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求职网小程序
   主题推荐: “应届生求职网”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今日十大    最新导读    应届生求职网微信小程序
搜索讨论区: 按拼音查找
查看: 1623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旦博士的2009求职经验及教训分享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841

积分

地区经理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5 10:21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发信人: StoryTeller (说书人), 信区: Job_Plaza
标  题: [教训为主,经验为辅] 这只是一个求职的回忆录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9年12月24日23:55:47 星期四), 站内信件


任何事情在达成之前,人人都会对自己说,当事成之后,我要blablabla。
事实上尘埃落定之后,出于种种原因,这种想法都被搁置了。

我曾有过很多类似的想法。
上个月毙了一个——我毕业之前要为实验室做点什么。

但求职这么久以来,长期在这里潜水,获益良多。
我也应该留一点经验教训给光华。
这个[教训为主,经验为辅],我打算写成一个系列,一个神散形不散的系列。

先简要说一下自我情况:

生科PhD,在读。
从2008年10月开始准备求职,胎死腹中。
延期半年。
2009年死灰复燃,重返战场。

简历投递 10家
笔试 7家 [医疗器械行业 5家,咨询 2家]
面试 5家
Offer 2家 [JJMC & Medtronic]
进行中面试 1家 [GE Healthcare]

版上不少朋友还没有拿到offer。
一定要坚持下去。
我的求职季是从2008年10月延伸到现在。
当年几个朋友到临近毕业才拿到offer,而且不是凑合的offer。

求职只是一个过程,拿offer宣告另一个开始。
这是生活转换的一场磨练。
我们要庆幸在这个过程中有光华,有Job_Plaza,有战友。

愿版上努力的朋友们都能如愿以偿。
平安夜快乐!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841

积分

地区经理

2
发表于 2010-1-15 10:23 |显示全部楼层
发信人: StoryTeller (说书人), 信区: Job_Plaza
标  题: [教训为主,经验为辅] 群面的时候保持自己的风格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9年12月25日11:02:41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我知道这个标题是个废话。
但不同的时候理解会不同。

在我个人看来,第一轮群面与最后一轮群面的目的是有所不同的。
第一轮群面更多时候是筛人;
而最后一轮更多时候是为你定岗位,或者定部门。
当然有人会在最后一轮群面的时候挂掉,先momo有过这样经历的同学,往往出现这种情
况,是因为别人比你更“合适”,而不是你做错了什么。

因此保持自己的风格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还有一句话也很有道理:
是非皆因多开口;
烦恼皆因强出头。

除了破冰,其他时候多听。
因为群面是一个动态过程,你不知道你的队友会有怎样的发挥。
而我的经验告诉我,我的队友都是绝对的人才,我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更好的发挥


之前我写过一篇帖子,介绍群面时候的tips,现在系统的说一下我个人在群面中扮演的
角色。

1,我不会抢先破冰。如果有人比较主动,又言之有理,我乐得清闲。
    这个时候我就会做一个点子贡献者,或者承担其中一部分工作。我在JJMC终面时候
就是这么个角色。Unik同学是队长,框架搭好了,又有同学主动计时。我除了辅助提提
时间,就提了两个点子。其他时候听听大家的发言,感觉轻松又惬意。
    因为我们提前指定了发言者,因此我的另一个贡献是在发言结束以后,提了一个事
例作为补充。然后我就闭嘴了,因为我的工作完成了。

2,如果我对群面问题认识比较清晰,那么我会申请承担时间掌控者,再提一个思路框架
。如果队友没有意见,我需要做的事情就更简单了:
    - 提出一个框架,设定每个部分的时间预算和我们需要达成的结果;
    - 仔细倾听每个人的想法,并做记录;
    - 提醒时间,并适当做总结,承上启下进入下一个环节;
    - 离题太远的时候把大家拉回来;
    - 最后把思路梳理清晰。

    在Medtronic二面的时候,我担任的就是这么个角色。队友里好多人才,让我觉得群
面的时候既当演员又当观众,真是种享受。SnowWhite同学,OO同学,Filo同学,都是比
较耀眼的。其他有几位发言较少,但说到点子上的。也有发散性思维比较强,会一下子
跳到细节里去的。比较可惜的是性格天生内向,从头到位也说不上几句话的同学,如果
在其他面试里也没有很好的表现的话,结果就不乐观。或许可以尝试一下其他的职位。

3,如果从一开始就很沉默,讨论的时候也没有清晰的思路与结果出现,我会尝试着以自
己的想法为主,接纳吸收其他人的意见,最后来做陈述者。
    在GE一面的时候我就是这么干的。事实上我是挺不愿意做这么个角色。风头太盛一
方面容易被干掉,另一方面就意味着没有最大程度的团队合作。
    我对于群面是不是成功的评判标准包括:
    - 是不是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了;
    - 团队是不是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注意是完成了,而不是完成好)
    - 最后给出的陈述或者解决方案是不是有清晰的逻辑结构。

