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章
说起选调,很多朋友就会想到是不是上头有什么靠山,否则,不选张三,不选李四,怎么偏偏就选调你呢?
开始的时候我也是有些不明白,毕竟我只是一个外来户,在市里头又不认识什么人。等到事情尘埃落定以后,我就知道了,有些事情带有一定的偶然性。首先是我写的一篇党风廉政建设的材料转到了纪委一个常委的手中,引起了他的注意,碰巧他的科室想要一个这样的人,最重要的是,他也是从我在的这个镇走出去的。然后,王叔这时候帮我说了话,纪委领导下去问我的情况的时候,王叔左一个好右一个号地忽悠了他们,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我怎么样。最后,是在考察的时候,下来了一个副书记,他看了我的个人履历,尤其是我做了广告的这段经历,他很有兴趣,认为我更能符合宣教这份工作的需要,也就是他,最后敲定了调我下去,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也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说到他们下来考察,中间还蹦出了一些我压根不曾想到的情节。
首先是吴代书记发难,他直接和那个副书记说他不赞成我去,坚持推荐小黎,说小黎年轻,可塑性强,而且又是在纪检监察系统。后来在我向他告辞时,怎么也没想到他竟然送了我一句这样的话:“下去了就不要回来!”我想了半天,要么是他希望我能在下面能留下来,自然就不用回了;要么就是逐客令,你走你的,这里不欢迎你!中国的文字就有这么奇特,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同样也过得去,可我真的不敢揣摩他究竟是那层意思。别的乡镇如果有年轻人被上级部门选调走,镇里面领导会觉得特别有面子,还会亲自送到那边单位去,一来表明他们的重视,二来也可以借机和上面的领导套套近乎。可我,报到的那天一个人可怜巴巴地等了半个多小时汽车,结果第一天上班就迟到了近一个小时。
其次是小黎,之前他就似乎对我有了些成见,而现在,可能吴代书记老早就和他打了招呼,他本以为调下去的肯定会是他,结果却给他倒了一盆冷水,心里的懊恼就别提了,以致他认为是我在中间搞了什么手脚,我去和他告别的时候,他也是阴阳怪气地说恭喜我高升什么的,弄得我很尴尬的。
那时,我的心里感觉特别难受,作为一起过来的兄弟,我是想把他当做兄弟一样看待的,本来我们有什么事情,也应该是坦诚相对彼此担待的,怎么结果就变成了这样呢!?如果换成了是调他下去,我肯定会由衷地替他高兴的。
不管怎么说,能离开乡镇,对我而言还是一个挺好的事情,乡镇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和沉闷了。我也知道,摆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抛开机关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说,下去后我所担负的工作将会给我带来更严峻的考验,比如撰写材料,比如熟悉纪检监察业务等等。
第16章
第一天的上班,我有些手足无措。毕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人的适应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况且是纪委这样一个对外人而言本身就具有一定威慑力的单位。
熟悉党政群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纪委是作为一个行使行政监察职能的专门机构,比较特殊,主要工作就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惩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腐败等违纪违规行为。而且,它行使行政监察职能所针对的对象,抛开单位这种整体不说,主要针对的个体就是党员干部,也就是说,不是党员的干部违了纪,一般不会由纪委出面处理。
宣教室的主任姓李,个头不高,剃了个平头,两鬓微微冒出些白头发,看起来应该快临近退休了。听同事介绍说他曾经是一个乡镇的副镇长,文字能力特强,尤其是擅长写话剧类的作品,曾有多篇话剧获得省市各类奖项,获得了省政府特殊津贴。看样子姜就是老的辣。可我还是想错了,按主管宣教室的常委说的,虽然他创作文艺作品挺有一套,可对于撰写公文他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选调我过来的原因所在吧。
另外一个女的,叫阿娣,是比我早一届的选调生,来到这里快一个年头了,前不久刚刚去省里参加了信息撰写的专业培训,据说把我带上路以后她就要调去别的部门负责信息上报工作了。她很逗的,记得向我介绍纪检监察工作的时候,她说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就在于,别人不敢不买你的帐,但又不愿意买你的帐,如果你个人碰到了什么事情,想找人帮帮忙,别人一般都不愿意搭理你,因为给你办好了事情,又不敢找你要意思意思,怕你倒打一耙,吃不了还得兜着走。
在这里我有必要再介绍一下那个常委,因为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我确确实实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说话有些吞吞吐吐,但说出来往往就在点子上,给人一种一针见血的感觉。听阿娣说他是纪检监察系统公认的一支笔,他撰写的材料在领导那里从来都是一次性通过。记得有次在他家里他和我说起他刚来这里的一些事情,他说他一来这里就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后来他就先把宣教室的主要工作梳理了一遍,对自己要做的工作心里有了个底,然后再根据各项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法,比如加强宣传工作,他就记下了市里面几个能写的笔杆子的电话,然后和他们经常保持联系,及时把这边的一些亮点和材料提供给他们,让他们有东西可写,而且,他还向上级争取了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奖励那些笔杆子,这样一来,宣教工作自然就上去了。这些事情,看起来简单,甚至很多人都可以想到,但中间所体现出来的处理和协调能力,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可以说,从他身上汲取的营养,让我一辈子都受益匪浅。
第17章
没想到,第二天上班没多久,就见到了罗书记,我们单位的头。
罗书记身材比较魁梧,国字脸,眉毛较浓,一双眼睛不怒自威,一看就知道是那种很严谨的领导。
李主任介绍了后,我毕恭毕敬地叫了声“罗书记好”,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主动伸出手要和我握手,说欢迎我来到纪检监察系统。记得我当时十分窘迫,真有那种想找个地方藏起来的感觉。
还好的是,看着他和办公室其他人平和地交谈,加上他刚才带给我的那种平易近人的感觉,也让我暗地里松了一口大气。
