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1.27
接到外文局的笔试通知后,在网上搜了一下往年的题熟悉一下,没想到去考时发现A卷和去年的一模一样,后悔当时没好好百度下答案。顺带提一下,外文局笔试弄地很正式,自己打印准考证、贴照片等等,搞的跟公务员似的。A卷是常识,考了奥运会创始人、奥运精神、福娃原型、八大菜系、马六甲海峡、各品牌车的原产国、政治等,一个半小时答完。接下来是专业笔试,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一样,我报的是中文期刊中心编辑,让写出三种平时关注的期刊及关注原因,一篇英文翻译、然后问你怎么从这条新闻展开报道,自己选取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选题、写选题策划,对一篇文章进行评论,还有介绍自己并写出职业规划。时间有点紧,两个小时还是不够。因为没写过选题策划,完全自我发挥,所以考完没什么底, 大概过了两周,某天下午外文局的电话又意外地打来,问一月中旬是否有时间参加面试,还挺人性化。问了同考的校友,基本都进了面试,编辑岗位有十六个人左右参加笔试,估计刷的不多。自从通知面试那天起,我每天下午三四点忙完工作,就在各大网上搜罗面经、面试问题,断断续续准备了快一个月的时间,都快中旬了,仍然没接到面试具体时间的通知,实在耐不住性子,打了电话过去问,说要到下周通知,得二十多号才能面。所以又等待了两周,一月二十一号周一终于踏上了面试的路。好笑的是,为了准备面试服,我逛了n次街、试了n套,只看上一套打完折二千多的,价格着实让我敬畏,然后各方借衣服,试了两套西服都不合身,最后还是穿了佳哥的面试装,上衣白衬衫加棕色羊毛衫,下身灰色裤子,磴上小易的嘎嘣鞋,还算精神,就这样啦。
幸运的是,我和同班的大 ** 都进入了面试,早在笔试前我就跟他开玩笑说,这两个岗位就是我俩的啦,没想到最后被我言中。大 ** 上午面,我下午,所以大 ** 上午面完就把面试题告诉了我,跟我预想的差不多。下午面试在外文局四楼会议室,考官大概八个,一排坐开,虽然架势很大,但老师看上去都还亲和,我也不是很紧张。首先是自我介绍,之前好好想了一下,把自己的经历、优势、报考的原因都写了进去,文字也仔细推敲了一下,当时轻车熟路地讲完了。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机会和能力的关系,除了老套的那些我实在也想不出来,所以这一题答的不好。第三题是如果领导很器重你,把很多工作都交给你做,但这些工作原本属于另一个同事,虽然你完成地很好,但和同事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你如何处理;这题大 ** 跟我说过,所以我有所准备,但回答时还是没有想的周全;第三题是请说出你最近关注的三个热点问题,如果你是本杂志社的记者,你会怎么报道它们为什么,我选了临时价格干预政策、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两会,主考官对第一个貌似不感兴趣,示意我停下;第四题是就简历提出的,后面气氛就比较活跃,问了安庆的历史名人有哪些、我的家庭情况、遇到委屈怎么办。因为我不知道姚依林是谁,老师们都笑场了。在介绍我的家庭时,我还小煽情了一下,回来想想挺悬,万一被老师认为太做作就死定了。面试,真的很像相亲,当你走进考场的那一秒,考官们就已经知道你适不适合这里了,录不录用也已经在心里有了大致的倾向,为单位选择最适合的人,是他们的唯一目的和标准,所以你回答的具体细节,考官们不会纠缠太多。记得看过一个广告,一个金矿大亨征婚,没有具体条件,只求一眼看重,我看跟面试挺像的,没有条件就是最高的条件。
总之感觉不太理想,加上国家公务员也没过面试线,觉得年前搞定工作的可能性不大。谁知第二天下午四点多,我从WC回来,一看手机,外文局的未接电话(PS:只要我手机不在身边,总会有电话过来),甚有些不感相信,还想没录取的话,不用这么猴急地打电话来侮辱我一下吧;一会那边又打电话来,说让明天过来面谈一下,安排实习事宜,恩意思是我过了面试了。但我仍然疑虑万分,会不会实习还再刷呢?我甚至做好被派到地方记者站的最坏打算。第二天,种种疑虑都在亲切的谈话中消除了,我很喜欢那里的工作,富有挑战性,待遇我也很满意,同时录取了大 ** 和一个人大女生、一个南开男生。中午我们在楼下食堂吃了饭,欣喜和新奇之情洋溢在我们的脸上。和大 ** 从同学变成了同事,让我觉得意外而又滑稽。
主编布置了很多任务,年后初八就得赶回去上班,有一个月的实习期,只有好好努力,证明自己,才能立足。我一直憧憬着的无忧无虑的假期又将无限期推后。索性把工作任务也推后几天再说啦。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