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求职网小程序
查看: 40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经验] 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管理培训生-庞植林应聘感言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126

积分

项目经理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22 20:18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此帖已被设为精华]
与BCIA的奇遇
距离与首都机场股份公司签定三方协议已经9个多月了,回忆起当初的求职经历,感慨良多。又逢一年求职时,我想把自己的这段经历整理出来,或能为今年即将踏上求职之路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对于一名德语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在北京找一份能够解决户口的工作十分不易。尤其是2010年新年之后,北京市人大推出了一项旨在限制本市人口数量的新政策,通过限制专业、削减指标等措施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落户门槛,使得本就十分难得 ** 落户指标变得更加紧俏。记得2010年冬天,和一个已经在某安全部门工作的本科同学吃饭,聊起户口的事,据他透露,今年北京只有8000个落户指标。当时并没在意,现在回过头来看,确实并非空穴来风。
我在北京度过了四年本科和三年研究生时光。七年的生活使我早已适应了北京的环境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在北京度过的这七年时间对我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七年是我成长和蜕变的七年,在这段时间里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我不愿离开这个让我留下许多回忆的城市。
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改变自己的职业发展轨迹,希望能够跳出外语专业的窠臼。经过长期的努力,慢慢地我取得了一些突破,开始在各种不同领域实习。到研三上学期时,我已经进入到一家期货公司实习,做研发部的见习分析师。这段实习令我收益匪浅,而我的工作表现也得到公司领导的认可,并打算在毕业之后与我签约。一天早上,我打开公司电脑搜集隔夜国际期货市场数据,下意识打开了中华英才,看到了新华社和首都机场股份公司的招聘信息。当时抱着无所谓的心态随手各投了一份简历,结果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结果很快收到了两份笔试通知,而且是同一天,上午新华社,下午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的笔试一共4个小时,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举行。笔试内容包括行测、德语、英语和心理测试。行测题目比国考和北京市考都要简单,但题型、题量基本一致。德语只有选择题,基本都是惯用语搭配,十分简单,感觉也就是稍好的大三学生水平吧,研究生达到95分以上应该问题不大。英语中会有汉译英,涉及一些机场业务相关的内容,难度与四级平行。至于心理测试,个人觉得比较诡异,不理解这套题设计的意义,遇到很多莫名其妙的题目我就直接选2或者B,戏谑得对考试表达一下抗议,哈哈~~~
再说一面,去年北京的一面安排在北大的博雅国际会议中心,在北大东门那块。去年面试的时候很冷,因为记错时间迟到了半小时,不过幸运地被安排到第二组参加群面。之后过了一会儿,开始了单面,与面试官面对面进行交流。自己做完自我介绍后,面试官提了一些基本的问题,应对起来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中间还用德语进行了一段面试。具体内容现在真的已经记不起来了。
二面在公司本部,T3航站楼附近,离市区有点远,索性坐了个机场快轨到T3,然后走到股份公司,为了省去坐公交颠簸之苦,也为了保存更多的精力应对面试,路上就多花费些吧。到了公司之后,先在会议室等待,分拨由人力美眉带入面试专用的会议室,一个人进去,其他人在外面座位上等待,面试有三个面试官,大家都是经历过第一次面试的考验了,对二面也都早有准备,这时候就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吧。
说来也巧,收到首都机场的签三方协议通知的同一天,我也收到了新华社的二面通知。权衡之后,决定放弃新华社。原因主要是:1、我很不喜欢新华社的工作性质,相比之下更喜欢企业的工作环境,哪怕是国企;2、首都机场的Offer比较早,可以回家过个好年;3、个人认为相对新华社这样具有强烈意识形态特点的政府部门来说,在国企的发展空间更大。
纵观首都机场股份的应聘过程,节奏还是比较紧凑的,12月底时就已经完成了三方的签订。
虽然期间也收到过其他Offer,但基本上都没有十分中意的。说句心里话,我对首都机场还是十分感激的,因为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之下,以我的专业,能得到这种解决户口大国企的Offer,已经是万分幸运了。希望今后的工作发展可以让我无悔于今天的选择。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应届生微信小程序|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COM ( 沪ICP备12015550号-13 )

GMT+8, 2025-4-6 13:37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