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求职网小程序
   主题推荐: “应届生求职网”微信小程序 更多推荐 今日十大    最新导读    应届生求职网微信小程序
搜索讨论区: 按拼音查找
查看: 409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情] 大四女的临毕心声: 真是一个关于乱糟糟恐慌、未来的holiday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249

积分

项目经理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20 09:40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此帖已被设为精华]
转自开心应届生日志
从小到大,我好像从来没想过那么多的事情。
      小学的时候顺利参加特招进了不错的初中,中考进了不错的高中,高考进了不错的大学。 我不知道是不是大部分同龄人都是和我一样,18岁以前,脑子很简单,想的东西简单得很。
      所以,在那之前,我也不知道一件衣服四五百是挺贵的,只觉得好像穿什么什么牌子的衣服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也不觉得学书法小提琴吉他游泳是珍贵的,反而在抱怨中觉得比起那些每周7、8门课外班的孩子们已经好多了;我也不认为那么多的展览演出沙龙是宝贵的,以为哪里都会和这座城市一样。
      当然,在那之前,我也没有抱怨过这座城市大得这么让人心烦,堵车能堵到让人心梗,行人从来不看红灯过马路。我不知道什么叫“城市的综合水平高但是个人的幸福指数低”。
      原来在那个时候,我从来不关心物价房价医疗交通。只关心成绩好不好,父母开不开心,男友高不高兴。
      好吧,我得说,大一、大二的时候,我也没想那么多。我只想,做我想做的事情。
      不得不说,就是从大三下学期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眼前的路,突然变出很多的选择。

      工作?考研?出国?嫁人??????
      工作的话,外企?国企?自己投简?父母关系?本职的法律?兴趣的传媒? 轻而易举能得到的工作看不上,看得上的工作走不动后门,走得动后门的工作父母看不上,父母看得上的工作自己做不来,自己做得来的工作,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考研呢?北大人大还是中传媒?借来很多的书含含糊糊地看了,却发现总也比不上朝七晚九的同学们刻苦。
      在暑假没有开始前,每每打电话回家,说了两三个小时,最后的结论总是:等你回来再说吧。



      结束在律所的一个月实习后,觉得律师的生活也挺无聊的。我当时和老董都表示大概以后不会从事与法律直接的工作了。然后我就悻悻然地飞回了这座城市,老董扛着他新买的单反相机飞去了马尔代夫。
      在xx网实习的第一天,我就崩溃了。一向爱眼如命的我,第一次在电脑前坐了8个小时。虽然第一天我确实闲得发慌。但观察之后,我发现这和闲与忙是两码事儿,所有人都是这么坐了一天的!
      我把自己想要在这一个月实习的过程中想要学到的,以及第一天在论坛上当游民发现的一些业务问题,整理在一张A4纸上,第二天心潮澎湃的交给主任的时候,被泼了瓢冷水:“我们不可能找个人手把手教你这些。业务的问题,你找xx说下吧。你今儿就继续熟悉论坛吧。”到了第三天我才好不容易拿到权限,开始审稿。却在中午饭和另一个实习生聊天的时候才知道,连正式的菜鸟都要一周后才能拿到权限。
      一边毁着视力一边长着肉的两周快要结束的那段时间,饭局突然变得特别多。都是美其名曰的“孩子放假了,大家聚一聚”的“家庭聚会”。 于是,我天天晚上打扮得像个千金小姐,跟着爸爸妈妈奔赴各种饭局,不停的敬与被敬,吃自己不喜欢吃的菜。本来这些我已经从小就习惯了,而我不能习惯的是“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6点半出家门挤地铁8点上班到下午5点挤地铁回家后”的应酬。
      更没想到的是,要应对的问题从“大学怎么样还适应么?”变成了“有什么打算?考研还是出国?”“带个男朋友回来瞧瞧啊?”云云。
      而这些问题,就是我脑子里最大的乱麻。
      无论是政界高官,商界名流,文化界泰斗,还是外企小职员,家庭主妇,车奴房奴,所有三教九流的前辈们都有一个光荣的头衔“过来人”。
      于是他们吃过很多的盐走过很多的桥,他们有很多的“你还小”和“你不懂”,他们的“很多事情你现在不能体会”说得特别铿锵。
      他们说:“ 你大学毕业22,研究生毕业25,工作3年28,结婚生孩子,回来30,没人要你了” “你大学毕业22,直接工作三年25,结婚生孩子。。。。。。”  
      我就那么不乐意他们如此强调结婚生孩子,说:“我不那么年轻想结婚生孩子呢?!”
      他们说:“也是 哪来的钱买房子?”

