,我想起《富兰克林传》里面他自我培养的一些事例,可能把两者融合起来可能会更好一些。


一些事情
    前段闲暇时间混迹天涯,看了一篇连载《策略九问》,一篇讲述销售“道”的文章。里面提到销售的基础就是“恕”;《论语》中,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也提到了“恕”;前段时间读到一本书,讲一个佛学大师悟禅的故事,大师养了一条狗,取名“放下”每次吃完饭他给给狗喂食,就大喊“放下,放下”,这些都是一致的。这段时间看着很多事情发生,感到无奈和无助,一直想着放下,放下。当然这个需要一点点时间,以为做到了其实还有些距离,“孩子”很直接给我指了出来,也谢谢王 ** 等亲们的支持和安慰。《草根潭》评议篇讲“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他会救”。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说,以后的坎坷可能会更少些。

结束语
    工作挺忙,闲暇时间也不多,但是看书的时间还是凑出来了,学习小徐的方法,把MP3版的书放MP3里,去公司的路上可以听会,上厕所的时候可以听会,工作累了也可以听会。最近听《道德经》,《草根潭》很舒服。南怀瑾注释的庄子《逍遥游》也很不错。
古人说读万卷书,我到不是想下笔如有神,只是想行万里路。这几年,也读了几本书,觉得差不多了,是下海的时候了,想着完成惊人的一跃,确实是“惊人”的——直接触礁了。这段时间看天涯连载销售小说《纵横》,楼主说做销售10来年,把该踩的雷都踩完了。想着一帆风顺是不可能了,总要主动被动的去排排雷,把自己炸醒才好。程社明《你的船 你的海》说“一个人面对困难的时候,就是你给自己发工资的时候。”或许就像一根弹簧,压的越厉害,聚集的能量才越高,反弹的才更高。
     《诗经》有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易经》有云“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道德经》有云“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草根潭》修篇云“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这点最难得,要能静,脑静,心静,神静才能细致全面的去考虑问题,而这些都是需要我一点一点去练习而把握的。

    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这个其实是最大的问题,这几年一直在坚持,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半途而废了。好多东西还是需要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坚持。

     键盘敲的差不多了。中间有些内容本想扩充下,希望写的再系统些,再具体点,但是发现越写越大,越写越空,越写越没完没了。这本不是我想要的,原是想写一些东西反观自己的,但是写着写着就跑题了。
     我觉得在我这个年纪写这些东西大概是不怎么合适的,我跟一个好朋友说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写一本书,希望里面的绝大部分案例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而不是借鉴别人的,但是已经写到这里了,而且写完这些东西,对于整理自己的思路也是有些帮助的,也算跟一直帮助支持我的亲们分享下。


     最后,感谢周围朋友、同事的倾听和支持,感谢亲们。


     也祝应届生网站上的朋友们在新的工作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eai      

主题

好友

297

积分

中层管理

2
发表于 2009-9-22 19:50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好意思,这些资源都是从朋友那里拷的,我也不知道在那里下。 15# longceleo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eai      

主题

好友

297

积分

中层管理

3
发表于 2009-9-22 19:5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eai 于 2009-9-22 19:52 编辑

呵呵~谢谢指正。不过不能再编辑了16# 平凡微笑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应届生微信小程序|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COM ( 沪ICP备12015550号-13 )

GMT+8, 2025-2-22 17:03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