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求职网小程序
查看: 52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经验] KPMG(Tax Offer)+PwC(Audit Par面)一路走来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1024

积分

地区经理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3-11-15 16:27 |显示全部楼层 |正序浏览
[此帖已被设为精华]
犹豫很久是不是要写一篇一路走来。Par面结束后想:等Offer来了再写吧。Offer来了后想:KPMG Tax在四大中不算一个顶好的Offer,要不别写了?

然而,无论结果是否全然尽如人意,两个多月的求职经历对自己而言是一个宝贵的财富。正如一位YJSer在论坛中发帖所说:愿我们都被这世界温柔相待。受惠于应届生论坛颇多,也希望自己的些许经历可以帮到现在,或者未来的一些小伙伴们。毕竟,有人鼓舞相伴,总好过孤军奋战。


言归正传。

个人背景:上海211高校本科,经济类专业,语言类辅修,有MKT实习经验。
求职整体结果:16投1中。
四大各自结果:
1)PwC:Par面
2)KPMG:Offer
3)DTT:OT
4)EY:笔试
由于DTT和EY的经历几乎可以忽略,所以暂且不表。就谈谈PwC和KMPG的一路走来。

网申:
网申部分两家公司并无二致,注意认真填写OQ,不要出现语法、拼写等错误。
LZ的话:我起先觉得OQ费时费力,但久而久之却发现,OQ不仅仅是公司考察我们是否态度认真的重要标杆,更是我们自我衡量、找到目标的关键步骤。在一次次填写What,Why的问题时,我也一遍遍问自己同样的问题,究竟我遇到过怎样的困难?究竟我的优劣势到底是什么?我认为理清这些问题,并了解自己申请的职位究竟需要怎样的特质后,能够帮助我们判断自己与该职位是否匹配。
另外,应届生有聪明的小伙伴提供一种方法,将自己的简历一条一条剪下,分别粘在本子上,每条之间留出空隙供自己细化、丰富自己该条简历内容下的经历。

笔试:
1)PwC:形式为上机考试,分为Numerical(中文),Verbal(中文)和性格测试三部分,难度较小。
2)KPMG:形式为纸质试卷,分为Numerical(中文),Verbal(英文)两部分,难度较大。
以上测试均可参考经典24题、36题以及花旗银行Numerical测试,预先练手,有备无患。
另外,根据应届生论坛牛人分析,KPMG Numerical测试需保证至少做够18题,在此基础上考察正确率。
LZ的话:难度大小以211高校经济类专业普通学生程度衡量(非霸非渣),其中英语部分以六级600+衡量即可。

M面部分分开表述。

PwC AC+M面:
AC面主要可以细分为四个部分:破冰游戏,Case Study,Presentation,Debating。
LZ的要点(不代表群众意见):
1)友善、得体。一场AC面中,红蓝两队队员既是队友,又是对手。可以选择1+1>2,携手晋级,也可以选择争锋相对,伤敌伤己。说最多的话,做最强势的人,未必代表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轮。相反,和我们的队友、对手友好合作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进入下一轮。
2)思路清晰。10个参与面试的的学生,可能2-3个不是经济类专业,6-7个不是会计专业,要熟练运用管理学模型几乎是不可能的,生搬硬套反而可能带来负面效果。不妨以理清思路为先,能够借助管理、营销知识解决的问题就用它们解决,不能借助的则试图让我们的表达严密即可。

AC面与M之间有一个写邮件的环节。
LZ的要点(不代表群众意见):没有要点
为了不透露内容,以下均用化名。邮件要求在某一假设情境中选择写信给小明、小红、小强。我的经理告诉我,我写给小明是不对的,如果是他,会选择写给小红或者小亮(等一下!小亮是谁?对!他没有出现在选项中,而是出现在情境中)。而我的一位小伙伴与我交流过面试经验后表示,她的经理认为她不应该写信给小红(What?)。

M面:
根据应届生传言,经理决定是否让某人进入下一轮主要取决于AC面表现,M面只起到辅助核证作用。
LZ的要点(不代表群众意见):
去面试之前先问问清楚自己:Why PwC/KPMG?Why audit/tax?既是为了有备无患,给面试官一个完美的答案,也是为了看清自己的选择,给自己一个交代。

