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

标题: McKinsey&Company BA 申请全纪录(zz上财BBS) [打印本页]

作者: shlgroup    时间: 2007-11-25 10:37
标题: McKinsey&Company BA 申请全纪录(zz上财BBS)

作者:[a name=\"1514177\"][/a])Shawn(上财BBS)

从开始到离开McKinsey&CompanyBA申请全纪录

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发这篇贴子,后来想想兄弟说过的那番话,还是敲起了键盘,只希望能
通过自己的些许经历,让今后的shufer和致力于咨询公司的同学们得到一点启示和借鉴。

前言:我承认失败,但我骄傲的离开。

咨询讲究结果,给客户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结果好过几十张slides,详细而缜密的分析。我也想先讲结果,McKinsey给的结果是:“你不能进Finalround.”有人说你失败了还好意思说大话在这里发贴,可我想说失败往往能让人反思,让人有更多成长。

我承认失败,但我骄傲的离开。HR告诉我结果时我没有丝毫的失落,因为我知道我没有留下什么遗憾。相比之下,这一趟面试之旅带给我的更多是宝贵的收获和美好的回忆。


过程:

1.网申
McKinsey的网申系统很早就开始接受投递,通过她的网站导航可以链接到公司全球网站的onlineapplication系统中。我更新过简历,但并没有影响后来的选拔过程,也多亏了这一开放而不死板的网申系统。(其他公司到一定日期后就会封锁网申系统,不能继续修改)

网申之后就是等待,其实当时真的就只是抱着填着玩的心态进行了申请,从未想到最终会有什么结果。早就从前辈那边听说过McKinsey的aggressive和tough,但还是想试一试,反正没有什么机会成本。

我申请的是BusinessAnalyst,此外提供的职位还有JIA和CorporateFinanceBA.BA面最宽,也是和其他咨询公司相平行的职位,于是,我开始了我短暂而有意义的申请之旅。

2.笔试
Deadline一周后收到邮件,writtentestinvitation.喜出望外,实在是没有想到大公司会给我这个机会去搅和一下笔试(最初给自己设下的目标就是见见笔试题长什么样,重在搅和)McKinsey在通知信里面附送了一套样题,让参加笔试的同学事先练习一下,也算是一个介绍。笔试的内容就好比简单的案例分析,一个商业案例会给出一些条件,让你做出一些判断;再根据增加的条件做出相应的计算。那套练习题错了1/3,大呼困难,和几个朋友讨论了下结果,决定还是缴械投降,轻装上阵。

笔试一共有两场,申请JIA的和BA的Candidates都会先经过笔试进入后面的名单。当天还有个小插曲:笔试的地点在交通大学徐汇校区,那天的两个笔试教室刚好是交大MPA的教室,因为协调上的小问题,那些学生死活说没有事先得到通知赖着不走,还时不时叫嚣着:“麦肯锡是什么公司阿?比四大好么?”“你们来笔试阿,那我们也可以参加喽?”监考的公司HR是个实习生,也非常的窘迫。我们一些考生赶忙上前表示理解,并一致对低素质的人表示鄙视。我心想你们素质这么低,自己心里也没个数,着实为他们感到可怜。

后来调了教室,大家就座,开始考试。题目比练习来的要难,很多题非常tricky,选项之间充满了陷阱。1个小时26道选择题到最后也没能够全部做完。大家笔试结束后大呼:人生完整了,大麦笔试都参加过了没什么遗憾了,一笑而过。回去还赶上了校庆的尾巴,喜庆,热闹让我早就把笔试忘在脑后了。

3.电面
第二天下午,手机响起,010********。一接才知,是McKinsey通知笔试成绩通过,安排电面,叫我作好准备等过一天北京打来的电话,忙问,答曰测试口语,形式如闲聊和短文理解。放下电话,想想以前看过的电面面经,觉得大麦还挺仗义的,让你准备下才打来,遂心定。

早上把简历和常见问题铺了一桌子,端坐在寝室电话前静候佳音。旁边室友在看火箭比赛,不禁偷看。突然手机响了,心一凉,应该不是的。想接起来问清楚就挂掉,别是小公司营销广告害我大事,忙说:“您好!”

“IsthatXX?”咯噔一下,忙改口“Yes,thisisXX.Whoisthatspeaking?”室友见我改口鸟语,赶紧把音箱关掉,静看第四节比赛。对面介绍说他是McKinsey的associate,电话打来测试一下口语。于是开始。

这里不记流水账了,直接总结一下。问题真的是闲聊:包括周末过得如何?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还问了一下以前的一些经历。基本上是一个单向的交流,对方只是在听你的反应和回答。接着是第二部分,听力理解。名字是我自己起的,就是读一段短文让你回答一下问题。他给我的短文是人口迁移,说现在在中国人口迁移现象比较明显,大量人口从农村和小城市涌向大城市,问短期和长期影响。当时有点傻,在纸上一顿比划,还不如直接想直接说。我大体上提到了对基础设施的压力,对劳动结构的影响和对大城市就业/失业的影响。后来接着问*是否应该鼓励这种行为,我说当然不,应该努力开发农村和小城市,一方面缓解大城市压力避免如上问题产生,一方面创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结构。其实当时用英语答得比较乱,意思也没有这么清晰,但基本上还是有不错的反应和流利度。老外表示感谢,我说我也很开心谢谢他并88,电话一共打了10分钟不到。电话一挂,火箭赢了!忙问谁进的最后一球,室友说场面混乱没看清,光听你鸟语了没听见解说,深表谅解。

4.Workshop
后来回想口语说得不好说不定被挂,又过了两天,收到封邮件。Youareinvitedtojointhecaseinterviewworkshop.进面试了?确定了一下,又细看了看,没错。既开心又担心:开心的是大麦能够给我寄回去面试,超出原有的搅和目标;担心的是因为准备不足会不会立即被挂。想太多都没用了,去看看就好,认识点人也不错啊。

Workshop去的人不多(开始还以为真的很少,后来知道1/3没有过来)23人,8个女孩子。公司的SS女士主讲了workshop,向大家讲解了一些案例面试的技巧,公司侧重观察的方面还有一些经典的框架。其实谁都知道,最终能不能过绝对不是个workshop就能够有明显提高的,只不过McKinsey这样一方面将candidates和公司的距离拉近,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手段,另一方面也能让面试者在真刀真枪之前有些许心理准备,让大家互相见见有个warm-up.

Workshop上见到了几个进入BCGfinal的同学,谈吐之间,英雄本色顿显。但是,让我没有预料到的是,candidate的多元化程度其实挺高:除了清北复交外,浙大,南大,中科院,东南等学校也各有人选,当然也包括母校上海财经大学。(插一句,在后来的面试过程中,我又见到了不少澳大利亚和英国的海龟,因为都是申请BA也采用同一流程面试)这里也算是回复以前一个同学的帖子,传说中的大麦的网申过滤系统仿佛不会直接滤掉四大名校以外的人,而还是会综合申请者水平进行安排。

5.面试
写着写着有点流水账了,本来想突出的那种感觉也没有表现出来。我其实很想强调面试部分,但又想指出,想要进入顶级咨询公司,绝不仅仅是做出case那么简单。很多最终成功做出case的人最终也被拒掉,因为这里面还有其他的因素,我会在后面的部分详谈。

由于时间安排上的原因,我一共做了3个case,因为第二天最后的几个面试者很多都是由一个senior级别的人通过一个case来决定过与不过,所以我还是会通过case来把过程进行描述,而最后通过我自己的总结将其中的一些部分进行分析。

CaseImini-casecombination

第一个面试官是associate,多年的consulting工作经验+B-SchoolMBA。整个面试是用中文进行的behaviorquestion很多,包括:
1)你为什么在简历上写你的高中经历?
2)在你以前的经历中你怎样展现你的领导能力?
3)在一个团队中你最讨厌什么样的人?
4)你对咨询的了解如何?
5)介绍下你的实习?举例说明你实 ** 的一个困难?
6)你的careerplan是什么?
7)工作中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你exciting?
8)XX公司和McKinsey同时给你Offer你会选择哪一个?
9)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这些问题可以说还是比较典型的行为面试题,对于常见的行为面试题还是应该有比较充分的准备,请参见校友以前的帖子:面Case经验

