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帖已被设为精华]
介绍下背景:女生,本科国内985(工科),法国留学(英语项目)。没什么特殊本事,背景无光。工作找得心累又辛酸。
从8月回国开始找工作,到现在已经快4个月了,已经拿到心仪offer, 心中有些感慨想和应届生的各位同僚共享,且有些小建议警示学弟学妹。
留学生多如牛毛
回国后,我最大的感触是,留学生太多了。澳洲留学生多,英国香港的也多。留学生英语说的一般的很多,本地生英语说的很好的也不少。如果留学生英语方面没优势,那跟本地优秀硕士生还是难以PK的。(建议学弟学妹们,回国之前务必把英文讲溜!)我遇到很多人大、央财的硕士生,他们的表现非常优秀,可能是由于他们一直在这个环境里,明白竞争的激烈,为找工作做了很多准备,面试官的各类问题,他们都对答如流,有逻辑有礼貌。(留学生都懒散惯了,我一开始竟然没熟悉这类套路,第一次的一对一面试我竟然在面试官前,边聊边叠纸,真当唠家常来了。虽然面试通过了,但后来面试官提醒了我)
找工作一定去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租个房子在学校附近住着。机会多,积极参加宣讲会,随时候着。像北京的一些区行政机构,给户口,但是在网上几乎找不到他的招聘信息,他只去高校招人,现场收简历。最好拉你的同学来,一起租房子,一起做OT!心理上还能有个支持和安慰。
网投经验
1.做一份2页的中文简历,一份英文的,尽可能把信息填全,尤其是实习经历、项目经历、校园经历。在以后网申时,可以轻松复制粘贴。简历照片P的漂亮一点!
2.越是开放性的问题,越要认真地花时间去填写。不要嫌麻烦。而且每填写一次开放性问题,无论中文英文,全部把题目和答案保存在word里,一是检查错字,二是留作其他企业网申的样本。大大节省时间!
3.收藏网申页面,保存账号密码。以防找不到申请的职位和简历编码等……
4.互联网、通讯等行业校招开始的很早,8月份就开始了。一定早早投,早投了,能早些收到面试,这类公司包括华为、腾讯、阿里、京东等。四大开始的也很早,9月初或者9月中旬,网申就开放了。银行类的大概10月中旬才开始。
5.网申的时候会刷很多简历,据说最高能刷掉70%。简历通过了,会收到网上测评OT链接。(有的企业是,所有申请人都能收到网上测评)OT需要大家一起做啊!大家一起啊!本地学生都是舍友在一起完成的,而留学生,苦逼地自己奋战。这是不对的!不要太清高了,一定拉你的同学来,一起租房子,一起做题。OT又会刷掉50%-70%!我当时去PWC 面试Advisory 的时候,HR这样说,投递简历的有几千人,进入面试的只有100人,最后录取40人。其实能进入面试,就已经胜利了一大半了!
京东的OT特别二,问一些财务管理的指数也就算了,它还会问“伦敦奥运会是第几届”“某某处理器是第几代”这类的问题,时间还很紧,我自己一个人,也没得时间查手机。OT上就挂了。
做OT之前,自己要好好找题练一练,也可以上淘宝去买。一定要买最新的,比方说,今年毕马威就换了OT,比京东的OT还二,6分钟24道题,全英文,字儿特别小,我刚做了5道题就挂了。我还以为是SHL那一套呢。大意了!
面试经验
除了多练SHL测评题目,还要关注当下财经新闻和大事记,一些大的收购案等。我今年特别倒霉的,被问了“你对特朗普当选总统的看法”,还是英文的。然而,姐姐我对此新闻,几乎无关注。
群面也是五花八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大公司的面试题目应该可以找到的,如果他们不换题的话。我觉得,看了也没用,还是现场发挥吧。都是有套路的,多看看论坛。(我深深受益于应届生论坛)
面试之前,对自己能想到的所有常规问题,分别写下中文、英文答案,不需要背,多看看。当面试官问的时候,你心里就已经有数了。
所有面试,都着正装。有次面试,群面之后就立马出结果,只刷了那个没穿正装的哥们。
如果面试财务管培生,还是需要看看会计课本的。企业财务官配生的二面一般会有两个面试官,一个问专业问题,一个问常规问题。我今年就被问了,“新设的其他综合收益是做什么用的”。相当专业!
