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 from 西南财大BBS 作者:奥古斯丁 离开光华园已经快半年了,晚上和一位朋友聊了一会儿,觉得有很多东西应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认识,特别是现在和即将努力去设计自己生活的各位,一部分是自己写的,一部分转载了天涯网友的文字以及孙振耀先生的公开书信,希望在看着篇帖子的一百|位当中能有十位能够用安静的心来阅读,又希望能有一两位在以后的日子里做出人生决定的时候,可以有这些帮助。
四月,经历了大半年拒与被拒的马拉松之后,我拖着疲惫不堪的灵魂,从沪返蓉,手里的只剩两个 选择,一家美国的Top500和一家新成立的券商,没有任何倾斜或是理智的判断,因为我不能判断谁更能帮助我达到我的目标,或是让我的生命更加多姿多彩, 一如现在的各位,手里有了offer.签了会不会遇到更好的,机会成本是否过高?自己学了四年的专业然后去做了个不相关的职位是不是值得?又或者外企和内资哪一个会更适合我?家人的意见如何去处理和解决? 财务职位得到的报酬比较可观但自己最恨平报表,同班的谁谁谁进了什么很牛的企业,拿很高的薪水,感觉自己不差却只能得到这样的offer,心里是否会有失衡…
外企公司多的是 25-35岁的白领,40 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
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 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冲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 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 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 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 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 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 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 3k-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 8k/月,可问题是,5 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认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好吧,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这是你想要的么?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这是你想要的么?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这是你想要的么?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 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另一方面,他们薪水福利一般,并没有特别了不起,他们的晋升机会比较少,很难做到很高阶的主管,他们虽然厌恶常常加班,却不敢不加班,因为"你不干有得是人干 ",大部分情况下会找个*人香港人新加坡人来管你,而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你想清楚了么?500 强一定好么?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我的朋友们大多数都到美国了,甚至毕业这么多年了,还有人最近到国外去了。出国真的有那么好么?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还是在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地 挣扎着,至今只有一个正经在一个美国大学里拿到个正式的教职。国内的教授很难当么?我有几个表亲也去了国外了,他们的父母独自在国内,没有人照顾,有好几 次人在家里昏倒都没人知道,出国,真的这么光彩么?就像有人说的 "很多事情就像看*,看的人觉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人总想找到那个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对于别人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 好的么?
我想,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 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 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 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职业的选择,总的来说,无非就是销售、市场、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几个大类,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500 强的CEO当中最多的是销售出身,第二多的人是财务出身,这两者加起来大概超过 95%。现代 IT行业也有技术出身成为老板的,但实际上,后来他们还是从事了很多销售和市场的工作,并且表现出色,公司才获得了成功,完全靠技术能力成为公司老板的, 几乎没有。这是有原因的,因为销售就是一门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而管理其实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这两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东西,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 "让别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 而财务则是从数字的层面了解生意的本质,从宏观上看待生意的本质,对于一个生意是否挣钱,是否可以正常运作有着最深刻的认识。
