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本人为了攒人品求过论文顺利毕业所写,也不知是否有有心人看到,不过无妨,上苍看到就行。 介绍下自己,武汉非著名211财经院校的小硕一枚,本科学校是今年改名的那一批,大学生涯至今也没啥像样的实习经历,甚至可以说是zero。至于学术方面,没发表文章,没参与过导师项目(可以署名的那种),自我抨击认为本人差不多可以作为拉低武汉211研究生平均水平的存在。我BB这么多,其实也是希望大家能够树立信心,但以上情况确实属实,并无夸张。 第一步网申,具体时间记不来了,总之按部就班就好,学校OK,学历OK,专业OK就行,其实OK不OK的,千万不要顾虑太多,大家只管申请好了,申请又不要钱。 第二步初面,俗称刷脸,网申通过的诸位在武大啥地方进行的面试,面试流程十分简单,个人感觉就是走个过场,属于刷脸面性质。面试中,一位考官,一位记录,貌似是6人一组吧,考官每人问了俩个问题,我的是“你的优势”以及“二胎时代来临,HKB可以出哪些金融产品”,balabala说了一通,后面的问题我回答了一半卡住了,然后干脆直接打住,考官鬼魅的一笑,也没说啥。 这里提示一点,初面候场时,HKB的招聘人员(貌似是智联的班子)会让我们手填一份简历,这份简历会伴随之后的整个流程,需要注意一下,每次面试带几份简历带好照片的废话我就不重复了。 第三步笔试,我和小伙伴是在华科考的,记得那天刚好是双12,闹腾的很,笔试的话包括行测+行业知识,没有申论,熟悉银行笔试过程的小伙伴应该没问题,而且是传统的写卷子,大家做的更有感觉,沉着应对就好。 第四步二面,二面是在12月23号,嗯,记得很清楚。当时一天有面400多人吧,全是研究生,本科生们在其他的场次。面试依然是半结构化,也没有自我介绍,当时记得有4~5个考官,考生每组5人,每人2个问题,不难,之前那个组的问题比较难,有涉及到跟银行相关的知识。回答完之后如果对你有兴趣会针对你简历继续提些小问题。我觉得我当时发挥还行,毕竟最后接受了额外的提问。 第五步三面,没错是三面,后面还有终面,时间记得很清楚1月19号,在汉口的总行进行的面试。抱歉,我真想不起来自己面的经历了,隐约记得跟二面没啥区别,还是没有自我介绍。那次面试或许发挥不好吧,没有收到面试通知,不过万幸最后接到电话通知,以补录的方式进入了终面,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相信了攒人品会有好报。 第六步终面。为了那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仔细查阅了前人的面经,对终面有了比较大的信心,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1月29号,汉口银行总部的终面一改往日的形式,采用了即兴组队3V3 辩论的方式,我当时心情一万头羊驼在奔腾。我并不怵辩论,相反比较喜欢,只是辩论的时间安排上太紧了,每人平均3分左右的说话时间,包括了自我介绍、辩论观点、正反辩论的诸多环节。我们组的题目是“微信使人更亲近还是更疏远”,尽管大家为了辩论把自我介绍浓缩成了姓名+学校+专业的形式,但双方还是没能碰出什么火花,我甚至感觉意犹未尽。对于自己的表现我只能说表现一般,不够出彩,也许是辩论中的急迫的细节表现或者是团队意识才让自己顺利通过的吧。对咯,辩论的场子很大,考官10来个吧,不过除了眼神交流外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交流了。 记了半天的流水账,其实整个流程是上述如此,一如我之前自我介绍所说,我并不是个优秀的硕士生,但综合来看,从学校和学历,个人形象(即使我女神说我砢碜),以及面试过程中表现的语言表达,应变能力、个人气质,还有最重要的你所表现出来的对在汉口银行工作的忠诚度等多角度出发,让我获得了这个OFFER。其实还有一点,汉口银行对于研究生,一本院校本科生和普通院校本科生之间是分别考量的,所以学历学校的竞争只会在自己所在的区间内竞争,于是乎,诸位努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