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

标题: 北大本硕学长的求职经历【转贴】 [打印本页]

作者: 求职微博转贴    时间: 2013-9-21 23:52
标题: 北大本硕学长的求职经历【转贴】
发信人: TomCleverley (汤姆克莱维利), 信区: Job
标  题: 去年找工作的一些个人经历(长文,渗入)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13年09月21日22:48:54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上周五晚上从东门进学校,看到灯火通明的英杰阳光大厅,才想到新一年的轮回——大规
模的招聘会、网申、笔试面试、实习、等OFFER、签三方——就业季又开始了。去年找工
作时的各种正能量与负能量,似乎还清晰地存在记忆中。去年是据说是应届生找工作相对
困难的一年,今年的形势向什么方向发展也不是我们能够预测和影响的,所以,恰好今天
下午有空,就把去年找工作的一些个人经历写下来吧,希望能对明年毕业的同学们有所帮
助。


个人基本情况
社科院系中等偏上热门专业,P大本硕,男党员非京户,成绩一般,科研经历较单薄,无
出国交流经历,但参与学生工作这方面应该属于很丰富的那个群体,研究生阶段有且仅有
一短期(两个月)某国家部委实习,没有各种“证”。


关于简历
我的简历模板是用的一个同学的,因为那个模板很好看……尤其是在很多宣讲会看到招聘
人员怀里抱着的那么多简历,真心觉得那些第一眼看上去很丑的简历会被直接扔掉。所以
,找个好看高端的建立模板吧。
至于里面的内容,因人而异,有的人学术牛,有的人实习牛,有的人交流牛,有的人长的
牛,哪方面突出就多写一点呗。至于说要不要考虑简历的均衡性,某一块内容太多而其他
的太少,或者说没有实习经历好不好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不太用担心,毕竟写简历的人和
看简历的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看的人可能就顺着看下来了,不会去想太多为什么没有某
一块内容的问题吧。
那么,简历里要不要造假呢?或者说没有这么严重,我可以夸大一下我的一些经历么?我
做过团支部组织委员,能写做过团支书么?我参与了一个课题某一部分的撰写,能写我是
整个课题的负责人么?我申请一个公司的实习生没有成功,能写我在这个公司实习了一个
月么?个人觉得,抛开道德的问题,如果真的要对个人的简历进行包装的话,那要做好功
课,防止在面试的时候被发现。我的一个同学在一次面试中,一个主考官看着简历问他,
他在某个单位某个部门实习时的主管领导是谁,事实是这个主考官跟那个单位那个部门很
熟悉,随口问了这个问题,最后也因为我的同学跟他有了共同认识的人,面试气氛十分轻
松,最后也有了皆大欢喜的结果。那么,如果他没有说出一个合适的人名,可能事情就不
是这样了。所以,其实自己的简历也是一份值得仔细研究与准备的PAPER,而对于很多追
求严谨的人来说,简历里的一个小小的不真实可能需要一直去维持,直到你离开第一份工
作为止。
最后,我的建议是,不管你在校园里这几年多么平淡无奇,你的简历里一定要有一个及其
吸引眼球的亮点。这个亮点既有可能帮你从大麻袋里脱颖而出,跳到笔试名单中,也有可
能在面试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面试官千奇百怪,性格与喜好迥异,但留下深刻印象终
归不是坏事吧。