多和面试的同伴交流,有些面试需要互相投票。留下好印象,你懂的!
择业的考虑因素
1.大城市or小城市。今年新提了11家一线城市,天津、大连、成都、青岛的发展都不错,气候温和一些,空气污染还不严重,工资与北上广无差,户口轻松易得,关键是,房价绝对负担得起啊!!!北京的空气污染快让我窒息了……深圳政策很好,为了吸引人才,政府每年补贴安家费,本科生1.5W,硕士2.5W。宝安区加倍补贴。
2. 发展平台,培养机制。管培生和有的公司有轮转机制,一年半年就能更换一个部门,两年后再定岗。
3. 待遇:户口、薪资、年终奖、补贴……
择业方向
财经的就业方向很多。会计,财务,审计,咨询,分析师(投资助理,收集数据写报告),融资助理(需要姿色和酒场能力),理财顾问(其实就是销售,说实话,保险业将来必定会蓬勃发展)等等。
进银行需要背景,这是人尽皆知的,我没什么背景,也不想进去做柜员,我没投任何一家银行。(但是一般银行解决北京户口)
1. 会计事务所。四大对会计审计来说当然是首选咯,今年薪资都调整到8500了,在会计行业里是很高的,会计人员待遇普遍很低,北京薪资范围6000-8000. 都说四大很累,其实也还好,加班费多嘛,而且还能以加班时间换假期。关键是,成长特别快!内资所的话,如果对会计不是特别感兴趣,就不要去了。瑞华和立信,这两个大内资所,一线城市工资不到4000,累死累活的,也没有考试的时间。北京的瑞华、天职国际等人才良莠不齐,培训不健全,也有的经理CPA还没考下来。(都说留学生眼高手低,眼光高也没错,如果有实力的话,真的就不要去内资所了。)一线城市四千块的待遇,我觉得是不尊重人才。(一家之言,勿喷)
2. 企业内的财经线,有财务、预算、投资、融资、内审、内控等。企业内待遇相对好一些,8000-10000吧。工作压力没那么大,一般周六周日都是有的,而且还有带薪年假,毕竟是企业的职能部门提供支持的嘛。华为待遇很好,一万三、一万四都有,还有加班费啊 补助啊,前提是去亚非拉待三年,年薪30万啊50万啊。互联网公司待遇也很好,毕竟他们赚的利润多,年底分的就比其他公司多。很多国企都在转型,一般设置投资部门 融资部门,开辟金融疆土,移动、首钢、海航这类的待遇处于均值,但进入门槛很高。
3. 咨询公司的咨询、分析师。很多咨询公司,待遇都很不错,进入门槛极高,也是需要专业知识。分析师和会计师一样,晋升路线很明显,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有些公司面试之前,需要自己独立完成一项报告,如Moody就是这样。现在咨询公司也是琳琅满目,小的刚创业的公司很多,企业也不坏,主要看创始人什么来路,手里有没有客户资源之类的。
4. 证券公司,投行。只投了华夏基金、国泰君安、申银万国那么几个,杳无音信。只能说教育背景不够给力啊!!!我是以此理由自我安慰的:这类公司主要还是要搞定客户,大家一定听过了很多“潜规则”内幕,上下级之间的、与客户间的,我惧怕这类的公司把我带坏。哈哈哈哈……
5. 银行。多少人挤破头想进去,待遇好又清闲。我丝毫不想进。我富二代同学,直接去某行总部咯,她爸爸给她账上打笔钱的提成就是她的工资。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