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基本情况:国贸专业外地生源本科,9月底的时候,本以为十拿九稳的保研却差之毫厘,整个10月份我除了实习一直在纠结到底出国还是找工作,另外还做了一些很早开始申请的500强外企网申。经过与很多学长学姐的交流咨询,我决定找工作和出国申请两手准备,以找工作为主。此时我还没有语言和G成绩,于是11-12月我先后考了雅思(7)和GMAT(不到700),显然边笔试面试边复习再加上时间过紧导致成绩不理想,于是我把申请都交给了中介,自己专心找工作。 其实一开始求职的目标曾经是500强外企的管培生,后来经过几个公司面试发现自己的能力远远达不到要求,而且为了留在北京,户口是必需品,所以10月份以后我就没有再投外企(汇丰后来通知面试也没去),全部投能解决户口的国企和国有银行。总计投了大概70-80份简历吧,而由于学历限制,再加上我的实习经历为清一色外企,所以很多央企和银行总部我根本没戏,导致我面试机会其实不多,从11月到1月初,平均每周2个面试左右,最终拿到5个offer,分别是安永审计、中国医药、工行北分、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总行,最终我放弃了英国杜伦的offer,选择去进出口总行工作。 关于笔试、面试、着装之类的我就不说了,因为以前的学长学姐都说的很好很全面了,而我由于一边找工作一边还要准备雅思和GMAT,时间极紧,基本就是靠临考前几天去应届生上搜搜笔经面经打印下来看。下面就我有幸参加面试的公司一一介绍具体的真实招聘情况,()内表示招聘流程轮数。 百威英博全球管培生:(6轮:电面+在线测试+案例分析+一对多面谈+商业游戏+上海高管终面):这是我求职季参加的第一个招聘,百威作为快消巨头,其管培生吸引了大批人报名。九月底接到电话面试,全英文,就是考察一些简单的英语问题,比如你最喜欢的影星,你的职业规划啥的;十一收到在线笔试,几道很简单的英文逻辑题;十一后参加案例分析,也是全英文,就一个啤酒公司产品线更新提出建议,涉及基本的财务知识和计算能力(可以用计算器),算好后做一个pre,再接受问题,我当时紧张把数字算错了,不过由于思路正确还是通过了这一轮;接下来的面谈用中文,但比较tough,两个面试官不断根据我的简历追问问题,感觉跟宝洁八大问类似,但是问得很细致,一小时问到我口干舌燥,很可惜这一轮我没过,没能实现借机去上海玩一圈的想法,可能性格不适合快消吧。 玛氏综合管培生(4轮:小组work+笔试+群面+终面):玛氏不用说了,大批贸大人的dream offer,快消业起薪最高的。网申需要三人组队,然后完成一个teamwork,提交后完成网申,topic是给玛氏设计一个更好的雇主品牌打造方案,这轮其实通过率很高,有的组没提交都过了;然后是笔试,略难,数学加英语,托业考得高可以免英语;我侥幸过了笔试,参加了群面,群面8人一组,全英文案例讨论,案例是关于确定新的销售部门经理候选人的,每人代表一个候选人,为自己的代表争取支持,最终选出一个。当时一圈自我介绍完我就吓尿了,什么北外高翻的,北大学口译的,传媒大学学英语播音主持的,果然我的英语被完虐,虽然六级上了600,但自己口语表达上还是差距太大,然后就不出所料跪了,没能参加据说很豪华且持续5天的终面。 安永审计(好像是4轮:笔试+群面+manager面+par面):由于我寒假在安永实习了,所以就直接进了par面,很容易地拿到了求职季第一个offer,虽然最后没去安永,但还是感谢安永给了我一份高质量的实习和一个沉甸甸的offer。 