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求职网小程序
查看: 4061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经验] 我的2013银监之路-心得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44

积分

职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5 12:04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此帖已被设为精华]
本帖最后由 狗尾巴草开花 于 2013-6-15 15:11 编辑

        可能因为那段准备银监笔试、面试的日子太过于煎熬,因此即使过去这么久,仍然一切历历在目。在应届生论坛,得到过太多帮助,因此考前就在心里默默许愿,如果能够成功上岸,一定要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尽些绵薄之力。
     (一)个人情况
         女生,报考省银监机关监管类岗位,2011年毕业于某财经类院校,非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获得过几次校级奖学金,与朋友一起创办过社团,在某世界500强咨询公司实习半年。研究生期间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一篇,毕业论文为省级优秀论文。两年工作经验,与金融无关。
         笔试和面试我都基本准备不到20天,且是在职备考,而且工作非常繁忙,几乎每天下班最早时间不会早于PM8点,到家最早接近9点了,因此我的备考几乎是靠熬夜和早起,并不如在校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之所以讲一下背景,主要是人与人之间差距较大,我想所有的经验更多适合与自己相似的人。有些经验,对某些人可能是助力,对其他人却是误导,因此一定要辩证的看,选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笔试准备
          从2012年开始,银监的笔试阶段比仅仅考察行测和申论,而且还考察专业课。且专业课成绩所占比例较大(综合成绩=专业课*50%+行测*25%+申论*25%
)。专业课全部是选择题(单选和多选),2012年80分的专业课,20分的英语。2013年则是90分的专业课,10分的英语题。考的比较简单,但是面很广。准备的策略个人认为是广积粮,而不是深挖洞。
       1、专业课的准别:
         由于我备考的时间较短,因此我把几乎所有的经历都放在了专业课上,在我看来,专业课最是付出一分努力就有一分收获的。我备考的主要教材:
         1、金融学 第二版 精编版【货币银行学(第四版)】,黄达主编
               因为我时间少,所以我只能看精编版。第四篇,宏观均衡,我没时间就没看了。
         2、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和其配套的习题精解(主要看选择题)
         3、黄大《金融学》名校考研(含复试)真题详解
              这本书我是把所有的选择题都掌握(选择题也不是很多)。其次是看人大和央行研究生院的简答和论述题
         4、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公共基础过关必做2000题》
         5、国际金融学我准备的是靠从百度文库里下载的一份《国际金融学试题和答案》,同样,我只看了选择题,因为只考选择题。其中涉及的知识点,我就靠百度学习了,光靠背答案肯定不行,因为考题也不见得是一模一样的。
          以上这些就是我备考的全部资料,所有的选择题,我都是认认真真做的。事实证明,效果还不错(我想大部分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都和我一样,学过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其他就几乎没有涉及过,而且,过去这么久,估计都忘记得差不多了)。我的专业课成绩是87分,考试的过程中,我感觉如果有时间多看看《宏观经济学》,还是能多得几分的。
         2、行测的准备:
         我不知道行测大量的练习是否有提高,即使有提高,我也没那个时间。刚毕业的时候,参加过一次国考,我清楚,自己是根本做不完题的。因此,这次备考我的策略是直接放弃数学部分。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其他题都能做完。 由于复习时间有限,我只重点复习了图形题和资料分析题(因为我感觉这两部分稍微做点能有点成效)           
         3、申论
         我只最后一周,每天看一个小时。但是一定要看,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写作模式。
     (三)面试阶段
       1、我的面试题:
           (1)自我介绍:一定要自信,如果你自己都不觉得自己优秀,谁能觉得你优秀?一定的科研能力会加分。最好多强调自己每段经历的收获和自己想加入银监的强烈愿望。
             (2)你怎么看待“大事讲选择,小事讲方法”:(我回答的大概意思)首先,我肯定这句话,不能太死板,有些时候也要灵活对待。但同时举了一个工作中实际的例子,从我的工作职责出发,这件事情很严肃,但是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不能理解我为什么如此严格的要求对待。从而说出,每个人人的知识结构,成长环境不同,看待很多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什么是大事,什么小事,不同的人看法不同。要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掌握的知识,来叛变,不能盲目自大。就是要辩证。
          (3)如果一件事情,你认为特别有必要改进,领导确不以为然,你怎么办?我借用了上一道题,指出了,可能是自己的角度和高度不够。但同时,也说明,如果咨询前辈的意见,经过多方调查询证后,仍然觉得有必要改进,会形成充足的书面材料,讲出问题所在,以及改进方法,并与领导充分沟通。如果领导依旧不能接受,也要谦虚的接受领导的意见。
           (4)如何看待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的作用。我讲了银行发展的历史,促进作用,同时提出目前也面临一定的挑战,金融危机之类。
           (5)如何看待金融创新。我先举了几个例子,哪些业务是金融创新。之后指出了金融创新的作用,什么提供多种盈利模式啊,更好的进行风险管理,提供流动性等等。然后之处了金融创新带来的危害。之后降了应对金融危机,巴塞尔协议三,以及我国所采取的措施等方面。
            (6)what do u think of CBRC?why do u want to be cbrcer?
      2、面试准备
      我的所有面试题,只有第三题我没有在之前的面经上看过,其他题,事实上在面经上都有过。即使不是原题,但是也差不太多。因为,一定要仔细看面经上所有题。自己在心里想好答案。还有之前专业笔试是在面试环节,专业笔试有论述题和简答题,也应该好好看看。再有就是银监会网站上主要领导的讲话,和搜狐金融板块我常看。涉及到巴塞尔的都应该看看,里面的具体展开内容可以copy到很多题目中,比如我的面试第五题。中国的实行情况,也要了解。银监会网站上都有。
     对于英语不是很好的同学,也不用太不自信。首先,题目出现重复概率的几率出现非常大。如果你准备的充分,完全可以应付。至于语音语调,我关注巴曙松老师的微博,巴曙松老师说他参加银监会的面试,很多学生虽然不是金融专业,但是通过自学,对金融学的掌握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唯一不太好的,可能就是英语语音不太标准,但是中国的教育制度,这样也已经很难得了。
      附面试准备资料(来自论坛及各大网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QQ登录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44