      我常常被长辈们顶得眼泪快要掉下来,虽然我知道这不是教训也不是命令,只是过来人的好心劝诫,我也不知道我在委屈什么,我在难过什么,也许只是觉得自己的理想没有得到支持。也许只是因为从来没有这么人多人反驳过我。也许这还是一再的说明,我必须承认自己错了。很多个饭局回来后的夜里我在被子里先哭个一两个小时,等午夜的广播变得安静,我也哭累的时候,再静静地去思考每一个人对我说的话。我的长辈们,我的朋友们,我不熟悉的人,熟悉的人。
   渐渐的,我不再反驳了。如果一个人的意见与你相斥,自己还可能趾高气昂的,但是所有人的意见都与你相斥的时候,就真的说明,我错了。
      我一度认为,我毕业哪怕从个公司小职员做起,我也很乐意。
      可惜所有人画给我的蓝图,都比我自己画的要好看许多。
      而我必须承认,在我那些“我想要做。。。。。。”里面,从来没有想过我也要有家庭,我也得贷款买房,我的工作是否提供三险一金,我的职业能让我坚持走到多少岁。还有,在这座靡靡的城市之中,真的靠自己,我能在什么时候获得多少的幸福指数?
      当我开始留心父母的每一个所做所说后,我发现做人是件很难的事情,在这个环境里,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会给不同的人留下不同的印象,可能只是“我们吃过一顿饭”,也可能是“噢!xx真的挺有心的!” ,天壤之别,我向来自以为见识得很多,现在看来要混社会,还是个嫩草。
     和实习单位的叔叔的那顿饭上,他说可以给我换个部门。我满心欢喜的感谢,不想到了新部门后更加闲了。这个部门也是我自己挑的,所以咱也认了。 原来真的很多事情,只有你去做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就好像,“ 当初屁大点儿小孩儿都想学国际贸易,其实根本不知道那是干什么”,这是我实习时对桌的小伙儿说的,给我逗乐了,因为我真的也在15、6左右的时候放言过要做国际贸易。
     我问他:“你当时也笔试面试什么的进来的?"
     他说:“怎么可能。 后门儿~”
     我说:“你家住雍和宫啊?很近啊!不错啊,你自己租的?”
     他说:“父母的,必须的~”
     我说:“那你得想着存钱买房娶老婆了啊!现在姑娘们都现实着呢~”
     他说:“我们都想着赶紧撤出北京呢~谁跟这儿待着啊”
     他是,83年的。


      在另一个饭局上我见到了从国外回来的朋友。在他身上,我看到自己当初学抽烟学喝酒时逞强的影子。那个影子不是为了要装颓废,只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关于“长大了的”肯定。当我和妈妈交流这些的时候,知道这种可以理解的荒唐做法,终究只属于过去的,不确定的青春。他频频劝酒,只是因为选错了对象,“特别能来事儿的小伙儿”变成了“酒桌上的小丑”。当他对着长辈们叼着烟举起酒瓶儿的时候,心里也不免感慨万千。
     那天晚上回来我又失眠了。虽然这已经不知道是我这个暑假的第多少个失眠了。
     在你成长的20多年里,你会发现,曾经与你一同坐在教室里的伙伴们,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大家已经走在了太多不同的分岔路上。
    之后,我们的家庭会议召开了。
    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父母的话,我还是特别冷静的就听进去了。没有说“你们也不是没有硕士学历这不挺好的么”,也没有说“我的未来我做主”。在很多我也不记得的话里,我记得我妈说“等我老了,姑娘还飘忽不定的,哪让我放心的了啊”,就因为这话吧,真的,就这么简单。但是想想也是啊!
     因为我不能让他们不放心,我不是号称从小就是要让他们为我骄傲的么?
     当然这也可能只是部分成长惯性的原因。也许更多的,还是我发现了,过来人确实就是过来人。过来两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并不那么简单。就好像今天的我,也很想跟学妹学弟们说些什么,像个过来人一样。