因此,我的性格特点是以团队合作的过程与结果为导向的。这样我可以总结出自己的“
两个凡是”:
1,凡是对团队合作有帮助的决定,我都拥护;
2,凡是对结果产出有帮助的点子,我都记录。

-=-=-=-=-=-

版上求职顺利不顺利的同学,不妨也给自己写一个review,陶冶了自己,也成全了别人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841

积分

地区经理

3
发表于 2010-1-15 10:26 |显示全部楼层
发信人: StoryTeller (说书人), 信区: Job_Plaza
标  题: [教训为主,经验为辅] 终面演好自己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9年12月26日12:09:47 星期六), 站内信件


昨天版二提到,能否写写终面的经验教训。
我颇纠结,毕竟只有2个案例,不够统计学意义。
说舞台经验,我还能滔滔一阵子。
那就拿这两个案例来做个简单分析吧。

我对终面的理解是:
- 公司高层看看你这个人是不是跟公司匹配;
- 公司向潜在的员工全方位宣传的一个机会;
- HR部门向领导们汇报的一个方式;
- 各部门老大选人的时机之一;
-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依然是一场面试。

因此面试天字诀“Be Yourself”依然有效。
很多人,包括我在终面时遇到的战友,会非常紧张的进行准备,正如每场考试前半小时
都总有人拿着皱皱的资料念念有词。
基于这个普遍现象,我要补充一点的是:
终面更需要的是一份平和的心态,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演好自己。
(记住,是演好自己,不是演全自己。)

JJMC的终面我被安排在最后一组。
大家都到得很早,我是上海地区最后一个到的。当然没有迟到。
出发前我还在光华灌水,看片,人人上tk别人的状态,msn上跟朋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msn上一师姐听说我几小时后就面试,催着我去准备,我说,本来不是个什么事儿,都
是给你们这帮人说出来的。然后到开心上种把草,算算时间了再出门。
按时到达以后,事实上差正式面试依然有一个多小时。这个时候我就可以看到面试者百
态了,有一个人站墙根儿念念有词的,有手持资料埋头刻苦的,有offer在手今日酱油的
,有不停打听之前面试者“什么情况怎么样”的……无形中紧张的气氛被提前树立起来
了。在我看来,过于紧张是终面大忌。关心则乱,能够做到平和的人真的不多。
如果精神状态上无法做到平和,那一定要让自己的行为和周边的环境平和下来。
比如刻意放缓自己的行为和语速,选择性的听能让自己平和的歌曲,把注意力放在同组
的美女身上,等等。
当然最后真刀真枪的时候说自己不紧张是假的。但人的肾上腺素分泌是有限的,过早的
应激反应容易导致关键时刻的疲劳。把最好的状态留到自己演出的那一刻,演好自己,
就是最成功的。

终面结果的等待往往比终面更难熬,尤其是dream offer。人事尽完,生活继续,安心等
待天命吧。有女友的专心陪女友,没女友的专心陪兄弟,没兄弟的……找块地方把自己
埋了吧……

Medtronic终面持续时间比较长,因此面完感觉很辛苦。
注意事项跟之前提到的差不多。
唯一有一件事情拎出来说一下:
终面是全国60+人集中入住张江,分为6组,因此前一天晚上大家都见面了。
这个时候很多小组采取了不同的打发时间的方式:
- 见个面,记个名字,各自回房;
- 集中开会……
- 集中开会做做游戏;

我们这一组是最异类的,我们直接地铁坐到陆家嘴,到滨江大道星巴克扎堆玩游戏。
年轻人就应该做年轻人的事情,及时行乐嘛,是不,我还记得小棍游戏,这可比开个会
轮圈自我介绍好玩多了。
不建议泡吧,精神过于紧张,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关于终面的其他建议,很多人写过,我就不赘述了,估计还有很多人有更好的看法,我
也不啰嗦了。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841

积分

地区经理

4
发表于 2010-1-15 10:27 |显示全部楼层
发信人: StoryTeller (说书人), 信区: Job_Plaza
标  题: [教训为主,经验为辅] 闪耀强生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9年12月28日16:41:5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JenniferLi提到有没有可供参考的AC经验。
实话说我离纯粹的AC最近一次是在Mars,AC前挂掉了。
在我看来,AC只是一种名称,其形式可能出现在任何一轮环节。
更多的我也谈不上来,还是让牛人们分享吧~

刚回掉了JJMC的offer,心里难以平静。
毕竟一路面过来,对强生的了解层层深入。最后能够拿到offer,也是他们对我的一种肯
定。然而比较个人风格,我认为自己更适合未来的东家。
强生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就是“闪耀”。尤其是强生中国的广告,让人过目难忘。

然而今天并不是要写软文。
相反,每个人都应该在求职的时候尽可能理智的剥离类似的光环,找到自己的真正需求

很多人选择强生的一个很大理由是“big name”。除此之外呢?
- 你有认真翻阅其网站查看其产品线及其特点么?
- 你有询问任何可能联系到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打听与“工作”有关的任何事情么?
- 有没有比较过其与行业内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呢?
- 有没有在任何一轮面试以后挖掘其更“软”的信息呢?