积分

职员

2
发表于 2013-6-18 11:14 |显示全部楼层
多少会有一些用。大概看看就行。这本书里面的题不多。有时间就看看,没时间就算了。选读。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44

积分

职员

3
发表于 2013-6-19 22:21 |显示全部楼层
Rings╭ 发表于 2013-6-19 15:14
楼主分享的很棒啊 ! 有接到录用通知了吗?

木有啊!!!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44

积分

职员

4
发表于 2013-6-20 18:58 |显示全部楼层
Rings╭ 发表于 2013-6-20 15:27
听说是有总会发录用通知书,到现在都没消息呀?我考的分局

没有啊。如果急,就给银监打电话咨询一下吧。应该木有问题,都公示了。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44

积分

职员

5
发表于 2013-6-22 15:47 |显示全部楼层
追忆夕阳 发表于 2013-6-21 16:34
分局一直说还有一个表不着急辞职,不知道报道时候需要什么证明不?国企辞职超级墨迹的

我已经离职了。具体需要带什么证明不清楚,个人顺利调档,带上离职证明应该就可以了吧。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44

积分

职员

6
发表于 2013-7-6 15:11 |显示全部楼层
国考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44

积分

职员

7
发表于 2013-7-6 15:12 |显示全部楼层
20090909i 发表于 2013-6-30 12:22
楼主这么优秀的 进来可惜了!

去哪不可惜?呵呵。不管到哪,珍惜就好。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44

积分

职员

8
发表于 2014-1-10 10:18 |显示全部楼层
xycarrie 发表于 2014-1-8 16:05
请问是有两次专业课的笔试吗

一次,2011年以前是在面试阶段加试笔试,从2012年开始,就与行测申论一起了。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应届生微信小程序|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COM ( 沪ICP备12015550号-13 )

GMT+8, 2024-11-24 10:13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