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求职网小程序
   主题推荐: “应届生求职网”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今日十大    最新导读    应届生求职网微信小程序
搜索讨论区: 按拼音查找
查看: 773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料] 多位员工谈银行升迁:你行;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得行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1183

积分

地区经理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22 12:11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此帖已被设为精华]

银行升迁很困难么?


      本文章的所指不单单是在银行,可适用于像移动联通、两桶油之类的全国性央企;同时也适用于税务、工商、海关等垂直管理部门;或者是电网、烟草等垄断部门;也适用大集团公司等等。写银行是因为在这论坛比较热门,比较有代表性,以此为引子,希望读后有所感悟有所选择。本文摘自知乎,笔者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作了些许改动。


   在毕业季,银行成为很多毕业生的热门选择,高薪稳定的职业光环让众多毕业生都想投身其中。但是也有人说银行不好混,关系重重,想听听业内人士聊聊。这碗饭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银行体系内想升迁有三句话:你行;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得行。


“升迁”的难易,取决于你能达到的天花板和你希望的天花板的差距。

“升迁”的概念太宽泛了,如“信用卡部临时工”——“二级支行行长”是升迁;如“入职省分行”——“省分行正处级”也是升迁;再如支行——省分——总行三部曲也是升迁。

一级一级说。

起点决定天花板,对校招应届生来说,本部好于网点,对公好于对私,营销好于后台。

二级支行柜员除非天赋异禀,否则是没有什么未来可言的,出柜做营销人员是大部分的出路,其中极少出身不好而愿意拼搏的人,可以从营销岗达到二级支行行长的岗位。肉眼可见的天花板是一级支行条线主管,否则调任省分行做远程授权或者业务经理就是极好的天花板了。而远程授权或者业务经理,是省分行出身的员工避之不及的两个岗位。

大部分二级支行行长来自于一级支行本部的公司部或者个金部,其中极少兢兢业业精于人情的人可以熬到一级支行副行长。

大部分一级支行副行长来自于分行条线。一级支行副行长就是副处级,就算是中级管理人员了。

一级支行副行长往上,则要看年龄。年轻的一级支行副行长,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做到分行部门老总或者跳到股份制一级支行行长都是比较好的出路。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年纪轻轻就当上一级支行副行长?

再来一遍:你行;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得行。

想达到这个标准有很多条路,但是“有能力,有意愿,有背景。”无疑是最为公开和多数的一条路。

例外总归是有的,重大风险爆发,肯定会引起人事变动,产生职位空缺。但是你不能为了自身的升迁,天天祈祷部门出现违规案件。

同样是部门老总,靠ACCA+CFA,给人的印象是“好厉害”;靠背景,给人的印象是“哦”。其中滋味,细细品尝。

起点影响未来升迁的难易,背景影响毕业生入职的起点。所以,在相同的能力和努力下,背景好的人,升迁更容易。

从应届生能力上讲,入职基层网点柜员的新员工与省分行中后台新员工,能力其实差别不大,但是起点不同,两年的基层柜员经验,会极大的消耗人的经历与学习欲望,同时极大的收窄人的视野。所以,基层新员工和省行新员工的能力差距,会随着入职时间增长,而不可逆的加大。

比如说,柜员没有午休,就剥夺了员工下班后的学习充电的机会。

此外,想要达到120%的成就,在省行只需要80%的努力,在基层需要120%的努力(有时候还要看队友,看风水,看年景)。





[二]升迁中“靠关系”有多起决定性作用?


