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

标题: 4年前,在这里找到了工作。4年了,回来看看。“在外企工作这么些年的随想和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sm1985    时间: 2011-11-2 23:11
标题: 4年前,在这里找到了工作。4年了,回来看看。“在外企工作这么些年的随想和思考”
- 曾几何时,很多外企的员工放弃了作为人类可以用嘴说话沟通的权利,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邮件。

昨天两个隔墙而坐的部门经理,电话就在桌上,为了一份采购申请单的信息由谁录入的问题,两人都不肯做这个事情(其实根本是举手之劳),居然用邮件干上了,而且全都英语,抄送全公司的外方管理层。

还有上一次,两个极品女助理(老外的秘书,面对面一张桌子),两个助理可以为了一个签字由谁来递交给老板的问题往返踢皮球3次邮件以上,面对面哦,是面对面哦!!!最后拖着愣是没签字,老外急了,亲自把文件送了过去;
这样的人绝对不在少数,包括很大一部分管理层。

- 曾几何时,外企的很多中国员工养成了说散装英语 + 缩写的癖好
“噢哟,这个case阿拉已经done了呀”
“嘎easy额诺,这个staff在Peter的CCAV系统里可以check到的呀”

我很难理解这种心态,是不是说了英语就能说明自己的格调很高,就能说明自己很专业?。曾经问过一位女同事,她居然说“英语更能将我的意思表达清楚!” 也许是吧,如果这样,为什么不全都说英语呢?何必浪费祖宗赋予我们能说汉语的智商。事实上规律就是多数这么做的人英语水平都不怎样。

- 曾几何时,有些外企员工对着毫无关系的老外毫无逻辑地点头如捣,为别人做了事情却最后还莫名其妙地对别人说一句Thank you,但是却不愿包容自己的同事的过失,哪怕是新同事的小小的过失,都巴不得拉大嗓门让全世界都知道“我发现他做错了耶”。

- 曾几何时,反思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想啊想,哦对了,有的,是Excel,word,PPT,感谢微软为我们提供了吃饭嘎桑。

-        曾几何时……

不纠结了,先说说自己,上海人,26岁,传统行业,税前年薪16-17w左右,工作在欧美公司,典型的500强企业,地球人都知道的那种巨无霸企业。 这些年我一直在那工作,没换过。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我姑且假设我所在的这家公司的基本文化和风格可以普遍代表的大部分的大型知名外企(欧美),然后我发表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大家可以探讨,深化,推翻甚至批判,欢迎轻拍 :)

首先,大型外企好的地方,我不想多说了,因为毕竟是个围城,要进去的理由总比出来的多。大多数欧美500强外企,有相对合理和量化的绩效考核,成熟的职能设置,比较规范培训体系,甚至有些比较好的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职业规划等。这些对于一个员工在其职能领域的塑造是非常不错的。(注:我指的仅是大多数,包括人和企业)


但是时间一久,如果我们更深刻地区思考的话,可以发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大型外企营造用它的规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特殊的工作环境,相对孤立的工作环境。我们也就必须尊守它的一些规则,而时间一久,我们就会被这些规则给同化。

譬如在这里我们都是螺丝钉,定制的螺丝钉(当然很多人觉得没什么不好)

在这样的企业,一般都是矩阵式的职能设置,组织结构庞大到望不到边,大多数人都只是一枚定做的螺丝钉,除了某几个孔,其他的基本塞不进。他们可能会培养你在职业领域的能力,然后你可以按部就班的照着企业规划好的流程开展工作。很多人除了自己的职能范围内的事情,其他一概不知。当然在自己的职能范围里,我们的确很安全,但除了安全,我们还有什么?其实在欧洲基本上更是这样,一个所谓的工程师,除了会修密封圈,其他的基本啥都不知道,但的确修的很专业,振振有词:I am expert on sealing cover, all my word is sealing cover.  我不懂技术,但这在我看来简直是尸位素餐,我索性回了他一句:Awesome,Your life is sealing cover.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欧洲人失业后,很多无法找到新工作,或者无法很快适应新的工作。试问,废旧家电上的螺丝钉被卸下后,有多少还能找到尺寸相同的其他位置,即使它是崭新的螺丝钉。

