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简介下外企文化。强势、持续的文化,是外企区别于其他类型公司的显著特征。
什么是企业文化?我没有去Google或者百度,然后搬来个定义。接下来我将用一组排比句来给出我认为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公司里不断主张重申的,所有人无论职位高低都需要适应和践行的,一些做事待人的原则或者行为;企业文化不像公司政策,你也许可以违背,但你会发现步履维艰,因为你和周围的同事都不一样。当你会无意识地提醒新加入公司的人按照公司文化所倡导的行为去做事,那你就正式成为了标准的公司人了。
企业文化有什么用?没有企业文化行不行?
没有企业文化不能说企业一定不能运转,但运转注定低效。企业文化与政策的关系,就像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一样。法律和政策明文规定什么不能做,如果违反则会受到相应惩罚;而文化与道德,则是一种思维和行为规范。不随地吐痰是一种社会公德,对大家也都有好处,但真正随地吐痰了也不会受到任何法律的制裁。文化是一种软性的力量,来规范公司里的人的行为,是对硬性的政策所不能覆盖的领域的有效补充。
所有的企业最开始都是某个人建立的,企业的文化必将留下创始人个人价值观的深深烙印。什么叫强势的企业文化?就是说企业文化力量强大,不容置疑并在各种场合持之以恒地强调和推广。最著名的强势企业文化公司有宝洁、麦肯锡等。举例来说,前者强调“早期责任”、流程驱动(Process driven)以及完善培训(Well train)。这些不光是制度,也是文化。而我所在的公司强调人驱动(People driven),对员工个人的主动性、创造力和处理模糊性有很高的要求(主要是好多地方根本没流程==),课堂培训跟宝洁、以及我实习过的GE真的没法比==;后者强调“专业主义”和“校友文化”等。目前,跨国公司通过上市和全球扩张,已经形成巨大的规模,且员工的背景非常多元化。如果保证来自世界各国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活的员工能够有统一的行为规范?这肯定无法硬性规定,只能高举企业文化的大旗。
那么,外企的企业文化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外企的企业文化,还是只能用多样来形容。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在员工责任、上下级关系、沟通、容忍失误、授权等方面不同的信仰,因此公司的文化也各不相同。有些跨国公司总部十分强势,关键性的决策都由全球总部制定,区域主要负责贯彻总部的决定。这就像一个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人。有的公司崇尚分权制,总部十分精简,大部分权力都下放到区域,鼓励区域根据本地市场发挥能动性。这就像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这种安排既是制度,又是文化。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是否能够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相比较于国企,外企文化很大的一个共同点是开放(Open)。我不敢说所有的外企都是开放的,但我接触过的外企都还是比较开放的,只不过开放的程度不同。开放,意味着表达意见直接、不婉转迂回;意味着更关注本质、而不是现象;意味着同事之间信任程度高,因此可以公开信息。外企开放的文化也许和欧美人直接的沟通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也可能和公司发展需要相关。如果你运营一家公司,闭塞、相互提防的文化必然会降低组织沟通和运行的效率。开放的组织文化能够保证信息流通顺畅,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效果。举个例子,在某些外企,某些下级要准备跳槽时会和上级经理进行沟通,而不是一声不吭紧锣密鼓地找好下家再突然一天玩消失。而上级也会给下级一些建议,比如offer的公司如何等等。对于上级经理来说,下级要走是拦不住的,上级经理了解到其意向能够尽早地做好补充这一空缺职位的准备;对于下级来说,上级经理的经验对于选择新的公司是宝贵的。这就是一个双赢的案例,很多事情藏着掖着,看似职场潜规则,但其实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当然,我限定的很清楚,不是所有外企,所有上下级都是这样的,还取决于公司文化,上下级具体的关系好坏等等。但这个略显理想主义的例子很清楚地解释了何为开放的文化。再举个例子,某些外企在新同事加入、同事晋升、离职时都会给全公司发宣告,这样其他人都会很清楚相关的信息,而不会存在因为工作去联系某个人,但被告知这个人已经离职的情况。对于离职的人,公司还会在宣告中感谢同事在过往对公司的贡献,这会让人觉得这家公司非常有气量、值得尊敬,让留在公司的人更愿意为其效力。
外企文化还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分享。分享和开放有一定的关系,没有开放的文化,很难创造出分享的氛围。外企的人很喜欢分享,在外企呆久了会很快习惯,没觉得什么特别,但仔细思考,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因为在公司里,特别是一个部门或者小组,虽然有很多合作的关系,但竞争也是在所难免的。而即使这样,同事之间也十分乐意分享相关的资料、最佳的做法(Best Practice)、个人经验和思考。上机与下级之间,同级之间,每时每刻外企里都在发生无数的分享(sharing)活动。这种文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相互借鉴做事为人的经验,可以互通信息。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你分享了你的经验,别人收益;别人回过头来分享他的经验,你受益。这样你就会很有动力去分享,因为你自身也从这样的文化中受益匪浅。久而久之公司层面就形成一种氛围,个人层面就形成一张习惯。在这样的氛围里,大家乐意分享,也乐意接受分享。不仅快速增加了知识,了解相关技巧,并且在同事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相信赖和支持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会觉得心情愉快。这些反过来都对人的产能和效率有重要的正面的作用。在外企,开一个工作坊(Workshop)时,很多人会就一个话题争着进行分享自己的经验,互相激发思考,进行头脑风暴。这样的场面相信不会是所有的公司都有的。
本文浅谈了什么是企业文化,并列举了两个外企非常典型的文化标签:开放和分享。总的来说,外企的文化还是很能够促进信息流通,提高工作效率的。但每个外企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在多个外企工作过的人就能很清楚地对比不同外企之间的文化差别。某些文化是通用的能够提高组织运营效率的,比如开放和分享;某些文化会与个人的性格、价值观产生共鸣或冲突,这部分就要看自己的把握了。在某些外企,文化匹配度(Culture Fit)是招聘时重要的一个参考标准。
作者:这篇文章是我博客(刚开始写,文章不多:P)中的一篇,以后我会坚持写的,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点击下面博客找到更多相关的文章。欢迎讨论,大家共同提高!
http://blog_si**_com_cn/ichinoseka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