毕马威咨询(3轮:笔试+manager面+par面):虽然很多人都说四大的咨询除了DC其他三大都是渣渣,不过咨询这俩字还是蛮有诱惑的,所以我还是去参加了KP的笔试,笔试分数学和英语,时间紧但是题不难;然后居然没有群面直接经理面,提前得到要求:自己准备一个pre,关于某行业或公司的战略分析,我准备的是曾经实习过的新浪微博,用的中文,说的很水,不过那经理居然说很赞。。。。最后par面也是个女的,没有啥固定的自我介绍之类,我俩聊得非常high,不过她最后说觉得我不适合做咨询。。。。因为我长得太老实,囧,所以我就跪在par面了,不过其实从没想过做咨询,也没觉得有啥遗憾。 路易达孚商业管培生(不知道几轮):作为四大粮商唯一大规模校招的,路家的笔试目测是不刷人,笔试考的很奇葩,居然类似于GMAT的题型;笔试之后的第一轮面试是群面,一组6-8人,分成两队进行English debate,话题是关于中国未来是否会面临劳动力缺乏,我自认为发挥还可以,因为前一段正好在《财经》上看过一篇吴敬琏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文章,我就从这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也代表team做了pre,但可能还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上的不足,我没能进入下一轮人力单面。 摩科瑞贸易执行岗(就面一次,然后去实习六个月留下):这是经贸院发的为数不多的招聘信息之一,是一家总部位于欧洲的大宗商品交易商,主要做石油和矿产品,目测很牛逼。他家面试很随意,人力和部门经理问了一些英语还有专业问题,以及职业规划什么的,由于当时我还在准备GMAT,所以说一月份放假后才能去实习,还很脑残地来了句:我下学期课还很多。。。。所以就跪了。最后好像招了四五个,有两个贸大的,我都认识,听他们实习感受说这个公司很不错,发展前景和待遇都很好,我就挺后悔面试时犯二的。 中海油华北销售公司(不知道几轮):中海油居然让去面试,我很诧异,不过去了才知道,这个岗位就是在国内做成品油销售,什么跑加油站之类,又累工资也低,而且工作地点在天津,所以面完我就跟人力说算了吧。 中国医药海外销售(3轮:结构化面试+人力面+部门面):这是冬季招聘会我投的唯一一家单位,其实是中国医药旗下的中国国际医药卫生公司,地址就在贸大旁边的富盛大厦,据人力说富盛大厦三个楼都是他家地产,貌似很牛逼的样子。。。。不过面试挺随意的,一面就是一堆人坐那(全是贸大男),轮流自我介绍然后分别回答一些问题;二面是人力面的,基本就把一面那些问题重新问了一遍;三面是部门经理在场,还是又把之前的问了一遍,因为这个岗位要外派非洲3-5年,所以就一直问对外派的想法,不过后来听了薪水情况之后,感觉很一般,而且外派5年估计回来就直接上非诚勿扰了,所以后来打电话让去实习后留下,我想了想没去。 中化化肥国际贸易岗(好像是5轮:群面+笔试+在线测试+人力面+部门终面)中化有著名的7轮彩虹面,不过一面的时候人力姐姐说今年他们简化了,大概5轮就OK。群面是一个10人案例分析,关于一个旅游区新建设施选址的,10个人目测6-7个贸大的,大家讨论的很happy,群面完每个人再被问1-2个问题;然后紧接着就去笔试,有行测和英语啥的,有个翻译基本没看懂,其中有个词出现N次,我以为是肥料的意思,后来出来一查是尿素。。。;中化效率很低,半个月后邮箱收到在线测试,是性格测试,做完又过了半个月,让去再面,人力一对二,两个人力的问了很多英语问题,还问了FOB是啥,我感觉我发挥的不错,不过很遗憾这一轮没过,可能因为这个岗位只招1人,所以竞争激烈吧。 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贸易助理(3轮:人力面+笔试+部门领导一对多面):老牌央企中技来宣讲的时候说的很是诱人,吸引了几乎所有国贸专业同学投报。