相比之下,国内劳动力过剩,我们必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某一天,我们发觉自己的业务连一个后生都能胜任的时候,也许我们会觉得脊背发凉,自己有多少价值,在哪里?。因为实际上我们的价值不在于你能做什么,也不在于我们为企业付出了多少,做了多少事情,而在于 —— 我们是不是很容易就能被替代。


又譬如“区别对待”(可能“歧视”更合适,但貌似很多人认为是合理)

外企营造出一种公平竞争的考核方法,乍一看我们都在一种很合理的环境下工作,老外都很友好,氛围都很自由。

但其实大多数外企里,中国员工承担了最繁重的工作,而得到晋升的机会却比外籍员工少很多很多。或者说,我们需要得到晋升,则需要比外籍员工多好几倍的付出作为代价,暂且不论工资,这已经是一种“区别对待”了

是老外比我们更聪明吗?我不是愤青,但我绝对相信,中国人的智商肯定普遍比大多数我见过的欧洲人聪明,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我个人认为是一种潜意识的不信任,也许我们平时很难感觉到,但的的确确存在。我们可以看到,一般在大型外企中,拥有签字权的基本不可能是中国人。

我以前的一个朋友A,很不错的人,各方面都无可挑剔,前任部门经理是个法国人,退休回国了,前任退休前根本不管事情,整整一年10多个人的部门全都是A在管理,业务都由A一手挑着,很辛苦,每个星期可以自愿加班15-20小时,用胃出血的代价出色地完成了一个财年的指标。可极品的事情发生了,就在前任上司走了之后,公司高层居然空降了另一个年轻的老外接替他。朋友A去找CEO理论(当然也是老外),诸位看看下面的对话吧,

“……”
“Actually you know I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dept., I am qualifed to be the manager……”
“Yes,……don’t worry, chances are always open, but you still can be a manager of your projects, and you will be a manager in the future……”

胳膊拗不过大腿,最终A的结局是被调往另一个子公司,平级调动。
真TM漂亮,you still can be a manager of your projects,忽悠白痴呢?
哪怕这些企业把文化塑造得再怎么光鲜,在这里,我们永远不会有归属的感觉。我们中的很多人每天说着很美的英语,每天工作在看似很高级的办公楼,但有多少人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有归属感的?

尤其重要的一点,在大型外企很多做事方法和规则与中国社会的主流格调并不是完全容的。我并不完全认同国内社会的很多东西,但我发觉在大型外企做久了会忽视一点——如何理解“做人”两个字在中国的含义。因为我们已经被他们企业文化车成了他们的工具。尤其是在国内,假设在同一起跑线上来缔造,发展和经营一家公司,一个小型民营企业老板和外企高管相比,谁的成功概率更大?用腚想想就知道。



我有一个同届的同学,毕业后去了一家国企做销售,一直到现在,当中吃了不少苦,但掌握了一部分渠道后自己创业,也算小有成就。并不值得羡慕,但聊天时让我感触很深。每一笔订单的背后,都需要撸平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利益关系都需要恰如其分地张弛。

怎样恰如其分地开口向客户提出自己的要求?
在酒桌饭局上怎样察言观色,广交人脉?
你知道怎样恰到好处地送礼,送什么?怎么送?什么时候送?
要是给领导送礼,有啥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
不管你知道不知道,反正我全他**不知道,因为和工作无关。但各位认为,这些东西,有用吗?没有用吗?我看有用。


也许时间一久,我们会发现,自己中文口头表达能力会有明显的下降,也许连很多汉字都不太会写了。
也许时间一久,我们会发现,需要朋友的时候,自己身边的人脉都是清一色的公司里的同事,同事是朋友吗?不知道。
也许时间一久,我们会发现,我们把人与人之间沟通给遗忘了,取而代之的是流程和步骤。
也许时间一久,我们会发现,我们丧失了责任心,因为我们工作责任仅限于自己的一小块。
也许时间一久,我们会发现,脱离了企业,自己还是自己吗?

