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早晨八点半,当许多上班族还在北京拥挤的地铁里挣扎时,封和平已经开完了两个会,秘书安排的日程几乎以分钟为单位。封和平是普华永道中国公司的合伙人,进入新年,他几乎每天都如此繁忙,尽管在北京他的下属超过三百人,但封和平仍然要亲自参与一些项目的落实,“没办法,作为会计师,谨慎、信誉和生存紧密相连,安达信的教训在前,所以即使是‘五大’,也没有资格掉以轻心”。 就在去年年底,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6号——A股公司实行补充审计的暂行规定》,这一规定使五大会计师事务所进入了异常忙碌的状态。进入新年,普华永道以这样的节奏展开工作:前台小姐在一刻钟的时间里要接转几十个电话,等待拜访的客户在门前排起了队,很多职员要在各个城市间忙碌穿梭。普华永道目前已经在中国最有经济活力的六个城市设立了办事机构,这样的场景也正在这些城市同时上演,一贯处在幕后的会计师事务所正逐渐习惯以这样的速度冲向前台。 迁徙的困难 如此门庭若市显然让一些老资格的会计师感到诧异,因为今年已经是普华永道来中国的第二十三个年头,但此前似乎从未感到忙碌。封和平说:“我们完全是随着跨国公司迁徙来的,当我们在美国的客户比如壳牌、IBM纷纷致力于中国市场时,普华永道也被从美国拷贝到中国,因为这些公司已经习惯了在我们的帮助下工作,而中国还没有哪个公司可以满足这些巨头们的苛刻要求,我们就这样在中国立足”。 但这个追随计划最初的经历并不顺畅。1979年,普华永道的代表处在北京饭店挂牌,但在随后的十几年里,由于受到有关政策的限制,公司始终无法开展具体业务,只能从事税务、法律方面的咨询服务,十年之后,普华永道中国公司的员工只有二十多个,还不如美国公司一个小的项目组,这段时间也许是普华永道在中国最为灰暗的日子。但情况进入九十年代有了本质突破,随着1991年允许建立中外合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国企改制、赴港上市政策的出台,普华永道看到了自己在中国的未来,“那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此后,普华永道的名字渐渐被中国人熟悉”。 但观念的转变远比记住一个名字难得多,封和平和他的同事在实际中遭遇的困难甚至超过他自己的所有设想,“我们的很多客户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公司,与国外的公司相比,由于文化习惯以及制度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上甚至可以用格格不入来形容,当客户需要出具审计意见时,我们首先想看到实际的证据来证明他们所说的属实,但在许多企业眼中,这种合作关系被异化,合理的要求往往得不到协助,我们缺乏资料而且受到刁难,当我们试图用一些国际化的方法来应用于客户时,一些客户对会计师甚至产生仇恨的情绪,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工作关系很糟糕,因为普华永道有自己的标准,我们要保持合理的怀疑,而国内的企业还没有看到会计师的作用”。 封和平的这些经验现在说起来已经成为故事,因为现在这样的事情已经非常稀少了,“事在人为,你要努力向客户宣讲正确的做法,当我们的用意被企业理解后,合作也就变得顺利了,另外从会计制度上讲,中国最近十年的变化超过以往几十年的总和,而我们已经参与到最前沿的课题,已经脱离了依靠跨国企业链生存的时期,从这个角度看,普华永道已经迁徙成功了”。 扩张的速度 按照计划,普华永道在未来五到七年的时间里将把中国公司的职员从目前的1800人扩张到2万人,这是一个令人眩晕的数字,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判断,这应当是一家大型工厂的标准,而一家出售智力和专业经验的公司,是否需要如此庞大的人力是个值得怀疑的问题。封和平解释说:“这个数字决非危言耸听,也不是主管层的一厢情愿,这个结论是根据目前的业务量以及对未来的一些基本判断得出的,当初在中石化上市这一项目上,普华永道派出了300人组成的庞大队伍才顺利完成,随着《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6号——A股公司实行补充审计的暂行规定》的出台,客户的倍数增长已经来临,而现在的人手很显然早已捉襟见肘,以这样的速度膨胀不是操之过急而是不够迅速。” 