这些都只是面试进行前和进行中需要搜集的信息。
而做这一切的所有目的只有一个:

更了解你自己。

以下是两周前我写的一个简单流程:

这次JJMC校园招聘从11月8日开始的笔试,到12月9日发offer,算是相当有效率的。
招聘的全是Sales Trainee。

11月8日笔试
地点复旦四教。
类似公务员行政测试的题目,数字题,逻辑题,图形题,基本上都有。
题目不难,时间也够充分。50min 70题?不太记得了。
外加一份性格测试,30min 150题,全靠第一感觉选答案。

11月15日一面
地点城开大厦强生总部。一对一。
强生的HR面的,接近30min。
问题一开始集中在“你都博士了为啥要来应聘销售啊?”——事实上这是每次面试必问
的问题。
然后聊了聊简历上提到的经历,还有职业规划。
我提到我想做个总经理,所以销售是起步。HR听了很惊讶,并鼓励我坚持梦想——听到
这句话,我猜我通过了。

11月22日二面
地点城开大厦。二对一。
两个部门经理面。
25min。
又有经典问题,你tmd博士了还来做什么销售啊?
外加对销售的理解,职业规划。
简历上的问题问的不多,主要还是挖掘我这个人是不是适合做销售。
当面试官听到我计划在销售岗位上扎实做三年的时候,很肯定的点了点头并记录了下来

面完没感觉。
赶场去面一家小咨询公司。

12月4日 终面沟通会
重感冒。
感受了一下传说中强生的气场。果然很闪耀。
特别提一下Cordis部门的老总,Bryan Loo,很谦逊,新加坡人,普通话不是特别好,但
坚持每个词都用汉语表达。最后赢得了满场掌声。

12月6日 终面
群面。我被分在最后一组。15人。
一共1小时,每人2min自我介绍,然后给个案例,分两组辩论,最后是面试官随机提问。
现场7个面试官,都是高管。
长期窝在实验室,这次遇到这种阵势,我还真有点儿紧张。
本着和谐,人人都有机会发言的原则,我逮着个机会发了个言以后就没有再抢词了。
最后俩高管均对我提了问。无非就是“你tmd博士了还来做什么销售啊?”之类的。
最后大家按照既定的计划集体感谢,算是为我们组,也为2010 JJMC校园招聘,划上了句
号。

12月9日短信通知我通过了终面,算是个offer吧,尽管offer letter还没有发。
这里要重点提一下JJMC从终面开始的“温馨短信系统”,无论是时间提醒,还是降温提
示,都会让自己产生一种被关怀的感觉。
面试的其他家都没有这么一出。
从这一点上看,强生还是很有特点的,估计不少人会在感情上进一步稳固。据我所知,
历年不少人拿到JnJ的offer以后就拒掉之后所有的面试,一心一意从了。

-=-=-=-=-=-

以上算是个迟到的面经吧,做个参考。
很多细节没有提到。万一这个系列流传到专业求职的bbs上,对公司不太好。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841

积分

地区经理

5
发表于 2010-1-15 10:29 |显示全部楼层
发信人: StoryTeller (说书人), 信区: Job_Plaza
标  题: [教训为主,经验为辅] 邂逅美敦力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9年12月29日16:22:25 星期二), 站内信件


不少朋友都疑惑,为什么JnJ这么好的公司,你都不去呢?
HR也很疑惑,只听说比较P&G和JnJ的,没听说你这样的。
每个人想法会有不同。
——因此,我的这些,大家看看,参考参考吧。

主意,还是得自己拿。

求职过程中,我有时候会停下来想一想,我这几年的博士生涯,就因为转行而成为人生
的记忆么?
如果有可能将我这几年的努力与收获为今后所用,实在是善莫大焉。
国家培养一个博士也不算简单,导师几年的言传身教,让我不忍心辜负他的期望。何况
我完全凭兴趣选择了这个专业。

11月17日,我与朋友一起去听美敦力的宣讲会,翻到“神经调控”产品的时候,惊讶了
:慢性疼痛治疗?居然有如此对口的产品?
更巧的是,当天宣讲人,就是神经调控部门的老大,还是复旦校友,上医影像学博士。
会上提了不少感兴趣的问题,偏专业。会后恭敬的将自己的简历交到老大手中——当然
,现在来看,他就是我的老大。