我还没写完……需要思考的有很多,也许理解还不够深刻。但是,我们真的必须思考一个问题,究竟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作者: Rita519    时间: 2011-11-3 01:41
嗯,其实在刚开始选择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这些,我不是很喜欢“年轻人多去亲身尝试”这种道理,肯定有道理,但是,现在的社会,已经等不起了。究竟想要什么,心里是不是很清楚,真的非常重要。
作者: 梦想的天空_107    时间: 2011-11-3 08:04
受教了,谢谢。。。
作者: focuswin    时间: 2011-11-3 08:13
是真的吗 那么多人挤破头进五百强??
作者: kevinzeng123    时间: 2011-11-3 08:16
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岗位,也许某些人就适合做一颗螺丝钉吧~  
还是中西文化的差别
作者: cctem31    时间: 2011-11-3 08:17
作为xx银行外企的实习生,真的太有感触了,非常同意楼主的看法。每天都是Email交流,各司其职,人与人之间也很少有交流。
作者: 锦瑟~yuzhubing    时间: 2011-11-3 08:19
说得真好,无论路在何方,思考都是每个人必须做的事。
作者: cleaneryang    时间: 2011-11-3 08:41
这个必须顶!
作者: jojo1987312    时间: 2011-11-3 08:41
看过之后,反而让现在有点看不清方向的我有些淡然,也许真的应该好好去理解啥叫工作只是生活很小的一部分~~
作者: 水晶☆香草    时间: 2011-11-3 08:59
好吧 顶  虽然估计自己也没有那个能力进这种公司了  
作者: mbyd505    时间: 2011-11-3 09:00
很受用
作者: bing1717    时间: 2011-11-3 09:13
但是还是,非常想进外企~~
作者: emily0877    时间: 2011-11-3 09:15
那去做什么呢?创业?进国企?创业每个年轻人都能做吗?国企谁说又能好到哪去
作者: goahead0721    时间: 2011-11-3 09:17
思考~~且行且思考~
作者: DesignerH    时间: 2011-11-3 09:19
在财富前50强外企实习过,深深理解楼主所说,所谓的磨练跟锻炼其实都很虚,愿景很美好,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所以目前求职时期,不断告诫自己,不追求企业的光环,追求合适自己的才最重要。
作者: 一剑封寒    时间: 2011-11-3 09:27
中国人在外企的确很难有地位
作者: Pandax0703    时间: 2011-11-3 09:28
恩,首先我觉得你说的中英杂糅现象我也不喜欢;但是就有那么多人喜欢这样说,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这种现象摆在那里。所以我认为放宽心态去对待,讲话的时候讲出自己的风格去赢得别人的尊重,保持良好的心情。

其次,你自己也在外企工作,还对外企的工作氛围和培养机制褒奖了一翻,但是后面开始感觉又颇有微词。我猜你是因为对自己工作的现状(可能晋升希望渺茫等原因)不满才开始反思。懂得思考现状的人难能可贵,做出改变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不知道你性格怎样,我是觉得,如果你是那种不满足于现状的人,那么就立刻马上着手考虑往更高层次的方向去发展,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就去努力争取。26岁还年轻,“年轻的时候不做点颠覆性的疯狂怎么会有创造性的辉煌。”不然在公司里一耗再过个4年你就30了……如果你是个想求稳定点的人,那么16~17W我觉得也不错了,可以忽略我前面的文字。

最后,我觉得你那个朋友A蛮悲剧的,这么有能力就该自己干呀!!在外企说到底就是帮外国人赚钱,我们是中国人,要为自己的国家创造财富!!如果创业没那么容易,我觉得选择中小型的民营私营企业也很不错诶!
作者: cocotech    时间: 2011-11-3 09:29
写得很精辟,有思想的人生命周期比较长。同勉。
作者: La_Lune    时间: 2011-11-3 09:34
加油~~
作者: duobeiti    时间: 2011-11-3 09:37
想要什么?问得好,呵呵,提这个问题和解决这个问题简直太奢侈了
不过楼主明显已经具备这样的资本,那就不要再被动了
相比大学毕业苦苦找份工作。楼主已经很幸福了
作者: fch918119    时间: 2011-11-3 09:37
追求自己想要的、喜欢的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yxy8701    时间: 2011-11-3 09:38
我也很想找个适合自己的。。不是刻意追求什么。。但是合适的工作在哪里呢。。在哪里呢。。
作者: jojolove99    时间: 2011-11-3 09:40
本帖最后由 jojolove99 于 2011-11-3 09:50 编辑

