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帖已被设为精华]
本帖最后由 sowlly 于 2015-10-25 23:07 编辑
“生活很有兴趣的一点在于你很难成为先知,甚至无法提前一天,哪怕一小时知道你现在的样子。”个人认为,这句话本身与be prepared与否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你很可能遇到计划之外的困难,也可能真的很幸运。过去两年,得益于应届生和面试官的眷顾,有机会去过两家心仪的公司/行业实习。而之所以选择今天在应届生做一个小分享,或者说对于在应届生喝过的汤,下过的资料的回馈,主要还是因为.....................刚好有空。
![](https://bbsimg.yingjiesheng.net/static/image/smiley/yct/em47.gif)
----------------------------------------------------------------------<好了,废话少说,喝排骨汤>-----------------------------------------------------------------------------------
一、学校背景对找实习到底有多重要?
虽然LZ获得第一份实习时的学校背景实在拿不上台面(某二本),但还是不能否认好学校所能带来的巨大优势以及好学校学生较高的优良率。在呆过的两家公司,LZ都跟同事调侃过学校背景,而得到的回复却大多是I don't care。其实,这种态度除了同事之间的照顾面子,更多说明了对于大部分非HR来说,我并不太care你哪个学校来的,因为我更看重的是你是否勤奋、肯学、细心、能做事等。
在LZ看来,学校背景、地理位置在找实习过程中更多的是决定你选择的宽度和通过网申/简历筛选的难易程度。其实,大部分211、985学校的学生和普通一本甚至二本学校的学生在可申请实习的公司上并没有多大差别,而一所优秀学校本身所能带给你的更多是在通过网申的次数、难易度之上和能够触碰一些顶尖公司(投行、战略咨询等)的机会(毕竟,没有个清北复交,梦想是可以有的,但是真的,你连让“面试官万一瞎了呢”的机会都没有)。
二、网申---普通背景学生千万不能轻视的一步
LZ对于普通背景学生的理解:非985、211学校的中等以上学生(不可否认,网申对于好学校学生真的不是很重要,只要脑袋不发热,稍微认真填一下基本不会因为填写质量被刷)。
由于LZ在Accenture的实习是通过项目本身招聘而非公司的实习生项目,所以这里就以四大的网申作为例子来给大家说说我对于网申的态度。
这几年四大的整体招聘要求(无论对于实习生、还是全职)已经比5年前下降了不少,这也给了更多同学去这些公司的机会。相比于其他一些公司,四大网申(尤其是PwC)所包含的内容还是非常充实的(而且好像4家都不要上传简历),而恰恰是这种内容充实的网申给了普通背景学生多一次让自己stand out from crowd的机会,因为除了学校、GPA、获得奖项等,你有机会让HR从更多方面来了解你(比如你的ngo exp,某个特别的成就)。当然,网上有不少关于“填那么多HR会看么”的讨论,不过个人认为这种讨论本身意义不大,因为作为申请人,我们所关注的不应该是HR会不会看我写的内容,或者HR几秒钟过一篇简历,我们所应考虑的更应是“你愿意花多大精力和什么样的态度去申请这家公司”?LZ也不太相信你写的Opening Questions HR都会逐字逐句看完,但如果一扫而过,HR能看到的是你花在回答这个问题上的时间和态度,而这些恰好是我们这些普通背景学生想要通过网申不应该错过的机会。
关于填网申的几点小经验,因人而异,仅供参考:
(1)认真的态度:这个比较老套,但实在很是重要,下面2个例子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a. Please lits the hornors or awards you had in your school
Answer 1:
Natioanl Scholarship, Dean's lists,Excellent League Member
b. Please lits the hornors or awards you had in your school
Answer 2:
(1) Natioanl Scholarship
(2) Dean's Lists
(3) Excellent League Member
LZ并非说第一个写法就有问题(除了逗号是中文格式),但有时候,这种小细节,还是能让HR在扫你的信息时对你留下一个好印象
(2)认真仔细回答好每一个Opening Question:对于海投的同学,每一家公司的opening questions都写一个不一样的答案还是不太现实,但认真准备一两家的OQ也基本能够cover大部分公司了
(3)网申和简历一样,你所填写的内容也是讲究排版的,特别是在HR不会细看你内容时,好排版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4)能多写就多写,套用我语文老师的一句话,油多不坏菜,理多人不怪
三、笔试
一句话:www.bbs.yingjiesheng.com,不用谢。
四、面试
我一直以来一个比较遗憾的地方就是没有参加过群面(LZ实习都是电话面),所以就只能给大家分享一点单面的经验了。