有很多事情,谁也无法预先料及。
谁会知道在2007年就下定决心要转行干咨询的我,会在2009年快结束的时候,带着五年
的痛觉研究经历,即将踏入应用领域呢?
想到今后在我的帮助下,很多慢性疼痛患者的症状能够通过公司产品得到缓解,我就觉
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了。
而美敦力的宗旨“致力于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终身的治疗方案——减轻病痛,恢复健康
,延长寿命”,我是彻头彻尾的认同。
每个人的价值观会有所不同。我认为,幸福的人生,就是有一个和睦愉快的家庭,做一
份为他人带来快乐的工作,有梦有朋友。
只争朝夕啊。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我未来的东家美敦力Medtronic:
Medtronic成立于1949年,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
专业的医疗器械公司。
2006年位居美国财富500强235位。
2009财年,营业收入为147亿。
旗下七条产品线,最著名的,是心脏起搏器,美国以外的市场份额为35%。
我即将进入的部门是神经调控部门,2年前才进入中国,产品包括大脑起搏器,植入式鞘
内镇痛系统,膀胱起搏器。用于帕金森病,慢性疼痛,慢性排尿、排便障碍以及其他运
动障碍的治疗。

【2007年秋天 美敦力复旦医学院宣讲会】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美敦力这家公司。
然后看到了大中华区总裁Simon。一看就是心宽体胖型的老总。
Medtronic的各处都有Simon的烙印,包括今年宣
讲会海报上都是他高瞻远瞩的形象。足以见得Simon之于Medtronic的地位。
有小道消息称,Simon是很有风格很亲近员工的领导,与员工的感情纽带很牢靠。
当天我提了一个问题,
- 请问您在招聘的时候,最看重的是哪一点?
Simon想了想,很果断的给出——integrity。
这是我跟美敦力的第一次交流,直接与老总。

【2008年秋天 复旦医学院求职分享会】
Success,上医毕业生。在HSBC与Medtronic之间选择了Medtronic。
她只说了一个理由:
当我的工作与病人的生命直接相关时,我能感觉到我肩头的责任。这份工作让我有使命
感与荣耀。

【2009年夏天 朋友聊天】
某友说,你来美敦力吧,这里才是最适合你的地方。去什么咨询啊。
我当他说笑呢。
埋头看case book。

【2009年11月17日 美敦力2010校园招聘宣讲会复旦站】
这次宣讲在本部,而不在上医。
逸夫楼报告厅满座。
神经调控BU head Frank介绍公司,HR Star介绍招聘细节。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宣传片中将《红旗飘飘》的歌词改了:
- 美敦力(力一力),你是我的骄傲;美敦力(力一力),我为你自豪……

很雷@@

以下是面试流程:

【11月18日上午】
笔试。复旦共2个教室。
类似JnJ的笔试题。
这轮归ChinaHR管理,因此有霸笔成功的。

【11月19日上午】
一面。叶耀珍楼。
ChinaHR组织,面试官均为Medtronic的。有HR,有部门经理。
群面。面试房间里一字排开7-8个面试官,会议桌对面一字排开9-10个面试者。
每人自我介绍一圈,20min;
每人回答一个随机问题,20min;
每人问面试官一个问题,20min。
一小时过去,每人就三次开口的机会。

【11月20日上午】
二面。叶耀珍楼。
又是群面……
10+人一组,抽取随机试题,无领导小组讨论。
45min讨论,面试官指定一名同学做陈述,15min随机提问。
我们组的题是“假如美敦力要参加一个专业展会,请设计当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的流程
”。
组里没人做过展会。有人跳出来先说话,我很识趣的拿出手表计时,想着怎么着也能混
个time controller。
前几分钟沉默着听别人讲,因为我脑子里也只有一些零碎的想法,完全不成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我慢慢听出个道道来了,一看时间已经过去了5min,就把框架划
分和时间划分的想法向大家提了出来。
其他人赞同,那就接着往下走呗。
这个时候我只做了两件事情:
- 扯太远的打断;
- 说得靠谱的记录下来。
然后到预定时间就做个小总结,提示大家进入下一个环节。

最后面试官指定了OO同学做陈述。
随机提问环节,某位面试官对我提的问题是“你觉得小组里谁表现最好?你评价一下今
天你自己的表现。”
陷阱题啊~
我没正面回答,把大家夸了一圈。然后总结了一下自己的表现,一点肯定,一点提出改
进。

结束以后接到电话,要我马上赶回去再面一轮。
于是与HR又一对一聊了快20min,他们表示了对我的兴趣,我表示了对公司的兴趣。
这就算是对上眼了。
最后HR告知我可以进最后一轮CMB面试。
于是,安心等待吧。