其实这类思考是多余的。在外企,不可避免的是有这类空降老外的事情发生,但你能说国内企业没有吗?国内企业如果去海外开办事处,恐怕也是喜欢中国籍员工把手关键岗位吧?你看看华为之类在国外开分公司的,关键岗位全是外国的本地人?不见得吧?这是跨国企业的特质,只能期望回头中国多一些真正的跨国企业,500强表单上中国企业其实已经不少了,不过看看很多垄断型企业,这类企业即使上了表单也不代表其管理水平多好。而那些大型的500强外企大部分在管理上是有优势的,昨天宣讲,我们一个宣讲人就说,外国人喜欢巴比伦法典,什么都做成流程,而中国人喜欢道可道,不可言传。东西就变得很模糊。但在全球化的今天,流程还是比较规范和容易管理的。

说到空降老外,其实说白了,有很多方面的因素,除了管理者思维外,很多地方是由于客户等原因造成的。比如很多行业,虽然老外很贵,但客户吃这套,在销售的时候觉得我德国人,你也德国人,大家就有感觉了,喝两杯,聊一聊,案子就成了一半。HR每年做预算,老外一样拿这点钱,但由于税收等原因,成本比国内的人要高2-3倍,大老板又不是不知道,所以才会有很多外企开始做本地化人才服务,现在很多公司中,老外比例已经很低很低了,但一些传统行业,还是比较弱一些。还有就是领导不放心,这个不同企业不同,不能一棒子打死,我已经在3个500强美企中兜过了,一个喜欢老外高层,为了让客户满意,一个喜欢台湾人新加坡人高层,因为曾经有个亚太区管理层造成中国高管中很多这类人,还有一个就没有这类偏好,因为中国区老大是一个中国人。所以不同外企情况不同的。

至于说到pocket English,我也经常说,比如due diligence,我迄今讲不清楚中文怎么翻译,还有很多词汇,因为第一次用就是英文,或者最经常用的都是英文,所以自然而然就开始讲英文了。比如case,我肯定说的比案子多,我做宣讲会的,speaker肯定讲的比演讲嘉宾多,语言语言,是让人思维的工具,当你自然而然的用这种语言去思维的时候,也就不要强求一定中文或者英文了吧。

说到螺丝钉,大型国企的何尝不是螺丝钉?其实这和企业规模有关,和性质无关。如果小型外企,那么你就绝对不会是螺丝钉了。

最近有一个词叫做“逃回北上广”,过去式“逃离北上广”,这种回流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在这些1线城市因为相对环境比较公平,没有一个地方是绝对公平的。但是肯定比很多国企更公平,至于私营企业(大型的不说),小型的基本就看老板的人品了,但被剥削总归是一定的。你可能没进过国企,国企,政府机关中拼爹的事情绝对比外企多的多。



