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求职网小程序
楼主: bjgirlyj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想进入媒体的筒子们的传媒业常识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3627

积分

董事长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0 21:16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转贴】

这篇文章不用文采,我只是再说一些很朴实的话。我把我所了解的这个行业的一些现状描述给大家,无需做道德上的判断,人人心中有一杆秤。

一个不是开头的开头:先正视你的工作
这篇文章我并不想从我进入媒体开始写起,而是想写上个月的一件小事。编辑部一下子来了好些个实习生,其中一个是我们学校的,因为是师弟,且第一天就跟我说多多照顾,我便觉得确有一份照顾的责任。
然而这个师弟,每天晚出早归,既不报选题也不与人沟通。当时其他实习生都已经或大或小的有动静的在干活甚至是发稿子了。于是,我约略地跟他提及,赶快找一个选题来出去采访、写稿子,争取在实习期多发几篇稿子。然而,这位师弟还是每天都稳坐办公室翻报纸上网。
当时,我正在写两会。这个题目好写又不好写。好写在于信息满天飞,不好写在于信息泛滥成灾,挖掘殆尽。代表委员白天开会,那一段便每天晚上出去采访。机会难得,总编助理交待,你每天都带个实习生去,让他们熟悉熟悉。
首选当然是自己的师弟,我跟他约好晚上七点出去采访,要他先查点资料。不料,到了下午他突然从我的身边经过扔给我一个纸团。我莫名其妙,想把纸团扔掉,转头又觉得不对。展开纸团,上面皱皱巴巴的写道:“师姐,我不舒服,先走了,以后有机会再跟你采访。”
后来很晚又给我发短信说不是不舒服,家里有事云云。然而,我暗说不会有下一次了。我并不是挑剔,然而,如果有事情,何妨正大光明说出来?
第二天,我又见他在沙发上悠闲的看报纸,仿若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这个师弟在我们这里没有呆多久,一个采访没有做,一个稿子没有写。后来大概自己也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干脆不来了。
同期,我带的另一个不知名院校来的女孩子,已经写了好几篇稿子了,准备带着丰硕的实习成果回去了。
我并不怀疑:也许这个师弟真的有事情,或许是他并不需要这份实习经历和成果。
但在任何行业都是这样的,找到一个肯带你的前辈并不容易,我的一个同事没有带他的实习生出去采访过一次。
事实上,我想提及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当你无论以何种形式跨入职场,在这里,学历、关系只是一种本钱,更重要的是:你的态度能否打动你的领导和同事让他们相信你,进而给你展现能力和关系的机会,给你机会的时候你又能否把握住。更遑论:稍微了解媒体的人都知道,做记者最重要的就是经历和锻炼。
   写职场其实是一件总会左右为难的事情,因为身在其中,总有很多问题不好讲、不能讲。然而做记者严格来说半年有余了,一直很多话如鲠在喉。像这个师弟的事情我很怕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曾经几次动笔想写下来,总是开了头又放回肚子里去。此一文,乃是为了响应职场版号召,很多话还请看的同学姑妄听之,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

了解传媒行业
中国的传媒行业几乎处于一种爆炸式的发展状态中,大大小小的媒体不计其数。按类型有日报、周报、杂志、网媒和电视,这些稍有常识的人都可以清楚划分。
在传媒类型方面,主要表现了不同类型媒体所具有的不同特点。现在的总的流行趋势是“日报周报化,周报杂志化,杂志只好写策划”,也就是说,报纸不再是传统的消息传达,像《新京报》这样的报纸都开始注重调查性的报道和深度的一些理论拓展;而典型如《南方周末》这样的报纸,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信息量,完全不下于传统的杂志;而杂志开始越来越注重组合型策划型报道,这方面尤以三联为极致。
为什么说类型问题呢?这是因为你进入的传媒类型,决定了你的未来职业潜力。如果在类似于各类都市报、晚报的地方跑政法线(咱们学校的学生进入传媒大概都跑这条线),也许每天都忙个不停,听听庭看看现场,写个百八十字的短消息,东家长西家短的,即便做上几年也很难有像样的文章出来,这对记者的未来发展就不是很好。
而按照媒体的级别,可以包括几个等级,最牛的是中央级媒体,这一级寥寥可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几家,典型特征大树底下好乘凉;其次是有影响力的社会媒体,如南方周末、新京报、三联生活周刊、财经等等,典型特征是社会影响力高收入高,相应的对编辑记者要求也高;然后是中央各部门的机关行业媒体,人大、政协、公检法、实权部门等等,典型特征是不愁吃喝也很难有太大的作为;最后就是各类大大小小地方媒体了,其间鱼龙混杂、良莠参半,很多媒体以敲砸为业甚至难以生存,记者编辑还要兼营销售,难以概述。
特殊谈一谈网媒的问题,我虽然始终也没有正式进入那一行,但接触还比较多。对于网络编辑来说,复制粘贴整理资料是主要工作,当然现在一些网媒也有了采访权,但行使起来也与平面媒体不同。门户网站的编辑收入和福利还是不错的,小网站就堪忧。