【12月21日全天】
终面。还是群面……
全国63号人入住张江。
上午二对一聊天,聊了一小时,嘴都讲干了……
下午小组一起做case,我们组是设计一份公益广告。
因为前一天晚上我们一干人等一起去黄浦江边联络感情,大家已经熟悉,合作起来也比
较畅快。
我们抽到最后一组,因此时间充裕。
把平面设计图画好了以后,11人还彩排了一次。
最后是15min团队展示,每人都有机会发言。我负责开头总起和结尾总结。
最后是高管提问。问题都很tough,典型的压力面试,以至于结束后好几位组员都在惴惴
不安,生怕我们真的没有做好。
事实上,一共30min时间,一个再专业化的团队也不可能交出一份完美的作品。
团队需要做到的:
- 齐心协力,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 在Q&A环节,能够自圆其说。
足矣。

面完各自回家。

【12月24日下午】
收到短信offer。
心里的焦虑瞬间平息。
新的一页,即将展开。


因为是写在space上然后转贴过来的,格式有些地方有点乱。
不影响阅读,就没改了。
最近写好多东西,有点儿累……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841

积分

地区经理

6
发表于 2010-1-15 10:32 |显示全部楼层
发信人: StoryTeller (说书人), 信区: Job_Plaza
标  题: [教训为主,经验为辅] Managementconsulted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9年12月31日14:08:30 星期四), 站内信件


一直以来我都bs纯粹血统的中国人在明明可以用汉语表达的时候满口中英文夹杂。
所以我也顺便bs一下自己。
今天我会尽可能的用母语来表述我的观点。
- Nice to meet you...

-=-=-=-=-=-

今天这一篇的主题是:

我有一个咨询梦
    ——献给所有理工科的朋友们

想看经验的朋友们,请走传送门:

☆☆☆David,药理学硕士,毕业5个月后加入McKinsey,BA,现在MatrixPartners工作
http://memberblog_bebeyond_com/away/archives/25

☆☆☆Jennifer,生科学士,毕业后加入McKinsey,JIA,现在在某VC公司工作
http://memberblog_bebeyond_com/away/archives/50

以上两篇是采访稿,都是我在两年前完成的。
因为种种原因,这个Trace系列未能继续。我打算毕业后捡起来,继续采访下去,继续写
下去。

另有Consult-in,iSteward等著名网站可以搜集到经验技巧类的信息。
包括Managementconsulted这个网站。此贴标题就是借用。
因此我也不班门弄斧了。

想看教训的,接着往下走:

□ 有关咨询公司员工Diversify的言论

如果你是一个理工科学生,如果你有着繁忙的学业压力,如果你不幸也是咨询公司的狂
热崇拜者,如果你逢咨询牛人必拜,如果你的梦想也是在毕业后进入光芒万丈的管理咨
询公司,那么恭喜你——
你上套了。

有兴趣的可以研究一下各大咨询公司中fresh graduate的专业分布,你会惊喜的发现,
原来生科进咨询的都是马中赤兔。不要单看所有员工的专业分布饼图,因为许多都有相
关行业从业经历。

大部分还是经管背景的。咨询公司在招人的时候不限制专业,目的主要有三点:
- Marketing。相信我,他们就吃这碗饭的。
- 需要不同类型的思维模式和专业背景,为团队做贡献。
- 把一流高校的一流人才先纳入囊中。

用魔兽世界中不同职业组队的例子来说明,就是:
队伍里不会要一个增强萨满来当治疗,除非队伍足够强力。如果队伍足够强力,那为什
么还要一个增强萨满来混声望呢?除非这个增强萨满的大号是个强力的MT。

所以,朋友如果你是理工科,对自己了解以后,就认定咨询了,要么转职,要么就安心
洗治疗吧。

□ 有关B sense的建立

B sense一方面是Business sense,一方面是Bullshitting sense。
这东西没什么神奇的。就如同一个厨子,如果不常常掌勺,对于作料分量的拿捏,是根
本没数的。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直接修经管课程,并每日关注财经新闻。
正如一个门诊医生,如何在简单的诊断之后就可以判断病人的毛病在哪儿,靠的就是经
验的积累。
另外一个就是语言交流。病人只说英语,你想忽悠他,首先得在英语上有造诣吧,还得
有权威感,有理有据吧。
最后一点就是直接实习。我没有实践经验,所以把这些东西归在[教训为主]里面。假如
我真实习过,能够忽悠的东西就不止这么一条两条……

很多人都说大道相通,一通百通。没错,世间万物规律大抵如此。但你要个建筑师直接
上手术台,恐怕是有点儿困难。兽医好点儿。如果适逢客户家的宠物需要帮助,那你之
前上卧佛寺烧的高香这回显灵了。

□ 别只看光环。一面低头走路,一面抬头看路。

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有两个前提条件:
- 自己做过多少实实在在的尝试;
    一天两天的浅尝辄止不算。
- 自己手头有多少选项。