公务员考试

先说下公务员考试吧,虽然大家心中的公务员形象很难说,但是我觉得准备公务员考试至
少对于找工作真的很有用!
大概几乎所有人都会报名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留学生就算了……),然后每个人都会买
比方说中公或者其他公司编的厚厚的参考书,很多志在此的同学还会报辅导班。我跟几个
同学一起团购了中公的两大本红宝书,后来还买了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没有报班。我大概
是九月底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的,距离11月下旬的考试还有不太到两个月的样子。应该说
我准备公务员考试还是比较认真的,到考试前,两大本红宝书都看完了,模拟题和真题都
是按照考试时间“全真模拟”的,最后对完答案还会记录下分数。具体复习的策略,我大
概是模仿了几年前高考的?也许吧。至于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两个科目,行测与申论,我
的重点在行测,因为申论不太容易提高,而且之前做学生工作的时候受过一些训练,所以
就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做行测的选择题上,也确实有提高。
十月中旬的样子吧,国考开始报名了。之前只是听说公务员对应届生的需求会越来越小,
看到岗位需求那个大EXCEL表之后才知道应届生真凄惨呢!一些按照普世价值比较好的岗
位大多需要工作经验,就当时我所关心的或者说我能报考的岗位来说,应届生可以报的岗
位主要有:跟你的专业密切相关的岗位,比方说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的专业岗;外交部商
务部等一些对语言要求比较高的岗位,也多为技术类岗位或者涉外类岗位;垂直管理的部
委,税务、海关等等,很多岗位并不在北京;当然,还有一定数量还不错的岗位,比较难
归类。
但是,作为全国人民的北大,很多部委都会定点来北大招人!这些岗位一般还不错,会通
过学校或者学院就业部门的公开或者定点的方式通知我们。我也是报了一个这样的项目,
据说是针对北大、清华、人大的法律、行政管理、中文三个专业。这种相对小范围的招录
,比起很多岗位动辄一比上千人的考试比例来说,肯定不会有那么多人,一般也就一比几
十或者一两百吧,但是,跟你竞争的都是名校的学生,所以竞争压力也不好说是更大还是
更小。
然后就是考试了。很多专业岗位还会加试专业知识,一般专业知识会占到成绩的50%,统
一的国考占50%。考完试大家就一边准备其他的考试一边等结果,大概是一月上旬出成绩
吧,会确定一个分数线,在这个分数线之上各个单位会根据一定比例确定最终进入面试的
分数线,一般来说,要求工作经验的岗位分数线会略低一些。至于比例,一般是1:4或者
1:5,也就是像我报的岗位,计划招三个人,所以应该是12个或者15个人进面试,我们的
分数线好像是117、118的样子吧,哦对了国考满分是200分,我考的还不错,成绩是131分
多,也就顺理进入面试了。有的岗位是所谓的内部招考的,所以通知成绩不是通过网络,
而是通过电话,蛮有意思。
国考的面试其实很复杂,一点也不水,分为结构化和无领导,结构化的时候也是有具体的
题目让你回答,不是主考官随便问,所以如果真的想得到这个岗位,还是得好好准备。依
然是买参考书或者报班,辅导班也分很多种,贵的或者便宜的,都有,可以根据自己的情
况来选择是否报,报哪种。虽然我还挺想当公务员的,但是说实话,这个岗位不是我最理
想的,只是因为当时确实没有啥自己能报且想报的,所以就先报了这个,加上当时我还在
准备一些别的考试,还在写毕业论文,所以也就基本没准备。
据说公务员如果通过面试了再不去会很损人品也会给学校就业部门造成一些麻烦,尤其是
这种来北大招录的,加上当时面试前也基本有了明确的就业选择,所以,面试前三天我打
电话放弃了面试资格,据说后面马上又递补了一个同学进入面试。然后这个岗位似乎最后
要了一个清华的,两个北大的,一个人大的,似乎比计划的多要了一个人,那么,三个岗
位,从三个学校的三个专业招人,是否有学校或者专业平衡呢?不知道,大概没有吧。


一些国企

(1)蓝色光标
蓝色光标应该不是国企吧?但是因为我就申了这一个非国企吧,就放这里说了吧。蓝色光
标是比较早开始招聘的,当时心里也没啥谱,基本上是啥都投一下,加上蓝光的宣传海报
进了宿舍楼,而且蓝光的网申页面很高上洋,所以就很高兴的申请了。然后,就天天看邮
箱有木有发笔试通知,然后就有同学在BBS上征人一起去考蓝光,然后就木有然后了……
看来是被直接刷掉了。若干天之后,我又闲的没事进了蓝光申请的页面,发现了一条未读
消息!!!笔试通知!!!可是笔试时间早就过去了……好吧,我的重点是,虽然网申啥
的都会要求留邮箱,绝大多数的通知也是通过邮件或者短信的方式发送,但是,勤快一些
吧,也每天去公司自己的招聘页面啥的扫一扫,保不齐就有蓝光这样只通过自己的页面发
送的。不管这是不是你钟意的工作,多一个选择多一次锻炼总是好的,因为没有看到通知
而错过考试机会,太可惜。