随后的几天,他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我们办公室,和大家聊天,侃大山。听说我是中文专业的,他竟然还当着大家的面背诵起了李白的《将进酒》,而且颇有气势,十分流利,一字不差。随后,他要阿娣和我也背诵,却被阿娣嬉皮笑脸的一句“领导的能力我们哪里能比得上”给顶了回去。看得出,他对阿娣的“耍赖”确实没什么办法,也就作罢了。
其实,在这种场合,女孩子的优势就明显体现出来了,她和领导撒个娇,开个玩笑,领导也不会去过多计较的,估计阿娣年纪不大,却是深谙了此中道理,难怪领导对她赞赏有加。
当我说起我个人比较喜欢宋词时,他又和我探讨起了宋词的几个派系,以及这些派系的代表作品、气势风格等等,从苏轼的《赤壁怀古》,辛弃疾的《青玉案》,到柳永的《雨霖铃》,再到李清照的《声声慢》,他一边背一边谈,看得出来,他对这些很有研究。我就诧异,这些即使对我这个学中文的来说,恐怕也很难这么流利地背出来。要不是先前他就申明他是学经贸专业的,我还会以为他就是中文专业科班出身的。
后来听旁人说,罗书记非常喜欢和年轻人谈谈心,而且他所涉猎的范围很广,比如诗词歌赋,风水学说等等,不过要注意的是,他在和你谈心的同时,也是在探你的底,比如说他和我谈唐诗宋词,说白了就是看我的专业功底,以及考察我的应对能力等等。
我不禁有点纳闷,起初我还以为他只是对这些很有兴趣,想不到谈心还有这么多学问,而且是在我刚过来就被将了一军。
或者是常委看出了我的心思,下班的时候特地走在了后面,和我说只要我认真把工作做好,其他的问题他会尽量帮我挡。
我也知道,借调来这里,如果我做不出什么成绩,不仅会辜负那个副书记和他的心意,连我自己能否在这里扎稳脚跟都会是个问题。如果真的那样,我将是四面楚歌,在纪委将没有我的立足之地,而回去的路吴代书记已经封死,而且我也不想再回到乡镇。
我不禁为以后的路途担心起来。
第18章
5.12地震发生后不久,罗书记就给我出了个难题。
当时网上正盛传着范跑跑的一些事情,同时很多媒体也相继报道了在震灾中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罗书记想到的是,在突出其来的灾难中,为什么有这么多教师会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用自己的身躯撑起了学生生命的天空,用人格的力量捍卫了教师的尊严,用生与死的考验为学生们上了最珍贵的最后一课。
因此,他想写一篇关于“什么是师魂”的文章,来探讨和分析人民教师身上的大爱精神。
而这个任务,他竟然交给了我。
如果说给领导写讲话稿之类的还有章可循,那么写这种文字就纯粹是看个人理解和把握了。没想到来到这里第一次正儿八经地给领导写材料,接到的题材却是这样的。
能不能写好我实在没有底,可是领导招待了下来,我又只能写了又写,改了又改。到后来,他催我了,实在也没办法了,我也就交了作业。
还算幸运的是,总体而言他还比较满意,也就算我逃过了一劫。在5.12地震一个半周年之际,我把它摘抄了过来放在这里,也算是我再次对震灾中逝去的可敬可佩的教师们的一种缅怀。
附:《师魂永存,大爱无疆》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古往今来,人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把教师誉为红烛、春蚕、人梯、园丁、铺路石、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缘何人们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如此之多的溢美之辞?
以教书为己任,以育人为天职,这便是教师职业崇高之所在。在中国历史上,教师这一职业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到了正民风、安邦国的高度,正如《周礼》中说:“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教师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古人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道为核心,纲举目张,正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焉!”道为业之本,业为惑之源;无道则业不正,无业则惑不生,故道正则业兴。 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注重修身养性,才能够明是非、识善恶、辨真伪、知荣辱,进而正道精业。“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是华夏数千年文明和全人类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更应该是普天下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转接者。为人师表,必须具备深厚的学识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履行教师的光荣职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循其步,成其才。
学高身正的教师,当然是值得尊敬称道的。但就教师的神圣使命而言,似乎还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绚丽的色彩。
巴蜀蒙难,举国同殇。5•12汶川大地震中,一个经历大灾大难考验的四川教师群体,给我们带来了穿透灵魂的震撼和敬仰,也让我们对教师职业有了一个更多角度的观照和更深层次的考量。
谭千秋老师,在教室即将倒塌的瞬间,毅然用双臂保护讲台下的4个学生;颜蓉老师救出了13个学生,却让1岁半的女儿失去了亲娘;张米亚老师为学生牢牢把住生命之门,却让自己踏上了不归之路;向倩老师身体被砸成三段,而双手仍将三名学生紧紧搂于胸前……他们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义无反顾地用血肉之躯,撑起了学生的生命天空!以震撼心灵的壮举在淋漓尽致地展示着人性光辉的同时,谱写了一曲诠释教师神圣使命的全部内涵的大爱之歌!
师者之大爱,是一种源自对教育事业真诚执着的挚爱,对学生播撒希望种子、开启纯美心灵、拓宽快乐源泉的真爱,对自己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无私奉献的自重自爱,对祖国无限忠诚和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的热爱!这是由教师深厚的学识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涵养铸就的大爱,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生死的职业本能的大爱! 这就是师魂!
师魂永存,大爱无疆!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