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应该是一个进来不久,已经离职或者想要离职的客户经理吧?看到你的帖子,作为一个在泰隆的新人(1年多),我认同你说的很多事实,但是不认同你看待问题的角度。譬如“钱庄论”,银行源自钱庄,一借一贷,银行的经营模式就是这样,我不认为见不得光;譬如客户经理,确实资源常常是决定性因素,但是你看看现在分支行行长或者是部门老总,真的都是只有资源没有能力吗?跟我一起进来的同事,现在很多已经成为部门骨干,或者后备,我觉得做信贷的挑战的确很大,但是机会的确很多;譬如年薪的问题,现在很少有银行是不需要试用期一进去就给全薪的吧,拿试用期工资去算年薪,我个人认为意义不大。由于泰隆有纪律,我不能问你的收入,我也不便说我的收入,但是签约时的约定,在我转正之后,得到了兑现。
至于“水深”“水浅”的问题,社会不同于学校,社会有社会的生存法则,主动融入,也许结果会不一样。但是我那一批的同事,说的最多的就是对帮带老师的感激。也许你的老师不怎么样,泰隆早期的员工,普遍学历不高,说话不够艺术,综合素质不出众,但是他们身上有很多优点,他们的狼性,他们的务实,他们源于市井的调查技巧,我觉得很值得学习。泰隆16周年的行庆晚会我在场,很多节目,都让大家掉下了眼泪,我当时很有感触。我旁边的一位前辈说,这样的晚会,只在20年前的万科看到过一次。我想,能够在一起感动一起流泪的同事,他们一定对泰隆有感情。
泰隆06年转制商业银行的时候,员工只有数百人,只在路桥有几家支行。现在短短几年内,有了30来家分支机构,近4000名员工,服务范围也覆盖了长三角,对泰隆来说,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挑战,所以泰隆很需要人才,尤其是有管理潜力的人才。同时这个过程中,泰隆肯定会犯很多错误,管控能力可能会出现很多疏漏。泰隆模式的复制和文化的传承,都不能一蹴而就。如果,有1%的泰隆人过的不如意,就有40人会说泰隆的不是。我之前也看到有几个人,比如一个ID叫“困惑”的,离开泰隆之后在这个BBS里发了很多帖子诋毁泰隆,这些都很正常。但是也许我还年轻,我无法淡定地看到这些。泰隆有很多不是,累也好,压力大也好,但是泰隆给我们的东西同样很多。我想说,大部分的泰隆人,自己就算骂泰隆,也一定受不了别人在自己面前骂它。
我们现在是同事,至少曾经是同事,希望你以后的路一帆风顺,把在这里发泄不满的时间,放到新的事业上去吧,祝你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