(2)中化集团
中化集团的招聘是比较早的,好像是十月初吧,不是在学校就业信息网上的信息,是我女
朋友实验室有同学发现的,信息共享了一下。中化集团去年招管培生,看上去很好的项目
,而且让我第一次见识到了主流的网申页面,中化是用的中华英才网,内容挺多的,大概
填了几个小时的样子。之后大概过了接近一个月吧,再我已经觉得没有希望并且快要忘记
了的时候,收到了面试通知。
不得不说,作为收到的第一个面试通知,我对中化的印象瞬间上升!网上搜不到太多面经
,不过根据通知上给的时间,基本可以确定一定有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化的大楼在长安街
沿线,但是坐地铁的话很方便。面试应该是在十一月份了吧,因为记得那时候已经很冷了
,穿皮鞋,脚几乎被冻僵了……
一组面试好像是12个人,在休息室等待的时候发现这一组里居然有四个认识的人(一个是
本科的同学,两个是现在住在一个楼上的同学,还有一个是北师大的朋友……),心情平
静了不少。这种面试很有意思,大家不管认不认识,都会在等待的时候特别热情,一定会
有人张罗着自我介绍,称兄道弟,给你一种十分和谐的感觉,当然进入正式面试环节之后
你会发现之前的东西都是扯的……

中化的无领导面试相当正式,至少有五个着正装的评委拿着这个小组成员的简历,不停地
围着转,题目也比较专业(或者说职业),我们那组的题目好像是需要向政府申请一笔资
金做一个公益项目,里面好多高端的语句……然后程序也比较繁琐。开始之后,我被推荐
成了leader,嗯因为其实在进考场之前我们几个之前认识的同学简单商量了一下,大家有
一个大概的分工。不过事实证明,这种事先的准备在个人主义至上的面试面前完全没有意
义。几个来自其他学校的同学过于突出的表现欲严重阻碍了项目的进展,绝大多数的时间
都花在了互相反驳与抬杠上,真正有意义的建议几乎没有提出来,或者被某些别有用心的
人忽略掉了,尽管我们几个认识的同学相互配合想主导进程,但我几乎失去对局面的控制
。眼看就要到汇报的时间,大家把确定汇报者的权
力交给了我,我决定选择一个女生,理由包括:首先她在整个讨论中发言不多,但记录似
乎不少,选她更有利于平衡;其次她是刚从英国留学回来,我觉得她会有比较强的表达能
力;最后,感觉从性格上她比较稳重,不至于跑偏。但结果是残酷的,她的汇报几乎没有
将我们本来不多的亮点体现出来,混乱的思路与她沉静的外形极不相配……显然,我们组
最终失败了。失败组的leader能赢么?大概不能。
最终,两天后我没有收到二面的通知,自然也没有机会体验中化的二三四五面。个人经验
吧,中化的面试,至少一面无领导,是最专业的面试之一,题目也是我经历过最难的。另
外,我们得学会看人,如果感觉到同组的成员都会比较成熟比较合作,那选择做leader或
者其他角色都不错,但是如果组里有太多过于自我的人,那么,反而做一个修
正者或者协助leader的人比较有优势。事实上我们组当时一直配合我的几个同学都进了二
面甚至走的更远。