SWUFE最大的土特产就是金融和会计,每年来学校的80%是这些职位,而剩下的20%中又多多少少和它们有着关系,财务职位往往要求人能耐住的性子,但不可能整个会计学院的人都一个性格,更不可能大家都是喜欢做这个行业的,所以每年都会有人选择了非财务类职务,也许家人此时就会有很大的反应,当初报考这个志愿就是为了工作稳定,四年时光是不是白费了? 这就类似一种投资,父母做出的投资只需要一个稳定的收益回报即可,但是作为儿女的更希望能够得到实现自己理想的超额收益,即便承担对价风险,但作为股东的家人必然会和经营层的儿女产生矛盾
但是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同事的意见……问 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对于大多数正常智力的人来说,所做的决定没有大的对错,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尝试的。
中国惠普前总裁 孙振耀 虽然离开惠普仅有十五天,但感觉上惠普已经离我很远。我的心思更多放在规划自己 第二阶段的人生,这并非代表我对惠普没有任何眷恋,主要还是想以此驱动自己往前 走。 万科王石登珠穆朗玛峰的体验给我很多启发,虽然在出发时携带大量的物资,但是登 顶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减轻负荷,最终只有一个氧气瓶和他登上峰顶。登山如此,漫 长的人生又何尝不是。 我宣布退休后,接到同事朋友同学的祝贺。大部分人都认为我能够在这样的职位上及 年龄选择退休,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福气。还有一部分人怀疑我只是借此机会换个 工作,当然还有一些人说我在 HP做不下去了,趁此机会离开。 我多年来已经习惯别人对我的说三道四,但对于好友,我还是挺关心大家是否真正理 解我的想法,这也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由于受我父亲早逝的影响,我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不 要像我父亲一样,为家庭生活忙碌一辈子,临终前感伤,懊恼自己有很多没有实现的 理想。 一本杂志的文章提到我们在生前就应该思考自己的墓志铭,因为那代表你自己对完美 人生的定义,我们应该尽可能在有生之年去实现它。 我希望我的墓志铭上除了与家人及好友有关的内容外,是这样写着: 1. 这个人曾经服务于一家全球最大的IT 公司(HP) 25年,和她一起经历过数次重大 的变革,看着她从以电子仪表为主要的业务变革成全球最大的IT 公司。 2. 这个人曾经在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工作16年,并担任 HP中国区总裁7 年,见证及经历过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 最新突破阶段,与中国一起成长。 3.这个人热爱飞行,曾经是一个有执照的飞行员,累积飞行时数超过 X小时,曾经在 X个机场起降过。 4. 这个人曾经获得管理硕士学位,在领导管理上特别关注中国企业的组织行为及绩 效,并且在这个领域上获得中国企业界的认可。 我费时25年才总结 1和2 两项成果,我不知还要费时多久才能达成3和 4的愿望,特别 是第 4个愿望需要经历学术的训练,才能将我的经验总结成知识。 否则我的经验将无法有效影响及传授他人。因此重新进入学校学习,拿一个管理学位 是有必要的,更何况这是我一个非常重要的愿望。 另一方面,我 25年的时间都花在运营(operation) 的领域,兢兢业业的做好职业人士 的工作,它是一份好工作,特别是在HP ,这份工作也帮助我建立财务的基础,支持家 庭的发展。 但是我不想终其一生,都陷入在运营的领域,我想象企业家一样,有机会靠一些点子 (ideas)赚钱,虽然风险很高,但是值得一试,即使失败,也不枉走一回,这也是第4 个愿望其中的一部份。 Carly Fiorina 曾经对我说过"这个世界上有好想法的人很多,但有能力去实现的人很 少 ",2007 年5月 21日在北大演讲时,有人问起那些书对我影响较大,我想对我人生 观有影响的其中一本书叫 "Trigger Point",它的主要观点是:人生最需要的不是规 划,而是在适当的时机掌握机会,采取行动。 我这些愿望在我心中已经酝酿一段很长的时间,开始的时候,也许一年想个一两 次,过了也就忘掉,但逐渐的,这个心中的声音,愈来愈大,出现的频率也愈来愈 高,当它几乎每一个星期都会来与我对话时,我知道时机已经成熟。 但和任何人一样,要丢掉自己现在所拥有的,所熟悉的环境及稳定的收入,转到一条 自己未曾经历过,存在未知风险的道路,需要绝大的勇气,家人的支持和好友的鼓 励。有舍才有得,真是知易行难,我很高兴自己终于跨出了第一步。 我要感谢 HP的EER 提前退休优惠政策,它是其中一个关键的Trigger Points, 另一个 关键因素是在去年五六月发生的事。 当时我家老大从大学毕业,老二从高中毕业,在他们继续工作及求学前,这是一个黄 金时段,让我们全家可以相聚一段较长的时间,我为此很早就计划休一个长假,带着 他们到各地游玩。 但这个计划因为工作上一件重要的事情(Mark Hurd 访华)不得不取消。这个事件刺 激了我必须严肃的去对待那心中的声音,我会不会继续不断的错失很多关键的机会? 我已经年过50,我会不会走向和我父亲一样的道路?人事部老总 Charles跟我说,很 多人在所有对他有利的星星都排成一列时,还是错失时机。 我知道原因,因为割舍及改变对人是多么的困难,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人生的 理想,但我也相信很多人最终只是把这些理想当成是 幻想,然后不断的为自己寻找不能实现的藉口,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经说过,"与改变 世界相比,改变自己更困难 ",真是一针见血。 什么是快乐及有意义的人生?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对我来说,能实现我 墓志铭上的内容就是我的定义。 