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求职网小程序
   主题推荐: “应届生求职网”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今日十大    最新导读    应届生求职网微信小程序
搜索讨论区: 按拼音查找
楼主: nndzdm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 年轻人为何去大城市:你越出色,小城面目就越可憎(本人深有感触)

[复制链接]
nndzdmg      

主题

好友

2038

积分

董事长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24 07:41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此帖已被设为精华]
几年前的一天,我去某地开一个无聊的会。入会场前,我顺手在副驾座位上拿了本杂志,其中有一篇刘大任的《柏克莱那几年》。幸有此文,让我不至于选择早退。

上世纪六十年代,刘大任从台湾去美国求学,恰在柏克莱遭遇了自由言论运动风潮。最终,他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成为了“乌托邦的寻找者”。

尽管刘大任的左翼思维与我并不相投,但不妨碍我被其文字打动。这位如今已垂垂老矣的小说家写道:“也正是直接参与运动的亲身体验,因‘柏克莱人’而感染的 ‘寻找乌托邦’旅程,接受了残酷考验,所有事业梦想全部报废,学位自动抛弃,人生大转弯,甚至对人性的本质产生了难以解决的怀疑,然而,直到今天,扪心自问,没有一丝一毫后悔。”

他还写道:“对于今天十八九岁的大孩子,我还是可以问心无愧说这句话:任何机缘,当乌托邦出现在你的人生轨道上,即使玉石俱焚,千万不要放弃。因为,人活着,不为这个,为了什么?”

他还提到了有名的《呼伦港宣言》,开篇是那个著名的句子:“我们这一代的人,孕育于至少是相当舒服的环境,安置在各地的大学殿堂里,不安地看着我们继承的世界……”

这多像个预言,如今的中国年轻人,不也是身处一个“至少相当舒服的环境”,但又不安地看着这个世界吗?只是,比起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如今的中国更加物质化,甚至使得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屈从于生活压力。但反过来说,如今这种琐碎的物质化生活所遭遇的种种问题,在旧日的风起云涌面前也注定是小儿科。换言之,如果你是一个能为“寻找乌托邦”放弃一切的人,那么“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式的问题根本不值得一提——如果你能听到并听从内心的声音,任何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有显而易见的优缺点:大城市生活丰富,工作机会多,如果是非体制内领域,还相对更注重能力,尤其是在创意产业、科技产业等上年纪的人基本无法进入的新兴领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重业务多于重人际(但人际同样重要)的氛围,缺点是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小城市生活成本低,日子相对安逸,但工作机会少,又普遍是人情社会,任何事都得靠关系,又因人际关系复杂,隐私空间常被侵犯。

这些优缺点并非绝对,它往往会随着个体自身的特点而转化。比如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工作主要依靠网络传递,那么小城市的低房价就显得诱惑,但如果他又特别喜欢丰富的生活和多元的资讯,那么大城市的高房价也不会阻挠他。

正如有人所说,世间所有的选择,到最后其实都是五个字——你想要什么?

许多过来人见到这句话,会不屑地说一句“图样图森破”,告诉你这种想法实在太不成熟了,因为许多事情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他们会摆出各种大道理,列出一连串的“反面教材”,告诉你若不循规蹈矩,人生将会如何悲惨……可是,如果你连想想的勇气都没有,你又能实现什么?

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问题上,我的感情一直倾向于前者。当然,我并不是认为大城市一定比小城市好,更不是说年轻人必须要选择大城市,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在这个选择中,天平从一开始就是倾斜的,前者的生存压力更大,也因此更需要勇气去承担。而遵循内心的勇气,不但是我自己缺少的,也是我喜欢并尊重的。

对于逃离大城市的年轻人,我同样尊重,因为他们尝试过。对于选择小城市安逸生活的年轻人,我也并不反感,因为那也未必不是遵循内心的选择。我唯一不能认同的,是某些人对打拼者的嘲笑,以及庸俗化的论调。

我见过不少世俗眼光中的失败者,虽然我并不认为那是失败,但他们无一例外遭遇了嘲笑。比如有人被迫从北上广回到家乡,就有一些这辈子未曾离开家乡的人嘲笑他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当然还少不了“早说过这条路走不通”之类的论调。还有一些人正在大城市里打拼,可逢年过节回到家乡,就会成为七大姑八大姨的谈资以及被训导对象,告诫你生活应该如何安守本分,结婚生子再去考个公务员才是世界上唯一的人生标准。

我甚至认为,正是这群人的存在,才逼得许多年轻人背井离乡,宁愿在大城市孤独打拼,也绝不回来。

没错,大城市里有许多平凡的打拼者,终其一生也无法跻身这个城市的上游,他们甚至买不起一套小房子,终日为温饱奔波。但谁有资格嘲笑他们呢?没有人可以。正如毛利在《普通女孩,就该滚出大城市?》中所写,“为什么一定非要成功、出色,才能留在大城市?为什么女人不能像男人一样自由选择去留,她永远都该仰仗别人的意见生活吗?”

