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avid357 于 2013-1-5 16:56 编辑
谨以此文,献给普通院校的普通应届毕业生同胞,大牛可以略过。 首先,做个声明,我不是富二代,也非官二代,更不是985名校出身,智商和情商也一般,仅仅是非著名财经院校普通经济类硕士一枚。 刚看了一个985女硕士的心酸贴,拒了这个,又拒了那个,毕业半年依然没有落实工作。其实我想说,未来的人生路还要一步一步慢走,现在我们更需要低下头,量量自己的脚多大尺码,需要买多大的鞋子,至少可以穿这双鞋走三四年的路不是问题;尺码对了,然后要看款式,在经济能力可承受的前提下,当然是越漂亮的鞋子越好。款式好,颜色亮,可是尺码不对,我想这样的鞋子也不会舒服。所以说,找工作的事还需量力而行,体面高薪的工作往往需要深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个人素质,我个人曾经对一些外企动了心思,比如英特尔、花旗之类,面对这些花枝招展的鞋子,我真有这么大号的脚丫么?英语口语都是结结巴巴,专业深度也不够,so,这样的鞋子不要也罢! 逛了大半年的应届生BBS,看到最多的话题就是,找工作要想到长远发展。然而,人生又有几个十年,本科生大部分23、24,硕士应届生也都25左右了,算到60岁退休,也就30年左右的人生路。从我们哇哇坠地站在一个起点一起迈步人生,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普通的,眼下的大多数毕业生应该是正态分布中间峰值的那一段,我在高中时也梦想过清北的高材生,然后,在一所普通的211学校课堂上我学了高数的正态分布后,我才真正明白了自己是其中的哪一段位置。 之前,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成功拿到offer同学发了经验贴,其后跟帖大多是寥寥几句祝福和感谢;但那些没有offer的求职者心酸吐槽,却被大家跟帖到十几层。英雄惺惺相惜毕竟是少数,其实,大多数同学都是普通人,也包括我,我们同病相怜,我们羡慕名校硕士可以去大摩,可以去中金,因为,我们不是正态分布的正数1。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找工作这件事上,一定要摆平心态。因为羡慕别人而迷失了自我,那才是真的输掉了自己。so,埋下头来想想,适合我的鞋子也就41的尺码,44的尺码我们穿在脚上,又能走多远呢?我身边的同学有去外资银行,有去地产,还有没有offer的…其实我本人忙了大半年,也只有三份offer,两份金融类,一份地产类,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那一批人。求职初始,我就把自己定位在普通人的心态上,比如,10月份是房地产公司招聘旺季,身边的几个同学基本上都是一起去听宣讲去面试的,恒大,中海,万科,龙湖,他们每年招聘名额很少很少,万里挑一,更有甚者直接标注“非学生会主席勿扰”。面对众多的地产企业,只有一个学房地产经营管理的同学拿到了中海和佳兆业,算是最满意的了,还有拿到金地的,羡慕之余,我只能说一次次被拒让我一次次认清了自己的实力,我也逐渐明白了国内前20的地产公司需要怎样的人才!从起初连营销策划都不知为何物的小白,一步步认清了自己在房地产行业起步发展需要怎样的定位,我没有学习过房地产管理,也没有龙湖中海要求的高素质水准,我只是一枚很普通的小硕士,甚至连财务会计都不懂,痛定思痛,也尝试充分准备了中原地产的终面,甚至和中原老总KK在微博上颇有兴致聊了很多,最终还是被中原拒掉,很无奈。而后迎来了世联,没有了中原那种冲劲,更多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小组面,boss面,还好在年终岁尾如愿收到世联offer,算是这半年在地产招聘里摸爬滚打的成果吧。 经济类最对口的莫过于金融银行企业,大大小小的银行,数数差不多能叫上名字的都投了简历,多数给了笔试机会,当然了,外资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直接把我pass掉,我只选其中一些典型跟大家聊聊。最早面的是8月末兴业银行分行客户经理,HR上来第一句就是,你能拉来存款吗?然后,出来的同学有的在抱怨,兴业HR怎么这么没水准之类,其实我想说兴业HR很务实,拉不来存款的话,兴业银行不逼着你走,你自己也会走的。之后的宣讲会来了浦发分行,中信分行,平安分行,民生的地产金融部,光大分行,以及一些地方商业银行,这些银行的HR面试大同小异,待遇雷同。本来对民生地产金融事业部很感兴趣的,也被邀请去面试,后又听说是去做地产公司的信贷开发,眼下房地产各种限贷,这个岗位确实不好做,也就没去成。有些小的地方商业银行面试很不靠谱,HR说你自我介绍三分钟吧,等你扯完之后,HR问你还有其他问题吗?没有任何互动,然后就88了,要知道此前经历了场面浩大的笔试和群面,结果到了这里却又这么无语和无奈。中间还面试过两家证券和一家信托公司,特别是这家信托公司,一共陆陆续续持续两个月四场面试,更有意思的是海选的笔试后,然后第一轮HR面,第二轮8个老总压力面,第三轮是上机专业笔试,第四轮竟然是小组群面,我真的很无语很崩溃!!!转眼就是11月,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招聘,我想这才是重头戏。北京上海深圳那些城市,本地的毕业生就够用了,外地生源他们也不会考虑,至于说报考总行,鉴于我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校背景,也没有报考。最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志愿从业地点,清一色选择了家乡附近。这里我想说说身边的情况,很多同学报了北京总行或者上海某某分支机构,要知道我的这些同学里面很多人手里是没有offer的,我很佩服他们的勇气,他们和我一样都是这个普通的学校的普通硕士,在这个遍地高学历的年代,我们真的不算什么,真实的情况,报考总行或者不是生源所在地的同学大部分被拒掉!但我们毕竟是财经院校出身,从二线或者三线的国有商业银行分支行起步,其实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讲长远职业发展,从总行起步确实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但眼下我们真的很难跳起来去够到,从二三线城市起步也是不错的选择,退一步来看,我们这些普通硕士所面对的是海阔和天空。 年终之际,总算结束了忙碌奔波的日子,三选一,签了二线城市国有商业银行的一家支行,考虑了很多因素,最主要的是契合我自己的性格和专业知识,究竟明年会怎样、领导会不会重视提拔自己、银行压抑的氛围、需不需要托人找银行关系等等,其实我也不得而知,但眼下穿的这双鞋还是合自己的脚。未来我也愿意一步一步从柜员或者大堂经理慢慢做起,安安心心在这里做三五年,再谋高就,也许现在脚下这双鞋不是很耀眼,积攒了工作能力,我想鞋子终归还是会换掉的。 如果有生以来,你的身边永远是黑暗的环境,眼睛里只有黑色没有其他色彩,此时的你一定心平气和;直到有一天,一缕阳光打破了宁静的黑暗,那么明媚,那么耀眼,这缕阳光却又转瞬即逝,然而你的心却从此动荡不安,开始无法忍受眼前无边无际的黑暗,你在呐喊,却又那么无助…问问自己,我现在真的需要阳光吗? 再次声明,此文仅仅表明我个人对普通高校的普通毕业生一些择业看法,欢迎大家来这里跟帖交流,也可以站内信Q好友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