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帖已被设为精华]
我11年上海本地普通211本科毕业,无任何背景无任何关系。 离我拿到浦发总行的offer已经整整一年多了。此刻虽身处海外,一年前求职的那段时光却常常萦绕心头,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时间回到2010年秋天,因为之前一直的打算是出国念phd,9月分大四开学之后就一直在准备各种文书、弄网申、送分、跟踪进度什么的,加上本身功课和科研任务就比较繁重,当时一个paper中了,要准备presentation,一直忙到12月中旬香港开完会回来。这时候,定下心来开始考虑找工作。12月底系里maillist群发说浦发总行IT岗招人(以硕士为主,本科招20人好像),事实上,年底这个时间节点,大部分的银行校招已经结束了或者已经进入尾盘阶段了。我当时没有多想,大致填了下表格就发过去了。
元旦之后不久就是第一轮笔试,考场在复旦。人着实好多,一个教学楼里面上下三四层的教室都坐满了笔试的人。题目基本是英汉抄写+英语+行测+CS专业,我从来就没有练过行测题目,但是那点逻辑和数字推理稍微动动笔演算一下都能做出来,所以坦率说考题不算难。英语基本是六级难度,对我来说也没有问题,唯一猜得比较多的就是专业部分了。我学硬件出身,会的主要也是C和Verilog,软件这块东西几乎不怎么涉猎。SQL、JAVA、Database这些题目坦率讲都是猜的,几乎答不上。唯一做的比较有把握的是数据结构和一些security的题目,也是因为之前刚好修过信息安全和计算机软件的课。
放寒假不久,就去了一面,一面是3对1的单面,就是对着简历问一些很常规的问题。比如本科阶段的学术经历啊、六级成绩啊、专业课成绩啊还有未来的职业规划等等。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个HR看到我是学电子的,特意问我当初模电数电考了几分。这里看来,应届求职,本科阶段的专业课还是要好好学的。因为,成绩好的人能力不一定有多强,但是起码说明他对待事情的态度是认真的。
年前是群面也就是终面,事实证明,这关是真正大量刷人的最后一关。5对5的无名义领导小组讨论。我所在组抽到的题目是外包做好了一个外汇交易系统,现在it部门要把它接收过来并开始运行,请拟定一个全套的方案。和我一组有复旦同济华师大中科大。坦率来讲,这次我表现得比较强势。上手一发言,就把事实leader抢到手,之后大家讨论的思路基本都是在我之前准备的时候自己拟定的框架内走,当然最后的presentation也是我做的。
这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消息。使得我一度以为浦发这里我已经出局了。三月上旬的一个下午,我正好在驾校练倒桩,当时旁边人在练,我躺在后排迷迷糊糊快睡了,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浦发HR打来的,问我有没有接受其他offer,我连忙说没有(事实上也的确没有)。几天之后,HR电话通知我去体检。
回首这段求职路,我始终觉得平淡如水,没有疾风骤雨,没有峰回路转,我甚至没有刻意地准备过什么,面试也都是最真实的状态临场发挥,这样按部就班的一路走来。但是,之前周围人各种传言总是说进国企进金融单位总是要关系要手段,我的经历却将这种说辞击碎了,我不知道是不是靠关系的人一个都没有,但是起码存在着这么一条通道可以让没有背景的人展现一下自身的价值。
虽然拿到offer之后和HR的沟通得知,浦发这两年的待遇远不如之前传言的那么夸张那么给力了,但是这个offer是我2011应届求职拿到的最好的一个。当然最后我出国了,6月份当我回到外滩总行撤销三方协议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有很多惋惜的。我仍然感谢浦发能够赏识我,更重要的是,让我知道了,付出的努力终究都是会有回报的。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