(3)五矿集团
五矿集团应该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一个企业,大概能源矿产类的国企都如此,但是三桶油
似乎很少面向非博士的应届生招聘,那么像五矿这样的依然有很大比例校园招聘的“良心
企业”就更加珍贵。
首先是宣讲会。五矿的宣讲会在英杰阳光大厅,人巨多。当天其实我没去,在宿舍复习国
考,后来有隔壁寝室的同学回来说,现场人爆满,他于是交了个简历就回来了。我跟他讨
论了一下这种主要通过网申的招聘,现场交简历是否有用的问题,结论是“不交白不交”
。于是赶紧下楼去打印简历(当时还处于求职的初级阶段,还没有早就准备好的简历),
下楼时碰到了室友,成功说服他跟我一起去了。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宣讲会已经结束人走楼
空,但是赶到那里之后幸运地发现还剩几个工作人员在收拾东西,于是我俩成功搭上了末
班车。
五矿有自己的网申系统,界面还算不错,也不算太麻烦。去年的政策是,每个人可以选择
三个不同岗位,有先后排序。至于这三个排序在具体审材料时的机制是怎么样的,不得而
知。我报了一个行政管理类的岗位,一个类似于政策研究类的岗位,最后一个是跟专业相
关的,法务岗。
就业酒会。十一月的时候就业指导中心办了一场挺大规模的就业酒会,一些比较大的国企
都派人来了,五矿也在。我跟几个同学也又跟着人流送上了一份简历。去年来的人里面有
一个是北大校友,我们也趁机套了套近乎。

于是几天后居然接到了五矿笔试的通知!而且居然是我的第三志愿法务岗!考虑到这是我
收到了第二份通过简历的申请,所以内心还是很高兴。回到宿舍之后发现我室友也收到了
法务岗的笔试通知,并且好像他也是第三志愿的样子。大概打听了一下,貌似我们周围只
有三个同学收到了通知,顿时觉得P大很没有面子,但是笔试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岗位仅安
排了15个人笔试,P大还是最多的,那么,我是如何进入这个笔试的呢?平心而论,从这
个岗位的角度,我认为我自己比很多同学都要差一些的,可是事实就是这样,为什么呢?
是因为我跟室友的简历放在宣讲会收集简历的最上面?还是我们既网申又“参加”宣讲会
还参加就业酒会的诚心感动了五矿人力资源的领导?谁知道呢。
说说笔试。笔试在五矿总部,时间是一下午,我跟仅有的两个入围的同学一起前往。前一
半是综合测试,有常识题,有理解题,有智力题,也有英文阅读题,最后是一个英文写作
,貌似题目是“如何集中注意力”?总体来说,简单的题大家基本都会做,几道难题会做
的人也不多,这个综合测试应该是所有岗位都是一样的。后一半是专业测试,我们自然就
是法律实务了,有偏重法律规定和理论的题目,还有一个大题类似于阅读合同,问了一个
合同条款相关的问题。最后大家普遍反映题量比较大,也很难。
我们三个人是真的觉得五矿之旅到此结束,但是出人意料地是我们居然都收到了面试通知
!难道笔试不刷人?其实是刷掉了五个,也就是十个人进入了面试。
五矿的面试以结构化为主,时间很长。五个人一组,我跟一个我们的小伙伴、加上两个对
外经贸的同学、一个政法大学的同学一组,另一组是我室友、一个人大的同学、一个民大
的同学、一个政法大学的同学和一个忘记了神马学校的同学一组。面试官据说包括人力资
源部门的人和本岗位也就是法务部门的人。第一个环节,自我介绍;第二个环节,一个很
简单的无领导小组,只有10分钟,我由于坐在五个人的最中间,所以又一次当了leader,
不过这次还比较成功;第三个环节,面试官根据简历问问题;第四个环节,专业类英文问
题;第五个环节,专业类中文问题;第六个环节,职业规划方面的交流。时间大概要一个
半小时。
最后一个环节还是比较重要的,对方会问每个人的职业规划、对待遇等的期待、以及目前
收到那些offer或者有那些进展。我都说实话了,至于效果,不好判断。关于面试时要不
要实话实说,似乎一直是个问题。