如果一个申请人能够走到面试,一些硬件条件对于通过与否所能产生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了,这时候更多的就是比临场发挥、交流能力、是否对面试官胃口等软实力了。每个人的性格、个人经历、与他人的交流方式、喜好都有所不同,面试技巧也谈不上有一个公式性的东西,但对于我来说,一般都会遵循两个原则。
(1)提前准备好一些常见问题的答案:对于一些经常会问到的问题(比如自我介绍、W类问题(why you, why our company....),个人经历等)LZ在面试之前都会提前准备好答案,甚至将答案逐字逐句的写下来。这样做的好处一就是降低面试卡壳的几率,而是对于一些相似的问题,能够套用准备好的答案,避免完全答不上来,二是能够让面试官觉得你比较健谈(毕竟提前准备某个问题时所能想出的内容会比面试时即兴回答要多得多)。
(2) Be yourself:这也是一个很老生常谈的的东西了,我一直认为,在面试过程中没必要刻意去迎合面试官,或者说刻意说一些自认为面试官希望听到的答案。找实习、找工作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如果你不能呈现给面试官一个真实的自己,而面试官也无法对你坦诚相待,那这样的实习是很难给你一段愉快的经历。再说,大部分面试官在该行业拥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经验,对于很多问题,尤其是一些希望听到被面试者个人见解的问题,是否刻意去迎合面试官是很容易被察觉的。所以,无论何种问题,我们都不应该失去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哪怕这种观点有点偏激,因为独立思考和拥有自己的见解不会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品质。
五、发邮件---项目类实习招聘的第一印象
对于许多不走网申途径的招聘,如何发好第一封邮件是一件容易被忽视,但却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像填网申一样,一封邮件所呈现在阅件人面前的第一印象极其重要,虽说不能让他对你一见钟情,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是否会下载你的简历。记得有次发邮件投简历,收到过一封印象很深的HR回件。HR在回件中大致意思是说,你的邮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我们已经招到人了,但如果后面还有项目缺人,我会帮你推荐。虽然有客套因素,但这仍是一封很让我感(得)动(瑟)的回信。不过,让大家失望了,故事并没有后来我真的就被推荐到他们公司其他项目上去的桥段。与大家分享这个,更多的是希望大家重视发给HR的邮件。关于如何写好一封邮件,请自行百度,这里给大家说几个我平时比较注意的点:
(1)有的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并不是很全,比如说没有告诉你明确的入职时间,这时候你就可以在邮件中简单提一下自己可以开始实习的时间,既方便公司筛选,又留个好印象
(2)最好不要邮件正文就一句诸如,您好,附件请见简历之类的话语,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个人信息,之前有过什么经验等,还可以把这个美其名曰为方便HR筛选(可以让他知道还需不需要下你的简历继续看嘛)
(3)很多邮箱默认字体比较奇怪,可以调成比较常用的字体,如宋体、微软雅黑,Times New Room,Arial等
(4)在找实习之前,可以把邮箱设一个自动的结尾语,写上姓名、电话、学校等重要信息,这个有点装,但professional嘛
(5)有的招聘信息给的投递邮箱很明显是专门为这次招聘申请的,这时候你可能就不知道收件人叫啥,而有的留的是公司邮箱,大部分公司邮箱前半部分都是收件人姓名,这时候在邮件开头就可以称呼该人的姓名,而不用写尊敬的HR之类的(LZ是个很注重细节的人好么。。。。。)
六、几个经常发布实习信息的微博号
每天都有新实习、实习僧、500强实习
-----------------------------------------------------------------------------------<此处应该煽下情了>----------------------------------------------------------------------------------
两年前,获得第一份实习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也没想到两年后真的实现了去咨询实习的小心愿。找实习过程中在应届生喝过鸡汤,下过笔试鸡精、面试经验,也见过无数大牛获得许多我无法企及的Offer。一直没有去写分享帖,一是确实没时间,二是自己能获得实习也有不少运气成分。作为一篇拖了许久才下笔的帖子,内容、逻辑上都有不少问题。不奢求这个帖子能让大家找到实习,也不认为一篇帖子能产生这么大的用处,但如果能有某个小的经验能对你有所益处,那这篇帖子最大的目的就已经实现了。
一开始想将本文熬成一碗汤鸡汤,但在这个鸡汤泛滥的时代,以及鸡汤本身的内容除了塑造一个奋斗形象外并无什么实用价值。其实,无论对谁,实现目标都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积累的过程,而这种过程,远非寥寥数千字就可说明,不如自己慢慢体会。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