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千里走单骑(1) 讲述者:文妤
专业:微电子 学历:本科
毕业时间:2003.7
INTEL印象: INTEL(英特尔),1968年成立于美国。197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英特尔的未来,直接加快了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催生了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世界顶级的微处理器技术领导者。《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美100家“最佳雇主”公司之一。 英特尔1985年进入中国大陆,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四个地区设立研发中心、软件实验室、测试与封装中心、营销中心等,目前中国区有员工约3000名。随着INTEL世界战略布局重心的转移,中国已经成为它的核心市场之一,由此引发对国内人才的大量需求。英特尔钟情大学毕业生,每年都会在国内十几所知名大学遴选那些名列前茅、敢于进行“可衡量、可预测冒险”的TOP毕业生加入到企业。 在英特尔的人才观里面,只有优秀的人才才能进入英特尔。英特尔以“客户至上、质量为本、纪律严明、冒险精神、注重结果、团队成长”等六大价值观为用人文化的基石与准则,选择一切合适的优秀人才到合适的岗位,在以“不让薪酬成为员工不满意的因素”的口号下,注重业绩并以结果为导向,以此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没有结果的偏执: 2002年,这个冬天不太冷。尽管已经进入了11月份,天气还是不错。为了考研,我依然在学校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面对学校接二连三的校园招聘会无动于衷。 1999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成都一所知名的电子大学微电子专业——一个富于前途的专业,我的辅导老师这样对我说,不过他没有告诉我全国一共有多少我这个专业的大学生。当初报考这个专业时是喜剧的也是悲剧的,说是喜剧的是因为大家都说这个专业好,热门,好就业,发展前景也好,于是我就报了,还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了。如果看到现在很多这个专业毕业的人都在做一些很基层的工作时,也许我就不会填报了;说是悲剧的是因为上了大学后才知道,这是个与我的性别有出入的冷冰冰的专业。4年过去了,依然说不出喜欢还是不喜欢。如果把这个过程比做一段婚姻,显然是没有感觉的。就象旧社会流行的媒约之婚,不到洞房花烛时,就不知道对方庐山面貌,可真要是到了这个地步,也是“生米熟饭”,只好“嫁鸡随鸡”了。都说感情可以培养,可4年中除了能考个不错的成绩外,没有多少激情。所以报考研究生时我选择了工商管理。想开始另外一段由自己选择的“婚姻”。不知道这次婚姻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真相:某个专业就业前景如何与该专业的属性紧密相关。有些专业只与企业内的职位相关,如会计、文秘、人力资源等专业与企业内的财务、行政、人力资源等职位相关,需求量变化有限;而有些专业就业情况与行业紧密相关,如信息电子、软件、电力、国际贸易等专业就业的行业依赖性比较强,往往行业兴衰决定了就业的好坏,人才需求量变化很大。目前很多行业的兴衰变换很快,在这样的情况下,专业选择就必须慎重。 相比学校那些贫困生,我应该是个幸运儿。我是独生女,父母双职工,家庭条件还可以,所以自出生到大学一直都很顺利,没有经历多少挫折,属于那种自信的“乖乖女”。因为没有生活压力,面对就业我一直很放松。我上学年纪比较早,大学毕业时我才20岁,这应该还是个可以上学的年龄,所以我决定考研。这也是从一开始我与别的人不同,我不是为了逃避就业去考。我的想法很简单,选择好要做一件事、然后坚持下去,不行就干别的。从性格上看我是那种“不见棺材不落泪”的“犟牛脾气”的人。 真相:在面试中,经常会碰到面试官询问应聘者的家庭情况。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成长的环境,不同的环境会培养或影响一个人不同的性格、态度及价值观,这在面试官的眼里是一个参照因素。如目前争论比较尖锐的“80年代”现象。至于面试官取向于哪种判断,可能与职位要求及面试官个人的偏好有关。 