[a href=\"../group_subject.php?Id=3762\"]http://i.yingjiesheng.com/group_subject.php?Id=3762[/a])

接下来是Case,是三个小case的组合,我觉得就是来测试快速反应力和逻辑框架的。

第一个:我们的客户是08年奥运会的赞助商,奥运会期间将会接待贵宾,请你估算一下这期间的人员需求。

思考了半分钟我开始了分析,过程如下:
1.我们的客户是做什么的——移动服务商
2.接待多久?据我所知奥运会为期半个月,加上前后...——我们只需要接待两天,开幕式和闭幕式
不用前期准备,更多时间——No,就两天
3.我想知道贵宾的人数——1000人
4.贵宾从哪里来?应该来自不同的国家吧——800国内,200国外
那我觉得国内的贵宾主要需要安排接送,入住,国外贵宾还需配备翻译——对,我们可以简化随行的人都可以直接当翻译
贵宾可能会单独来,也可能会团体来...——都单独来

我喘了口气,先把思路直接说。我会计算一个贵宾需要几个人,按照不同贵宾的不同需求,然后加总。既然随行人员能够充当翻译,而且外国贵宾可能要求较高,那么我假设每个贵宾身边安排一名随从人员即可,200人。——OK

5.接下来分析国内,我想知道国内贵宾都从哪里来?北京?其他省市?——400北京,400其他省市,我们简化一下,国内一共需要200人。

那么现在一共是400人。——就这些?
6.当然不是,我想除了随从人员外,可能还需要司机,保镖,厨师...(差点说秘书了)我想先从司机开始——OK,你想知道什么?
7.我想知道是用什么样的车接送贵宾和多少人乘坐一辆车,有可能轿车,客车;也有可能几个人坐一辆车或一个人坐一辆车——外国人都坐轿车,单独;中国人有200个坐轿车,600人坐客车,90人的客车
8.400人坐轿车,那么需要400人次,我假设一天换两班,则需要200个轿车司机。——OK
9.对于剩下600人坐客车的贵宾,我假设两种情况,一种是上座率高,90人;一种是上座率低,30人;平均上座率就是60人,则需要10辆车,可能因为要等待哈去其他地方所以一天只能开一趟,车上还要别的人么?——配个导游
那么就是司机和导游2*10=20,一共220人,加上之前的620人,接下来是厨师...

OK,可以,我们再做一个

我不知道是不是他编好的,下一个真的就是厨师......

第二个:一个法国人想在中国开厨师学校,问你值不值得开?

理了下,列出如下几条:我会考虑如下的因素,如:
1.潜在的客户数量,是不是会有很多人喜欢学习法国菜;还有客户数量在未来几年会不会增加,趋势怎样?
2.开的成本:租用场地,雇佣相关人员,买原材料,煤气...
3.收益
4.风险——谈谈收益
5.我会首先估算出会有多少人上这个培训班?一个班几个人?一天开几班?(可能相新东方一样有早中晚)每堂课多少钱?——按课收钱么?
可能会按课收钱,也可能直接按班收钱——OK
6.我假设一个班有十个人——为什么?
因为厨师学校要上灶联系,而且需要老师个别辅导,所以10个人比较合理——ok,我们简化一下,10个人一个班,3班,共10天
7.那就是30个人10天,那么我要考虑一下定价,定价的策略可能有三种。
成本叠加,就是设定一个成本之上的预期盈利,但是可能不适用于我们的案例
价值定价,按照用户心中的价值定价,他们感觉值多少钱就定多少钱
同业比较,看看别人订多少钱,我觉得这个比较合理。——好,行业平均价格是2000元/班
8.那我会比较保险的假设我们的定价也是2000元,那么收入就是60000元.....

OK,可以,我们再做一个

我当时就想,大哥阿,你脑袋真是快啊...

第三个:我们的客户是收集制造商,年增长率很稳定,10%,中国。有个新进入这刚刚进入几年,但增长率是100%我们的客户感到不安,问我们是否会对我们公司产生影响,影响有多大.

这个case应该是他现编地,估计是定性分析,我就说:

1.首先我想分析一下我们的客户,它的产品,业务,增长率,竞争优势;其次分析我们的对手,它的产品,业务,增长率,竞争优势;然后造出他们业务overlapping的部分(脑袋一下反应不过来中文了)——什么overlapping?
就是他们的重叠业务——好,我们的对手作商务手机,我们也做
2.那我想知道我们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相比,不同的一些特点,是不是他们的产品有特殊的功能?——恩,他们的手机可以告诉上网,和电脑接驳时时更新(我当时想会不会是BlackBerry阿,你就瞎编把)
3.那我会做如下的调查,首先调查商业用户群体是否会对这样的功能有强烈的需求,需求的趋势是什么?
其次是我们是否有相同功能相同市场定位的产品
再次是成熟市场的情况——什么意思?
4.因为欧美是相对于中国的成熟市场,而且商务用户一般都是国际群体,因此如果在这些成熟市场这类手机的需求很大,对传统手机冲击很大,则可能在中国市场会很快蔓延开来,影响很大.——OK,可以了

30分钟做三个案例...脑子飞转,后来出去,那帮人都说我赚了,我说好吧,反正咨询师是按小时收费他真是赚了。总接下来我觉得快速反应能力,拆分能力和基于常识的一些假设和推断是必须的,很多情况下还要准备好假设的充分理由,以防challenge.

后来又和他聊了会事业发展就88了,这个面试馆还挺不错的,他让我等一会,我想好啊休息一下,半分钟不到,来了个老外,在接下来的45分钟几乎将我杀死.....

CaseIIWhat'swrongwithourclient?

这个老外,一上来就让我感觉不好。他拿了罐百事可乐,边打着嗝就开始了。

还是behavior先:
1.实习经历——这里我说了下我帮助DC做过关于巴塞尔协议实施的案例,接下来他就深入了...
2.你对新巴塞尔协议有多少了解?你觉得实施BASELII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我就学了点皮毛,看都没完整看过一遍,只好说我只是以前在FRM中接触过一点点,然后就扯对中国银行业是机遇和挑战,一路磕磕巴巴,跌跌撞撞。末了他补了一句,Ihavebeendoingwiththatforacoupleofyears.我心想大哥,缘分阿!
3.说说leadership
4_What'syourgoal?——(什么破问题啊,你不会来个定语阿)我说您指哪方面的?是专业方面么?他说随便,我就糊里糊涂的说了一通,后来想是事业不是专业,又有点乱。
5.你考过GMAT阿?已经想好去读MBA了么?你有很喜欢的学校么?

一顿问题下来,我已经有点招架不住了.此人的特点是:基本没有eye-contact,语速偏快且有严重的吞音.这点在behavior问题中还好,我不会有听不懂的,但在后面的case中,变成了非常致命的杀招.

Case:我们的客户是一家区域性连锁超市,占有40%的市场份额.最近有一个新开不久的竞争对手,他们只有一家店,但是非常大,单个店面是我们店的5倍.这家店营业以来,我们的连锁超市销售额都有所下滑,最多的下滑了10%,想问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对手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我马上准备搭框架分析,但是刚刚把4p,3c列出来以后就发现其实这个例子不能用传统框架直接来,硬套肯定会被骂.于是我只概括性的问了一下:

1.我们店和对手店的产品结构--完全一样
2.渠道--差不多
3.定价--OK,让我们展开以下.

这时,他直接开始扮演CEO让我发问.他说的确对手是以低价吸引顾客,但是究竟他们能比我们便宜多少?对手的口号是"HalfPrice",我想知道他究竟比我们便宜多少.

我那个时候的确还是有点慌了,因为这个面试官咄咄逼人,我想到了拆分成本,但是没想到要拆分到非常非常细而精确的数值.

我先向他问了一些数据:

1.我们的毛利润率是28%,我们的净利润是4%.
2.成本拆分,固定成本中,我们的固定成本有广告支出,占总销售额的4%;租金占总销售额的4%(对手的单位面积租金是我们的一半);
我们的可变成本有labor,占10%,suppliers,占5%
除此之外,还给了竞争对手的一些成本数据,我已经想不起来了.