顺便赠送两句“名人名言”:
- 我没有失败,我只是暂时停止成功。

- 做好自己,只能做到不败;要成功,还得靠对手。

□ 献给生科同志们的一句话

生科有生科的乐趣,别人永远体会不到,与一个活的细胞打交道是多么神奇的事情。

□ 简要个人经历

【2007年】
买了HiAll主编的求职三册:一本《简历篇》,一本《面试篇》,一本《咨询公司篇》。
从此知道了世界上还有这种专业服务的公司存在。
把麦肯锡与麦当劳、麦肯光明、淡马锡等等公司区分开,花了一些时间。

2007年McKinsey复旦宣讲会在逸夫科技楼报告厅举行,爆棚。
在我眼里,讲台上HR总监舒畅的头上似乎戴着闪亮的光环。
从此跟了不少M家举行的活动,手头拿到的名片都可以玩三国杀了。

因为时间的缘故,一直都没有实现去任何一家公司实习的愿望,依然停留在yy的阶段。
为了yy得更真实,我采访了两位M家的员工,也就是开篇大家看到的两篇。

同时购买了《企业参谋》和《金字塔原理》进行研读。
教训就是,《企业参谋》一直没看完,看到半路发现基本功不够,改看《经济学》去了
……

【2008年】
McKinsey与管院一同举行了宣传活动McKinsey Week。
我有幸参加了其中一场workshop,题为“Say it with chart”。
当然网申了他家。
可惜得到两封拒信,一封来自于上海,另一封来自于芝加哥……
08年非常沉闷的度过,我也遭遇了毕业延期。

【2009年】
McKinsey申请尚未cool down,综合对各大公司的了解和对自己的了解,我只申请了两家
咨询公司。
一家L.E.K.,申请理由是,这家公司有着非常平易近人的高层文化,也是最人性化的管
理咨询公司,在生物医学方面有大量的客户。
一家Illuminera,理由是,申申看吧……

L.E.K. pretalk之后就挂了。
究其原因,笔试没问题,面试没问题,口语没问题,只不过,面试官觉得我更适合做研
究,而不适合做咨询,倘若让我过了pretalk,我也会在一面中挂掉。
事实证明,这位好心的面试官是对的。我在经管类方面单词积累的匮乏还是别让我去受
面试的罪了。

Illuminera笔试在蔡冠深报告厅。
最后一道试题是分析腾中重工该不该收购悍马。
想来想去还是做了个SWOT分析。
笔试通过后,面试就在一天内完成。
当天下午正好是JJMC的二面,面完赶场到南京东路已经迟到了20min。
我喘息着看材料,说我们的客户是一家奢侈品配件公司,想要扩大客户群,然后给了一
堆数据给我们,自行分析,最后做ppt并讲述。
我看完材料以后第一反应就是,这客户如果想赚钱,就应该做细分市场,别小到刚会走
,老到九十九都想赚钱。
——据Vault guide分析,但凡有这种心理的,就应该去跑销售,而别做咨询。
果不其然,我挂了。

自此咨询公司求职划上句号。
我心里依然还装着McKinsey这家神一般的公司之一。另一家神一般的公司,就是GE,今
年有幸也面到了最后。下次再写。
或许哪一天,我那叠厚厚的名片还能用得上。

◇◆◇◆◇

写在最后,有这么一句话,与朋友们共勉:

功不唐捐。

任何一种努力,都会在某一天,以某一种程度回报给你。
就如我在准备咨询公司面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科学实验不同的思路,在医疗器械
公司面试时带来的意外帮助。
这种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任何工作都是有帮助的。
只是在咨询公司这种专业化的队伍里面,体现得格外明显而已。

2009年即将过去。
预祝朋友们元旦快乐!
2010年,新的一年有新的努力,新的希望!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841

积分

地区经理

7
发表于 2010-1-15 10:34 |显示全部楼层
发信人: StoryTeller (说书人), 信区: Job_Plaza
标  题: [教训为主,经验为辅] ??GE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10年01月03日16:00:53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很多人都在求职期间有疑惑,说今年GE还招不招人的?为何一点消息都没有。
今年我经历一番,才发觉GE的招聘不是一般的低调,说得不好听一点,甚至是缺乏完善
的规划。

这家神一般的公司留给我最大的印象是“??”。
这家创立130多年的老牌劲旅目前依然处于危机的笼罩下。
我刚查了一下12月31日收盘时的股价,每股为15.13元,尽管比2009年GE资本恶化
时的股价高了一倍有余,却仍然离最高股价38元有很大距离。

因此我所窥见的GE略显疲态。
当然我发自内心的希望其好起来,实现在中国这个第二故乡腾飞的梦想。

我在拿到Medtronic的offer之后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和GE的缘分也就尽于此。

本次GE Healthcare全国招15人,上海地区仅招1人。
进一面的人就很少,因此很多人都以为GE Healthcare今年又冻结了headcount。

【2008年11月】
GE中国技术中心宣讲。新闻学院蔡冠深报告厅。
因为阅读Jack Welch的书而被GE强大而包容的文化深深吸引的我,在听完这场宣讲之后
只有深深的失望。
这场没有气场,没有震撼力,甚至人气都有所欠缺的宣讲会,只给我留下了一个印象:
- 这——就是GE??

