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提交的简历,20号在就业信息网上公布笔试名单,22号考试。基本没什么时间做准备。我们学校去考音像部的总共六个人,刨去一个人文学院的,其他五个都是新闻学院的,其中两个研究生,三个小本。到了那儿发现一共有一百六七十个人参加考试,满山满海传媒大学的人。。。
考试地点是在新华社里面,坐地铁到宣武门,出A口,没几步就到了。考试时间为三小时,其中看电视节目花了20分钟不算在内,所以总共是三小时二十分钟。一点半开考,五点二十结束,饿得我啊。。。
第一题是看他们自己拍的一期新闻节目《新闻纵横》,看两遍,然后评析选题立意、逻辑结构、表现手法等等。鉴于非电视新闻专业出身,很多专业术语搞不清楚,瞎扯了一通。不过既然说是评析,看得不满意的地方当然要指出来批评两句。
第二题是时事填空,比较基本。九大常委的名字、四项基本原则、奥运会奖牌数和金牌数、汶川地震发生的时间、国徽的组成部分,CPI是什么。还有一些想不起来了,反正不难。
第三题是改错别字,给了一些成语,什么饮鸩止渴、罄竹难书、无所适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都很基本,也没什么好说的。 接着是给稿子加标题和导语,有字数限制。一篇很烂的新闻稿,没有日期,结构几乎倒置,要加标题导语还真是头疼,吐啊吐啊就习惯了。。。
再貌似有一题是把较长的文字稿改为新闻播报稿,有字数限制。又是一篇很恶心的稿子,光那个组织名字就老长老长,占了很多字数。
然后是给一组编排好顺序的新闻加串联词,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其实基本就是把新闻稿的导语改得口语化,便于做电视新闻播报,再加一些连接词啊评论啊补充啊。我觉得那些导语直接都可以用了,而且也不知道怎么做串联,所以就胡乱改了一通。其实么看新闻联播里面串联词也很少承上启下的呀。
最后是把一篇英文稿改写成中文稿,有字数限制。不过基本上逐句翻译就差不多了,字数也超不了。这篇英文还蛮简单的,内容也比较通俗,说是对一只老虎输血抢救云云,即便有一两个生词,结合上下文也完全能看懂。 基本就是这些题吧,可能还有些想不起来了。
总的来说跟其他部门的考题相比,简单很多了。之前还准备了一下新华社的基本资料,这次没考。这些题基本都可以扯上一堆,不过作为非电视新闻专业的还是蛮吃亏的,还是有一些专业知识不懂。就当完整人生吧。 对了,音像新闻编辑部的作品在新华网视频一栏里有,什么《新闻纵横》、《今日新闻》都是,想报考的可以先熟悉一下。不过拍摄水平真不敢恭维,据说很多是实习生拍的。
[ 本帖最后由 daphnefish 于 2008-11-23 17:0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