都面完之后跟另一组的室友交流,感觉我们这个组总体来说面的比他们组要好。二面也的
确是这样,我们组只有我没进,而另一个组只进了一个,不是我室友。后来大概还经过了
三面吧,最终五矿法务要了那个政法的同学。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室友遇到一个恰好在五矿法务工作的师姐,聊起了今年的招聘,似乎
他们对于收到offer而拒掉或者还没入职就毁约的情况十分忌惮,所以他们在面试时会对
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做一个评估,如果你有很大的倾向最终不会去五矿,那么他们会在比较
早的阶段把你筛掉。如此看来,我们难道都被认为是over qualified?哈哈,作为一个很
好的被拒掉的借口吧。

(4)招商银行
其实我还真投了不少银行,工总建总……但是只有招行过了简历关。同样的,招行来北大
宣讲的时候,交一份简历吧。
招行的笔试在中财,一场是一个半小时,我是上午十点,而我室友是早上八点(他又出场
了……),这里面就存在一个BUG:每一场的题目有没有可能一样呢?
考试分两个部分:先是选择题,其实就是行测,特点是题量超级大,目测绝大多数人都没
做完;然后是论述题,一道英文,好像是翻译一段话,跟时任马行长有关,还有一个忘记
了……由于事先得到室友的消息,进考场前上网搜索了一下,所以面对论述题时没有惊慌
失措。
好像第二天吧,就收到了面试的通知,两天后。招行的效率!招行的面试在招行北分,旁
边就是中化的大楼(伤心地……)相对来说,招行的面试氛围比较轻松,当然换句话说就
是面试官不算太专业。十二个人一组,首先是自我介绍,然后有一个问题,大家看几分钟
,然后依次回答,顺序自愿,我最后一个说的,自作聪明地把大家的答案总结了一下,还
提出了两个没有人说的观点,看上去效果还不错。然后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无领导,题目好
像跟加多宝广药之争有关,基本上就是分析现状提出建议。这次我没露头,乖乖做一个修
正者,由于一个讨论类的题目,所以也就不存在玩不完成任务的情况。之后有一个很小的
英语环节。
即将结束时,主考官突然像大家解释,招行的总部在深圳,这次招人也主要是针对总行招
管理培训生,所以,她问,在座的各位都可以接受去深圳工作吧?有没有人只希望留在北
京?
貌似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但是我想了想,觉得自己确实从没有想过去深圳工作,于
是我举了手,本以为跟我一样想法的人会不少,但实际上我却是这个组里唯一一个举手的


于是我想这也就标志着招行之旅也结束了吧!其实这次面试收获还挺多,我们这个组的成
员互留了联系方式,而且还见到了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碰巧也来面试;初冬的中午,顶着
暖暖的阳光,走在长安街上,西装外面套着大羽绒服,心里坦荡荡的。
可是第二天晚上十一点居然接到了二面的通知!第二天上午九点半面试!招行真是不一般
地存在啊!
看来拒绝去深圳还不至于一票否决。我又兴冲冲地去了招行北分,不过这二面似乎很无趣
,两个可能在家受了气的面试官面无表情,问的问题也都是不太用思考的很实际的问题:
你这段简历是怎么回事?具体是干啥的?你为啥来招行?对我们了解多少?等等的。然后
告诉你,还会有三面,顺利地话,四面就是类似于欢迎仪式性质的了。
招行之旅当然还是提前结束了,我没有接到三面通知。希望那位很久没见的朋友能够如愿


(5)东方资产
东方资产属于下手比较早的,很早就在北阁开了宣讲会,我没去,让同学带了份简历。然
后大概所有人都要忘记曾经申请过这个公司时,我们收到了笔试通知,从收到通知的情况
看,简历没刷掉太多人。
笔试在一个很远的学校,我跟小伙伴们成功克服了公交车在半路立交桥上坏掉的困难,按
时到了考场。考试是机考,不过全是选择题,也是跟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类似,智力题(图
形、推理等等)占了很大比例。彼时我已经参加过公考,对行测正是熟练的时候,想当年
国家公务员考试,题目不知道比这个难了多少倍,我也是谈笑风生……不好意思,跑题了
,简而言之,笔试很轻松完成,也顺利进了面试。
补充一点,我报的岗位是机构管理部门,这个部门应该是处于管理与业务的交叉地带,管
理与专业并重。面试是一对多结构化,但是实际上并不容易,因为虽然问题都是主考官从
简历里以及一些常见的问题问起,但是他们会有意表现出对你的不耐烦或者粗暴地打断你
的回答,总之就是很明显的压力面试。我自我感觉面的还不错,除了个别问题回答略平庸
,大多数问题都基本应付了过去。
出来后跟工作人员闲聊才知道,里面的面试官大部分都是各个部门的主要领导,看来,东
方资产对于这次面试还是挺重视的,或者他们一贯如此。