【2009年11月5日】
GE C&I 和 GE Healthcare部门宣讲。地点依然在新闻学院蔡冠深。
我就不懂了,GE为何如此偏好偏僻的蔡冠深报告厅。
果不其然,现场入座率略超50%。主持人是复旦校友,GE C&I的HR Smily。当她看到寥寥
的同学和沉寂的现场,也略显尴尬。
或许是因为2008年给我的印象太差,今年听到Tod的实诚的宣讲和回答问题,觉得GE还是
不乏有趣的人的。
同时将Roy在现场分享的一个小tips写出来献给版友:

用最简单的办法,一个为期两周的小实验,确定自己的喜恶。

1,每天睡前,记录这一天“最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和“最让自己不高兴的事情”;
2,积累两周;
3,将14件最让自己高兴/不高兴的事情进行分类。

这样你就知道自己喜欢的事情具备怎样的普遍性特点,同理,不喜欢的也可以知道。

这是一个执行起来如此简单的了解自己的方法,可是为何我之前都完全想不到呢?
口黑口黑。

宣讲结束以后我缠着Roy在继续讨教。Smily出来后看到我主动询问我的联系方式,让我
受宠若惊。同时也有机会与过来做宣讲的另外几名GE的HR进行了交流。
总体感觉他们很朴实,平易近人。

在我的眼里GE终于不再乏味,而是慢慢开始变得有趣起来。

【12月4日上午】
GE Healthcare一面。GE中国技术中心。

第一次进GE大楼的我有如乡下人进城一般,跟着一帮便装上班的员工一起进了大门。
一面就是群面。先是每人1min英文自我介绍,之后就是30min无领导小组讨论。
有关无领导小组讨论我已经在《群面保持自己的风格》详细介绍过了,不再重复。

面完不到半小时就接到电话要我下午二面。
下午另有事情,于是请求安排到下次。电话那边HR很执着,问我下午什么时候可以到。
我估计了一下,说恐怕再赶到要晚上7点了。于是HR无奈说商量一下再给我电话。之后通
知我周一去面。
至此我惊讶的发觉,GE上下班如此准点,周末也不加班的。得知这一点比较意外。
看看我们这帮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不加班反而意外了,叹哪。

回去的路上想起Roy在宣讲会后讲的面试注意事项:
- 如果英语不够好,你不能过一面;
- 如果不够自信,你不能过二面。

现在回想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12月7日下午】
二面。依然在GE中国技术中心。
这一批上海地区一共就7个人面试,面试者学校分布非常有特点,复旦交大同济。

三对一,聊半小时。其中2个是HR,一个是部门经理。这位看起来很低调的部门经理在GE
工作了已经十年。果然是内部培养领导者的典范。

面试内容与简历关系不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 你tmd博士了还来申请销售干嘛?
- 你的专业跟医学影像学差那么远,也不是工程类的专业,你如何做好我们的仪器销售

- 你对销售的认识是怎样的?

之前做功课的时候浏览其网站,对其产品了解了些皮毛,但因为专业的原因,有些东西
一知半解,在回答相关问题的时候只能暂避其锋,绕着说,虽然我对仪器不熟,但我对
解剖学和生理学很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与客户进行沟通。
然而专业背景确实是硬伤,尤其在全国范围招聘人数如此之少的情况下,我终面未进或
许是源于此。一个医学影像的硕士不论年龄还是专业背景都要优于我。

面到快结束时,HR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你做过的最出格的事情是什么?
我楞了两三秒,一边随口说“违反道德底线的事情我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我不做”,
一边搜索记忆,最终给出的答案是小学高年级时打群架的故事。从三位面试官的表情来
看,还算满意。

【12月11日】
收到与GE合作的一家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的在线测试题,一堆答案进行优先级排序。
比如“在工作时,我喜欢______”
底下5个选项,譬如:
- 第一时间开始行动;
- 先进行思考和规划;
- 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 参考以前的工作经验;
- 按常规流程操作。

做完一道才能进入下一题,不能更改。
算是岗位和文化匹配度的测试吧。


提交以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
一直到月底,收到一封奇怪的邮件,收件人是所有参加二面的面试者。
大意是,公司正在生成终面名单,请关注邮件。
我一度遐想,这封邮件的目的是不是看面试者是否足够的主动,在这个紧要关头,再想
办法临门一脚。
因为所有的销售都需要在众多竞争者当中发挥主动让客户选择自己的产品,招标的时候
尤其如此。
当时我已经决定要去Medtronic,因此也没有更多行动,干等消息了。