不能说我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只能说我比较会学习,属于奥运会冠军罗雪娟、刘翔那种比赛型的选手。从成绩来看应该没有问题。所以学校的招聘会我基本上是不参加,周围的朋友以及父母都劝我“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我不以为然,在我看来参加面试很耽误时间,而且会打乱学习节奏,分散精力,扰乱心态,不利于专心复习。我想这是诸多考研人的心情吧。也许是没有经历,就不知道生活的真实与残酷! 2003年3月,命运跟我开了一个玩笑。由于我报考的学校太热、专业也很热,尽管我考了高于所报考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15分的好成绩,依然没能帮我在名次上占据有利的地方。7个名额中我排名13。按照录取规定,我还是有机会我参加复试的,在结果没有正式出来之前,我还是有一丝希望,也许面试中会有人出局。我周围的同学们“好心”地给我出注意,象我这种情况有两种选择:一是自费上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二是申请调剂到别的专业。我在内心里谢绝了他 们的好意:这与我的个性不符,一是我不愿意成为学校的摇钱树,二是我不是嫁不出去,没必要是根藤就上。做这样的决定多少有点看不清“时势”,我忘了这个时候已经是2003年的3月,错过了毕业生求职的最好时机。 真相:一般来说,企业对毕业生招聘分两次:一次是在当年的10月份左右,第二次在来年的3月份。企业HR部门在每年的上半年制定来年的招聘计划:包括招聘时间、人数、专业及学校要求、应用方向、薪酬体系、培训安排等。理想情况下自当年10月份至来年1月份之间基本确定人选,年后(春节后)就会安排实习,以便毕业生毕业后马上就能上岗。而年后毕业生招聘相对比较零碎,不利于毕业生就业。 从头开始: 其实,我上研究生是有十分的把握。凭我在学校的成绩,很可能被保送到本校上研究生的,只要我再努力争取一下。当时符合保送条件的人有好几个,不过我是最有竞争力的。但我实在是对本专业提不起兴趣,我不想再持续这段“没有结果的婚姻”。然而现实却是这样的模糊与冰冷!这应该是我长这么大以来受到的第一次打击,而且很沉重。看着身边的同学不断传来签约的消息,我开始坐不住了。比我还着急的是我的父母,总是三天一个长途,不停地打电话来,搞得我很害怕接电话。恰好这个时候返校的同学也开始增多,见面总少不了“嘘寒问暖”,让我很不舒服。不过这种情绪只持续了不久,骨子里头那根不服输的“反筋”开始“搞事”:象我这样优秀的女孩子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地服输呢?这次不行,不还有下次吗?我还年轻,比其他人我更有资本。呵呵,原来“年轻就是资本”就体现这个时候!现在我要再次说起我的固执,尽管我在考研的这条路上固执得没有结果,却在找工作的事情上,固执帮了我的大忙。我始终有这样的信念:尽管考研可能失败,可就业我还没有开始,没有理由要担心什么。 真相:固执与坚持只是理解的差异。职场拼搏,需要固执与坚持,这是一项职业素质。人在职场是一个漫长的寻找过程,大部分人需要寻找很长时间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尤其对职场新人来说,往往刚开始的时候会面临很多不适应,坚持与固执是度过“职业磨合期”的最好精神武器。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准备自己的简历。可以说,我对如何找工作是陌生的,为了准备考研,我几乎拒绝了所有企业的宣讲会、就业指导,固执得象个刺猬。好在我是一个学历能力很强的人,通过网络了解到很多关于撰写简历的方法、格式,做出了一份象模象样的简历。不过在接下来搜索招聘信息时,结果很让我失望,我看到的是一场盛宴后的残羹冷炙。那场我本要出席的大餐已经结束。2003年的3月份,已经没有多少企业招毕业生。也许他们都在准备明年的毕业生招聘了!不管现实如何,我还是整天在网吧访问那些知名公司的网站,看看有没有招聘需求,不管它招不招毕业生,只要与专业相关,我都把简历发过去。只是在发简历的时候,我多了一个心眼:邮件标题写明了我的姓名、应聘职位、毕业学校及专业,我的想法就是要人家看到我的邮件就知道我来干什么的。 真相:在企业,一个简单的职位没有天要接到成百上千的求职简历,忙碌的HR招聘经理没有那么多时间来一一打开,只能挑选其中的一部分浏览,大多数的求职简历被直接丢在垃圾箱里。因此求职者在发出简历的时候,最好在邮件标题上注明姓名、专业、应聘职位、毕业学校等,当然标题要精练。简历尽量避免用附件,以方便HR经历浏览。很多时候因为邮件服务器或者网速或者病毒的原因,附件很难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