作者: alohabrian    时间: 2011-11-3 09:43
本帖最后由 alohabrian 于 2011-11-3 09:59 编辑

国内500强平均英文水准当然是不入流。不要说国内,海外留学生中国人之间有几个人士英语交流的。

国内环境下出来的人,英文就那个鸟样。你去看看那些英语节目主持人或者新东方老师,我看来也只是骗骗国人,装装B的水平。

相看英文好的,有空飞来墨尔本,和我来交流一下,让你看看什么是国际留学生里的顶级英文水平。

当然,即使是我这样,我也不过自认为是75%的local水平。

我个人对于国内人英语的评价(百分表示接近母语程度)。

普通大学生 20%

一般外企 30-40%

香港人 50%

法国,意大利,东南欧 60%

德国 70%

北欧 75-85%

新加坡 90%

英美澳加 100%
作者: truman@    时间: 2011-11-3 09:45
LZ!税前工资十几万可是很多人都眼馋的啊!所以就不必纠结与环境的问题了!人生就是这样,不能两全其美的!得到一些,就会失去一些!想开点,明白什么对自己更重要吧!
作者: 小桃美子    时间: 2011-11-3 09:47
为了我们小小的梦想加油吧
作者: rita雯8848    时间: 2011-11-3 09:48
最近几天我又跟某个小孩纠缠了。他就叫—人家! 顶头上司总说人家怎样怎样 你看人家xxx 我知道作为一个初出社会的小楞青我真的资格太嫩,但是我觉得对的地方必须得改,可是心态要自己调整。
作者: jianghu3    时间: 2011-11-3 09:57
受教了!
作者: 西西2011    时间: 2011-11-3 09:58
是啊,感同身受,但是其实每个选择都是一个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作者: jianghu3    时间: 2011-11-3 09:59
对于那个说话夹英文的,有的时候只是习惯使然,并不是故意要现的,不少人在国外待久了,有的词找不到合适的中文,就只能英文了
作者: kingsleyge    时间: 2011-11-3 10:03

作者: kingsleyge    时间: 2011-11-3 10:03
赞一个!
作者: yangyang7309    时间: 2011-11-3 10:05
lz在mnc干了这么多年应该不会不知道为什么可以直接说的话却非要用email吧?
用email就是为了让每个人做的事说的话都有据可查,出了问题那些email也是会拿出来审计的
所以在公司事无巨细都要把email archive到你辞职的那天
作者: sm1985    时间: 2011-11-3 10:20
28 楼的

如果一个公司任何事情都拿mail出来审,基本上可以不用去了。

mail是必须的,但比起僵硬的流程,有效的沟通更能把事情做好。
作者: kishi633    时间: 2011-11-3 10:35
看到朱朱姐出现了~~~激动~~~
作者: 蓝糖果    时间: 2011-11-3 10:44
写得很好,转眼毕业已经一年多了。再回头来看曾经帮助过我的应届生论坛,百感交集。同时毕业的人们,你们都在哪儿?都过得好吗?
作者: bluesky1300    时间: 2011-11-3 10:51
发邮件到掐架倒是我在外企没碰到过。但是那种汉语和英语混在一起的情况确实非常让人恶心,也确实一遍这种人两种语言的表达水平都不怎么地
作者: ccssyy    时间: 2011-11-3 10:59
迷茫啊迷茫啊
作者: EthelAnn    时间: 2011-11-3 11:05
值得思考
谢谢LZ分享
作者: echoyxliu    时间: 2011-11-3 11:10
希望你继续写下去。。。。。
作者: 雨ing    时间: 2011-11-3 11:11
相比大龄刚大学毕业的,楼主真是幸福的了,但可能是个人经历不同,想法不同
作者: 血色夜空    时间: 2011-11-3 11:14
说实话,非常不同意楼主的观点……
应该说,业务流程使用E-mail等文档的形式,正是外企最大的优点。为的就是把工作内容文档化,做到有据可查。口头交流的确很方便,但是取而代之的就是不规范。比如说,你找领导口头说了个事情,过几天领导反悔了,你又没有留下任何E-mail之类的证据,你找谁去?你和别人说,领导口头答应我的?别人是信你还是信领导?这就是没有利用E-mail进行协商的最大弊病,也是国内很多企业经常出现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冤死你也没证据。又比如说,一个部门和另外一个部门达成了一些合作协议,结果过两天发生矛盾了,又没有任何文档全都是口头的承诺,你说自己有理,对方又说对方有理,这就造成了极大的矛盾和无效率。
而且,E-mail等形式还可以留下一些重要的讨论资料。以后可以轻松整理成文档,给后来的人使用。国内很多企业的重要问题就是走了一个重要的业务员,别人什么也不会干了。因为以前别人都是听他口头指挥做事情的,他一走,别人什么也干不了。但如果他能把一些具体的业务用文档记载下来的话,后面的人就更好接手了。