其实这个时候我有点招架不住了,因为大量的数据直接冲进来,我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听-记数据上面,没有同时做到冷静的分析如何处理这些数据,面试官则一直push我要我算.
这个时候我开始试着将成本进行拆分并进行比较,但是完完全全基于一些百分比,并在草稿纸上边算边说.计算非常混乱.而且一直是想用估值计算的(以前做案例一直是估值),没想到他让我精确计算.算到最后.他又说你忽略了两个店一开始的销售额不同,说这种比较是没有意义的.我就崩溃了,时间随后到了,这个案例基本上以失败告终.

他说你不用这么泄气,你还是很优秀的,噼里啪啦说了一通,我心想不用假惺惺了还不如直接来个痛快的.说声估的白,我就跑到会议室里和其他的人吐苦水.

回到会议室,人家二面的都有面好了的,一听,四个里面三个marketsizing.我心想我怎么这么命苦啊!后来一个姐姐出来,一沟通,发现我们两个面试官一样,于是开始滔滔不绝,对吐苦水:我们两个怎么这么命苦啊!她先和外国人面的,最后做出来了,但是也是跌跌撞撞的,其实就是把成本按利润百分比拆开,进行详细计算(可能按照financialstatement里面顺下来会比较好,不容易遗忘).但是她说她第二个人面了2个mini-case,我面了3个,也开始担心.过了许久,HR进来说:明天二面.

回去以后就开始反思第二个案例怎么会做成那样,分析了一通还是觉得败在了气势上,被洋人一吓就乱了方寸,这怎了得?那时候觉得真的也没什么遗憾了,就是一种死而复生的感觉,心想第二天一定要趾高气昂的去见面试官,用眼神杀死对方.

带着这种心境,早早结束了另一家公司的面试,来到麦肯锡准备和二面的bossPK,一到那里发现:人好少啊!前一天还热热闹闹的今天怎么这等冷清?后来一聊,听说多数人都被直接干掉回家了,士气大降,心想算了就当来networking吧.

没想到后来真的变成了聊天,和上午硕果仅存的几位同学进行了几番交流,并亲眼目睹了一个个牛人被McKinsey请走.大家有一个同感,那就是,其实这是的胜败基本上不是在拼谁过case做的好,而是在拼谁和面试官有chemistry,有那种化学反应.以前看面经的时候一直不相信这么一说,真的体验过以后就能发现,所谓的chemistry真的存在:面试官是否觉得你的言谈举止是他所欣赏的style,你的回答和反应是否稳健沉着而能让面试官为之一笑,面试官欣赏你给了你足够的暗示(hint)你能否顺藤摸瓜一路把根源找到crackthecase.很多的时候,面试官和你面对面几分钟就能够知道你行还是不行,而这种chemistry绝对不是做出case就能满足就能得到的.

先说我的最后一个case,关于一些心得和总结在后面的部分我想单独来谈.

CaseIIIGotosmallcities?

面试官一面翻阅简历,一面开说:我们时间不多,直接来做case吧:我们的客户是一家生产婴儿护理品(BabyCare)的跨国企业,产品包括shampoo,lotion,showeringgel等等.近些年来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有不错的表现,但是业务的成长速度已经从原来的20-30%peryear下降到10%peryear,他们现在想进入小城市市场,问是否应该进入.

照常复述了一下case,理了下思路,开始分析.

首先,我想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这项决策的分析:
1.市场,包括小城市市场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
2.消费者,包括进入小城市市场的消费者有什么样的产品需要,他们能够接受的产品价格;
3.成本收益分析,进入这些小城市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成本,能得到什么样的收益
4.竞争情况,现有竞争者,竞争激烈度,替代品情况
5.产品分销,直接建厂还是运输,这也取决于销售量和现有产能.

虽然看起来是个典型的market-entry,但我一般不喜欢直接用porter's5来直接套用.因为一方面我感觉这会让面试官觉得你只会单纯的套框架,再就是一般来讲我自己的拆分可以做到相对全面.如果面试官有其他要求,我可以针对其中的部分再进行更细致的拆分.

果然,面试官直接说:我们可能不能进行这么复杂的分析,我们来假设一个市场-HZ,这个城市人口是0.5million.我们进入这个市场的话一次性投资就要100,000RMB,运输费用占利润的10%,grossmargin50%.

我再问有没有其他成本了,他说,直接用这个考虑就行.这显然是个简化的成本模型,面试官想要的是你能否通过这样的模型来迅速得到关键的数据.

我首先进行了market-sizing,讨问了更多的数据来计算最多能有多少潜在的消费者.
1.平均每个家庭有三个人.一个孩子
2.我们的产品针对0-3岁的儿童,大约占孩子总数的5%

用总人口计算得到大约有8000babies.

接下来计算breakeven的销售额,列个方程计算得到销售额要达到250,000RMB才能够breakeven

我这个时候想按产品线拆分,告诉面试官这些利润应该分别来自于不同的产品,shampooP1*Q1;GelP2*Q2;LotionP3*Q3对于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销售数量,而通过市场调查应该可以得出在成熟市场各种产品的相对分额,从而估计HZ城市的销售量.

这里面,面试官也指出应该使用成熟市场的数据,因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且样本数量较大具有可信度.然而,他说我不必细分到产品,划分到单位消费额即可.于是我假设8000baby中有30%的baby会购买(其实是父母购买)我们的产品(假设我们是theonlyplayer),那么估算下来,平均每个婴儿要消费100元早我们的产品上我们才能breakeven.面试官继续问我,你认为这个数字能够达到么?我当时想成人一年用还差不多,婴儿那么小用那么少应该很慢的,这样的话一年一样买个一两瓶应该到不了100元.就用这个当作理由说可能到不了.他说这种产品瓶子小,单位价格也不少,所以实际上在大城市平均年消费有200元/baby.但我不服,我说那是在上海,在HZ这种小城市大家没那么多钱,父母自己可能都不会用上海飞丝什么的还给婴儿用那么专业又昂贵的产品.他笑笑说没关系,我们就假设能够到200元,方便计算.接下来我提出那是估算,实际算法应该是按照家庭收入将8000babies所在的家庭细分,分为高中低收入家庭,然后分别赋予消费的百分比.(这时候我放进了大量的叙述,各种家庭会怎么样)然后最后得出了可能8000中会有40%来消费我们的产品,即3200baby.我一看3200*200,超了两倍还多.不错不错.他看我兴起,赶忙问,你觉得会不会赚呢?我差点脱口而出,冷静了一下下,想想还有别的成本没考虑到,赶紧说:这不一定,还要考虑我们开拓市场的一些费用,市场营销的一些费用还有给渠道的分摊利润.他说好,给了几个比例,最后算出来还是能够拿到120,我说有的赚,那么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应该进入HZ市场.末了又补充了一句,说我们刚刚只分析了第一年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应该分析头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收益情况,估算每年现金流来个NPV计算什么的,这样即使第一年亏一点也不代表不划算,因为市场前景巨大还是有盈利机会的.

他说你做个总结吧,我在纸上比划了两下:
Market
Breakeven
Sizeofmarket,expenditure
othercost
longterm

按照这个逻辑结构进行了总结,他说好的,时间关系我们的case就做到这,让我问他问题.我就问你认为对于一个刚刚毕业就进入咨询公司的年轻人,怎样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他说得非常好,他说这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aspiration,你想有什么样的发展,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将来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在McKinsey,你要先试着生存下来,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所要任务.很多人会选择不同的路:B-School,Industry,start-up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如果一直做咨询,也要看你要进入哪一个category,是upper-upper还是middle-range,越往上你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多,而且往往是加倍,加几倍.有些人觉得在平均水平就很好了,可以得到MBAsponsorship可以按正常速度promotion有时间去陪家人做自己想做的事何乐而不为,所以一句话,不同的人对成功有不同的定义,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aspiration.

我这个醍醐灌顶啊,心想听君一番话,胜看case书啊!连忙用冰冷的手和面试官握了两下说了几声谢谢.他说你等一会我们去讨论下,我就一边回味着他说的话一边喝水吃药(感冒着).脑袋完全空旷,毫无体力.

等了大半天,HR从会议室里出来和另一个战友说:你明天X点来吧.同时把我叫走:你和我来.心一凉,想到下午的那些同志们都是被这样叫走的.