在中国人的人生选择中,女性比男性的空间更为狭窄,没在三十岁前把自己嫁出去仿佛是一条死罪,结婚后没生出孩子来同样是死罪。在毛利笔下,“这些美剧的忠诚东方女性观众们,并没受到多大的感召,她们在爸 ** 房子里看着别人为所欲为,一点不为之所动,因为世俗说,大城市的荣光并不属于她们。”

一个社会对女性的苛求与偏见,意味着整体价值观的缺陷。女性遭遇苛求,男性同样不会好过。认为女性留在小城市安于现状就是最好的七大姑八大姨,同样也是逼婚、逼考公务员的主力,她们的逼迫对象其实不分男女,这也许是小城市最让人窒息的一面。

我有一个朋友,不谙世事,不善交际,有一份稳定工作和中等收入。与许多独生子女一样,她在父母支持下买房买车,一个人住着140平方的房子,每日按部就班地开车上下班,不知不觉年过三十。也是在三十岁这一年,她放弃了这一切,选择北漂,租房、挤地铁……

当然有人会说她傻,可她却比以前开心多了。她离开这个小城的唯一理由是孤独,同时,她又不愿像长辈们所说的那样,随便找个人结婚生子告别孤独——那样的话,也许会更孤独。

在某些人看来,这种孤独似乎有点矫情。他们还会搬出“适应社会”这一万能法则,告诉你这是你自身的问题,你要改变自己,释放自己,接触社会,就能有更广阔的圈子。可是,这个说法从根本上抹杀了人与人之间原本就具有的差异,忽略了人的个性。就好比看电影,看特吕弗和费里尼的人跟看《小时代》的人很难有共鸣,你不能强求其中一方迁就另外一方。价值观的差异也与身份、地位无关,即使都是高学历,即使都有体面的工作,但一个读哈耶克、萨义德和《古拉格群岛》的人,又怎么可能和一个除了课本再没读过其他书的人有心灵上的契合呢?在人际交往上,我们最多只能做到礼节上的互不侵犯,但越是交心,越不可能越过价值观的差异。

因为价值观而造成的孤独,无法因为自身的改变而缓解。而且,即使改变,也只能就高不就低,也就是说,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去适应别人的高度,但无法刻意拉低自己的智商,去迁就比自己更平庸的人。

在男权社会里,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能力的女性,更容易在小城市里感受到这种孤独。工作没有挑战性,缺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找不到看得上眼的男人,还要因为没拍拖、不结婚和没生孩子这样的事情被当成异端,这已经不仅仅是孤独的问题,更关乎尊严的丧失。

所以,一个人越出色,小城市的面目就越可憎。别说那些内地封闭小城了,即使是东南沿海的富庶地区,即使距离港澳仅仅一两个小时距离,小城市仍然只是小城市,

你依然要忍受以下这些事情:同样的杂志和电影,比广州深圳迟一个多星期上市和上线;你还是得自己开着车跑去大城市看话剧和演唱会;老一辈永远关心你为什么大学毕业了还不拍拖,二十五岁了怎么还不结婚,结婚都一年了怎么还不生孩子;如果你没考公务员,某些人更是会替你痛心疾首;即使是年轻人,也往往早早老去,坐下来就跟你谈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经,见到育儿和养生讲座就像打了鸡血;许多你的同龄人,有着高学历和体面的工作,可家里没有一本书,你们永远找不到共同的话题;在事业上,你不能靠创意打动客户,跟人搂着肩膀忍着满口酒臭气称兄道弟干上几杯也许更管用……

有时,我甚至会有这样的错觉:能忍受这些,简直需要比在大城市打拼还要多万倍的勇气。当然,后来我明白了,这不是勇气,而是妥协和懦弱。大城市当然也存在这些问题,但你起码有躲开的几率,如果你有足够能力,还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故乡在一个内陆不发达省份的小城,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死也不会回去的,因为我不想在二十多岁时看到自己六十岁的样子。”因为,在那样的小城里,除了公务员、国企、学校、医院之外,你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他用可以在老家买别墅的钱,供了一套北京的小房子,然后告诉我:“房子再小,也是我买的,路再难,也是我自己选的,这样的话,谁也没有借口来干涉我的生活。”

我知道,这就是勇气。它似乎可以回应某些老人的另一种荒谬论调(也许是我在这个问题上听闻的最荒谬论调)——年轻人选择大城市是一种逃避,比如逃避生活的责任和传宗接代的重任等。且不说年轻人选择大城市大多有着理想和追求的因素,即使真的是逃避,我也建议持此论调的人先检讨一下自己:为什么人家甘愿放弃安逸,以孤身去大城市打拼的代价去逃避你以及你所期盼的那些东西,是什么让你和你的期望比巨大的生活压力和激烈竞争更恐怖?