作者: 利祥LX    时间: 2011-11-3 11:16
看过后 更了解了。。。
作者: lvliangshine    时间: 2011-11-3 11:17
英文不好,没能力进500强。
作者: luosudezhihui    时间: 2011-11-3 11:18
赞中间那位Pandax0703~~我也支持楼主来点颠覆性的疯狂
作者: chenjiabaocjb    时间: 2011-11-3 11:18
人生处处是围城。我想楼主如果亲身试试国企、民营企业、私企的工作环境,或许会珍惜今天所拥有的。
作者: ever28    时间: 2011-11-3 11:26
大学毕业前总觉得一切都是未知的 都是有可能的,但是真正开始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这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原因就在于当我们还在观望的时候,没有机会去接触和体验未来有可能面对的生活,只有当自己亲身体会发现不合适之后才开始陷入深深的迷茫。还是视野太窄,同时也缺乏认知。
作者: 血色夜空    时间: 2011-11-3 11:30
个人觉得,楼主并不适合外企。可以看得出,你喜欢的是那种勾心斗角,跑关系,走后面的那种工作模式,而且觉得这种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牛B的话,那你真的应该去国企。不想呆在一个地方却不离开,或者说离不开,说明没本事的只是你自己而已。

还有楼主对技术人员的那段话真让我想把你扁一顿。技术做精有什么不好?你凭什么看不起人家?可以看出楼主对技术人员有着那种本能的蔑视。这也就是国内技术人员为什么总是这么不好混,国内根本就很难出现技术大牛的原因……你看做业务的人对技术人员是什么态度?

另外再说你的同学A的事情。的确,他的经历很值得同情。但是你怎么不知道新来的领导也曾在别的岗位呕心沥血过才被承认?如果你同学的能力真的强到这个部门缺了他就会大大降低效率,就像乔布斯之于苹果一样,谁会不让他当leader?
作者: meredith088    时间: 2011-11-3 11:38
我也认为没有完美的公司,无论是什么样的公司,总有不那么令人满意的地方。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爱唱歌的me    时间: 2011-11-3 11:52
没有完美的公司,只是最适合自己的公司,所以楼主还是找找对方向。
作者: yuki6788    时间: 2011-11-3 11:58
有点小偏激,不过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利

作者: 1988tiny    时间: 2011-11-3 12:08
受教了,不过有些问题好像是现在这个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意义,比如人与人的关系的问题
作者: 风筝¥铮    时间: 2011-11-3 12:09
唉,那工作都有利弊,毕业时想签个靠谱的企业就很好了,哪容得想那么多啊,唉,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
作者: 风筝¥铮    时间: 2011-11-3 12:12
唉,那工作都有利弊,毕业时想找个靠谱点的工作就不错了,哪容得想那么多,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
作者: clara_wenyan    时间: 2011-11-3 12:13
楼主分析的很好,然则很多人的抗压性很强,适合在外企工作。追求的目标不同,技能自然会有偏差。在这么一个压力颇大的北上广,其实与其说选择的对与错,还不如说,选择了一条路能不能坚持走下去。
作者: jingjuan1103    时间: 2011-11-3 12:23
LZ,你的感受我也是深有体会啊!!!!!!因为我现在情况也跟你差不多,但是我没有到四年。也没有你那么高的salary.
作者: amandaliu2010    时间: 2011-11-3 12:25
楼主分析的很透彻呢~~
不过,不进来围城里面,怎么可能领悟围城外的好呢?~
作者: Scool    时间: 2011-11-3 12:29
精辟!
作者: 导弹公司    时间: 2011-11-3 13:00
恩,比较同意48楼,人品要是纯粹了,根本不会对跑关系,走后门感兴趣
作者: lsdstudent    时间: 2011-11-3 13:02
正在招工纠结中,楼主的帖子,以及引发的讨论真的很有指导意义。个人认为刚开始还是要争取外企,但不能干的太久
作者: zhyongquan    时间: 2011-11-3 13:09
不知说什么好了,出在找工作的十字路口,该去往何方?
作者: andy6fly    时间: 2011-11-3 13:15
应该考虑自己想要什么!还是挺想去外企的,对于国内关系之类的,觉得很麻烦!哈哈。
作者: yangyang7309    时间: 2011-11-3 13:17
sm1985 发表于 2011-11-3 10:20
28 楼的