什么样的人适合进入传媒行业呢
应该说,现在很多传媒行业都不喜欢招新闻专业的,反倒对法律、财经专业的人情有独钟。这是个共识。所以,法大近年来毕业后进入传媒行业工作的人不少。
谈一些基本的吧:一是一定的写作能力,这个我估计只要是正常途径考入法大的都不会有什么问题,相反需要注意的是,优秀的文笔并不一定能做新闻,因为记者和编辑都不是文学读者,新闻有自己的行文方式和解读角度;二是一定的亲和力,起码与人面对面时可以让人家信任你,得到你想采访的内容;或者约稿时让作者愿意给你写稿子。除此之外,其实并无太多。

怎么样才能进入传媒行业呢
前几天,一个人民日报的副总编给我们开讲座,说过人民日报的招聘方式。每年招聘二十个人,里面大概只有两三个特别出色的本科生。会有六千份的简历投到人事部门,然后有大概六百人可以进入笔试,笔试的基本内容就是新闻常识和写作,笔试会有大概八十人进入第一轮面试,最后剩下四十个人坐在他的面前进行复试。每个人的复试时间大概有十五分钟,这位老师坦诚十五分钟是很难判断出什么来的,看的就是交流沟通能力,也就是亲和力。
以上仅仅是一般的招聘方式,然而事实上:在这个人脉关系十分重要的行业,很多招聘都并不是公开的,即便是公开的也不一定是就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进行的。不要鄙视我的说法,这是正常的一种竞争手段,很多时候做采访,都需要调动你方方面面的关系,这也在考验你的一种能力。
就我本人来讲,我在传媒行业毫无关系可言,我进入这家杂志社的过程毫不讳言还是具有一定的范例作用。我三年前因写博客而曾被一位老师认可了文笔,后来找工作偶然发现这位老师担任主编的杂志在招记者,我辗转获取了这位老师的电话,直接拨打过去告诉他我想为他工作。我因此在这场六男一女的小范围招聘内占据了主动权,并且最后拚杀过那几位男士成为唯一的录取者,这位老师之前是决定这次不要女生的。
   
   传媒行业的基本工作方式

通常来讲,大部分媒体人都处于工作压力大、但时间相对可以自由支配的状态。但网络编辑的工作量大,经常加班是众所周知的。基本上,电话、交通工具、电脑三种现代化工具构建了记者们的日常工作。出差,对于大多数记者来说更是家常便饭。由于传媒行的开始一般都从记者做起,我便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生存状态。
一般来说,记者也有很多种,如果在党政机关媒体,最舒服的就是跑会记者。往往开一个会,回来把主办方或者官方权威媒体准备的通稿一发,还可以顺带一些车马费和一顿不会太低级别的会餐。如果你是固定报道某一领导的行动的话,在建立人脉方面更是有优势。
还有一种记者我也称呼不好,姑且叫跑片记者,这样的记者基本都在日报、晚报。他们往往很辛苦,哪里出了事往哪里跑,要赶在出刊之前交稿子,作息及其不规律。每天压力都很大,可以说是很多新记者的必经之路(索性我本人并没有经历过)。但这样的辛苦换来的往往是报纸上一则长了也就是三五百字的消息,可以说付出与成果并不成正比。圈内传说,法晚的普通这种记者一个月也有五六千甚至更高的收入,此说话未经证实。
另一种记者是写综述的,他们很少往外跑,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提供的信息写稿子。综述记者占据了记者中的两个极端层次,一种典型如三联的一些高级编辑或者主笔,专业、水准、深入独到的分析能力使他们的特色,他们本身通常都是专家或者经验丰富的老记者,文章往往写给具有一定层次的人看;另一种就是懒记者,在网上随便复制粘贴点消息就完成一篇稿子,实在没有前途。他们的收入也呈现两级,都没有接触过,不好说。
最后说的一种是调查记者,平常见到的流传最广的重磅性报道都是他们或卧底、或调查曝光出来的。他们影响的层次广,并不需要太多的理论,只要新闻事实和真相足够震撼就可以了。卖大白菜的老太太也许都爱读。说实话,做这种记者,最容易出名,生活很精彩甚至是刺激,只要写出来都是拿得出手的成果。但做稿子难度非常大,而且一些害群之马都是打着揭黑记者的牌子去四处诈骗。这种记者的收入也很不好讲,主要靠拿稿费。以这种手法著称的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等,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评级管理制度,我认识一位南方报业的一个记者,据他说一个月过万是没问题的。但南方传媒比较发达,在北京大概比较难达到这个数目。
在收入问题上的强调一点是:除非是机关性质的,一般记者的收入都与他的发稿量挂勾,跟律师一样,记者的流动性也比较强。所谓有本事哪里都能吃饭。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应届生微信小程序|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COM ( 沪ICP备12015550号-13 )

GMT+8, 2025-1-3 07: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