     实习结束的日子里,我的生物钟已经不幸的固定了。每天6点半就睁眼了。
     于是我天天早上戴着耳机,到家后的山上开发的小花园里晨练,更重要的是,在清醒的时分,清醒的想了很多的问题。
     原来我以前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对这个家是有责任的。只觉得是他们对我有责任的那个。他们养我,让我受好的教育过好的生活是一种责任。那么我的呢? 现在,现在我有我的责任了。
     我还发现,曾经教会我很多事的男孩子们相继出国。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虽然我不能直接的找出这对我有什么过大的影响,但是就是心里会不时的念叨着,他们怎么都出国了呢?这种模糊的说不清的感觉,是不是就是《那些花儿》描述的呢?
     有一天,男朋友来短信,我们已经认识两年半了。
     是的,我们不再为一个日子特别的大张旗鼓庆祝,我们不再花很多心思想在那些小情调上了,我们不再有那些暧昧的、朦胧的的让人朝思暮想的言语与气息,我们不再在网上晒幸福的照片与亲密的自拍照,事实上,我们也不怎么照了。
     然而只有我们知道,我们经过了很多的事情,也许还没有那么的多,但是,我们都改变了很多。我们更爱,更懂,更了解对方了。


     有一天突然心血来潮,去爬香山。离家两站远。却大概有10年多没有去爬了。真正的森林比石头森林的魅力要大得多。我和妈妈一口气爬到半山腰,1500米处的平台,气喘吁吁的望着远处,找我们家在哪儿。
     其间我看见一个大肚子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上气不接下气地打着手机说:“哎呦,我都三十多年没爬过山了!”


     当你回头想想,很多记忆里久远的事情,在成长后,会变得更加的清晰与富有意义。就像翻出儿时的小人书,那些曾经从英国带回来的看不懂的英文原版书,现在自然变得简单了。但这种回溯的感觉,却总在心里百转千回。
    这个暑假,我也听到了很多人的倾诉。这让我也意识到,原来“恐慌”中的,不只有我一个人。这就是我们成长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吧,第一次的自己选择,第一次的真正步入社会,第一次的左右自己的人生.......这些第一次的后面还衍生出了太多的第一次。今年我21岁了。有个人说:“你还年轻,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
    我说:“是啊,说着说着,就不年轻了。”
    不知道,我必须承认,对于未来,还有太多的未知。尤其是,当我知道了很多之后,拥有了更多的未知。但是总是要去面对,总是要一步一步地走过去,才让自己的声音变得也能稳中有力,变得有分量。
    好在是,我已经慢慢的,知道了自己需要什么。不是别人的眼光,不是外界的褒贬。同时,也不能只有自己的想法,只有自己的主意。我们都有自己心里要斟酌与平衡的各种力量。现在明白了,应该不是,太晚。
    暑假快要结束了,短短的一个多月,好像经历得很长,很久。
    我在一个又一个梦里,又梦到了很多未来,更多的是过去。我也常常想起实习的时候,在地铁里看到的一张张疲惫的脸,那些匆忙的脚步。这个世界上,我们总有很多的不容易,一人再比一人多。永远也比不知足,永远也比不出个头绪。
    所以今天,我们亲身试验,也才发现,如果你要求北京人等到绿灯再过马路时,等你走到马路中间的时候就又红灯了。因为马路实在太宽了。所以也不再从厦门回来的时候抱怨着说:“北京人怎么过马路还不看灯啊!” 事情,总是有很多个该与不该存在的道理,存在着。慢慢的,总会清晰。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应届生微信小程序|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COM ( 沪ICP备12015550号-13 )

GMT+8, 2025-2-13 23:23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