如果一个公司任何事情都拿mail出来审,基本上可以不用去了。

小朋友你太天真了。试想如果你老板要你把两年前的某个case调出来,你又没有存档当时来往的email,到时候你就在自己格子间里哭吧。还有老板批准你做什么事情,你最好把email都存起来,说不定哪天你就指望它做你的救命稻草了。
大公司就是这么办事的。适应不了的话可能真的就不适合你。



作者: sgr448128545    时间: 2011-11-3 13:20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xboxeer    时间: 2011-11-3 13:43
中英夹杂我觉得是环境使然 而且有些东西确实英文比中文要容易表达很多 你总不至于每次让我不说KPI而说关键绩效因素吧
外企有外企的好 国企有国企的好 而且楼主你看见好的都是垄断国企 你去那些竞争行国企看看?相比较之下还是喜欢外企的氛围

作者: 叽咕    时间: 2011-11-3 14:01
受教了,顶起
作者: yueshuangjie    时间: 2011-11-3 14:05
一路看评论下来,还是顶一个吧~~围城
作者: sm1985    时间: 2011-11-3 14:08
回63楼,你断章取义了。

我说过,mail是必须,问题不在mail本身。 文章的内容在于思考在一个阶段后,你需要做出什么样的思考,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至于公司里的那些事情,其实并不至于像你说的那样。防人之心肯定是需要的,但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
作者: suiyanran    时间: 2011-11-3 14:18
实习的时候在一家外企,有很深的感触。楼主写的真很真实,有感而发啊,祝工作顺利!
作者: zhe1986830    时间: 2011-11-3 14:25
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正在求职当中。
作者: 念奴娇5736    时间: 2011-11-3 14:27
写得太好了,没有归属感,这话太对了。我在某国际事务所实习过,短短几周内就见识了几位同事离职,公司福利又差,除了钱之外想不到留下的理由
作者: kalwen    时间: 2011-11-3 14:48
楼主说的不错。
作者: chn0791    时间: 2011-11-3 14:50
每一笔订单的背后,都需要撸平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利益关系都需要恰如其分地张弛。