难点在于,普华永道迫切希望的专才不能像产业工人一样在短时间内培训出来,加上其他国内外同行的竞争,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这个庞大的计划,是对公司计划的另一层考验。 普华永道高管层对困难也很清楚:人们对有形产品的竞争非常了解,其实在会计行业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尤其是“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几乎可以用残酷来形容,如果期望赢得胜利,惟有依靠实力和良好的信誉,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这都可以归纳到人才的竞争。 普华永道目前的难处在于加速人才本地化进程,这是一个着急不得的过程,封和平介绍说,在公司里,从大学毕业顺利升任到合伙人,至少要花去十三年的时间,但所有的等待都是必须的,因为会计师最重要的资本在于信誉,所有的扩张都不能急功近利,标准也不能因此降低,人才短缺的阴影在短期内还无法改变。 与招徕人才计划匹配的是区域扩张的打算,普华永道正考虑今后每年选择两个城市设立办事处,选择的标准也很独特,不仅仅要看城市的GDP数额,还要考察外商投资规模,更关注城市对外商的态度以及当地的大学教育情况,这种衔接把普华永道的良苦用心体现无疑。 普华永道以这样的速度完成在中国的布局,显然是期望创造一个奇迹,但在扩张计划切实落实之前,仍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矛盾中的抉择 会计行业本身要求的严谨、客户数量的激增和公司人手的短缺,这些因素纠合到一起,矛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降低服务标准去满足所有客户,还是保持固执却失去眼前的厚利?这是个实际的选择。 普华永道毫不迟疑地挑选了后者,“会计师是个依赖判断的行业”,作为合伙人,封和平对此深有感触,“每天早上一起床,我都要想一想今天会遇到哪些风险,这已经成为许多会计师的习惯,因为每一个业务、每一个判断、每进一个人,这些都可能会成为潜在的风险,事务所依靠信誉和专业知识谋生,要站在所有行业发展的最前端,对任何潜在的风险,我们都非常谨慎,不会拿命运冒险”。 基于这种理念,普华永道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使事情变得简单。在公司内部的支出计划中,营业收入的3-5%被列为培训费用,他们还期望用中外合作的方式加快员工的成长速度,每年从全球各地选派优秀的外国职员来中国公司任职,外籍员工的比例达到15%,封和平解释说:“引入外籍员工并非要求他们具体做多少业务,而是要求他们尽快培养本土人才,一个直接的口号就是‘培养一个可以代替你的人’,在许多人看来这并不是容易理解的事,但在普华永道,在特殊的会计师行业,这是个基本的生存法则”。 这只是普华永道庞大的培训计划中的一小部分。每年的七月到九月,公司新招聘的大学生都要集中在上海的“全球培训中心”进行系统培训,在结业时,“为客户创造价值,解决比较复杂的商业问题”这样的价值判断已经成为共识,封和平对此的评价是,“培训、学习在普华永道几乎是相伴终身的,尤其是在中国,很多规则和制度还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客观地说,此时的会计师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处理矛盾更需要技巧”。 另一个挑战来自客户,在数量激增的同时,许多陷阱在不经意间也已经挖好,封和平说,“我们需要甄别陷阱,绕开它,不然的话,一些所谓的黑幕就可能把公司拖入深渊”。这种担心来自于中国资本市场不时暴露出的种种丑闻,普华永道并不愿意拿视若珍宝的百年招牌来冒险,所以对客户的选择几近苛刻,他们不仅要详细考察企业目前的状况,还要考虑它的发展前景,对每一个疑点都保持侦探一样的警觉,他们不但查看企业的财务报表,还仔细观察管理层的交流能力,甚至在道德层面进行考量。实际上,安然事件使得“五大”的整个声誉都受到了打击,普华永道一直都在努力加强内部的监控管理。为了保证业务上的独立性,每年都要在公司内部进行审计。而且普华永道在中国的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都会互检,保证事务所业务的质量达到水平。全球不同国家的成员所每年也会相互检查,“五大”之间也会定期进行行业互检,不仅提高了本身的审计质量,而且加强了内部的监控机制。 这样的谨慎会让人感到疲惫,但如果期待成功,普华永道的态度或许是惟一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