HR接下来给予了我中肯的意见和委婉的拒绝,我点头称是,道谢过后,昂首挺胸,离开了大麦.McKinsey之旅到此结束.

后记:

回去的路上给家人发短信告知失利,老**一条短信把我逗乐:"人们都说参加过麦的面试,人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的的确确,短暂的McKinsey之旅让我成长了很多,进步了很多.结果并不沮丧:大麦今年在上海只招了6个BA,的确是精英中的精英.而且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朋友也都没有能够进入final.和他们相比我更没有遗憾.

有人说这是时机不好,去年招了24个BA今年一下就这么少了机会都没有,那我想说最强的人总是能够最后入选,或许老兄明年再战?
有人说这样删人不公平,这不是我的真实实力,那么我要说你纵有再厉害的能耐表现不出来也是fail.

或许这里面会有些许的误差,或许麦肯锡错误拒掉了那些能力特别出众的应试者(我不算,我承认差距),TypeIerror很大.但我想说,这样的筛选的确能够负责任的将最合适的人挑选出来.再假设说一部分人靠着准备靠着侥幸进了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那么恭喜他/她,接下来的挑战会更加的严峻.正如那位面试官所说,首先要思考的是survive,thenothers.真正生存下来的才是真的好汉.

一些想法:

Top-tierfirm找的就是top的人才,这点永远也不会改变.提升个人实力是永恒的主题.绩点,课余活动,实习经历......老生常谈的东西我相信大家都懂.但是要注意的是,咨询公司面试绝不仅仅是做case:你不会做case肯定不能成功,但是你很会做case也有可能失败.不同公司都在试着寻找最适合他们公司文化的人才,那么,除非你能在面试时候"表演"地惟妙惟肖,见到大麦变leader,见到贝恩变energetic,见到BCG变scholar(老兄你不进中戏是真白瞎了啊),最好的方法就是beyourself,把你最真实的一面最自然地展现给面试官,用真正的自我来打动面试官,为自己赢得属于自己的机会,找到真正适合你的那个公司,那些人.

最后的最后(太唠叨了),衷心希望那些有意进入咨询发展的同学们求职顺利!那些依旧徘徊在咨询路上的兄弟姐妹们,相信自己,成功来源于自信!


作者: yoyokaede    时间: 2007-11-26 00:09
还是比较水的一篇。。。 还有不要攻击他人。。。
作者: nicholas.hou    时间: 2007-12-10 12:33
我和大麦(上海)的招聘经理沟通下来,这个公司似乎在中国大陆只招收5所大学的应届毕业本科生。 还有,作者参加应聘的出发点不可取,企业认真地在对待每位应聘者,作者却抱着玩得态度,就算你再怎么优秀,相信大家也不会对你有什么好的影响。
作者: m.bb    时间: 2007-12-12 16:34
Mckinsey不只在大陆招5所大学的学生,公司正试图将招聘范围扩大到10所,甚至20所大学(这个是比较远的目标)。我没有问过HR今年的生源情况,不过据说,有非4所大学的学生。我们今年的summer intern有一个是来自西安交大的。去年招的BA有一个是来自同济,一个来自浙大的。所以,只要你足够优秀,就一定有机会的。
作者: sandman    时间: 2007-12-27 22:30
回复3楼 无名 :浙大什么时候沦落到西交同济一起了?麦肯锡每年浙大都有几个
作者: c1317    时间: 2007-12-28 11:09
还是觉得蛮受益的。
作者: ammy    时间: 2007-12-29 13:31
首先,我觉得搂主耗费体力精力写了面经真的已经非常nice了。 其次,我觉得自信重要,心态更重要,足够优秀是什么概念我觉得没法界定,当有勇气投递简历,有能力走进final,心态有很大关系,当我们不确定我们是不是足够优秀的时候除了自我修练之外还要以最好的心态面对,就是放松自我,正常甚至是超水平发挥,也许这就是搂主提到的搅和心态嘛,我觉得没什么不好!
作者: fuckZJU    时间: 2008-1-6 01:01
回复4楼 无名 :浙大的人不要自我感觉太好,在我看来也就这个样
作者: Pronostik    时间: 2008-1-18 14:36
无论其他人怎么说,我觉得很受益,thank you!
作者: lavenderwang    时间: 2008-2-15 21:24
大麦的笔试,有什么类似的题可以准备吗?
作者: hhrachel    时间: 2008-10-9 15:38
我覺得寫的很好0.0很有幫助~~為什么都沒什么positive的評價的。。。
作者: littleconfused    时间: 2008-10-9 16:43
i thought this is a nice work... he is nice enough to pass all those rounds and nice enough to write us this article..
作者: sophiatan    时间: 2008-10-9 23:40
It's really a great work!!! Tks for your sharing and your strong sense of optimism. You have inspired many SHUFERs. This is life. And, you are outstanding!!! Cheers.:11)
作者: patriciaym08    时间: 2008-10-10 16:47

I really appreciate what you have written down 'cause it's so different from all the others. You brings a totally new attitude and an out-standing optimism which inspires me so much! So,thanks for your difference!


作者: evildawn    时间: 2008-10-13 01:28

回复四楼:你认为现在的浙大比西交上交强?单靠合并出来的新浙大在行内人看来把老浙大的辉煌一点点抹煞 单纯靠着一个狗屁不懂的武书连在做宣传

PS:麦肯锡这两年才在北京上海四所大学以外发面试机会 浙大貌似没有你说的“每年都有好几个吧”


作者: klingon    时间: 2009-4-22 17:22
很有用!!!!!!!!
作者: iesabecca    时间: 2009-4-23 18:27
real  and deep     nice of you to share this valurable experience
作者: cypher    时间: 2009-5-6 12:25
非常好,非常有收获,起码知道该从什么方面下手了
作者: houlei0922    时间: 2009-5-11 21:17
多谢楼主分享
作者: weimingwmwm    时间: 2009-5-14 20:58
zang!
thanks
作者: kuku    时间: 2009-5-14 21:43
楼主  辛苦了哈  我可能连被麦拒的机会都没有的  汗
作者: houlei0922    时间: 2009-5-17 12:54
真的很好,很真实
作者: ziziwhb    时间: 2009-6-12 22:08
谢谢楼主耗费精力写了一篇面经:83)
作者: flsfrank    时间: 2009-6-12 22:23
xiexiexiexiexiexiexiexiexiexie
作者: answer06    时间: 2009-6-14 12:13
麦肯锡每年就那几个了!~
作者: dyb87    时间: 2009-6-16 19:14
这个写的很详细啊。谢谢分享
作者: lewei.zhang    时间: 2009-6-21 03:09
谢谢搂主share  写得很detail很有logic   ~~   受益匪浅
作者: renee_t    时间: 2009-6-24 14:15
还是很厉害的..........
作者: zxfou    时间: 2009-6-24 15:36
谢谢 感觉能学到很多东西 赞
作者: braveheartdeng    时间: 2009-6-27 15:16
感谢分享,不错!
作者: sarayyww    时间: 2009-7-10 16:29
当我们不确定我们是不是足够优秀的时候除了自我修练之外还要以最好的心态面对,就是放松自我,正常甚至是超水平发挥
作者: sarayyww    时间: 2009-7-10 16:38
:72):72) thanks!!
作者: ella_hust    时间: 2009-7-12 20:09
态度决定行为,还是行为决定态度呢?
作者: coco0130    时间: 2009-7-30 22:08
很有启发 谢谢
作者: sunshinepyy    时间: 2009-8-6 12:25
LZ写这么详细并加上自己心得与人分享,就很nice了,顶一个
作者: crazyyxh1982    时间: 2009-8-6 23:42
非常好,感谢
作者: GraceSun0129    时间: 2009-8-8 19:39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egtwzgl    时间: 2009-8-13 03:47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very strong!!! very good!!!!
作者: egtwzgl    时间: 2009-8-13 03:48
一个法国人想在中国开厨师学校,问你值不值得开?小声说,觉得重点是有多少人愿意学做法国菜。估计学生数量。
作者: guminhao    时间: 2009-8-13 16:51
dddddddddddddd
作者: hwism    时间: 2009-8-26 00:07
学习学习 谢谢分享
作者: tony12111986    时间: 2009-8-28 21:47
受益匪浅,楼主说面试的时候有些海龟,不知道他们是个什么大概的情况,如果知道的话,请告知一下,谢谢
作者: Eatingbravo    时间: 2009-8-29 14:58
我和大麦(上海)的招聘经理沟通下来,这个公司似乎在中国大陆只招收5所大学的应届毕业本科生。
还有,作者参加应聘的出发点不可取,企业认真地在对待每位应聘者,作者却抱着玩得态度,就算你再怎么优秀,相信大家也不 ...
_ni**as_hou 发表于 2007-12-10 12:33