作者: 布达佩斯    时间: 2011-11-3 14:51
工作真的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
作者: awenor    时间: 2011-11-3 14:57
一方面是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导致的工作模式的差异~ 另一个就是心态了啦,看你想要什么~     不过看了你写的东西,很有感触很受教~
作者: ryuutei    时间: 2011-11-3 15:12
可外企不错的工资也带给你不错的生活满足,不是吗?(大部分企业没有那么高工资,外企500强可以的了)
作者: COCO_2000    时间: 2011-11-3 15:14
lz, 想开点吧, 民企就很有归属感吗?不见得吧? 至于email 文化, 那是老外带来的, 老外就喜欢这一套, 认为那是保留证据,曾经有经理没有回他的email, 被他上纲上线痛骂好多天,身为员工的中国人只能适应这一套, 不然就只能滚。我听过极品的老外还总是对中国人大吼大叫,骂脏话, 骨子里就看不起中国人, 于是公司里的中国人都学会表面附和那老外, 背地里骂他祖宗18代。 很阿Q, 但为了饭碗, 也只能这样。
作者: fishrainbow    时间: 2011-11-3 15:17
楼主,你说到了我们的心声,其实国企外企民企,大企业小企业真的是没啥好坏,只是你选择的不同,你得到和你失去的不同而已,想要什么全频自己的决定。不断的思考最重要,在外企获得了该有的东西就可以去民企或国企看一下,毕竟在中国,人生不是一身在外企就到头的。
作者: mofeizhongwen    时间: 2011-11-3 15:33
人是感情动物,还是做一份有归属感的工作比较好。
作者: LouisTan    时间: 2011-11-3 15:41
我觉得首先是楼主在职业上碰到了瓶颈,才会这样子说的,外企的培训无疑是国内没办法比的。有些人,像我,真的不喜欢酒桌上面的刀光剑影。目前,中国的外资企业还没有中国人能够做到VP,但是将来肯定会有。我见到很多人混的很好的。双刃剑,看自己怎么用,看自己的态度
作者: garda999    时间: 2011-11-3 15:45
其实就是完全的执行,因为决策已经由老外完成了。
作者: 半调谎言家    时间: 2011-11-3 15:46
正在求职中的学生的我也死命想往500强,外表光环很美,每个人都英语很美,白领小资很美······真真觉得都是好的,觉得大企业文化健全,工资挺高,培训完善,一开始可以好好锻炼人。。看完楼主,自己也回想了下,我不喜欢国内的应酬交际,裙带关系,不选国企,小企业也不愿意去,总觉得貌似对不住自己第一份工作,现在真心在悔过,曾经热血沸腾的小青年不能就这么没了。。
作者: Zhfyruc    时间: 2011-11-3 15:51
外企的确是锻炼人的地方,但也只是锻炼人的地方
作者: 繁祁    时间: 2011-11-3 16:32
深思中。。。
作者: tmacattack    时间: 2011-11-3 16:50
写的很好,但是还是觉得进外企好,先规范一下自己,至于你说的那些内部潜规则,还不是我应届生所考虑的范围
作者: Angela周    时间: 2011-11-3 17:08
充分理解楼主的想法,在一家500强实习的某人也感受到了同样的氛围。
但是,对于“年轻人要多去尝试”,不知道是不是我还年轻,我倒认为没错。的确试了一圈需要大量时间,可你才能真正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呀?没试过的下场就是一直在好奇当时为何自己没试一次。
作者: QQ798773514    时间: 2011-11-3 17:11
想去外企,可国企是真围城!
作者: tanaluck    时间: 2011-11-3 17:43
找份工作不容易,硬着头皮干吧。你现在是痛并快乐着,我现在是快乐着的痛。找工作挤破头都没人要,我也不知道自己惹谁了。哎
作者: doublel2012    时间: 2011-11-3 18:13
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家还是先去想想自己最需要什么才是正道
作者: wudik    时间: 2011-11-3 18:17
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围城,但是还在身处围城之中的时候是没有发言权的,是非对错得失祸福都是跨过一个台阶后回顾时才能公正评说的。
选择从来都是一件艰难的事,因为总是不知道下一扇门后面到底是什么
作者: caixiaojiao    时间: 2011-11-3 18:26
怎么说呢,看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是做工作也是一种生活的人呢还是做工作仅仅是工作的人。
作者: mapleseed    时间: 2011-11-3 18:35
应届生,徘徊在外企的边原
作者: 89cl    时间: 2011-11-3 18:42
真心同意。。。
作者: sunrr1990h    时间: 2011-11-3 18:45
谢谢楼主!

作者: wuyuexue625    时间: 2011-11-3 19:00
呵呵,还是想进外企,没有资本
作者: 璎珞有痕    时间: 2011-11-3 19:27
无论现在在做什么,都是自己的选择~~人生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
作者: danielzz    时间: 2011-11-3 19:34
在外企做销售。表示还是能接触到很多东西的。。。。嘿嘿
作者: chn911    时间: 2011-11-3 19:36
在大型外企很多做事方法和规则与中国社会的主流格调并不是完全容的
作者: 不谦君子    时间: 2011-11-3 19:38
说自己工作了四年,还没搞清自己想要啥~~LZ你当年上学的时候,工作的时候在干啥?再者你的英语水平是否有问题,所以才对说英语的人那么看不惯?确认自己有本事有资源去实现自己所谓更高价值的就出去自己干!没有的就安安心心做好自己的事,人人都想当老板,当主席,可每个人都有这个能耐这个机会吗?
作者: sallyinpeng    时间: 2011-11-3 19:44
bing1717 发表于 2011-11-3 09:13
但是还是,非常想进外企~~

也是,我们这些毕业生,真的很多人想进外企。。。我也是~





欢迎光临 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 (https://bbs.yingjieshe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