在中国惠普总裁的位置上固然可以吸引很多的关注及眼球,但是我太太及较亲近的好 友,都知道那不是我追求的,那只是为扮演好这个角色必须尽力做好的地方。 做一个没有名片的人士,虽然只有十多天的时间,但我发现我的脑袋里已经空出很多 空间及能量,让我可以静心的为我Chapter II的新生活做细致的调研及规划。 我预订以两年的时间来完成转轨的准备工作,并且花多点时间与家人共处。这两年的 时间我希望拿到飞行执照,拿到管理有关的硕士学位,提升英文的水平,建立新的网 络,多认识不同行业的人,保持与大陆的联系。希望两年后,我可以顺利回到大陆去 实现我第四个愿望。 毫不意外,在生活上,我发现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 二十多年来,我生活的步调及节奏,几乎完全被公司及工作所左右,不断涌出的 deadline 及任务驱动我每天的安排,一旦离开这样的环境,第一个需要调整的就是要 依靠自己的自律及意志力来驱动每天的活动,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态度绝对不正确,放 松自己,不给事情设定目标及时间表,或者对错失时间目标无所谓,也不正确,没有 年度,季度,月及周计划也不正确。 担任高层经理多年,已经养成交待事情的习惯,自己的时间主要花在思考,决策及追 踪项目的进展情况,更多是依靠一个庞大的团队来执行具体的事项及秘书来处理很多 协调及繁琐的事情。 到美国后,很多事情需要打800号电话联系,但这些电话很忙,常让你在 waiting line上等待很长的时间,当我在等待时,我可以体会以前秘书工作辛苦的地方,但同 时也提醒我自己,在这个阶段要改变态度,培养更大的耐性及自己动手做的能力。 生活的内容也要做出很大的调整,多出时间锻炼身体,多出时间关注家人,多出时间 关注朋友,多出时间体验不同的休闲活动及飞行,一步步的,希望生活逐步调整到我 所期望的轨道上,期待这两年的生活既充实又充满乐趣及意义。 第一个快乐的体验就是准备及参加大儿子的订婚礼,那种全心投入,不需担忧工作数 字的感觉真好。同时我也租好了公寓,买好了家具及车子,陪家人在周末的时候到 Reno 及 Lake Tahoe玩了一趟,Lake Tahoe 我去了多次,但这次的体验有所不同,我 从心里欣赏到它的美丽。 但同时我也在加紧调研的工作,为申请大学及飞行学校做准备,这段时间也和在硅谷 的朋友及一些风险投资公司见面,了解不同的产业。 我的人生观是 "完美的演出来自充分的准备" ,"勇于改变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环 境,机会将不断出现 "," 快乐及有意义的人生来自于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而非外 在的掌声"。 我离开时,有两位好朋友送给我两个不同的祝语, Baron的是" 多年功过化烟尘",杨 华的是 "莫春者,风乎舞雩,咏而归 ",它们分别代表了我离开惠普及走向未来的心 情。 我总结人生有三个阶段,一个阶段是为现实找一份工作,一个阶段是为现实,但可以 选择一份自己愿意投入的工作,一个阶段是为理想去做一些事情。 我珍惜我的福气,感激 HP及同事、好朋友给我的支持,鼓励及协助,这篇文字化我心声的文章与好友分享。 振耀 之后在写一些朋友目前的状况,其中大家最关心的薪酬水平因为涉及隐私,只做大体概括,例如在成都普通生活费用一月1500,认定3000为够用
JM 国商 加入四大之一的DTT,做审计工作,往返于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一线城市,忙碌的生活,薪水够用,生活忙碌
ALX 统计 加入于四大之一的PwC,做审计工作,常驻重庆,做local项目,”每天不知道准确的下班的时间,周末有时下班”,勤奋工作,得到同事认可,薪水够用
DD 国商 加入一家美国B2B运营商,常驻浙江,销售工作,充分发挥当地人语言优势,已办成数个小型项目,收入可观
ZZB 金融 加入一家中型合资银行,常驻厦门,柜台工作,单调,得心应手,(此人开销严重超出正常人水平,薪水不能做参考)
奥古斯丁 法学 加入中型券商,往返江苏一二三级城市,市场工作,薪水够用,但缺少消费时间 压力不大
YL 法学 加入股份制商业银行,常驻深圳,收入可观,消费亦可观,压力也很可观
GX 会计 大型公司财务部门,会计工作,常驻成都,消费低,薪水够用,基本没有工作压力,生活典型成都化
KL 行管 美国软件公司,人力资源工作,常驻成都,轻松时尚的生活,工作节奏感很强
CC 语言 美国快消品公司,销售工作,常驻二级城市,薪水极其可观,工作压力不大且有趣 后记 晚上和AELX聊天,说到其实找工作的本质是在找人生,更进一步就是找幸福,而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追求的目标不一 样,所以每个人的幸福也是不一样的,更何况这种幸福又是可变的,例如我周一能把预定的工作做完或是帮人管理的资产能增值5%,我就很幸福,但到了周末,我 的幸福就转化为能把游戏打过关或是和上次认识的女孩出去耍, 所以各位现在眼中青睐的offer并不是你在工作后觉得好的公司,而往往错过了能让自 己得到锻炼和成长的机会,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要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要辛苦赚钱二十年然后退休的工作,还是平均摊薄轻松工作四十年退休的工作,
总结我和我的一些朋友的求职经历,发现大多数人最后得到的职位往往不是你最先渴求的,甚至你以前根本没有关注过的,以我为例,当时最想进的是宝洁,最后加入的是证券公司,而最后让我做出这个选择的是基于 1. 曾经到过江苏,了解当地的经济状况 2. 同时在银行兼职时和证券公司打过交道,大体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 3. 最后又是在*部门工作的朋友告诉了我有关这家券商的状况,
不同的视角会带给你不同的收获,不单单是可以让你在面试时旁征博引,更重要的,它会让你有更多的选择,并且作选择的时候心里有底
而我们最怕的就是没有选择或是做错选择
所以大二大三的朋友们,我建议你们的假期不要在家里度过,更多的去不同的岗位和企业实习,这会帮助你认识更多,如果没有机会,也可以去认识不同的人,去了解各行各业.同时尽可能多的学习各种知识,哪怕是在父辈们认为不是知识的如果有兴趣,也应该多加关注
如果有知名的商业比赛,更是可以积极参加,得到的往往要比你想象中的多,在你们面临制作简历的时候你的感触会别样的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