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求职网小程序
   主题推荐: “应届生求职网”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今日十大    最新导读    应届生求职网微信小程序
搜索讨论区: 按拼音查找
查看: 101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大学要学会闯入人生成长的“红灯区”

[复制链接]
jinybao      

主题

好友

980

积分

地区经理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15 10:42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此帖已被设为精华]
[size=14_0pt]读大学要学会闯入人生成长的“红灯区”
——大学是人生投资最好的开始,一定要为梦想做点什么
(职业规划师,《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作者,鲍金勇)
今年上半年,一个数字一直冲视着我们的眼神,那就是“699”,这个数字总让人想起商场里很多物品的价格最后一个字都是“9”,反正这个数字总感觉那么的熟悉。这个数字是号称最惨烈的就业年的一个灰色数字,699,就是这个数字,它是中国教育这个大型国企今年生产的产品数量,有系列产品,博士、硕士、本科、专科_____产量诱人,但无奈遇到市场滞销。一方面,这个国企急于销售这批产品,以提高销售率,并采取分发各地甚至偏远山区的方法;一方面,产品本身定位不准,对价格要求较高……唉,我作为一个“终端销售员”,感受到了这些年大学生如何纠结于职业的。
自从今年一些高校的本科招生陆续完成后,新生们就开始在了解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了,学校的高年级师兄师姐也忙得不乐异乎,新生QQ群、学校BBS论坛、学校一日游等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中间这帮新生会问到:
·我的专业好不好学,有没有前景,就业如何?
·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可以转吗,有什么条件?
·奖学金怎么拿?
·应该参加哪些社团,如何才能加入?
·生活类的:宿舍生活、饮食、交通……(有些人会问能不能装空调。)
总之,已经有新生再为未来谋划啦,而且各种指导接踵而至,再想象,新生入学后,狂风暴雨式的指导…___很多学校会在新生面前摆放很多优秀学子作为典型师范去激励他们,还组织校友专题报告会,参观企业,牛X教授见面会,将专业的前景宣扬的和神十一样……或许很多新生会听到“一定要好好学习,学习很重要”、“别只顾学习,要多参加活动”、“要早点做规划,定个目标去努力”……这一切也的确能冲击到新生,我自己当年也受到过这样的待遇,但一个学期后,热闹的一切平静后,慢慢回归到自己,很多人会反问自己,我做的这一切值吗?我似乎缺少思考而更多的是盲从?……
这里讲一个已毕业学生的故事。我记得,2011年6月,一位食品专业女生都快临近毕业离校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她跑过来找我咨询,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痛苦的倾诉,我听完她简要地说了自己的四年以及自己努力的求职经历。后来,她还是让我帮帮她,看能够推荐一个工作。于是,我还是认真看了看她的简历。发现她的简历的确有些简单,我没看到求职意向,发现大学的一些经历很少,有:学生会的一年干事经历,有家乡电信公司的8天数据库数据的提取工作的实习,最后一个写上了自己大学的毕业论文实验经历。从头到尾,我也没看见介绍自己的学习成绩如何。如果,从这份简历来看,根本不知道她要去干什么,能干什么。我问问了她,你想做什么,她应了一句说可以做质检类的工作……_我马上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自己那几年积累的企业库,随后问他广州***公司你愿意去吗,如果愿意,我明天就帮你联系。她点了点头,但我还是让她晚上要重新做一份简历,然后再发给我,并给了一些做好简历的建议,其实这些在课上都讲过,不知道她是不是没有去听……_
