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帖已被设为精华]
本帖最后由 frozenblood 于 2012-10-16 16:54 编辑
刚才和几位战友交谈了一下(李鸣飞同学、洪晨同学等),再回想自己上周四的电面,的确是不咋地,所以刚才2点钟的时候收到了拒信时心情倒是比较平静。但还是很失望,因为壳牌是我最中意的外企公司,他的公司布局我早有耳闻,天然气的GTL项目也是我们实验室经常涉及的。我在美国学习的那一年,家附近一个Shell加油站一个Chevron加油站,车快没油的时候基本也是有意识无意识地必然在Shell加油站停车。不过既然在这里跌倒了,那就在这里爬起来,总结教训,迎接新的挑战。
我是博士应届毕业生,方向是能源与催化化学,所以申请职位的时候就申了技术岗。9月3号网申,19号接到了GD通知;25号上午GD,27号接到了电面通知;10月11号下午电面,16号下午2点接到拒信。总体流程就是这样。
GD
大家都知道的沥青厂选址:5个人一人抽中一个沥青厂地点备案,有诸多因素:公路运输/海运,沥青厂与公路/炼油厂的距离,当地气候,人们对建厂的意见,等等。5人30分钟case study,30分钟讨论,最后要讨论出定在哪里建厂。
要点:壳牌既然不换题,默认就是都知道、预习过大概题目(同电面)。在这种对题目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群面,考察的主要是在大家都比较了解的情况下如何脱颖而出,同时又比较具有协作性。逻辑是很重要的:在30分钟的case study时就要把自己地点的优势、劣势罗列清楚,等到发言时有条有理;同时,不要坚持自己的地址,如果别人的地址arguably好于自己的,那么就要快点放弃转而支持别的地址,这样一能体现自己具有协作性,二能节省大量无意义讨论时间,可以为选择出最终地址争取到时间。另外要说的是,别人说话时自己尽量不要打断;但大家都很熟悉这个话题、都想发言,如果你总也不打断就没你说话的份了,所以有的时候还要讲究技巧,如何顺势把别人的话有礼貌地接过来之后阐述自己的观点。
电面
我抽到的topic是竞争对手、领导力发展、CO2排放和环境危害。我准备的是后两个,选的时候选了环境危害。事后想想,其实对于我申请的职位来说,选CO2排放应该更好一些,我可以说不少我们实验室正在做的CO2加氢制甲酸的工作。不过之前担心面经上提到的不要准备例子、否则HR会打断,结果我通篇例子讲的较少,以阐述要点为主;HR姐姐也很nice、没有打断,结果topic很快就结束了,感觉亮点不多,只是把大众水平的电面呈现给了HR
要命的是一开始的achievement,这一点如果是技术岗的人千万要记住:我看网上的面经资料提到的achievement实例都是在说自己申办的大型项目、涉及了很多人、中途举办时遇到如何如何困难、如何如何解决等。于是我一开始的时候说的是带领三个催化实验室进行大型活动的例子,结果说到7、8句后HR直接打断,说“这个例子看不出来你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能否换个例子”。结果把我弄得非常被动。因为我准备了两个实例都是关于组织集体活动的——虽然我用了也准备过得备用实例就是我在实验室起早贪黑换了30多种 ** 方法终于发明了一个新催化剂的例子,但这个备用实例我明显准备不足,讲述的不生动,也忘记讲我为了表征催化剂结构而去威斯康星大学交流一年发现催化剂具有的独特结构。总之这个讲的很失败,我想这应该是主要拒我的原因。
在快结束时,HR commented之前的换题,“既然你都是博士了而且申的是技术口,就要拿出真正的硬件来”。我觉得这是我受用最大的一句话。今后再遇到这类面试我也知道应该如何应答。现在网上的面经很多,但理工科+博士的面经真的很少,导致好多人准备面试时得借鉴社会科学的面经来学习,难免有不适用的地方。面经简单看看就好,Be myself, show myself,才能做到最好。
最后还是要说,真的是很感谢壳牌。经过壳牌的这几轮面试,虽然果实不怎么甜美,但我成长了许多。像我们这种经常要周一~周六苦逼地在实验室连轴转实验的屌丝们,接触综合性面试、展现、成长自己综合能力的机会真的是很少。群面让我在不熟悉的团队讨论不熟悉的问题时更加自信、讲问题更加具有逻辑性,电面让我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自己的成就、关系和对一些常见企业issues的看法,这些东西我在科研中都较少涉及,也是面试能带来的额外好处。接下来我也将全力面对后边的公司面试,我也相信今后我会比这次做的更好!
---------------------------------------------------------------------------------------------------------------
Hang WANG
Energy & Green Catalysis Center,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