很多时候,我们都过早老去,然后定义生活。比如认为房子车子和金钱就代表生活的全部,认为别人也应该这样想,否则就是不成熟不知足,或是以过来人的姿态强调平庸的可贵,把“平庸”等同于“平淡”。可是,许多人未曾想过,你认为好的未必是别人想要的,我们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人,未必是关怀,而是侵犯,不管你是否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这样的事,在这个国家固然随处可见,但小城市似乎更明显一些,同时让人无处可躲,也无从辩驳。越是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生活的人,越是庸碌无知的人,越喜欢嘲笑那些有勇气去承受压力的人。

不够现实的乌托邦,总会引来嘲笑。但是,如果你现在二十多岁,你是希望看到一个乌托邦,还是看到自己六十岁时的样子?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ndzdmg      

主题

好友

2038

积分

董事长

2
发表于 2015-4-24 08:1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ndzdmg 于 2015-4-24 11:32 编辑

作为一个被老家伤透了心的人 本人深有感触 本人海归硕士 毕业后当时求职不利 迫于生活压力选择去老家一个四线县级市的国企 一开始以为自己有硕士学历领导会重视 在老家也是有发展的 但是too young,too simple。我根本没在那得到我想要的发展,相反我在那里混的很不如意(此处省略1000个字)。One day,我看见了我分享的文章 我听到了一个来自内心的声音:我要逃离这个地方!然而道路是坎坷的,我因为不是应届生+没相关经历,很少过简历关,就算有面试也是终止与自我介绍。但我一直在坚持,终于在一个大城市找到了新工作,目前工作了一个月的样子,那里同事都是80后氛围很好,也能学以致用,总之做的很开心。感谢应届生的帮助,让我有持续的动力走下去,也感谢自己的努力,折腾了一年多终于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给这里的人一点个人的建议,毕业后马上要想好到底去哪里发展。想奋斗去大城市,想过日子去小城市,当然家里有门路的也可以回去。也要一开始就想好想做什么 如果家里条件可以 不要为了钱的原因屈身于一个不喜欢的工作 几年的青春比几年的收入更重要!找工作最好去你想去的城市蹲当地投简历,跑宣讲会,用上校友资源和家里的关系,机会会大很多!不要再蹲在家里投简历了!最后祝大家顺利,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ndzdmg      

主题

好友

2038

积分

董事长

3
发表于 2015-4-24 14:48 |显示全部楼层
winterisgoing 发表于 2015-4-24 12:33
我感觉自己就在重复楼主的老路~~看着自己悲剧却无力挽救自己。。
楼主那年找工作难,我们这年更难了,而像 ...

看你的决心了 如果真想去大城市 我觉得先去股份制做着有一份收入养活自己 然后下班时间再找别的工作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ndzdmg      

主题

好友

2038

积分

董事长

4
发表于 2015-4-24 14:48 |显示全部楼层
calliope112 发表于 2015-4-24 13:40
楼主最后去了哪里呀?

小型PE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ndzdmg      

主题

好友

2038

积分

董事长

5
发表于 2015-4-29 22:04 |显示全部楼层
workwai 发表于 2015-4-29 21:46
所以楼主现在摆脱了CPA的苦海了嘛??

是脱离了银行的苦海 我现在的工作 cpa的知识还是重要的 我还会继续学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ndzdmg      

主题

好友

2038

积分

董事长

6
发表于 2015-5-7 23:44 |显示全部楼层
求职者1732 发表于 2015-5-6 21:44
大城市股份制的柜员呢?压力会大么

反正我们那小城市中信 浦发之类的股份制要500w日均存款任务 不过奖金也高 全部完成一年能赚15w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ndzdmg      

主题

好友

2038

积分

董事长

7
发表于 2015-6-12 07:2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ndzdmg 于 2015-6-12 09:12 编辑
winterisgoing 发表于 2015-6-10 20:28
我只能说你的想法还是有点幼稚,你说那些在国外呆过和在一线城市读过书的人如果去小城市工作会遇到价值观 ...


