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帖已被设为精华]
楼主终面已挂,不合面试官眼缘。打算去其他地方搬砖去了,以后不管是校招社招再也不想投华为了。整理了一下面经,也附上一些可以参考的回答,答得对不对你们自己斟酌吧。造福后人,说错误的请纠错一下,写不完评论区继续。
1.会计准则的最新变动
2019年修订2个: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12号债务重组准则
债务重组:不再强调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和债权人让步,只要是在不改变交易对手方的情况下,经债权人和债务人协定就清偿债务的时间、金额或方式等重新达成协议,就属于债务重组。
2018年修订1个:21号租赁准则
2017年-2018年中国财政部修订了多项会计准则,特别是2017年修订了6个准则,增加了1个准则(42号),许多会计处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收入准则,将收入确认原则风险转移原则变更为商品控制权转移原则等等。
2. 新收入准则的主要变化:(1)将现行收入和建造合同两项准则纳入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2006版收入准则和建造合同准则在某些情形下边界不够清晰,可能导致类似的交易采用不同的收入确认方法,从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修订后的收入准则采用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来规范所有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并且就“在一段时间内”还是“在某一时点”确认收入提供具体指引。(2)以控制权转移替代风险报酬转移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旧收入准则要求区分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并且强调在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实务中有时难以判断。修订后的收入准则打破商品和劳务的界限,要求企业在履行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反映企业的收入确认过程。(3)对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给出了明确规定。修订后的收入准则对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给出了明确规定。例如,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向客户授予知识产权许可、售后回购、无需退还的初始费等。
3. 判断客户是否已经取得商品控制权:企业就该商品享有现时收款权利,即客户就该商品负有现时付款义务;企业已将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拥有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企业已将该商品实物转交给客户,客户已实物占有该商品;企业已将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取得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客户已接收该商品;其他表明客户已取得商品控制权的迹象。
4. 新租赁准则的变化
(1)租赁的定义和识别:“在一定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的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对价的合同”,引入了“已识别资产”“控制权利”等概念。是否存在已识别资产指的是我们能不能很明确的辨明,我们到底向出租方租了什么资产?有没有“实质性的替换权” 需要满足关于“控制”的定义?为确定合同是否让渡了在一定期间内控制已识别资产使用的权利,企业应当评估合同中的客户是否有权获得在使用期间内因使用已识别资产所产生的几乎全部经济利益,并有权在该使用期间主导已识别资产的使用。
租赁识别:存在一定期间,存在可识别资产,资产供应方向客户转移对已识别资产使用权的控制
(2)将经营租赁统一纳入了表内核算
(3)关于售后租回交易的处理
新租赁准则首先要判断交易中的资产转让是否属于销售。属于销售的,承租人应当按原资产账面价值中,与所保留使用权有关的部分进行计量,并仅就转让至出租人的权利确认相关利得或损失。不属于销售的,承租人应当继续确认被转让资产同时确认负债,并按照企業会计准则第22号文件对该金融负债进行会计处理。实务中大部分售后租回都不属于销售,新准则实施后承租人直接增加银行存款和租赁负债即可。
总结:新准则会使之前计入经营现金流支出变成了计入融资现金流支出,利润表会导致之前是计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成本现在全部变成了财务费用。资产负债表上会有扩表的现象。低价值租赁和可变租金属于经营活动。支付租赁负债属于筹资活动。
5. 如果要投资一个企业怎么判断它是否值得投资
投资优秀企业看5组数据: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于净利润,并且大于零;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现金大于营业收入;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净流量小于零,且主要是投入的新项目;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大于零,或者排除分红因素该科目仍然大于零;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大于有息负债。
6. 如何发现应收账款有什么风险
一是动态分析应收账款增幅与营业收入增幅,应收账款增幅应小于营业收入增幅;
二是静态分析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理想情形下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比例不断增长,则主营业务收入存在虚增;
三是看应收款项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最好是控制在10%以内;
四是进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如果超过信用期限的应收账款很大,则坏账风险增加。
7. 如何发现固定资产有什么风险
(1)看比重,发现资金占用风险。固定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最好控制在40%以内,如果固定资产占用资金过大,因其不易变现,容易带来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风险。
(2)看长期借款,发现偿债风险。固定资产投资,一般都需要长期借款,安排贷款偿还期限,难免出现偿债风险。
(3)审查投资效果的可行性分析,发现效益估算风险。
(4)检查固定资产计划、采购(或者立项、审批、建造等)、验收、会计处理、折旧计提、减值测试、效益评价、维护和报废处理等管理方面的内控制度,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到位,发现各环节的管理风险。
8. 应收账款怎么判断好坏
(1)进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和信用期分析,如果超过信用期限的应收账款很大,则坏账风险增加,反之可收回性大。
(2)进行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周转次数越多,说明款项回收越快,效率越高。
9. 收入怎么判断真实性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收入隐瞒方式。
从财务报表角度看:
一是通过“三表”对比,特别是利润表各项目的五年环比,观察各项目的变动趋势,来发现异常的项目;
