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的】
发信人: caizima(九尾狼·情归齐鲁), 信区: JobForum 标 题: 先入行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8年12月08日14:26:4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去年新东方的老俞做了很多求职方面的讲座,CCTV也转播过。他通过这个具有最高 话语权的平台强势地传播了一个错误的,或者至少容易引起误解的思路:先就业,后择 业。 我们相信党和政府,以及学校,都是真诚地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有工作。学校以就业 率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是务实的表现。虽然现在的就业指 导工作还比较粗放,但是每一个高校都在积极地行动起来,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学生找到 一份工作。这是好的,只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还没有办法考虑个性化的需求。其 实,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基于现在的经济水平、文化制度水平和人口数量,个性化的公 共服务----再奋斗50年试试看吧。 如果你有个性化的需求,就不要依赖公共服务,也不必对公共服务有所苛求。
老俞的话错了50%,不应该是“先就业,后择业”,而应该是“先入行,后立业”。 先就了业,还能择业吗?老俞自己学英语,教英语,后来新东方还是赚英语的钱。 他有没有再择业啊?他是先入了英语这一行,然后又在这个行当里建立了自己的事业。 有三种人一定会成功: 1、先天优势。父母和先辈留下来大好的基础。不管是财富也好,人脉关系也好。如 果孩子不是败家子,成功会容易很多。不信你看看李泽楷,再不信看看金正日。这是正 常的。没有必要说人家不算真本事。当然还有些人天生聪明得不得了,或者好看得不得 了。 2、运气好才是真的好。有的人18岁的时候被高官富贾的女儿看中;或者中了500万 大奖;或者自家后院冒出石油来---这事儿得在美国才行。更多的好运气可能没有这么夸 张,只是步步都踏准了节奏,常常都有贵人相助。 3、前两个都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如果两者都没有,我们还有第三个:专业。在一个 领域里,如果你能成为数一数二的行家,想不成功都很难。即使不能数一数二,能数得 着就很了不起了,也会有你的一席之地。 专业就是对一个领域通透的理解,纯熟的把握。人脉、技能、经验、知识,慢慢地 积累起来,到一定的高度。 一定要到宝洁才能理解快消吗?一定要到麦肯锡才能懂得咨询吗?一定要进欧莱雅 才能成为日化专家吗?一定要进耐克才能卖运动鞋吗?一定要进可口可乐才知道什么是 汽水吗?话说,以上的这些公司里,都有一帮不思进取、前途黯淡的家伙。这些公司有 很多高管和专家,都是从一些不是那么有名的公司里跳槽过来的---因为那些不如本公司 知名的公司里总是有一些可以领导本公司的人,因为他们更玩得转这摊子事儿。 所以,如果你喜欢某个行业,一定要在20多岁的时候就一头扎进去,10年时间还不 够你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吗?到30几岁的时候,你就成为这个行业的大牛了。那个时候 ,要朋友有朋友,要关系有关系,要经验有经验,要客户有客户,也许那个时候那些牛B 的公司还是不要你,但是你已经不care了,搞不好你自己捣鼓出一个公司,差点灭了它 。就像乔布斯当年干过的那样。 我以前在德国的一家公司做销售,他们每年在上海招2个应届生。在交大、复旦、华 理三个学校里挑来挑去的。但是你知道每年有多少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入职吗?20个。这2 0个人都是那些同行业的小公司跳过来的,他们可能从一些叫不出名字来的大学毕业,在 小公司里做了1年,业绩斐然,然后就跳到一家还算知名的外企来了。你发现了什么?1 年之后,学校的优势荡然无存。谁真正付出了,谁更熟练,谁能为公司赚钱,公司就要 谁。 当然,在同一个行业,如果你有机会去更好的公司,当然要努力争取。但如果一时 背运,没有能得偿所愿,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先找一家小点的公司干着,男人不到40岁 ,是分不出胜负的。如果你足够有耐心,还可以想想肯德基上校或者邓小平爷爷,不到 七八十岁,还都有机会。
那些愿意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的人,先入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