年前和我们支行保安聊天,聊到我们支行最近房贷业务特别繁忙,个贷客户经理经常加班都忙不过来。保安哥和我说,那些个贷客户经理忙了也是瞎忙,没有任何意义,又不能创造利润,你做的一切对领导没有任何意义,支行最重要的是对公业务,其余的都是不创造利润的。当时我就觉得保安哥是银行版的扫地僧,居然对银行的事情了解得那么透彻。

支行有一个大堂妹纸,营销能力超强,喝酒更是超级厉害,又能喝又能扯,领导每次与客户喝酒一定会带上她,但那又怎样?工资还是那么点,身份还是个派遣的员工。

分行有个新进来的大学生,硕士毕业,人也很机灵,会来事,分行行长也很喜欢他。把他调去分行大客户最多的部门,但他没有管到一个大客户,就专门营销那些没有业务往来的小客户。说是以后能成为客户经理,但我们分行就是那么多存量客户,你没资源去外拓客户,就只能寄希望有一天某几个管了很多户辞职或做管理层,你才能打土豪分田地。

我讲的这三个人物,他们都很努力,又都不是那种书呆子式的人,能力都不错,也很懂来事,也都得领导喜欢,但那又怎样呢?他们每天做的,都是不能马上创造利润的东西,对领导的升迁、业绩无影响,领导会用你,但不会重用你,更不会提拔你。

一个新入职的大学生,三本院校的,但人家很漂亮又很聪明,关键她还是我们兄弟公司的老总的女儿,一进我们行就被分到同业部筹备组去,你要知道,一个新入职的大学生,还是三本院校的,被分到同业部,如果没有关系,如果没有我们分行正在筹备同业部这种时机,难道不是天方夜谭吗?

有没有那种没关系,但又做得很不错的?当然有了。有一个大学生一点关系没有,人很努力,又很机灵,很会来事,深得分行行长和信管部老总喜欢,去了一个支行筹备组做客户经理,支行行长的户全给他做,他又做得不错,分行行领导已经许诺把他提拔为主管(注意,只是许诺要提拔,还没提哦。和他同一批进来的大学生,有一个家里有关系,能拉来大客户,早就被提拔为公司部主管了)。

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有他这种命的。过了一年又招了批大学生,其中大部分都没资源,去做客户经理,没分到客户,要去自己拓展客户,结果那几个大学生都混得比较不好,基本上都转岗了,有的还被转去做房贷去了。但又过了一年,又招了批大学生,正好当时有几个客户经理去上级分行或辞职,留下一批户,就分给那些大学生,结果那些大学生就做得很好。

工作这么多年,越发的明白,工作和学习不是一码事。学生时代,你的成绩是和你的付出、智商基本上是成正比的,两者之间是简单的投入产出关系。在这种简单的关系中,你无需考虑各种其他的因素。但工作不一样,工作上的成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的,付出与收获绝对不成正比,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是简简单单的“只要……就能……”因果逻辑就能概括得了的。在银行庞大的体系面前,我们真的很渺小,命运的因素、关系的因素,不是你个人努力就能替代得了的。我特别反对那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那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口气,我一看就知道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才会说出的话,工作那么多年,我真没见过哪些人是不努力,情商不高的。

我们就像是大航海时代里的帆船,我们要小心翼翼地借助风浪的动力,在没有航海图的指引下,靠着船长的英明判断,才能达到新世界,但更多的帆船被风浪吞没或触礁搁浅。

分割线———————————————

我想补充一下。

首先,我从来没有说努力不重要。有没有那种有关系,不努力,混不上去的?当然有了。有个同事,爸爸是别的分行行长,凭关系进了我们行,一开始想重点培养的,结果这人做事不认真,又不努力,就被一贬再贬。银行是看业绩说话的,你的关系再铁再硬,不能转化为业绩,你就是废人一个。

其次,我见过绝大多数有关系的人都是很努力的。大家不要对富二代、官二代有什么偏见。我身边太多太多的二代,他们学习优良,知书达礼,为人谦虚,待人礼貌,工作认真,做事踏实,处事低调,浑身上下都散发出一种屌丝所不具备的乐观、自信、优雅和良好的家教,有时你不得不承认--什么气质、素质,都是钱砸出来的,钱是人的胆。

再次,我们应该正视关系、时机和运气,都是努力所无法代替的,甚至在一些关键时候,这些因素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睿智聪明的人,应该“让我们拥抱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