其实怎么可能只是玩玩的态度,我觉得LZ是想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这个挑战吧~~
作者: tangweini    时间: 2009-8-31 10:41
写的很好,值得借鉴
作者: mathsdaniel    时间: 2009-9-3 03:22
谢谢~!!~
作者: WULANMUQI    时间: 2009-9-10 17:20
McKinsey&Company BA 申请全纪录(zz上财BBS)
咨询公司
作者:Shawn(上财BBS)
从开始到离开McKinsey&CompanyBA申请全纪录
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发这篇贴子,后来想想兄弟说过的那番话,还是敲起了键盘,只希望能
通过自己的些许经历,让今后的shufer和致力于咨询公司的同学们得到一点启示和借鉴。
前言:我承认失败,但我骄傲的离开。
咨询讲究结果,给客户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结果好过几十张slides,详细而缜密的分析。我也想先讲结果,McKinsey给的结果是:“你不能进Finalround.”有人说你失败了还好意思说大话在这里发贴,可我想说失败往往能让人反思,让人有更多成长。
我承认失败,但我骄傲的离开。HR告诉我结果时我没有丝毫的失落,因为我知道我没有留下什么遗憾。相比之下,这一趟面试之旅带给我的更多是宝贵的收获和美好的回忆。

过程:
1.网申
McKinsey的网申系统很早就开始接受投递,通过她的网站导航可以链接到公司全球网站的onlineapplication系统中。我更新过简历,但并没有影响后来的选拔过程,也多亏了这一开放而不死板的网申系统。(其他公司到一定日期后就会封锁网申系统,不能继续修改)
网申之后就是等待,其实当时真的就只是抱着填着玩的心态进行了申请,从未想到最终会有什么结果。早就从前辈那边听说过McKinsey的aggressive和tough,但还是想试一试,反正没有什么机会成本。
我申请的是BusinessAnalyst,此外提供的职位还有JIA和CorporateFinanceBA_BA面最宽,也是和其他咨询公司相平行的职位,于是,我开始了我短暂而有意义的申请之旅。
2.笔试
Deadline一周后收到邮件,writtentestinvitation.喜出望外,实在是没有想到大公司会给我这个机会去搅和一下笔试(最初给自己设下的目标就是见见笔试题长什么样,重在搅和)McKinsey在通知信里面附送了一套样题,让参加笔试的同学事先练习一下,也算是一个介绍。笔试的内容就好比简单的案例分析,一个商业案例会给出一些条件,让你做出一些判断;再根据增加的条件做出相应的计算。那套练习题错了1/3,大呼困难,和几个朋友讨论了下结果,决定还是缴械投降,轻装上阵。
笔试一共有两场,申请JIA的和BA的Candidates都会先经过笔试进入后面的名单。当天还有个小插曲:笔试的地点在交通大学徐汇校区,那天的两个笔试教室刚好是交大MPA的教室,因为协调上的小问题,那些学生死活说没有事先得到通知赖着不走,还时不时叫嚣着:“麦肯锡是什么公司阿?比四大好么?”“你们来笔试阿,那我们也可以参加喽?”监考的公司HR是个实习生,也非常的窘迫。我们一些考生赶忙上前表示理解,并一致对低素质的人表示鄙视。我心想你们素质这么低,自己心里也没个数,着实为他们感到可怜。
后来调了教室,大家就座,开始考试。题目比练习来的要难,很多题非常tricky,选项之间充满了陷阱。1个小时26道选择题到最后也没能够全部做完。大家笔试结束后大呼:人生完整了,大麦笔试都参加过了没什么遗憾了,一笑而过。回去还赶上了校庆的尾巴,喜庆,热闹让我早就把笔试忘在脑后了。
3.电面
第二天下午,手机响起,010********。一接才知,是McKinsey通知笔试成绩通过,安排电面,叫我作好准备等过一天北京打来的电话,忙问,答曰测试口语,形式如闲聊和短文理解。放下电话,想想以前看过的电面面经,觉得大麦还挺仗义的,让你准备下才打来,遂心定。
早上把简历和常见问题铺了一桌子,端坐在寝室电话前静候佳音。旁边室友在看火箭比赛,不禁偷看。突然手机响了,心一凉,应该不是的。想接起来问清楚就挂掉,别是小公司营销广告害我大事,忙说:“您好!”
“IsthatXX?”咯噔一下,忙改口“Yes,thisisXX_Whoisthatspeaking?”室友见我改口鸟语,赶紧把音箱关掉,静看第四节比赛。对面介绍说他是McKinsey的associate,电话打来测试一下口语。于是开始。
这里不记流水账了,直接总结一下。问题真的是闲聊:包括周末过得如何?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还问了一下以前的一些经历。基本上是一个单向的交流,对方只是在听你的反应和回答。接着是第二部分,听力理解。名字是我自己起的,就是读一段短文让你回答一下问题。他给我的短文是人口迁移,说现在在中国人口迁移现象比较明显,大量人口从农村和小城市涌向大城市,问短期和长期影响。当时有点傻,在纸上一顿比划,还不如直接想直接说。我大体上提到了对基础设施的压力,对劳动结构的影响和对大城市就业/失业的影响。后来接着问*是否应该鼓励这种行为,我说当然不,应该努力开发农村和小城市,一方面缓解大城市压力避免如上问题产生,一方面创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结构。其实当时用英语答得比较乱,意思也没有这么清晰,但基本上还是有不错的反应和流利度。老外表示感谢,我说我也很开心谢谢他并88,电话一共打了10分钟不到。电话一挂,火箭赢了!忙问谁进的最后一球,室友说场面混乱没看清,光听你鸟语了没听见解说,深表谅解。
4_Workshop
后来回想口语说得不好说不定被挂,又过了两天,收到封邮件。Youareinvitedtojointhecaseinterviewworkshop.进面试了?确定了一下,又细看了看,没错。既开心又担心:开心的是大麦能够给我寄回去面试,超出原有的搅和目标;担心的是因为准备不足会不会立即被挂。想太多都没用了,去看看就好,认识点人也不错啊。
Workshop去的人不多(开始还以为真的很少,后来知道1/3没有过来)23人,8个女孩子。公司的SS女士主讲了workshop,向大家讲解了一些案例面试的技巧,公司侧重观察的方面还有一些经典的框架。其实谁都知道,最终能不能过绝对不是个workshop就能够有明显提高的,只不过McKinsey这样一方面将candidates和公司的距离拉近,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手段,另一方面也能让面试者在真刀真枪之前有些许心理准备,让大家互相见见有个warm-up.
Workshop上见到了几个进入BCGfinal的同学,谈吐之间,英雄本色顿显。但是,让我没有预料到的是,candidate的多元化程度其实挺高:除了清北复交外,浙大,南大,中科院,东南等学校也各有人选,当然也包括母校上海财经大学。(插一句,在后来的面试过程中,我又见到了不少澳大利亚和英国的海龟,因为都是申请BA也采用同一流程面试)这里也算是回复以前一个同学的帖子,传说中的大麦的网申过滤系统仿佛不会直接滤掉四大名校以外的人,而还是会综合申请者水平进行安排。
5.面试
写着写着有点流水账了,本来想突出的那种感觉也没有表现出来。我其实很想强调面试部分,但又想指出,想要进入顶级咨询公司,绝不仅仅是做出case那么简单。很多最终成功做出case的人最终也被拒掉,因为这里面还有其他的因素,我会在后面的部分详谈。
由于时间安排上的原因,我一共做了3个case,因为第二天最后的几个面试者很多都是由一个senior级别的人通过一个case来决定过与不过,所以我还是会通过case来把过程进行描述,而最后通过我自己的总结将其中的一些部分进行分析。
CaseImini-casecombination
第一个面试官是associate,多年的consulting工作经验+B-SchoolMBA。整个面试是用中文进行的behaviorquestion很多,包括:
1)你为什么在简历上写你的高中经历?
2)在你以前的经历中你怎样展现你的领导能力?
3)在一个团队中你最讨厌什么样的人?
4)你对咨询的了解如何?
5)介绍下你的实习?举例说明你实 ** 的一个困难?
6)你的careerplan是什么?
