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信人: StoryTeller (说书人), 信区: Job_Plaza
标 题: [教训为主,经验为辅] 该不该读研/读博?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10年01月14日12:18:49 星期四), 站内信件
这个系列已经接近了尾声。
最近忙于答辩和毕业的事情,没能一口气写完。
今天要分享的主题是:
我该不该读研,或者读博呢?
这个话题在许多人的分享中都提及了。
在开始我的故事之前,有两点,算是个摘要,不惯看长文的同学,就看这里吧:
1,该不该,都是结合你自己当时的情况而判断的。永远没有最好的选项,因此不必在一
个问题上纠缠太多时间。
2,学术是围绕发表paper的一个产业。如果不认同这一点,或许你需要考虑下其他的路。
以上两段都是废话。如果你觉得太废了,或许,你看完下面的详细内容,会有不同的想
法。
富二代是bug,我们是好玩家,别管系统的错误。
【在我眼中,学术概念的变化过程】
我是个个例。
中学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喜欢的科目是生物。
高考第一志愿落榜,服从分配到某校化学系,主动调剂到了生物系。
考研的时候非常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导师只招一个人,我也报了。
转博的时候也没有犹豫——
因此,这一年我才逐渐发现自己的愚钝。
从2003年开始,我就坚定的认为,学术就是一个纯粹的求知,驱动力就是我们的好奇心
与求知欲,有且只有这样的原动力,才可以让你在这条路上走到最后。
我当时觉得这句话很有感染力:
科学,在人类文明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哪怕是迈着最艰难的步伐,前进着。
后来听到一句描述,也牢记着:
Science, is not about the truth, or the reality. It's the fact.
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
Science is not a religion that worships Truth as its God ..... isn't merely
a fact about our knowledge, it's a feature of reality itself.
无论如何,我曾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把自己感动到不行。
博士读完的时候我接近而立之年,幡然醒悟。
做好学术其实重点在于以下几点:
1,懂得这个行业是围绕paper在转的。一切都是为了发表paper而运作的。从经费申请,
到实验设计,到结果提炼,到文稿撰写。
2,idea的重要性只有你高处不胜寒的时候才会体会到。更多时候你只需要辛勤的劳动就
ok了。
3,兴趣不是最重要的,兴趣可以培养。
4,选一个好课题才是最重要的。什么的课题算是“好”课题?
- 当前研究热点:好申请经费;
- 做得出结果,而且不是似是而非的结果:好有产出;
- 老板在这个领域有相对完备的关系网:好发文章。
5,锻炼好你的口才。笔杆子和嘴皮子都要能忽悠。
这些都是慢慢才明白的。
很多人懂得很快。而我太愚钝,花了5年多才明白。
【如果你只是要一个学历……】
那么有两点需要考虑:
1,博士和硕士的难度不在一个级别,而且是指数级别。
读博的沉没成本会相当高。当然这不代表会一无所获。
我常常与同行聊天,大家谈到之所以我们认同每一份经历,是因为人生不能save和load
。所以有很多嘴硬的人。
而正因为人生不能save和load,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执行。
方向或许不是自己能随便左右的,但路确实是自己走出来的。
2,机遇比学历宝贵得多。
这一点我就不再废话了。
【我想做学术,我有远大理想,我该怎么办?】
迄今为止,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对于fdu的本科生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国读PhD。
我没有这方面的任何经验,所以我就闭嘴了。
关于为什么一定要出国,我举一个例子:
我所在研究所,近9年的毕业生,80%以上的都出国了,而且大多在北美。
想要继续这条道路的,无非两个选择:
1,留下来。但是这几年持国内的PhD根本不可能成为faculty。
2,回国。没坑。被骗。陨落。回国就意味着要在国内的江湖混,江湖规矩到哪个行业都
差不多。
所以,读国内的PhD大多数时候是走不通你向往的学术道路的。
那么你只剩出国一个选择了。
出去以后会怎样?
我不知道。
别总看mitbbs,那里愤青太多。
有坚定理想的人,我相信他会找到属于他自己的路的。
【我已经烟酒僧了,我已经剥蚀僧了,我该怎么办?】
怎么办?
看我啊。
-=-=-=-=-=-=-
最后推荐音频资料《不败地球人的12堂学分》。
在VeryCD上可以找到。
想要行动,永远不迟。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