KPMG M面:
LZ可能因为Numerical做得比较烂,被由一志愿audit调整为二志愿tax,现在看来不知道是缘分或是运气?良缘孽缘?好运坏运?
M面主要可以细分为三个部分:Case Study,1V1 Presentation,1V1 Getting to Know You(注意经理会填写一张打分表,而这张打分表最终会到Par的手中)。
LZ的要点(不代表群众意见):
1)思路清晰(理由同上,与此同时,这次并没有可以依靠的小伙伴们了)。
2)熟悉OQ。LZ在M面中只被问了两个问题,且这两个问题全部来自OQ,故再一次强调OQ的重要性。
LZ的M面进展十分顺利,所有问题均与爱好有关,结束时经理给到了明确的口头通过,故令我相信,面试时间越短结果越好

Par面及Offer部分合并叙述。

LZ的要点:除非实力过硬,否则缘分,缘分,还是缘分
两场面试是均为基本面问题+全中文,没有闲聊,没有challenge,没有旅游爱好,没有时事新闻。唯一共同涉及的问题为:你的成绩可以排名多少?你认为audit/tax需要怎样的特质?
应届生PwC论坛有善良的小伙伴发了PwC UK Employability的PDF文件,其中涵盖PwC所需员工素质,可以帮助衡量你了解什么是四大需要的特质。
(LZ猜测在没有四大实习经验及CPA相关资质的情况下,成绩不够优秀是我最终或许没有获得PwC Offer的原因。LZ并没有报名CPA(=LZ对从事audit这份工作没有投入足够的努力)也是或许最终没有获得Offer的原因。)
而KPMG面试再次进展十分顺利,结束时Par给到了隐晦且明显的口头Offer,故令我相信,M面对Par面结果有一定影响
纵观PwC与KPMG耗用的准备时间和精力,前者均为后者的多倍,然而前者依然音讯渺渺,后者则一路顺利收到Offer,故令我相信,Offer需要缘分

写在后面。

对于非会计到会计,对于MKT或其他职能到Finance:
1)四大有什么特点是别的地方没有的,这些特点怎样促使你在细细评估后决定转头四大?
2)你认为自己适合四大,那么你为此投入了怎样的努力(mutual choice)?

对于表忠心,表热爱:
忠心和热爱是必要的。但正如又一位YJSer所说,热爱并不是谈起来就眼睛发亮、手舞足蹈,相反,真正热爱的人可能是平静的。你是否只是一味“我喜欢,我钟爱”这份工作?还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这份工作的那些特点,并在正确衡量工作内容和强度后依旧决定投入这份工作?

对于小伙伴们:
在整个求职季,我遇到许多小伙伴们不停告诉我,今天我投了多少家公司,明天要去哪里面试,后天要去哪里面试。而当我网申速度缓慢,或是没有收到任何面试通知时,我会隐隐觉得这是一种不应存在的抱怨、甚至炫耀。但实际上,求职季有太多压力,我们会担心当大家11、12月接连拿到offer后自己依旧两手空空,peer pressure在人与人的比较中愈演愈烈。其实,那些叫嚷着笔试、面试太忙的同学也许并不是想要抱怨或炫耀什么,只是求职压力很大,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暗示,告诉自己你并没有落于人后,这样才能在一次次面试失败后重拾信心继续走下去。在求职季,不妨学着换位思考,相互体谅。

对于未来(写给自己,愿与人共勉):
收到Offer后,我会担心如果tax的业务不够多,导致我填不了time sheet被delay怎么办?也会担心过了忙季会不会被无情裁员?
但是,人生不只有一张牌,而是一手牌,未来的可能是多样的。或许我会找寻新的机会,或许我会在这里直道终老,失之东隅未必不能收之桑榆。所以,与其早早担心,早早让情绪左右自己的行动,不如做好自己。并非仅仅让自己在一个优秀的公司,优秀的部门工作,而是让自己本身变得更加优秀。
既然是自己做出的选择,不妨好好走走看,得失都会成为经验。

最后,感谢应届生带给我的诸多经验之谈,分享总是裨益无穷。
最最后,希望我的好室友、好朋友、GP Room的小伙伴们都能找到自己向往的工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应届生微信小程序|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COM ( 沪ICP备12015550号-13 )

GMT+8, 2025-2-5 05: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