7)工作中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你exciting?
8)XX公司和McKinsey同时给你Offer你会选择哪一个?
9)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这些问题可以说还是比较典型的行为面试题,对于常见的行为面试题还是应该有比较充分的准备,请参见校友以前的帖子:面Case经验
http://i.yingjiesheng.com/group_subject.php?Id=3762
接下来是Case,是三个小case的组合,我觉得就是来测试快速反应力和逻辑框架的。
第一个:我们的客户是08年奥运会的赞助商,奥运会期间将会接待贵宾,请你估算一下这期间的人员需求。
思考了半分钟我开始了分析,过程如下:
1.我们的客户是做什么的——移动服务商
2.接待多久?据我所知奥运会为期半个月,加上前后...——我们只需要接待两天,开幕式和闭幕式
不用前期准备,更多时间——No,就两天
3.我想知道贵宾的人数——1000人
4.贵宾从哪里来?应该来自不同的国家吧——800国内,200国外
那我觉得国内的贵宾主要需要安排接送,入住,国外贵宾还需配备翻译——对,我们可以简化随行的人都可以直接当翻译
贵宾可能会单独来,也可能会团体来...——都单独来
我喘了口气,先把思路直接说。我会计算一个贵宾需要几个人,按照不同贵宾的不同需求,然后加总。既然随行人员能够充当翻译,而且外国贵宾可能要求较高,那么我假设每个贵宾身边安排一名随从人员即可,200人。——OK
5.接下来分析国内,我想知道国内贵宾都从哪里来?北京?其他省市?——400北京,400其他省市,我们简化一下,国内一共需要200人。
那么现在一共是400人。——就这些?
6.当然不是,我想除了随从人员外,可能还需要司机,保镖,厨师...(差点说秘书了)我想先从司机开始——OK,你想知道什么?
7.我想知道是用什么样的车接送贵宾和多少人乘坐一辆车,有可能轿车,客车;也有可能几个人坐一辆车或一个人坐一辆车——外国人都坐轿车,单独;中国人有200个坐轿车,600人坐客车,90人的客车
8.400人坐轿车,那么需要400人次,我假设一天换两班,则需要200个轿车司机。——OK
9.对于剩下600人坐客车的贵宾,我假设两种情况,一种是上座率高,90人;一种是上座率低,30人;平均上座率就是60人,则需要10辆车,可能因为要等待哈去其他地方所以一天只能开一趟,车上还要别的人么?——配个导游
那么就是司机和导游2*10=20,一共220人,加上之前的620人,接下来是厨师...
OK,可以,我们再做一个
我不知道是不是他编好的,下一个真的就是厨师......
第二个:一个法国人想在中国开厨师学校,问你值不值得开?
理了下,列出如下几条:我会考虑如下的因素,如:
1.潜在的客户数量,是不是会有很多人喜欢学习法国菜;还有客户数量在未来几年会不会增加,趋势怎样?
2.开的成本:租用场地,雇佣相关人员,买原材料,煤气...
3.收益
4.风险——谈谈收益
5.我会首先估算出会有多少人上这个培训班?一个班几个人?一天开几班?(可能相新东方一样有早中晚)每堂课多少钱?——按课收钱么?
可能会按课收钱,也可能直接按班收钱——OK
6.我假设一个班有十个人——为什么?
因为厨师学校要上灶联系,而且需要老师个别辅导,所以10个人比较合理——ok,我们简化一下,10个人一个班,3班,共10天
7.那就是30个人10天,那么我要考虑一下定价,定价的策略可能有三种。
成本叠加,就是设定一个成本之上的预期盈利,但是可能不适用于我们的案例
价值定价,按照用户心中的价值定价,他们感觉值多少钱就定多少钱
同业比较,看看别人订多少钱,我觉得这个比较合理。——好,行业平均价格是2000元/班
8.那我会比较保险的假设我们的定价也是2000元,那么收入就是60000元.....
OK,可以,我们再做一个
我当时就想,大哥阿,你脑袋真是快啊...
第三个:我们的客户是收集制造商,年增长率很稳定,10%,中国。有个新进入这刚刚进入几年,但增长率是100%我们的客户感到不安,问我们是否会对我们公司产生影响,影响有多大.
这个case应该是他现编地,估计是定性分析,我就说:
1.首先我想分析一下我们的客户,它的产品,业务,增长率,竞争优势;其次分析我们的对手,它的产品,业务,增长率,竞争优势;然后造出他们业务overlapping的部分(脑袋一下反应不过来中文了)——什么overlapping?
就是他们的重叠业务——好,我们的对手作商务手机,我们也做
2.那我想知道我们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相比,不同的一些特点,是不是他们的产品有特殊的功能?——恩,他们的手机可以告诉上网,和电脑接驳时时更新(我当时想会不会是BlackBerry阿,你就瞎编把)
3.那我会做如下的调查,首先调查商业用户群体是否会对这样的功能有强烈的需求,需求的趋势是什么?
其次是我们是否有相同功能相同市场定位的产品
再次是成熟市场的情况——什么意思?
4.因为欧美是相对于中国的成熟市场,而且商务用户一般都是国际群体,因此如果在这些成熟市场这类手机的需求很大,对传统手机冲击很大,则可能在中国市场会很快蔓延开来,影响很大.——OK,可以了
30分钟做三个案例...脑子飞转,后来出去,那帮人都说我赚了,我说好吧,反正咨询师是按小时收费他真是赚了。总接下来我觉得快速反应能力,拆分能力和基于常识的一些假设和推断是必须的,很多情况下还要准备好假设的充分理由,以防challenge.
后来又和他聊了会事业发展就88了,这个面试馆还挺不错的,他让我等一会,我想好啊休息一下,半分钟不到,来了个老外,在接下来的45分钟几乎将我杀死.....
CaseIIWhat'swrongwithourclient?
这个老外,一上来就让我感觉不好。他拿了罐百事可乐,边打着嗝就开始了。
还是behavior先:
1.实习经历——这里我说了下我帮助DC做过关于巴塞尔协议实施的案例,接下来他就深入了...
2.你对新巴塞尔协议有多少了解?你觉得实施BASELII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我就学了点皮毛,看都没完整看过一遍,只好说我只是以前在FRM中接触过一点点,然后就扯对中国银行业是机遇和挑战,一路磕磕巴巴,跌跌撞撞。末了他补了一句,Ihavebeendoingwiththatforacoupleofyears.我心想大哥,缘分阿!
3.说说leadership
4_What'syourgoal?——(什么破问题啊,你不会来个定语阿)我说您指哪方面的?是专业方面么?他说随便,我就糊里糊涂的说了一通,后来想是事业不是专业,又有点乱。
5.你考过GMAT阿?已经想好去读MBA了么?你有很喜欢的学校么?
一顿问题下来,我已经有点招架不住了.此人的特点是:基本没有eye-contact,语速偏快且有严重的吞音.这点在behavior问题中还好,我不会有听不懂的,但在后面的case中,变成了非常致命的杀招.
Case:我们的客户是一家区域性连锁超市,占有40%的市场份额.最近有一个新开不久的竞争对手,他们只有一家店,但是非常大,单个店面是我们店的5倍.这家店营业以来,我们的连锁超市销售额都有所下滑,最多的下滑了10%,想问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对手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我马上准备搭框架分析,但是刚刚把4p,3c列出来以后就发现其实这个例子不能用传统框架直接来,硬套肯定会被骂.于是我只概括性的问了一下:
1.我们店和对手店的产品结构--完全一样
2.渠道--差不多
3.定价--OK,让我们展开以下.
这时,他直接开始扮演CEO让我发问.他说的确对手是以低价吸引顾客,但是究竟他们能比我们便宜多少?对手的口号是"HalfPrice",我想知道他究竟比我们便宜多少.
我那个时候的确还是有点慌了,因为这个面试官咄咄逼人,我想到了拆分成本,但是没想到要拆分到非常非常细而精确的数值.
我先向他问了一些数据:
1.我们的毛利润率是28%,我们的净利润是4%.
2.成本拆分,固定成本中,我们的固定成本有广告支出,占总销售额的4%;租金占总销售额的4%(对手的单位面积租金是我们的一半);
我们的可变成本有labor,占10%,suppliers,占5%
除此之外,还给了竞争对手的一些成本数据,我已经想不起来了.