一个星期后,她去面试了,结果也比较理想,再离校的最后时刻,她拿到了Offer,也算是没有一毕业就失业。这里我作为推销员,算是成功了,成功地将她销售出去……_她的卖点也就在于她四年所学的专业,这让她让她基本能胜任质检的工作。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知道你有什么感受,如果四年后你想找到” 好工作,工资高一些……” (问很多毕业生,他们都这么说),那么这四年该怎么投资呢?如果用价钱来衡量好工作,你的职场价值一定和你能带来的价值有关联,那你能带来的价值和什么有关系呢?
如果你想做和专业相关的技术,如果四年成绩很烂,动手能力也不强(平时实验都是别人的助手),那么你能带来多少价值?
如果你想做管理,如果你四年连宿舍长、班委都没有做过,那么你如何和别人沟通,如何领导好别人?你能带来多少价值?
如果你想做销售,如果平时很少和人交流,很少去说清楚一件事情的缘由,很少对一些问题进行做深入分析,很少能说服别人,那么你能使产品让人了解清楚吗?
如果你……_真不太想多说如果。
因为,如果就是没有实现的意思……这里我想到自己的大学,现在的我喜欢写文字,喜欢和人交流,助人,就连大暑假学生约我咨询我毫无犹豫回到办公室加班,我现在是辅导员,喜欢做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每天坚持在网上和学生互动……回归大学,我当年考大学,没有读到自己的专业,但后来来到大学发现当年的想法都很幼稚,因为对专业的了解只停留在社会的声音,也就是所谓的热门。作为农村出生的我来到大学,一切都很新鲜,班里的人大多来自城市,他们综合素质都比我好,所以无论选班委,参加学生会等都没有竞争力…__但对于成长和改变有迫切要求的我,还是选择了勇敢去试试,我还记得大一我至少去了门槛较低的社团(一般社团要求都没那么高),当时去的是记者社和精神文明督导队。一个是要经常做些采访,写写稿。这要求自己要主动和别人沟通,这要求自己静下心来组织文字,这对我现在的工作很有用,比如定期更新博客,帮助更多的学生,去年还获了全国大奖,而今还写成了一本书《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另一个是,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出入证(当年我读大学学校管理很严,出入真的要佩戴证件的),尽管我个不大也很瘦(那只是当年),当时也不太自信,不过穿上制服,戴上“警帽”,那自信自然涌上全身,那时也算阅人无数(也就是检查)。那时还要到大型的晚会和活动维持秩序,保障安全,就算是小身板,但那种刚烈的神态挂在脸上,久而久之,也就变得坚强和勇敢些,回头想想,这对我后来形成的自信、果敢、自律……有很大的帮助。大一还干过好多事情,班里学习委员、做过绿地调查、参加志愿活动……_这一切都成为人生不可磨灭的记忆,也成了大学很好的开始。
当我做了老师后,一个学英语专业的大一女生曾咨询过我,入学两个月后她觉得很不适应,甚至有了放弃的想法,她认为自己和班里其他同学在英语方面差距很大,还认为自己的综合素质也不如别人,加之自己在社团工作和学习之间没有平衡好,开始越来越怀疑自己,更加的自卑,甚至开始畏惧英语这个专业,老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完成得不好,学习效率越来越低,自己陷入了低谷。通过与她交谈才得知,她是从广东一个偏远农村来的,班里80%的学生都来自城市。于是我一下子明白了,18年的基础教育都不是一个档次,大家的见闻经历都相差很远,怎么可能没有差距呢?于是我问她,这样的差距你能接受吗?她似乎慢慢开始明白了,也坦然了许多。后来我又问她,你接下来该如何做呢?她很坚定地说道:“我要一步一步努力,让自己慢慢强大起来。”最后我就跟她说了一句话:“加油,不要小看自己。”
这个女孩让我再一次想到我自己的大一,大学以前的生活是单调的,农村的背景和经历在很多方面是不及来自城市的同学,自己的世界很狭窄,到大学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和好奇,但这种好奇和兴趣并不能都可以满足,而且很多时候自己的不自信和退缩甚至自我否定会让实现离自己越来越远。当时的自己只是不顾结果如何,勇敢地去尝试了,因为陌生不熟悉的世界,如果自己不去踏入看看,那么自己就会永远不明不白!