第一轮面试是人力面,除了自我介绍那个人力经理还问了一些很challenging的问题,让我有些不知怎么回答,好在他大发慈悲让我过了,紧接着是英语面试,翻译一段贸易合同文件,不难;过了1周去参加笔试,笔试分为行测,英语和申论三场,题量略大。。。。。;元旦之后,去参加终面,N个部门老总坐了一排,先是自我介绍,然后情景分析,什么领导总是让你干杂活你咋处理,老王年会汇报忘了提你的功绩啥的,总之回答原则就是装孙子呗。顺利通过了,看上我的那个业务部门老总又把我叫去进行了一下面谈,介绍部门情况信息,了解我的家庭、性格、未来规划之类。这个offer我hold了很久,一直拖到年后口行给了最终消息才拒掉,心理上感觉挺对不起他家的,如果口行不给,我肯定会选择去中技,他家在国际工程承包上发展潜力很大,对学国贸的来说机会一定不差。 建行总行国际单证结算中心(不知道几轮):一面在人大,一组5人(全是贸大的),每人用三个词形容自己,我一开始以为真的说三个词,后来发现他们其实说的都是三句话。。。。。面完有人收到笔试通知而我没有,跪的原因可能是我没有任何银行实习经历吧。 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不知道几轮):其实就是中信北分,据学姐说中信面试就是一轮又一轮的自我介绍。一面也是海面,俗称刷脸,安排在贸大求真楼,说是只要研究生,不过冲着中信银行的高薪水,我还是厚着脸皮去了,跟建行那次海面一样,每人也就不到1分钟介绍自己,我自我介绍时候那面试官盯着我的简历,连头都没抬,面完也就没有然后了。。。。。据认识的研究生学长学姐说最后拿到offer的都是研究生。 工商银行北京分行(2轮:笔试+面试):四大行的招聘一般都是两轮,没有多余的废话,我觉得挺好,速战速决。据说工行简历刷掉了一票人,不过笔试的时候还是感觉人山人海,笔试机考,包括行测、英语和专业知识;笔试后的面试安排在连续三天,我在第二天,面试前先进行了一个笔试,写作文,关于于丹被轰下台的事件,评论一下对商业和文化的关系。然后进行结构化面试,先群面案例分析,8个人讨论一个给工行新入职员工设计培训方案,大家都很合作,做完pre,紧接着每人再回答2个左右问题,问了一些打不打算考研,对工行的服务印象等等,都很正常。然后他家的体检通知是分批发的,我是第二批,当时还以为自己被刷了,所幸还是拿到了offer。在跟人力了解到今年入职新员工都要在总行电子银行当一年客服,然后再分配各网点当柜员,听到这个我就不太想去了,于是中技给offer之后我就把工行拒了。不过后来听学长说其实工行北分待遇很好的,作为北分中唯一一个全部解决户口的,工行北分的利润量超过整个招行,待遇上熬过前几年的话将非常优厚,个人业绩压力也不是很大,说的我又有点后悔。。。。。。由此看来,大家找工作的时候千万不要主观去评判一个工作的好坏,要多跟身在其中的前辈交流了解到第一手的真实情况再做决定。 农业银行总行国际单证结算中心(2轮:笔试+面试):农行的笔试跟工行不同,是采用纸质问卷而不是机考。题型基本类似,行测,英语加专业知识,和大部分国企一样,笔试基本不刷人。农总的面试还是很有特色的,是结构化面试,6人一组,先是每人自我介绍,然后每人回答几个关于简历内容的问题,然后是专业知识问答,这一环节我答得不好,有个关于信用证的问题我基本不会,估计面试跪也是跪在这个问题上,专业问答后是英语翻译,先念一段英文然后立刻翻译出来,然后是智力测试,每人一分钟在纸上答5道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题,什么钟表时针秒针转成什么角度,什么单词反过来顺序怎么写之类,测快速反应能力。很遗憾,我最终没收到体检通知。 