其实这个时候我有点招架不住了,因为大量的数据直接冲进来,我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听-记数据上面,没有同时做到冷静的分析如何处理这些数据,面试官则一直push我要我算.
这个时候我开始试着将成本进行拆分并进行比较,但是完完全全基于一些百分比,并在草稿纸上边算边说.计算非常混乱.而且一直是想用估值计算的(以前做案例一直是估值),没想到他让我精确计算.算到最后.他又说你忽略了两个店一开始的销售额不同,说这种比较是没有意义的.我就崩溃了,时间随后到了,这个案例基本上以失败告终.
他说你不用这么泄气,你还是很优秀的,噼里啪啦说了一通,我心想不用假惺惺了还不如直接来个痛快的.说声估的白,我就跑到会议室里和其他的人吐苦水.
回到会议室,人家二面的都有面好了的,一听,四个里面三个marketsizing.我心想我怎么这么命苦啊!后来一个姐姐出来,一沟通,发现我们两个面试官一样,于是开始滔滔不绝,对吐苦水:我们两个怎么这么命苦啊!她先和外国人面的,最后做出来了,但是也是跌跌撞撞的,其实就是把成本按利润百分比拆开,进行详细计算(可能按照financialstatement里面顺下来会比较好,不容易遗忘).但是她说她第二个人面了2个mini-case,我面了3个,也开始担心.过了许久,HR进来说:明天二面.
回去以后就开始反思第二个案例怎么会做成那样,分析了一通还是觉得败在了气势上,被洋人一吓就乱了方寸,这怎了得?那时候觉得真的也没什么遗憾了,就是一种死而复生的感觉,心想第二天一定要趾高气昂的去见面试官,用眼神杀死对方.
带着这种心境,早早结束了另一家公司的面试,来到麦肯锡准备和二面的bossPK,一到那里发现:人好少啊!前一天还热热闹闹的今天怎么这等冷清?后来一聊,听说多数人都被直接干掉回家了,士气大降,心想算了就当来networking吧.
没想到后来真的变成了聊天,和上午硕果仅存的几位同学进行了几番交流,并亲眼目睹了一个个牛人被McKinsey请走.大家有一个同感,那就是,其实这是的胜败基本上不是在拼谁过case做的好,而是在拼谁和面试官有chemistry,有那种化学反应.以前看面经的时候一直不相信这么一说,真的体验过以后就能发现,所谓的chemistry真的存在:面试官是否觉得你的言谈举止是他所欣赏的style,你的回答和反应是否稳健沉着而能让面试官为之一笑,面试官欣赏你给了你足够的暗示(hint)你能否顺藤摸瓜一路把根源找到crackthecase.很多的时候,面试官和你面对面几分钟就能够知道你行还是不行,而这种chemistry绝对不是做出case就能满足就能得到的.
先说我的最后一个case,关于一些心得和总结在后面的部分我想单独来谈.
CaseIIIGotosmallcities?
面试官一面翻阅简历,一面开说:我们时间不多,直接来做case吧:我们的客户是一家生产婴儿护理品(BabyCare)的跨国企业,产品包括shampoo,lotion,showeringgel等等.近些年来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有不错的表现,但是业务的成长速度已经从原来的20-30%peryear下降到10%peryear,他们现在想进入小城市市场,问是否应该进入.
照常复述了一下case,理了下思路,开始分析.
首先,我想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这项决策的分析:
1.市场,包括小城市市场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
2.消费者,包括进入小城市市场的消费者有什么样的产品需要,他们能够接受的产品价格;
3.成本收益分析,进入这些小城市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成本,能得到什么样的收益
4.竞争情况,现有竞争者,竞争激烈度,替代品情况
5.产品分销,直接建厂还是运输,这也取决于销售量和现有产能.
虽然看起来是个典型的market-entry,但我一般不喜欢直接用porter's5来直接套用.因为一方面我感觉这会让面试官觉得你只会单纯的套框架,再就是一般来讲我自己的拆分可以做到相对全面.如果面试官有其他要求,我可以针对其中的部分再进行更细致的拆分.
果然,面试官直接说:我们可能不能进行这么复杂的分析,我们来假设一个市场-HZ,这个城市人口是0.5million.我们进入这个市场的话一次性投资就要100,000RMB,运输费用占利润的10%,grossmargin50%.
我再问有没有其他成本了,他说,直接用这个考虑就行.这显然是个简化的成本模型,面试官想要的是你能否通过这样的模型来迅速得到关键的数据.
我首先进行了market-sizing,讨问了更多的数据来计算最多能有多少潜在的消费者.
1.平均每个家庭有三个人.一个孩子
2.我们的产品针对0-3岁的儿童,大约占孩子总数的5%
用总人口计算得到大约有8000babies.
接下来计算breakeven的销售额,列个方程计算得到销售额要达到250,000RMB才能够breakeven
我这个时候想按产品线拆分,告诉面试官这些利润应该分别来自于不同的产品,shampooP1*Q1;GelP2*Q2;LotionP3*Q3对于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销售数量,而通过市场调查应该可以得出在成熟市场各种产品的相对分额,从而估计HZ城市的销售量.
这里面,面试官也指出应该使用成熟市场的数据,因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且样本数量较大具有可信度.然而,他说我不必细分到产品,划分到单位消费额即可.于是我假设8000baby中有30%的baby会购买(其实是父母购买)我们的产品(假设我们是theonlyplayer),那么估算下来,平均每个婴儿要消费100元早我们的产品上我们才能breakeven.面试官继续问我,你认为这个数字能够达到么?我当时想成人一年用还差不多,婴儿那么小用那么少应该很慢的,这样的话一年一样买个一两瓶应该到不了100元.就用这个当作理由说可能到不了.他说这种产品瓶子小,单位价格也不少,所以实际上在大城市平均年消费有200元/baby.但我不服,我说那是在上海,在HZ这种小城市大家没那么多钱,父母自己可能都不会用上海飞丝什么的还给婴儿用那么专业又昂贵的产品.他笑笑说没关系,我们就假设能够到200元,方便计算.接下来我提出那是估算,实际算法应该是按照家庭收入将8000babies所在的家庭细分,分为高中低收入家庭,然后分别赋予消费的百分比.(这时候我放进了大量的叙述,各种家庭会怎么样)然后最后得出了可能8000中会有40%来消费我们的产品,即3200baby.我一看3200*200,超了两倍还多.不错不错.他看我兴起,赶忙问,你觉得会不会赚呢?我差点脱口而出,冷静了一下下,想想还有别的成本没考虑到,赶紧说:这不一定,还要考虑我们开拓市场的一些费用,市场营销的一些费用还有给渠道的分摊利润.他说好,给了几个比例,最后算出来还是能够拿到120,我说有的赚,那么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应该进入HZ市场.末了又补充了一句,说我们刚刚只分析了第一年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应该分析头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收益情况,估算每年现金流来个NPV计算什么的,这样即使第一年亏一点也不代表不划算,因为市场前景巨大还是有盈利机会的.
他说你做个总结吧,我在纸上比划了两下:
Market
Breakeven
Sizeofmarket,expenditure
othercost
longterm
按照这个逻辑结构进行了总结,他说好的,时间关系我们的case就做到这,让我问他问题.我就问你认为对于一个刚刚毕业就进入咨询公司的年轻人,怎样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他说得非常好,他说这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aspiration,你想有什么样的发展,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将来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在McKinsey,你要先试着生存下来,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所要任务.很多人会选择不同的路:B-School,Industry,start-up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如果一直做咨询,也要看你要进入哪一个category,是upper-upper还是middle-range,越往上你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多,而且往往是加倍,加几倍.有些人觉得在平均水平就很好了,可以得到MBAsponsorship可以按正常速度promotion有时间去陪家人做自己想做的事何乐而不为,所以一句话,不同的人对成功有不同的定义,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aspiration.
我这个醍醐灌顶啊,心想听君一番话,胜看case书啊!连忙用冰冷的手和面试官握了两下说了几声谢谢.他说你等一会我们去讨论下,我就一边回味着他说的话一边喝水吃药(感冒着).脑袋完全空旷,毫无体力.
等了大半天,HR从会议室里出来和另一个战友说:你明天X点来吧.同时把我叫走:你和我来.心一凉,想到下午的那些同志们都是被这样叫走的.
HR接下来给予了我中肯的意见和委婉的拒绝,我点头称是,道谢过后,昂首挺胸,离开了大麦.McKinsey之旅到此结束.
后记:
回去的路上给家人发短信告知失利,老**一条短信把我逗乐:"人们都说参加过麦的面试,人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的的确确,短暂的McKinsey之旅让我成长了很多,进步了很多.结果并不沮丧:大麦今年在上海只招了6个BA,的确是精英中的精英.而且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朋友也都没有能够进入final.和他们相比我更没有遗憾.
有人说这是时机不好,去年招了24个BA今年一下就这么少了机会都没有,那我想说最强的人总是能够最后入选,或许老兄明年再战?
有人说这样删人不公平,这不是我的真实实力,那么我要说你纵有再厉害的能耐表现不出来也是fail.
或许这里面会有些许的误差,或许麦肯锡错误拒掉了那些能力特别出众的应试者(我不算,我承认差距),TypeIerror很大.但我想说,这样的筛选的确能够负责任的将最合适的人挑选出来.再假设说一部分人靠着准备靠着侥幸进了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那么恭喜他/她,接下来的挑战会更加的严峻.正如那位面试官所说,首先要思考的是survive,thenothers.真正生存下来的才是真的好汉.
一些想法:
Top-tierfirm找的就是top的人才,这点永远也不会改变.提升个人实力是永恒的主题.绩点,课余活动,实习经历......老生常谈的东西我相信大家都懂.但是要注意的是,咨询公司面试绝不仅仅是做case:你不会做case肯定不能成功,但是你很会做case也有可能失败.不同公司都在试着寻找最适合他们公司文化的人才,那么,除非你能在面试时候"表演"地惟妙惟肖,见到大麦变leader,见到贝恩变energetic,见到BCG变scholar(老兄你不进中戏是真白瞎了啊),最好的方法就是beyourself,把你最真实的一面最自然地展现给面试官,用真正的自我来打动面试官,为自己赢得属于自己的机会,找到真正适合你的那个公司,那些人.
最后的最后(太唠叨了),衷心希望那些有意进入咨询发展的同学们求职顺利!那些依旧徘徊在咨询路上的兄弟姐妹们,相信自己,成功来源于自信!
转载请注明出自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 http://bbs.yingjiesheng.com/,本贴地址:http://bbs.yingjiesheng.com/thread-3763-1-1.html
作者: xx0326204    时间: 2009-9-24 10:27
写的很好 楼主已经很厉害了!
作者: djconan1    时间: 2009-9-29 12:09
tahnskf or ashiankgasdfas
作者: dreamanna    时间: 2009-9-29 21:17
quite good
作者: WULANMUQI    时间: 2009-10-3 10:31
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rong625    时间: 2009-10-29 23:53
看了这么多,这篇受益匪浅啊~!
作者: iansh    时间: 2009-10-30 07:59
顶起来啊。。谢谢LZ!
作者: joycely8610    时间: 2009-11-22 09:42
哈哈非常好 很感谢 受益匪浅
作者: littlevivizhang    时间: 2009-11-22 13:18
我觉得写得很好啊~乐于分享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强人写东西的风格,很喜欢,谢谢了~
作者: pavefly    时间: 2009-11-24 13:30
anyway, tks for sharing
作者: luckyzc    时间: 2009-11-28 18:08
这个太牛了,这辈子也没机会了估计。。。悲剧啊
作者: ctea_wang    时间: 2009-12-17 13:35
只招四个大学的啊?
作者: xx3eu    时间: 2009-12-31 00:55
dddddddddd
作者: 开心的橙子    时间: 2009-12-31 15:26
He really did good job, although didn't get the offer.
作者: xx3eu    时间: 2010-1-3 17:15
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nicole-wxj    时间: 2010-1-6 21:24
看了帖子更加觉得自己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啊~多谢楼主
作者: geniesoul    时间: 2010-1-8 21:17
楼主记性真好啊……大赞!
作者: above    时间: 2010-4-9 16:23
tttttt
作者: stellaxyt    时间: 2010-4-14 16:13
写得很好
作者: asterisk1017    时间: 2010-4-15 00:29
顶顶顶顶
作者: tolaku    时间: 2010-6-12 14:59
thank you very much
作者: yacco9999    时间: 2010-6-16 12:42
很好,支持!!!
作者: fabe0914    时间: 2010-6-23 17:07
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jess-smile    时间: 2010-6-24 13:00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nikeblazer    时间: 2010-6-27 19:32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神艾尼路    时间: 2010-6-28 22:28
了解一下
作者: ceciliasusy    时间: 2010-7-11 18:22
thank you for sharing
作者: ceciliasusy    时间: 2010-7-11 18:40
support you ~~
作者: yhtank128    时间: 2010-7-11 23:33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yhtank128    时间: 2010-7-11 23:34
Thanks again:)
作者: yingzisdws    时间: 2010-7-14 03:12
很有用,谢谢分享。
作者: french121    时间: 2010-7-20 20:18
多谢多谢~ 吸取经验。
作者: lijj2727    时间: 2010-7-26 09:12
I  beilieve you are the best , true success is you follow your heart and try your best without regret...fighting!
作者: niuniu_joyce    时间: 2010-7-31 00:03
我觉得写得不错啊,它在中国只招那么几只学校绝对是它的损失~
作者: 菜菜小饼饼    时间: 2010-7-31 15:26
Tks for your sharing!
It's benefic.
作者: yesicandoit1    时间: 2010-8-1 15:02
本帖最后由 yesicandoit1 于 2010-8-1 15:42 编辑