现在再来总结的话,我会聚焦到个人成长的话题上(工作几年后发现自己总会找找理论,好像显得自己很有学术涵养似的)。现代心理学认为,安全区、延展区和恐慌区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三个阶段。一个人的成长(因为认知可以影响情感,再改变行为)要经历这三个阶段,我称之为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绿灯区”(即舒适区)、“黄灯区”(延展区)再到“红灯区”(恐慌区)。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安全区,就拿说话和演讲来说,有的人和宿舍的人说话很自如,这是他的绿灯区,这样他比较自如,但若站在整个班的同学面前讲话,他就会紧张难受,这就是他的黄灯区,若站在其它班或者更多人的面前,他就会恐惧,这是他的红灯区。如果有一天他敢站在整个班面前讲话,感受一下黄灯区,就算紧张到讲不下去,失败,但这次也是个好的开始,他下次一定会好一些。这就是进步,慢慢从绿灯区渗透到黄灯区,如果之后再黄灯区不那么紧张啦,那么他的绿灯区范围就扩大了,离之前的红灯区越来越近,总有一天会吞噬红灯区。这样以来,他就会形成新的三个区域,比如说现在的他站在其他班或者整个年级讲话都不紧张啦,这是新的绿灯区。但可能站在老师面前就会紧张,这是他新的黄灯区。要站在全校师生面前讲话会觉得恐慌,这是他的红灯区。
若他坚持突破自己,新的红灯区迟早会被剿灭,这样他就不断地在改变和成长。以上的例子其实有我的影子。大学里有很多好玩的社团,有好多很酷的社会实践,有很多有意思的创新比赛,有无数的志愿者活动,有很多好玩的比赛和活动,也会有你可以去学习的老师,有你心仪的异性,还可以转专业,可以读第二学位,有很多好玩的选修课……__这一切都会有你的黄灯区和红灯区。
你要做的就是进入你刚兴趣的区域,千万别太计较结果,别那么的功利,因为成长往往是个慢过程,有时候不易被自己感知。好比如果你要争个学生会主席去当,那么你就去努力和准备,做好过程,但失败和成功各半,如果你赢了,说明你有实力,也很适合,如果失败了,说实话也并非失败,因为你的能力和实力都有,但位置就那么一个。如果你一开始就很在乎这个结果,害怕失败,那么在努力的过程中要么努力了一半放弃了,要么没有全心投入……若这样,失败也固然符合常理。而且这样糟糕的是没有结果,而且成长也少了很多。
所以,大学刚开始的大一,多去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多尝试,多实践,多试着突破自己。每个人的前18年都不一样,不要一味地羡慕别人而忽略甚至否定了自己。有的人钢琴九级,你要知道人家从6岁就开始练习了,有人说话演讲像播音员,你要知道人家初中开始就是广播站的站长,经历了6年的锻炼啦。有的人打篮球很厉害,大一就进了校队,你要知道人家小学就喜欢打篮球,初中就是校队主力了,篮球已经玩了八年了……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绿灯区、红灯区、红灯区。有的人的绿灯区就是自己的红灯区,这在职场也一样。我们每个人要做的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尽早突破绿灯区,侵占红灯区。
再回到那个2011年毕业的那个食品专业毕业生,其实她大学里大多都龟缩在自己的绿灯区,大学里也算积极,就是顺利完成学校要求完成的那些。但就是这么一个四年的绿灯区安逸生活,就会导致后来的结局。从职业规划角度来讲,其实红灯区更多的是职场和社会要求的,为什么那么多应届生出去不太适应,因为他们开始触到自己的红灯区,如果他们能更早地突破自己的绿灯区,跨过黄灯区,进入红灯区,那么他们就离职场越来越近,那个699的数字就会没那么的让人恐惧,也顶多像个商场里经常标出来的价格——“19、69、199、589、699、999……”
大学是人生投资最好的开始,一定要为梦想做点什么……_你的价格会不一样。
大一到底要干什么,我要说,你站在自己的绿灯区,你要敢闯黄灯甚至红灯,因为好的风景都在红灯区……
欢迎关注我的微博:http://t_sina_com_cn/blovelin
【“鲍”来问题,点石成“金”】每天至少回答一个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咨询,@鲍金勇+问题
应届生求职全攻略丛书《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卓越开始预售:http://t_cn/z80A5Qq


应届生求职全攻略丛书《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免费试读中: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3122674/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应届生微信小程序|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COM ( 沪ICP备12015550号-13 )

GMT+8, 2024-6-17 01:42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