12月31号之时,等来了一封“Thank you...”。
于是与GE短暂的约会,自此结束。

◇◆◇◆◇

直到今天,当我再次捧起《赢》翻看之时,我依然对面前的GE充满疑惑。
在最后做选择的时候,我仔细思考了GE的吸引力,绝大程度上,都因为他是企业界的黄
埔军校。只为了一个光环而进行选择,难免今后会后悔。

当然,业界关于GE的风言风语,这里就不谈了。

最后愿徘徊在众多offer之间的朋友们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841

积分

地区经理

8
发表于 2010-1-15 10:35 |显示全部楼层
发信人: StoryTeller (说书人), 信区: Job_Plaza
标  题: [教训为主,经验为辅] 该不该读研/读博?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10年01月14日12:18:49 星期四), 站内信件


这个系列已经接近了尾声。
最近忙于答辩和毕业的事情,没能一口气写完。

今天要分享的主题是:
我该不该读研,或者读博呢?

这个话题在许多人的分享中都提及了。
在开始我的故事之前,有两点,算是个摘要,不惯看长文的同学,就看这里吧:

1,该不该,都是结合你自己当时的情况而判断的。永远没有最好的选项,因此不必在一
个问题上纠缠太多时间。

2,学术是围绕发表paper的一个产业。如果不认同这一点,或许你需要考虑下其他的路。

以上两段都是废话。如果你觉得太废了,或许,你看完下面的详细内容,会有不同的想
法。
富二代是bug,我们是好玩家,别管系统的错误。

【在我眼中,学术概念的变化过程】

我是个个例。
中学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喜欢的科目是生物。
高考第一志愿落榜,服从分配到某校化学系,主动调剂到了生物系。
考研的时候非常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导师只招一个人,我也报了。
转博的时候也没有犹豫——

因此,这一年我才逐渐发现自己的愚钝。

从2003年开始,我就坚定的认为,学术就是一个纯粹的求知,驱动力就是我们的好奇心
与求知欲,有且只有这样的原动力,才可以让你在这条路上走到最后。
我当时觉得这句话很有感染力:
科学,在人类文明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哪怕是迈着最艰难的步伐,前进着。
后来听到一句描述,也牢记着:
Science, is not about the truth, or the reality. It's the fact.
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
Science is not a religion that worships Truth as its God ..... isn't merely
a fact about our knowledge, it's a feature of reality itself.

无论如何,我曾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把自己感动到不行。

博士读完的时候我接近而立之年,幡然醒悟。

做好学术其实重点在于以下几点:
1,懂得这个行业是围绕paper在转的。一切都是为了发表paper而运作的。从经费申请,
到实验设计,到结果提炼,到文稿撰写。

2,idea的重要性只有你高处不胜寒的时候才会体会到。更多时候你只需要辛勤的劳动就
ok了。

3,兴趣不是最重要的,兴趣可以培养。

4,选一个好课题才是最重要的。什么的课题算是“好”课题?
- 当前研究热点:好申请经费;
- 做得出结果,而且不是似是而非的结果:好有产出;
- 老板在这个领域有相对完备的关系网:好发文章。

5,锻炼好你的口才。笔杆子和嘴皮子都要能忽悠。

这些都是慢慢才明白的。
很多人懂得很快。而我太愚钝,花了5年多才明白。

【如果你只是要一个学历……】

那么有两点需要考虑:

1,博士和硕士的难度不在一个级别,而且是指数级别。
读博的沉没成本会相当高。当然这不代表会一无所获。
我常常与同行聊天,大家谈到之所以我们认同每一份经历,是因为人生不能save和load
。所以有很多嘴硬的人。
而正因为人生不能save和load,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执行。
方向或许不是自己能随便左右的,但路确实是自己走出来的。

2,机遇比学历宝贵得多。
这一点我就不再废话了。

【我想做学术,我有远大理想,我该怎么办?】

迄今为止,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对于fdu的本科生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国读PhD。
我没有这方面的任何经验,所以我就闭嘴了。

关于为什么一定要出国,我举一个例子:

我所在研究所,近9年的毕业生,80%以上的都出国了,而且大多在北美。
想要继续这条道路的,无非两个选择:
1,留下来。但是这几年持国内的PhD根本不可能成为faculty。
2,回国。没坑。被骗。陨落。回国就意味着要在国内的江湖混,江湖规矩到哪个行业都
差不多。

所以,读国内的PhD大多数时候是走不通你向往的学术道路的。
那么你只剩出国一个选择了。

出去以后会怎样?
我不知道。
别总看mitbbs,那里愤青太多。
有坚定理想的人,我相信他会找到属于他自己的路的。

【我已经烟酒僧了,我已经剥蚀僧了,我该怎么办?】

怎么办?
看我啊。

-=-=-=-=-=-=-

最后推荐音频资料《不败地球人的12堂学分》。
在VeryCD上可以找到。

想要行动,永远不迟。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应届生微信小程序|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COM ( 沪ICP备12015550号-13 )

GMT+8, 2025-5-28 08:56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