非常感谢分享!

确实,大部分的成功都来自于自信,而真正的自信是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做事的过程中!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
作者: shinyyoung    时间: 2010-8-18 23:54
顶顶顶顶顶顶
作者: bingtanghulu    时间: 2010-8-27 23:41
确实受益啊,不过楼主也的确已经很优秀了啊。
作者: Go2011    时间: 2010-8-28 09:53
非常好,谢谢
作者: ryanyangc    时间: 2010-8-28 13:07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landmark11    时间: 2010-8-29 22:09
thanks and best wishes to you
作者: yzlyric    时间: 2010-9-14 14:02
写的很好啊,赞一下
作者: jsy1019    时间: 2010-9-14 21:31
写得非常好,非常感谢!
作者: csmbyc99    时间: 2010-9-15 00:44
thank you very much
作者: 包包小爬    时间: 2010-10-9 23:22
dddddddddddd
作者: muggle.tang    时间: 2010-10-11 23:32
i am so impressed by you@!! wish you good luck!!
作者: ella_hust    时间: 2010-10-14 16:45
差距啊
作者: rachelxxj31    时间: 2010-10-15 13:34
This is really good writing and thank you for taking time to share your story with us!
作者: estellewu    时间: 2010-10-15 15:47
作者写得很详细!受益匪浅!
作者: lin.cr.2    时间: 2010-10-16 10:36
个人觉得非常非常有用! 谢谢lz~
作者: fun630    时间: 2010-10-20 08:39
回复 5# sandman

How come.....laf
作者: nimoul    时间: 2010-10-24 19:35
learned a lot from it
作者: ryanyangc    时间: 2010-10-26 05:33
楼主牛人啊!!!!!
作者: pleasant666    时间: 2010-10-27 09:50
thx!
作者: lzhg008    时间: 2010-12-7 23:11
very detail_thks a lot




欢迎光临 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 (https://bbs.yingjieshe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