中轻资源国际贸易岗(不知道几轮):作为中国轻工业进出口下面专做资源贸易的公司,他家的待遇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没有笔试,直接第一轮就是面试,面试也是国企中比较新颖有特色的,先是自我介绍,然后群面是每人代表一个公司部门为自己的部门争取最大的经费支持,每个人可以看到自己代表部门所需最低预算,但是看不到别人的,也不能说出来,就是争呗,总预算有上限,最终集体决定每部门的经费。我发挥的不好,脸皮薄的缺点再次阻碍了我的群面发挥,说得不多也没起啥关键作用;然后紧接着是团队合作游戏,分成两组,每一副扑克牌,剪刀等道具,要求把扑克牌尽可能垒的最高,作为一个屌丝文科男,果断表示动手能力极差,也没发挥啥主要作用,于是面试不出意外跪了。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风险评估和追偿岗(3轮:笔试+2轮面试):这个岗位是中信保总部少数本科能报的职位之一,笔试分为行测,专业知识,托业英语和申论。第一轮面试是一对多,好几个面试官轮流发问,自我介绍、专业知识、英语和简历问题等等,当然还有每面国企必被问的:你为啥不考研。通过之后,第二轮面试分两部分,先是8人群面,这个案例是我见过专业度最高的,涉及很多国际风险、风险识别和授信额度等知识,我们组里一个学保险的都没有,只有一个牛津海归姐还算比较专业,引领我们进入正题,我也发挥了在国际风险与保险课上学到的一些皮毛,结合国际贸易实务的知识,扯了不少(难道我应该感谢一下黄敬阳老师?),第二部分又是一对多的面试,问的问题跟第一轮的差不多,我总体表现还不错,没出啥大纰漏,还问了个D/A和D/P两种国际结算方式项下出口商风险的区别,蛮专业,我答得也不错。不过很遗憾,元旦之后收到了拒信,当时确实比较失望,因为对这个公司下了不少功夫,也很看好这个公司的发展前景,只能说实力还是不济吧。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资产清收岗(2轮面试):当时一月份,已经拿到了工行北分和中技的offer,在一家咨询公司边实习边等回家过年,就随便去打了个酱油,一面就是很简单的群面,案例老的我都懒得张嘴,不过面完出来听一哥们说这个岗位美其名曰资产清收,其实就是尼玛催那些信用卡透支的人还钱。。。。。。再加上民生银行在周围同学口中极差的口碑,所以年后通知二面我就果断没去。 中国进出口银行总行(2轮:笔试+面试):重点讲一下我最终选择去的口行,笔试在语言大学,考了整整一天,英语很简单,题型跟高考一样;然后是作文,写的是关于如何促进内需的话题,还挺专业;最后专业知识是我经历过最难最专业的,纸质答题,包括国贸实务、国际金融、宏微观、财会和公司理财等知识,我笔试前看了一下去年的笔经,后来考试竟然有一道原题,是关于IS-LM模型的计算题。笔试刷了不少人,面试安排在一个酒店,说是让八点到,我六点半就爬起来,结果到那说是抽签决定面试顺序,那天上午面的是经济贸易类和金融类,两组各15人,我抽到14号,所以10点多才面到,屋里坐了一排各部门老总,问题倒是没啥奇葩,先是自我介绍,然后简历问题,关于我学生会和社团经历以及AIESEC印度实习,然后英语问题问我的家乡,专业问题为了好几个,分别是:中国外贸形势、新兴经济体发展前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选择,都是很宏观的问题,没有具体的专业知识,这类问题比较对我的胃口,因为平时喜欢看财经类杂志,所以这种宏观模糊的问题比较能扯,答得也不错,当然还是问了你为啥不考研。最后有个面试官笑着问我:你们院现任院长是谁?我愣了一下说赵院长刚退,换了新的,姓洪。不过当时洪院长大名我就到嘴边就是想不起来,那个老总笑着说:是不是洪院长还没正名啊?临时工?然后所有人都笑了,我也笑了笑。。。。(真对不住洪院长,名字都忘了)。后来我回想了一下,面试官问这么奇怪的问题估计他是贸大校友吧?