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帖已被设为精华]
本帖最后由 yyghope 于 2014-6-18 18:25 编辑
转眼间工作快一年了,想起刚归国时候的坎坷,仍嗟叹不已。。。。
简单介绍,本人国内三本,大学勉强混过毕业时发现自己的大学岁月就这样度过,心有不甘,认为自己还有潜力可挖
遂猛攻雅思最后申请了墨尔本的Deakin Uni (你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学校),念国际商务。
不想之后骤然发现学习乐趣,找回自我,努力学习打工认真生活,最后还凭借较好成绩转学分多拿了个学位。
留学期间做过除餐馆外各种乱七八糟的赚钱的路子,当然和很多在500强实习大牛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但自己生活花销,旅游,养车等等还算错错有余。。。。
毕业后归国,一心想成为相对大的公司“管培生”,屡败屡战后终于进入某最近在内地疯狂拿地之外资地产的这个项目,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回曾经陪我战斗的Yingjiesheng 看看,为后来人们加加油,打打气,顺便一点小认知博大家一笑。
1. 其实很多公司的HR面对海龟都比较两难。因为很多除了知道在国内家喻户晓的学校 (澳洲估计就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ANU)之外,其余的也许对他们来说都差不多的感觉。。。其余八大的同仁们不要喷我,因为这是与数个不同公司(内资and外资)的HR交流后得到的结果。。。。也许他们觉得招国内985,211的学生更加把稳吧。。。毕竟海龟良莠不齐大家也是知道的。。。
2. 起薪不是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其实如果不是进入某些大牛公司的校招生,起薪很多都不太理想,越来越多的公司打着“管理培训生”的旗号去招聘作为廉价劳动力,譬如某知名物业五大行(注:非银行五大行)该项目就1000月薪而已,实在是对不起大家辛苦无数次面试最后却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但是“人挪活”(并不等于乱跳槽),最近一个也和我工作差不多一年时间的校友,从起薪2700的职位跳到了某国内土豪信托公司底薪8000,所以我觉得如果一份职位有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就算刚开始稍微少一点,混个履历依旧值得。
3. 其实有些公司说起来高大上,其实也就那样。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外界看起来我所在的公司各种土豪各种牛,结果说起来就是个外资私企,很多时候老板不愿意放权,事物处理节奏缓慢流程复杂,等级制度森严,人真的是最复杂的动物。最近和其余大家几位在其他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型地产公司的小伙伴闲扯也有同样感慨,其实很多公司并不是真的Core competency有多牛,而是时代推动着他们发展而已。
4. 还是不要太迷信外资。这是本人曾经犯过得一个错误,当初在面试的时候一心想进入外资,觉得会碰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更能发挥自己在外面学校的东西林林种种。拿本人的现在情况来讲,年终奖就2-3月工资其实真的略显寒酸。很多外资企业确实实力雄厚但是年终奖的确没办法和很多本土土豪媲美。并且在很多补贴方面完全不是对手。同时,相对完善的制度,限制员工(至少是中低层)捞到油水,所以转眼一看一位小伙伴所在的同行业国企 (非拼爹,非关系户),虽然月薪和本人相当,但是包三餐,住宿补+交通补+通讯补+生日礼金+6月-12月工资年薪各种+,试想年终奖一下拿十来万的感觉还是很爽的。
闲聊几句,一点小废话希望对现在正在找工作的同仁们多少有一点帮助。
如果字里行间有得罪某些朋友之处,愿多多谅解,觉得本文无趣无聊甚至偏激之朋友愿一笑了之,激动者朝本人小喷几句也无所谓。
Anyway,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心仪的工作。。。加油~~~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