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今年的就业形势不是很好,很多企业都收缩了招聘规模,和师弟师妹们聊起的时候也能感觉到他们的迷茫和不安。因此,趁着空闲时间还多,写一写自己的一些感悟,希望能帮到后来人。
想起去年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其实也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去往何方,担心自己能否被火眼金睛的HR看上,觉得心里没底。低头思考,即使现在再让我重新找一次工作,我很可能依然会觉得迷茫,虽不至于像去年一样,但还是很难有十分明确的求职目标。记得当时的心情是——赶紧来一个offer吧,不需要太好,能让我毕业后不用向父母伸手拿钱就好。虽然一开始心气挺高,但面对现实,心气也是需要放低的。我想这也是去年我被电信一逼就签了它的原因,因为当时的我确实有点怕找不到好一点的工作。我需要一个“底”给我垫一垫。现在估计有许多童鞋的心情跟我当时差不多吧,遭受挫折后很需要一个“底气”。
不过,签了电信一个星期之后我就后悔了,因为正如许多人一直说的,等你有了第一个offer之后,offer就会接踵而来了。我的第二第三个offer在签了电信之后不久都来了,其中有一个是我一直想去的移动。此时,我不得不为自己的沉不住气付出代价——赔偿违约金,并且要到2012年的5月才能与电信解约。回望此段经历,再看看周围朋友的情况,我想告诉各位——不用太过担心,正如那句话所说“面包总会有的”,你需要的只是昂首前行,可能你没办法那么快拿到offer,但是坚持下去你一定能拿到合适的offer的。就像我的一个朋友,她在放弃去英国留学后在今年的5月份才开始找工作,那时候的校园招聘基本都结束了,但她最后依然去了深圳的一个500强的外企。
所以,——不要浮躁,沉住气,慢慢来。
因为没有经验,所以刚开始找工作肯定会比较迷茫,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基本都是漫无目的的海投,看见哪个公司招人就投简历,也不分析考虑一下自己是否适合真的想去哪个公司或者那个公司真的适合自己。在刚开始的积累经验和积累信心阶段,通过这种方法多参加笔试和面试倒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不过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就不能还是这样漫无目的了。
找工作真的还是需要有一些目的性的(目标),海投也必须是有一定目标的海投。就像公务员热,有多少人是真的觉得自己适合当公务员呢?也许你现在因为公务员所传递给外界的那种高福利与稳定而喜欢它,但你是否有深入去了解过它的工作呢?毕竟公务员的内涵可不止它表面那么简单。如果你参加国考只是为了从众,或者为了去当炮灰,那么还不如省点力气去准备一个你心仪公司的笔试或者面试。
找工作的目的性,可以从分析自身来发现。诸如生活态度、向往企业,工作态度,薪酬接受水平,向往行业等都是一些参考因素。可以自己给自己列一个表,然后根据自己的这些要求发现自己究竟比较适合什么工作,喜欢什么工作?从而有所针对有所侧重地去网申、笔试面试。一开始想不了太长远,那就像两三年内的目标吧,毕竟在毕业后的两三年内跳槽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说说我自己吧,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悠闲的人,不喜欢那种“加班加到很high”(某个公司的HR跟我说他们的加班情况)的生活。加班可以有,但如果加班是常态,那我就不能接受了。我清楚我想过的是比较简单开心的小日子,我不喜欢广州深圳,因为太过拥挤、生存压力也太大。但让我去不太发达的三四线城市我也不想,因为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所以二线城市是我的选择,在广东,除了广州深圳,接下来就是东莞佛山了,所以我找工作的时候基本都是找在东莞或者佛山的工作,万不得已才投广州的,至于深圳从来没投过。(前阵子我过去广州,又挤了一次地铁,深深为自己的决定而庆幸,广州真的不是一个适合我的城市——我现在每天早上坐10分钟公交到上班地点,公交车上绝对有座位)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情况,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比如我的一些朋友,他们就比较喜欢大城市的生活,非广州深圳不考虑。再结合其他的一些情况,比如对于薪酬的接受程度,我当时给自己定的点是4000——6000,(网申的时候估计因为这点被刷过不少简历吧,哈哈),我觉得这就是我能接受的水平,因为这点税前工资扣完税到手也不是很多了。所以我不会为了通过一个公司的筛选条件而故意去选择一个2000——3000(貌似有很多人都是这样选的)。差不多就是这样吧,多种因素考量下来,你就能得出自己心目中的那个“目的”了。
所以,——给自己一个目标吧。
去年我找工作的时候是一份简历走天下,因为我自始至终的求职方向比较明确,投的基本是市场营销类的职位,而这个也是我自己考虑之后觉得比较适合自己、自己又有兴趣,然后自己又还具有这方面的某些能力的工作方向。因此,我虽然投了很多类型的公司(有房地产,国企,银行,日化等等),但无一例外,基本都是与市场营销有关的,这就是我找工作的一个突破点吧。现在跨行业就业很流行,而且大家都喜欢往看起来“有钱”又热门的地方走,所以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经常投不同的工作岗位。这虽然会增加一些应聘机会,不过副作用就是面太广,面面俱到的后果很可能是面面不到。所以我觉得在找工作的时候还是需要分清主次轻重的,扬长避短嘛。不过同样,这只是我自己的情况,某些同学修了双学位或者兴趣比较广泛的就可以选择多点出击,不过这种情况下就切忌一份简历走天下了。(简历需要在找工作的时候不断修改完善)。
所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突破点。
国企,民企,外企的工作氛围不太一样,至于有何不同,搜索一下,大致可以了解到,怎样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适合自己,也可以从这方面想想,然后做出相应的侧重选择。毕业几个月了,有一些在外企的朋友经常加班,而且加班到很晚,属于那种“被加班加得很high”的。但这么些天来我基本都是准时上下班,工作以及生活很有规律,虽然有可能以后我到市场业务岗去也会经常要加班,不过我知道我加班加得再厉害也不至于达到那种“加班加得很high”的常态化状态。更不可能发生那种昨天晚上还在加班,第二天起来被人发现猝死的情况……不可否认的是,外企和民企的工作压力肯定是要比国企大的,加班很可能也是常态。不过与之相对,多劳多得吧,之前和同学聊天,有一个在外企的,他说他们工资的大头都是加班工资,加一个小时挺多米的,所以他们下班之后很多人都是积极加班啊。至于利弊种种,取舍种种,各位看官自己决定吧。
所以,——国企,外企,民企,X企?