看来能拿到offer运气不错,忐忑等待了三周,终于在1月底收到体检通知,年后经过政审,查档案等手续之后去拿了接收函,领三方签约,七月份入职后再定岗。 中信金属矿产品销售(不知道几轮):这是年后参加的两个面试之一,好像是寒假投的简历,一面就是很正常的群面,由于当时刚过完春节回到北京,我表现的很不兴奋,而且也没有做啥准备,后来被问到一些关于矿产品进口转内销的专业知识基本瞎扯了。不过后来居然收到复试通知,想了一下觉得自己既然不适合做销售,那就别去浪费时间了,就没去复试。 中国兵工物资集团公司有色金属贸易岗(3轮:笔试+群面+复试):这家单位很奇葩,去年9月份发的招聘通知,但是等到2月底人保部把户口指标批复之后他家才开始组织面试,这是我求职季参加的最后一场面试,去公司发现,他家不仅奇葩,还很气派,作为中国军工老大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即北方工业)的子公司,连大门都是卫兵把守,戒备森严。笔试和群面为了节省时间安排在了同一个下午。笔试有行测和一个案例分析(关于部门人事和销售指标啥的),行测数学题极难,基本蒙的。紧接着群面,6个人,讨论关于很老套的沙漠求生选择五样物品,我第一个发言,说了五种,然后有个北理工学弹药和清华学材料的俩哥们一直反驳我,商科和理工科的思维模式真心不一样啊。。。。经过大家激烈讨论和争吵,最后得出的五样物品居然就是我第一句说的五个。。。。。囧,真是费劲。然后每个人又回答了几个关于简历内容和职业规划的问题,当然还有老问题:你为啥不考研。后来已经领了三方决定签口行之后,他家才通知复试,我放弃了复试,而且我看去年他家招的人都不是名校毕业,好几个二本,学长也说兵工物资这几年经济效益很一般,所以觉得他家应该是不如口行的,就无所谓了。 中石油技术开发公司海外业务员(3轮:笔试+2轮面试):这家单位绝对牛逼,中石油下属做石油贸易和石油技术装备贸易的,对于国贸学生是不亚于五矿的顶级offer,我一小本居然有幸参加了笔试,笔试考老托福,没有作文那种,不难,好像说是只要达到75%以上分数就可以进面试,年后面试安排得很晚,跟兵工物资通知复试差不多时间,所以已经决定去了口行,就放弃了面试,当然我去了估计也是打酱油,因为据说不要本科生。 最后讲一下我对找工作的体会:首先,能读研还是应该读研,在这一点上我特别后悔去年5月份放弃考研。本科生找工作太吃亏了,特别是进国企,很多时候不是能力或者知识上的漏洞,而就是差个学历,不过站在用人单位角度想想也对,两个人能力经历之类都差不多,我干嘛不要那个学历更高的。面试碰到不少贸大研究生学长学姐,他们参加的很多面试我连公司名字都没听过,这个学历带来的档次差距靠再牛逼的实习、再高的GPA也弥补不了;其次,笔试真的不用怎么担心,尤其是国企,很少刷人,大大小小的笔试我参加了不少,通过率是100%,而我也就是暑假实习抽空看了看行测和宝洁图形推理而已,所以大家只要把行测练练,专业课知识比如国贸实务、国际金融和国际结算熟悉一下就够了,也不用担心会被问到一些专业能力以外的东西,比如学国贸的人家非问你证券、财务之类,因为国企考察专业知识是需要你具备一个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即可,不用啥都得知道,而面试我真的没啥好经验,作为群面常败将军我至今不太会群面,单面的话因为我比较能扯还好;最后求职信息方面,应届生绝对是求职好帮手,论坛上大量笔经面经十分有用,还有就是各大高校就业指导网站,清华北大的求职网不用登陆可以随便看,贸大的必须登录,略显小气。 最后祝愿09级同志们毕业前都有好归宿,明年找工作的同学多多加油,不惧求职寒冬,拿到理想off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