二是计算相关财务指标来做出判断。
(1)如果分析公司财报时,出现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而毛利率逐年上升现象,一般可判断该上市公司可能做了假账。
(2)如果分析公司财报时,出现高毛利率而现金循环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也较高的现象,一般可判断该上市公司可能做了假账。
(3)销售毛利率及变动幅度,当期与前期比较如出现下降,幅度商业在35%,工业在20%以内尚属正常;如下降幅度太大,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销售价格偏低等问题。
从审计角度看:
核查发票、税收缴款凭证,翻阅账簿及会计凭证,查验出库单、运单,审查销售合同及销售台账,向客户函证应收账款等。
对生产型企业,通过全年主要材料、水、电等消耗的数据波动,来判断生产量的真实性,进而判断销售的真实性。
10. 什么场景适合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比如行业、具体存货)
存货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珠宝行业:对金银首饰采用个别计价法。还有百货行业的高档服装等。
医药行业:药房销售药品采用先进先出法,营业员要经常检查药品的有效期。还有食品行业也很多,如销售豆腐乳等。
制药行业:生产药品领用药材采用加权平均法。
11. 怎么评估企业的资产
公司资产评估通常包括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清算价格法等方法。
1、收益现值法指将被评估的长期资产未来预期收益按一个合理的折算率计算出的现值作为估算该项资产现值标准的评估方法。主要适用于因使用而引致价值损耗(忽略无形损耗)的长期资产。收益法主要站在资产未来能带给投资者多少收益的角度,基本原理是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即根据资产未来产生的收益计算一系列现金流量,根据CAPM模型计算出折现率将现金流加以折现。
2、重置成本法指以重新购置被评估资产可能花费的成本作为估算该项资产现值标准的评估方法。主要适用于市价波动幅度较大的资产。
3、现行价格法指以被评估资产的现行市价作为估算该项资产现值标准的评估方法。主要适用于市价波动幅度较大的资产。
4、清算价格法指以企业清算时其资产可变现的价值为标准,对被评估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
12. 华为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软件增值税即征即退,先进技术服务企业税率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15%的企业所得税率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其他相关费用(此类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
13. 国际税收:转让定价方法、销售合同的价格如何设置、间接抵免和直接抵免、抵免法的原理、常设机构不同业务的判定标准
转让定价方法:可比自由定价法、转售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其他定价法
销售合同的价格如何设置:签订双边预约定价协议
间接抵免和直接抵免:
间接抵免指对跨国纳税人在非居住国非直接缴纳的税款,允许部分冲抵其居住国纳税义务适用于母子公司的经营方式,又适用于母、子、孙等多层公司的经营方式。
直接抵免指居住国的纳税人用其直接缴纳的外国税款冲抵在本国应缴纳的税款,适用于同一经济实体即总、分机构间的税收抵免。
抵免法的原理:居住国按本国的居民纳税人在世界范围内的所得汇总计算其应纳税款,但允许其将因境外所得而已向来源国缴纳的税款在本国税法规定的限度内从本国应纳税额中抵免。计算公式为
跨国总所得*居住国所得税税率-允许抵免的已缴来源国税款
=居住国应征所得税税额
14.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资产的产生原理、特殊性税务处理、税会差异的调整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反之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特殊性税务处理: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受益),其对应科目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企业合并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受益),其对应科目为“商誉”
与股份支付相关的当期及递延所得税,如果税法规定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则不形成暂时性差异,反之则产生暂时性差异。
税会差异的调整:
包括永久性差异(如不可结转的业务招待费)和暂时性差异(如可以结转抵扣的广告费),按规定只确认暂时性差异的递延所得税。
15.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直接法,即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总括分类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间接法,以利润表的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某些相关项目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采用间接列报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时,主要需要调整四大类项目:
(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比如折旧,要调整); (2)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如处置固定资产的损益,处置获益调减,处置亏损调增); (4)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16. 三张报表钩稽关系
其一,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期末余额-期初余额"与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等;
其二,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调节项目"与现金流量表中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等。
主表中用直接法填列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补充资料中的用间接法调整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等;
现金流量表主表最后一项与附表最后一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等。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关系: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未数减去期初数,等于损益表的未分配利润项
资产负债表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资产负债表的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等项目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现金流量表最后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量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