既然你定下来留在老家了 就不要去批判别人的想法了 呆老家还是大城市这种选择本来就是无所谓的事儿 人各有志而已 另外针对你说的“另外我觉得一个能力普通的人有时候还是要多考虑一下自己的家庭,你的父母真实的想法,他们能不能负担起你在一线城市的首付,你去大城市打拼他们心中的担忧。” 我认为不要总是活在父母还有你七大姨八大姑的期许当中 你要有自己的想法 当然如果你的想法和他们一致那最好 如果不是至少要沟通然后达成共识吧 以我个人的例子 我一开始也是感觉大城市压力大 受父母和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影响选择回家和父母过 我回老家工作一开始过得很爽 比竟和大城市比起来相对轻松 但后来呢 开始受不了原来单位的氛围 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 晋升更靠关系 还有身边一群和你没有交集的朋友亲戚 (这就是小地方,你真的愿意这样过一辈子吗?)于是开始寻求改变 当然路是艰难的 一开始因为不是应届生+没有相关经验 很少有面试机会 身边的人对我想出去的想法也是反对的多什么不是应届生啊 工作难找啊 大城市压力大啊 别人的冷嘲热讽会深深地刺痛你 在这期间也不乏和家里人的争执 不过最后在我的坚持下 父母还是同意我出去了 我想还好我找到了这一份工作 不然我会在老家碌碌无为地混一辈子 总之我觉得为了达到别人的期许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代价很大 如果放弃那你以后想要再得到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甚至再也没有机会只能想想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ndzdmg      

主题

好友

2038

积分

董事长

8
发表于 2015-6-13 12:59 |显示全部楼层
winterisgoing 发表于 2015-6-10 20:28
我只能说你的想法还是有点幼稚,你说那些在国外呆过和在一线城市读过书的人如果去小城市工作会遇到价值观 ...

http://bbs.yingjiesheng.com/thread-1830518-1-1.html
这一片也挺有道理的 不是打击你回家的积极性 只是希望你自己能想好 这到底是不是你要的生活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ndzdmg      

主题

好友

2038

积分

董事长

9
发表于 2015-6-15 21:21 |显示全部楼层
molly2008s 发表于 2015-6-15 00:32
我个人得经历和楼主写得十分相似。不同的是,因为我家里不是很有钱,在一个三线城市待了六年,等到了一个公 ...

佩服你的毅力+执行力!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ndzdmg      

主题

好友

2038

积分

董事长

10
发表于 2015-6-29 12:19 |显示全部楼层
yeweile 发表于 2015-6-28 22:52
楼主去的PE是哪种类型的,对冲基金还是股权投资,本人小硕,现在也在家乡四线城市国有银行工作,同样是被这 ...

我是股权投资 我们工资也很低 跟你差不多 看你是不是真的厌恶银行 如果真的很厌恶银行而且觉得没有升迁机会 那果断去PE吧 刚开始你的生活质量肯定会下降好几个档次 但是能得到相关工作经验 以后可以跳大的机构 我有个同事最近就跳到了一个还不错的机构 工资上升了不少 眼光放长远一点!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ndzdmg      

主题

好友

2038

积分

董事长

11
发表于 2015-7-1 12:2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ndzdmg 于 2015-7-1 12:30 编辑
yeweile 发表于 2015-6-28 22:52
楼主去的PE是哪种类型的,对冲基金还是股权投资,本人小硕,现在也在家乡四线城市国有银行工作,同样是被这 ...


你新工作在哪个城市 北上广吗?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ndzdmg      

主题

好友

2038

积分

董事长

12
发表于 2015-9-12 16:02 |显示全部楼层
快到中秋了 想回去和家人团聚 但又不想 去年一年是地狱般的一年,出来以后虽然工作很累也不想回去。那一年面对各种嘲讽外加“落井下石”式的盘问,什么不是应届生 没有工作经验 还不如老老实实呆在家里。从那以后我已经基本放弃跟我父母的沟通了,跟有些人你不要指望人家能接受你的想法,他们要你做的你不去做成就是你的错!我现在基本上两周才和他们一通电话,感觉中秋回去在家里应付各种人反而更累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ndzdmg      

主题

好友

2038

积分

董事长

13
发表于 2015-9-23 13:20 |显示全部楼层
wmssun379 发表于 2015-9-22 17:15
你好棒,到处鼓舞这些找工作的海龟,谢谢

互相鼓励 大家都是有相似经历的人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ndzdmg      

主题

好友

2038

积分

董事长

14
发表于 2016-1-25 22:28 |显示全部楼层
寄雨星空 发表于 2016-1-22 14:22
你好,我也是南京的,面临同样的纠结,大城市怕生活成本太高,想跟你探讨一下,最后留在上海,你觉得怎么 ...

如果就想过日子或者家里有人脉可以回老家不然就大城市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应届生微信小程序|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COM ( 沪ICP备12015550号-13 )

GMT+8, 2025-2-6 02:07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