有一个师弟问怎样才算是一份好工作?薪酬?晋升?权势?关于“好”,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我自己觉得,工作不应该从“好”这个方向来区分,我更愿意从“合适”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好”的东西,总会有更好的,而“合适”,则很可能就过了这村就没了这店了。像我自己,如果单纯从“好”这个角度出发,移动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广州深圳也许也是。我的父母就不太理解我为什么不留在广州,为什么不去移动,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只有留在那些叫得出名字被人知道的地方才是“好”的。但我最后还是来到了现在的这个地方,因为我觉得这个地方对我来说更“合适”。过来这么久了,我暂时也还挺满意这种生活的,当然,偶尔的抱怨还是少不了。
说到这点,不得不牵扯到另外一个词——知足常乐。人总是贪心的,总想得到更好的,像我,没有offer的时候只想有一份养得起自己的工作,有了垫底的之后就想找更好的——其实这都是人之常情吧。不过,当你在得到了“更好”的并觉得已经“合适”了的时候,不妨就停下来“知足常乐”吧,像我的offer拿的不算晚,如果我想继续找工作,我相信我能继续拿offer。但我觉得没必要那么折腾,也没必要浪费那么多机会,毕竟,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牛B而去收集offer的行为也没那么有趣。
所以,——找合适的。
最后说一说自己所在的行业——银行。银行这两年可谓处于风口浪尖之地,XX银行的董事长还说利润多到不好意思讲。事实如何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我还没到那个层次。不过从日常新闻来看,银行业在所有行业里面应该还是比较滋润的,其前阵子看到一条新闻说三桶油的利润加起来等于一个工行,五百强前面的200多个企业的利润加起来还比不上五大国有银行。因此,顶着这么多的光环,银行这份“体面”的工作吸引了很多毕业生。综合各种因素来看,银行应该还是属于挺不错的归属的,我们行的董事长说的一句话我很赞同——企业好,员工好;虽然年薪几十万是被平均的,但是比上不足,比下还是有余的,在银行里面,收入应该能属于当地水平的中上了吧。像我们行(一个地方性商业银行)今年招劳派柜员(150人),规定必须是本地户籍,但是依然有接近3000人报名,管中窥豹——银行还是蛮受欢迎的。当前来看(长远我看不到),银行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就业方向。至少,它能让你过上比较有尊严的生活,基本不用为生活太过烦恼,福利也蛮不错的。
有一次,一个师妹问我说,银行是不是都是做柜员和卖理财产品的?呵呵,她的问题让我想起了自己以前对于银行也是这样的看法。必须说,柜员是银行里面最大的一个群体,许多人做了一辈子都是柜员,这个职位属于银行的基层职位,钱不算很多,业务内容虽不复杂但繁复,因为与钱打交道精神也比较紧张,业务出错了都是要自己补钱的(所以平时也稍微理解下银行的那些柜员吧,上完一天班真的也蛮累的)。但是,柜员也有它的好处——按时上下班,下班之后你就不用想什么了,而且技术要求不高。对于没有事业野心的人来说,柜员其实属于蛮不错的一个混日子的工作。每年拿个八九万(二线城市、税前),过种简单的小日子。
但是,除了柜员,银行其实也有和其他公司一样的岗位设置——人力,办公室,,法律合规,市场营销,安保,国际业务等等。不是说进了银行就一定是柜员,但是无论如何,从柜员做起是必须的,因为那是基层经验。不过做了柜员之后,能不能升上去就看你自己了。如果是去四大行,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的也都需要做比较久的柜台,因此未进银行前在网上看到许多说进了银行两年还在做柜员受不了就跳槽的帖子也感觉到怕怕的。不过话说,那个最热门的公务员,到最后又有多少人能混个处级干部呢?《侯卫东官场笔记》的那种场景真的只能是可遇不可求吧。
另外,从市场的发展和改革的持续深入来看,我个人比较看好中小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因为小,所以能更加灵活,中国的金融垄断应该是早晚会被打破的,那之后,有活力而又更能适应本地市场的中小商业银行会更加有优势。(举今年的利率上下浮动10%自主权来说吧,我所在的银行第二天马上就上浮了10%,而四大行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然,这东西见仁见智,凤尾鸡头各有人爱,有人会觉得四大行的平台更大,有人会觉得到了这些中小银行能受到更大的重视。
对了,还有关于卖理财产品,其实理财产品很多都是银行间利率市场化的一种变种。因为利率不能完全市场化,所以通过相对高一点利率的理财产品来吸收存款。其实现在比较有理财想法的人对于理财产品都不会抗拒的,还会经常主动来询问。
所以,——没有所以了。
最后的最后,祝还没有offer的童鞋早日拿到心仪的offer,拿了几个offer的童鞋可以早点收拾心情出去玩了,不要太贪心,留点机会给别人。这东西会积累RP的,anyway,goodluck for everyone.
最后贴上自己的另外一个帖子,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人
坚持的胜利——普通本科女生的求职经历 http://bbs.yingjiesheng.com/thread-13591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