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成都北上已经有段时间,对现在的工作环境还算满意,下班后回到宿舍打开许久未上的应届生网页,2010年各大企业单位的招聘广告又铺天盖地袭来,同学们开始了新的求职历程。回想起去年此时自己正穿梭于各大招聘网站和宣讲会,为未知的未来艰辛奋斗着,颇有感慨。北上临别时,辅导员交给一项任务——为学弟学妹们找工作写点东西,于是借这个好机会在此总结一下找工作的经历,也分享些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简单回顾一下去年的求职过程。本人就读成都某高校,在校的时候参加过学生组织,到头也当过负责人;奖学金拿得不多,实习和社会经历有一些但算不上精彩,我应该是就读的这所一本里众多学生中平凡的一个。如果有值得一提的话,那便是在学校遇到几位好老师,给我参加学生活动锻炼的机会,指导我如何做人和学习,让自己在七年中有所成长,在毕业之际才有了能找到一份工作养活的自己的一点自信。
从九月下旬开始,制作好简历开始通过网上申请、现场投递、父母亲朋推荐三种主要途径迈开了求职的步伐。俗话说好事多磨,没有任何的成功一开始就是顺利的。我进入找工作的状态便晚了些,最初对职业取向的问题迷茫过,后来为错过了宝洁安利等公司的网申懊恼不已,甚至到了十月中旬大多数人开始如火如荼的面试的时候,我还没有任何的笔试面试消息。经过近两个月的调整,逐渐接到一些面试的机会,才开始渐入佳境,接到几家公司的offer,整个求职过程投出近70份简历,可谓过程艰辛曲折,结果还算满意。
长达半年的求职路程有我的深刻教训,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认清自己、确定目标。认清自己是成功的开始,不管你是考研还是工作。很多刚开始找工作的人都有一个问题——迷茫。当你参加了两次完整的招聘过程后会发现,HR们不一定因为你优秀而漂亮的简历上记录的历史就选择你,而更看重你是否适合企业的文化和职位的要求。
因此应聘工作,就得有迈向职场的准备,对于关注的行业要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不能是简单的喜欢或者讨厌,而是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么选择。其实所谓的“牛人”除了个人能力强些外,可能就是比别人更早明确他的职业取向。
同事很多人又有疑问: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呢?我觉得途径很多。首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参加实习可能是最好的办法。很多师弟师妹问及大学是否该多实习。我认为实习是必要的,但贵在精不在多,因为夯实基础是首要的,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实习很难进入角色。如果你能从一两次的实 ** 知道职场该如何与人交流,什么是职业的态度,知道自己的职业目标那就是有价值的了。另外最好的是自我剖析,最了解你的人还是你自己,通过分析自己的性格、兴趣、所学以及优势劣势来确定方向。
当然因为接触真正的职场较少,自己制定的目标不一定准确,此时与有经验的师长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则必不可少了。拿我来说,因为个人兴趣和自我提高的想法,一开始把目标锁定在了marketing&sales,向往如宝洁联合利华这样的公司充满激情和创意的工作。但与师长们交流,他们站在性格和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提出我更适合去公务员或金融类企业发展。经过了华为和雀巢的面试我更深刻地体会到Sales不仅需要热情和创意,更需要一个人强大的独断力、谈判能力甚至是攻击性。对于偏向团队合作的我这项工作不一定完全适合,从最后我选择的公司来看,与师长们的建议不谋而合。
第二,精炼简历、积极行动。几乎每家优秀的企业都会收到几千上万份简历,怎样从千军万马中突围,唯一的武器就是简历。常常一份简历的阅读时间就只有10秒钟,一般地把最突出的、最拿得出手的放在最前面,不能短时间内抓住招聘者的眼光,机会就错过了。另外,简历有一个主要的版本,但根据所选企业的不同要适时调整,不能千篇一律。简历制作好后可交给有经验者修改,特别是英文简历,力求简洁但不要犯最基本的语法错误。
制作好简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早做准备,积极行动,不要错过投递简历的时间,有时候宣讲会和网申截止的时间间隔很短,我就因此错过了宝洁和安利的deadline而后悔不已。因此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注意搜集信息。建议大家做一个EXCEL表格,把通过招生就业处网站和其他网站了解到的公司招聘的截止时间、招聘职位和地点等信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列表,并标注重要程度,每天有计划的投递,使投递工作有条不紊。
另外,找工作不是孤军奋战,你的同学可能是你的对手但也是你的战友,我便和同学组成团队,大家可以分享信息和资料。我也有朋友发动了全班组织了每天两小时的模拟面试。我们相互讨论面试技巧,分享信息,指出彼此的不足,耐心地为对方的模拟面试提供建议,直到所有人都在真正的面试来临之前提前通过模拟面试和全班讨论撕下了面试那层神秘面纱。
