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帖已被设为精华]
本帖最后由 sdlccl 于 2018-12-22 00:07 编辑
签完2周,算是正式告别秋招,来更新一下求职状态,也是践行求职结束后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的小承诺~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本人top2工科女硕士一枚,修了经双,求职方向略窄,集中在北京专业相关的央企和银行。网申了大概20多家,但是后来没在北京的就没去笔试或者面试,最后一共面了7家公司,拿到5个offer,有互联网一线公司产品经理,有北京地方国企,有三桶油,也有四大行~
嗯,我觉得自己的求职节奏是前紧后松。前期广撒网投了很多企业,没限制地点也没限制行业;中期主要选择北京的公司参加了笔试;后期比较懒散,看心情选择最想去的几家去面试。周围小伙伴也大都签了比较满意的offer,我就根据自己和同学的体会分享一下求职中的经验和教训吧~
总的来说,我觉得求职离不开“知己知彼”四个字,“知己知彼”会让自己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可以做出最优选择。
所谓“知己”,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每个人想要的都很多,但是这些因素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比如希望薪水高,前景好,专业相关或者对户口要求,那么面试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一轮筛选。没有工作可以具备所有的优点,做出一个选择会得到一些也必然有所失去,但是只要对你来说,得到的大于失去的,这就是一个好的选择。然后就是深刻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教育背景、实习经历和性格特征是什么,适合什么样的岗位。比如纯理工科背景又没有实习经历,想要跨行找工作,是有一些难度的;比如性格稍微内向不太爱说话去做销售是有一点短板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强行让自己处在一个不适合的工作环境会消耗自己的能量。工作很多,选择一个能让自己获得快乐和能量的工作可以使职业发展更长久。
其次“知彼”可以帮助自己知道如何获得一份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对心仪的公司作充分的调研。公司的风格、对求职者的要求是可以在求职过程中了解清楚的。我一直觉得,了解一家公司的风格可以从它的招聘入手。有的公司各个岗位分开面试,每个志愿面试n轮,对HR和求职者都是一种消耗,这也侧面反映出公司内部管理混乱;有的公司十分贴心,面试所有流程安排在连续的一段时间进行,既方便了他人,也节省了内部运营效率,这样的公司一定是高效、有秩序的。有的公司面试官温和放松,有的却在一对一面试过程中打电话发微信,这不仅是对面试者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职业和公司的不尊重,这样的企业又怎么敢去呢?至于公司对求职者的能力要求,大部分是写在招聘简章里的,即使没有,通过观察往届成功入职前辈的特点,也是可以知道的。
具体的求职过程,我觉得可以总结为4个字“提前准备”。提前1年开始准备简历,反复修改;面试前对自己的经历了然于胸,能清楚地说出写在简历上的每段经历的前因后果和自己的心得体会;群面可以提前半年开始练习,参加几场真实的无领导小组,那么对整个流程和什么样的人可以脱颖而出就知道的差不多了;另外准备一个求职专用的Excel,记录下每家公司的各个时间节点(虽然我准备了但是没用上)。成绩,实习,证书虽然是多多益善,但是也要在能力范围内进行,没有也不是特别大的问题,这里不作赘述。之后如果有必要,我可以再讲一下自己面试的具体过程emmm,还是很有趣的!
最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而“知己知彼”会让让我们站在当下的节点作出正确的选择。希望每一位小伙伴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