两天后,有人陆陆续续接到二面的通知,我觉得自己应该是没戏了,不过第四天的时候,
我接到东方资产的一个电话,问我两天后是否有时间去一下他们公司,我报的部门的一个
领导想跟我面谈。
之后就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段很有意思的经历,因为没有太多参考意义,我就不讲了吧。
总之最后我没有去东方资产,但是我十分感谢这个公司这个部门的这位领导对我这么重视
,让我受宠若惊。
东方资产告一段落,通过二面的同学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大多拿到了正式的offer。
不过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东方资产组织了一次补招,不知道是不是每年的惯例。


留校工作

留在北大工作其实是一部分人理想的职业发展,我也这么认为。不过留校似乎并不受到很
多同学的关注,而且似乎最近有传言说今年学校不一定还留应届生,所以,就简单把去年
我经历的留校考试的程序说一下吧,好多人说留校选拔很神秘,但其实除了岗位名单出来
前大家会去猜测那哪些部门哪些院系会有岗位之外,整体的留校考试还是挺透明的。

十二月初吧印象中,学校人事部的网站上挂出了2013年留校计划,于是大家就填简历报名
,然后刷人进笔试。笔试比例一般是1:10,对非北大的同学也不那么排斥。
然后是笔试。往年的笔试一般包括:office使用,也就是word、excel、ppt的使用;校史
校情、行测与申论、应用文写作。去年的office就是三个软件各一个题,一共三十分钟(
在机房考试),有点类似大一时的文计上机考试;然后大家都准备了很多校史校情,什么
学校历史、院士名录、校领导分工、党代会报告等等,但去年的笔试基本没考校史校情,
以行测为主,神似高考政治选择题;申论和应用文写作没有太大特点,但是如果对学校最
近一段时间的政策与思路比较了解的话,答题会从容一些。
笔试之后是面试,比例有的是1:3,有的是1:4,大部分是1:5。面试也很简单,自我介绍
一下,回答几个问题,就完了。
然后是实习环节。一般是1:3进入实习,也就是如果这个部门招一个人的话,就是三个人
实习,承担一些工作。这个实习的目的我估计就是更好地了解你的情况(入围的北大学生
还是比非北大的要多一些,所以实习也比较方便,就是苦了那些外校的同学,每天一大早
赶到北大,说不定还得在门口登记身份证……),同时如果哪个同学有了其他更好的off
er,也可以选择停止实习。不过,这也牵扯了大家的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总之,有利有弊
,利大于弊吧。
最后,三月初的样子吧,要最终确定人选,然后,完成各种手续。



以上就是我去年找工作的过程中几个主要的经历,很多未过简历关的或者说特别小众的就
不一一列出了。这几天晚上下班有空的时候就写一段,没想到居然写了这么多。但是回过
头来看看,又觉得其实里面有用的信息挺少的,不过既然写了,还是硬着头皮发上来。如
果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就太好了。一点个人的感触是,咱们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还是很强
大的,这里的老师既有能力,又很热情,对我们的就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去年好像是应
届生找工作比较艰难的一年,祝愿今年的情况好转起来,祝大家都找到理想的工作。


作者: 臧雯小包    时间: 2013-9-22 01:19

作者: gongc    时间: 2013-10-6 11:16
挺好的
作者: zuomujie    时间: 2013-10-16 16:47
说得好
作者: 牛奶ivy    时间: 2013-12-15 22:42
学长,可不可以把你的简历模板发给我一份啊,934944727@qq_com,要是不方便也没关系的.




欢迎光临 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 (https://bbs.yingjieshe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