最后,我写这东西的目的,其实不想讨论关系重要还是努力重要。我想告诉大家,人不能靠做感动自己的事来与社会与他人打交道。你不能因为自己做事情有多努力,觉得银行就应该对你如何如何,从来只有给成果的奖励,没有给努力的奖励。银行从来不缺这种每天累得要死,没资源没技术的表哥表姐和桂圆,说得难听些,少了这些这些人,银行还可以再招。每年想进银行的大学生很多,不缺人,而且银行招人还要那些长得让人赏心悦目的。

最后想起年前一名桂圆和我的对话。这名桂圆累得要死,问我客户经理缺不缺人,我说不缺人,缺资源。




[三]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走到较高的位置,大部分人都只能默默无闻


很难而且越来越难(特指股级以上职位升迁)。银行人事没有某几位答主说的那么黑暗,不至于连转岗对公都搞内定,资源型和技术型确实都各有上升空间(实际上纯资源型人才的玻璃天花板只到副处级)。

但是银行升迁除了努力以外,还需要很多运气,更需要前几年银行机构扩张的大势带来的新位置。最遗憾现在三期叠加新常态,银行急剧扩张期已过,而领导们和储备干部们都还很年轻,给新人的机会越来越少了。银行圈的中上层生态位已经被填满了,剩下的蛋糕太小,怎么分都很难轮到你。

新同行可以参照判断自己的可期望上升空间。银行上升过程中,出身确实非常重要,是不是官二代,是不是总行出身,是不是分行出身,哪个条线出身都决定了你的晋升速度与天花板高度上限。如果你不幸跟我一样没有客户资源,情商也不够高,只靠技术能力想要进步的话,你需要平时表现出做事靠谱的一面,多交朋友,顺势而为,切忌公开抱怨或过早投靠派系。即使做到这些成功学要求也未必成功,而你可能已经失去最宝贵的青春。我比较悲观地认为未来十年内股份制银行中层以上职位的大门正在迅速关闭,银行职业的性价比正在急剧降低,07-09黄金一代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有些朋友责备我说眼光太高,说就算柜员调会计主管也算升迁。如果目标限定在科级的话,我认为这并不需要特殊攻略,只需要靠个人努力和坚持,退休前就一定能达到,新同行不要被“我爸爸”“我叔叔”那几个答案误导——银行人从来都是成功能列出一百个自身优异素质,而失败只会归结于外部环境恶化的。但我还想说首先大部分科级(四大科级有审批权的支行长除外,主要对应国有小行)及以下员工的收入达不到S1标准一狗,定这么低的目标很难实现家庭的阶级跃升;其次我见过银行中年员工被勒令辞职,衣食无着也没有其他生存技能的惨景,至今心有余悸。即便以我的微小职权,要 ** 底层职级也很容易,我无法在余生里忍受这种人为刀俎的不安全感。我不提外资行晋升难度的原因是,在普通员工以上职级的待遇以及核心业务竞争力上,外资行远远不如本土银行,非主流不优秀;而网络金融和新民营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完全唔够秤,他们不是合适的对比对象。



银行怪兽一样的体系吞噬了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和青春,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走到较高的位置,大部分人都只能默默无闻。银行之于个人发展最大的劣势就在于空间有限而人才过剩,员工985起步,人人得到机会都能独当一面,你很难在竞争中给高层特殊印象脱颖而出。银行与政府一样,需要花5-10年的时间全力投入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个幸运儿。如果一直没有机会,等你老了也没有精力和能力重新选择。抬头看看你那些30、40多岁的普通同事,他们真的很差劲吗?职业生涯中的各种际遇巧合不是努力就能替代的。感觉自己就是一颗借助大行星引力不断加速的渺小探测器,随时都会被撕碎,各种焦虑和求不得真是只能冷暖自知。归根到底,在体制面前我们都是灰尘,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应届生微信小程序|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COM ( 沪ICP备12015550号-13 )

GMT+8, 2025-5-19 07:04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