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是秋招里面打酱油的吧,到现在还没有收到任何OFFER。写下这些文字回馈应届生,一来,为求OFFER,听说这里很灵的,自己没去卧佛寺心里多少有点虚;二来,真的是心怀感激,感谢在应届生上看到的笔经面经,至少让我每次都不会是去打无准备之仗,也在无形之中促进了竞争的公平。 先来说说中行总行的经历吧,毕竟这个还在等结果中。完整参加的还有农总的经历,不过是个LOSER,等我有OFFER后再写吧。整个中总行笔面试走下来,觉得很舒心,没出什么BUG。特别是面试体验也很好,一天下来,你沉浸在其中,时间很快过去,你所接触的每个人都是友好礼貌的,和组里的同学也混熟了,当结束后走出来,天黑了,你会有那么一丢丢不舍。还是,言归正传,按照时间表,记个流水账吧。 2018.10.16 简历投递截止。这里没什么好说的,详细版简历提前准备好,找个时间集中投一下自己想投的就好。中总行我都没去宣讲会,抱着随缘的心态。简历关真的没法强求,看个人积累,尽人事、听天命。 2018.10.23 收到邮件通知笔试。需要自己预约考点,由于自己看邮件晚了一个小时,北京靠北的考点都被选完了,于是选的比较远。到时候大家要时刻刷邮箱,特别是晚饭前后。预约好考点,就去应届生网站,找笔经,了解题型,特别是研究了下里面所说的最后那组智力题。之后准备了行测和专业。行测可以提前报班准备,虽然我并没有这么做,林林总总加上之前为考工总的复习,行测就看了1周不到。专业主要翻了翻中宏中微和金融学知识(本科金融学),总共花了一天时间,主要是心理安慰。 2018.10.28 笔试。提前达到考点,领了宣传发的考题预测看了看。开始考试,题型和之前笔经上描述一样,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关键一点是,一定要做完,但实际上你一定做不完,所以要猜,但不能成批量的猜最后那些。也就是,题还是要看完的,猜就是前面不会的题快速过、有根据地猜。当时的感觉就是,计算机知识考了挺多啊,但是不会,再给我一次机会复习我也不会,那就随意了。总之我的实战经验就是,一定要做完,做完了就能收到面试通知。像我这样不够聪明,也没有复习很多的人尚如此,所以大家只要调整好状态,笔试这关应该是最容易的,因为是自己可以把控的。当你每次收到面试通知的时候,就会觉得,是不是绝多大数都过了啊!恩,可能确实刷的人也没有特别多。 2018.11.16 收到邮件通知面试(总部管理培训生,经济金融类)。这次地点确定,需要选时间。这里注意早开始那场是先中英文面试,下午再中英文笔试;10点30左右开始那场是先中英文笔试,下午再中英文面试。这个根据个人情况吧,选择的日期早晚不知道是否会有系统性差异。我当时属于选了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场(10点30开始)。因为有英文笔面试,所以还想多熟练熟练英语,不至于太心虚。 2018.11.22 面试。当时在看应届生论坛的时候发现,关于中总行的面经明显没有其他行的多,后来才知道,因为中总行会签协议,是不让大家透露的。但好在看到了面经上有大概介绍形式的,也算心里有了点准备。实际的经历就跟往年面经上介绍的一样,这里我就说一下大概怎么准备吧,也不算是泄密哦。 笔试,中文,熟悉申论的贯彻执行题目格式,内容要准备点与银行和金融知识相关的,再结合下当时的热点时事;英文,熟悉雅思托福的大作文即可,内容不金融不用特意准备。 下午的面试呢,也和面经上提到的形式是一样的,中午集体自助餐。整体来说,没法准备,调整好状态是最重要的。具体是,同一拨面试官,先看大家的小组面试,再是一个个的半结构面。我并不知道面试官们招人的标准,所以不好说应该怎样表现就是好的。只能说,在比较紧张的环境下,人往往还是会不自觉地表现出自己本色的。这种群面一般也没有很专业,感觉也没什么好准备的,靠实战积累,不断对自己有更合适的定位,可能会更好一些。再就是我觉得,群面要放得开,会更好。至于个人面的话,我觉得中行会不断引导你,去挖掘真实的你自己。所以,做真实的自己很重要,想好自己最好最有价值的一面是什么,然后展现给面试官。最后是,英文群面,目的就是每个人都能表达出来,让面试官了解口语水平,感觉跟说的内容没关系。只有两位面试官,主面试官不算年轻,但语音语调很标准,也很绅士的感觉,超乎我想象。而且大家口语也都很好,没有特别差的,我们组也没有特别惊艳的。这个要准备,也只能是长期工程了,感觉其实只要不烂就可以。 最后结束回到最开始等待的会议室,把准备的材料交上,需要报销往返路费的也要在那时问好,最后记得一定要领中行准备的小礼物!我领了个带中行LOGO的本子,超级喜欢的!借上面的一句话,“万千人中你最行”,祝福大家求职都顺心如意!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