第三,调整心态、勇于尝试。这可能是找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但也是最难做到的。我完全可以理解那种没有机会,苦苦等待的焦急心理,我找工作之始便是如此。但是成败也就是在失望之处多一份坚持,因为你怎么急都不会把机会急来,还不如按部就班的做好找工作的每一步。我想心态是包括几个方面的:
其一是一颗平常心。不要因为过去辉煌的学生经历而自视甚高,任何一个单位的职业人士都比你更了解他的行业,可能你从没听说过他,但你的认真态度都能为你积累经验。当然也不要因为觉得不够优秀而妄自菲薄,每个工作需要不同的能力,都需要你从头学起,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
其二是职业的态度。每个企业的招聘有共同之处,他们也是绝对不同的。对于不同的企业你都应思考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这个公司?为什么这个公司又要选择你而不是别人?建议以宝洁的经典八问为标准,对于审视自己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则是对于自己感兴趣和有希望的企业,要全面了解他的文化和对人才的要求,在面试前要做到知己知彼。
其三是一点耐心,这是至关重要的。借临走前一位老师的赠言——“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我想今天能进入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在整个过程中的按部就班。可能是性格使然,对于找工作我是急切但不慌乱,在遇到不顺利时找到适合的宣泄方式对每个人都是必要的。当情绪在失望与希望之间徘徊时,我做的只是找上朋友三四吃饭聊天,舒缓下郁闷接着再投入工作。
最后,勇于尝试是通向成功的捷径。很多企业看起来遥不可及,殊不知你的能力可能就能胜任。我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但是对于机会却不轻言放弃,我这样的年轻人除了脸面也没什么可失去的,尝试一下即使不成功也无所谓,而找工作运气也很重要,可能你这一试则会柳暗花明了。
第四,学会总结、展示真实的你。面试不可能一帆风顺,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有很多突发状况,过程中的失败也是成长。对于自尊心强的同学可能会在其中受一定打击,但必须学会受打击并从中总结,才有可能在下次面试出现同样问题时游刃有余。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喜欢用群面来考验求职者,在这里我谈谈个人对群面的一点感想。第一次参加的群面是华为的海外销售,因为当场的不知所措使我在整个过程几乎说不上话,而华为狼性的企业文化注定不会接纳当时木讷的我。回到学校后情绪低落闷了两天,后来上网查了些面经,又与一位很有经验的同学交流后总结出:群面一般是无领导讨论,它考验的是你是否有团队领导和协调能力,还有逻辑的思考和辩论能力。最关键之处在于面试官们听的是小组讨论的过程,而并不在意是否完成了任务,因此你即使表现平平也不要哗众取宠。你会发现有些有经验的同学会积极表现,让你在小组中下意识不知怎么办。此时你不必自乱阵脚,也没必要急于表现自己(当然在你十分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勇敢地站出来),这样反而使你的发言无的放矢。个人认为你需要通过观察和聆听在众人中找到你的角色,或主持或记录总结或提出关键的建议。你必须首先以团队利益为主表现出协作能力,帮助团队朝着目标前进。但在讨论过程中也必定会产生矛盾,这也是HR想看到的,此时切忌与人争吵不休而使整个小组的讨论停滞,冷静的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甚至说服众人扭转整个讨论的局面才会使你卓尔不群。
招聘的最后一关基本是与人力老总或部门老总见面,也意味着你离成功仅一步之遥了。此时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正确的正装穿着和有力的招呼可能让老总对你立刻心生好感。而面试一方面在于你的技巧,这需要你在面试前多做准备。网上很多面经很有用的,可以教会你如何去说话,如何去让面试官发现你的闪光点,同时也可以尽量避免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对于一些常问到的问题要仔细推敲,准备一些合理答案。
另一方面,终面更多像一次聊天,过度的技巧和背诵材料会让你显得不自然,而人与人的交流是很多变的,特别是这些阅人无数的老总们,你的做作他们可能一眼就能看穿反而让你显得被动。因此保持一份学生应有的纯真,合理地展示真实与个性,即使你说得不对但有礼有节也胜过蹩脚的死记硬背,在老总们面前不卑不亢、有些个性的学生会让他们更喜欢你。
关于求职的经历我就写到此,其实以上所写很多大家都明白,我在此也就费口舌概括一番,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吧。最后想说并不是很优秀的我今天能来到北京JZ这个大家庭,相信很多人都能办到,请相信自己!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